鎂-鎳鈦仿生複合材料研製成功

2021-01-07 科學網

 

日前,針對航空航天、精密儀器等領域對於材料減震、吸能等方面的性能需求,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以下簡稱金屬所)與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開展合作,借鑑天然生物材料三維互穿微觀結構的理念,將鎂熔融浸滲至增材製造的鎳鈦合金骨架,構築成輕質、高強、高阻尼、高吸能鎂-鎳鈦仿生複合材料。相關研究成果於5月8日發表在《科學進展》。

金屬所項目研究員劉增乾表示,科研團隊對自然界神奇「結構-性能關係」的理解,為設計綜合性能優異的新材料提供了獨到的思路。

據悉,與人造材料相比,天然生物材料的宏觀力學性能通常顯著優於其基本結構單元的簡單加和,本源在於其複雜、多尺度的自組裝結構。諸如貝殼、骨骼等在微觀上呈現三維相互貫穿式結構,各組成相保持連通且相互穿插,由此實現各組成相在性能與功能上的優勢互補,以及材料的同步強韌化。

除了高比強度、比剛度以及優異的導熱與電磁屏蔽等性能,鎂的阻尼性能顯著優於大多數工程金屬材料,甚至可比肩一些常用的高分子材料,但其強度與耐熱性明顯高於高分子材料,因此在減震、吸能、降噪等方面突顯優勢。

「鎂及其合金的強度、剛度、塑性和斷裂韌性仍低於鋼鐵和鋁合金,且抗高溫蠕變能力差,制約了其廣泛應用。」劉增乾說,科研團隊利用微觀三維互穿仿生結構研製出新型仿生複合材料,不僅實現了鎳鈦增強相與鎂基體在性能優勢上的互補與結合,而且賦予材料形狀記憶與自修復功能。

新型仿生複合材料通過多重機制分別提高強度和阻尼性能,突破了兩者之間的相互制約關係,實現了鎂合金的強度、阻尼和能量吸收效率等多種性能的良好結合,綜合性能優於目前已知的工程材料,有望成為精密儀器、航空航天等領域需求的新型阻尼減震材料。(來源:中國科學報 沈春蕾)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126/sciadv.aba5581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相關焦點

  • 金屬所研發出高阻尼、高吸能與形狀記憶兼得的鎂基仿生材料
    最近,針對航空航天、精密儀器等領域對於材料減震、吸能等方面的性能需求,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材料疲勞與斷裂實驗室劉增乾、張哲峰,鈦合金研究部李述軍、楊銳等與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開展合作,借鑑天然生物材料三維互穿微觀結構的理念,將鎂熔融浸滲至增材製造的鎳鈦合金骨架,構築成輕質、高強、高阻尼、高吸能鎂-鎳鈦仿生複合材料(見圖1)。
  • 武漢理工大學研製石墨烯/鈦複合材料製備方法—新聞—科學網
    馬海君 整理 近日,武漢理工大學研發出一種石墨烯/鈦複合材料及其製備方法。
  • 北航研製成功仿生軟體機器人
    新華社北京3月30日電(記者李江濤)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與國外一家公司近日合作研製成功軟體章魚觸手機器人,未來將應用於工業、醫療、康復、服務等領域。  此次由北航智能技術與裝備研究中心軟體機器人實驗室與國外合作研製的仿生機器人樣機是一款軟體章魚觸手機器人。
  • 新能源車如何面對國家新興產業《目錄》|複合材料|碳纖維|儲氫|高...
    新材料產業3.1 新型功能材料產業3.1.1 新型金屬功能材料稀有稀貴金屬材料如金屬儲氫材料,鈷基非晶軟磁合金薄帶,鎳基非晶軟磁合金薄帶,鎢鉬材料如鉬合金、鉬銅合金、鉬鈦鋯合金等,鉭鈮材料如高比容鉭粉、高性能鈮合金,鈧納合金材料,鈹材及鈹製品等;鈦及鈦合金粉體材料,多孔鈦及鈦合金材料,鈦及其合金壓延材料等; Al-Ca
  • 從蒙布到先進複合材料,回顧航空航天材料發展的漫長徵程
    複合材料增強纖維鋪層設計和工藝技術的發展,使它在不同的受力方向上具有最優特性,從而使複合材料具有「可設計性」,並為它的應用開拓了廣闊的前景。熱等靜壓技術、超細粉末製造技術等新型工藝技術成功創造出具有嶄新性能的航空航天材料和製件,如熱等靜壓技術製造的粉末冶金渦輪盤、高效能陶瓷製件等。
  • 銅,鎂,鎳含量對鋁銅鎂鐵鎳合金鋁單板性能有何影響?
    鋁銅鎂鐵鎳合金鋁單板性能鋁銅鎂鐵鎳合金鋁單板製造材料用的主要合金牌號有2A70、2A80,2A90等,其中銅,鎂,鎳含量對鋁銅鎂鐵鎳合金鋁單板性能有以下影響:(1) 銅和鎂:銅、鎂含量對上述鋁銅鎂鐵鎳合金鋁單板室溫強度和耐熱性能的影門鋁銅鎂合金的相似。
  • 北航研製成功仿生軟體機器人 形似章魚觸手
    &nbsp&nbsp&nbsp&nbsp北航研製成功仿生軟體機器人 形似章魚觸手&nbsp&nbsp&nbsp&nbsp發布時間:2017-03-30 19:24來源:新華社作者
  • 新型鎂鈦合金玻璃問世
    **近,日本的科學家設計出了一種用鎂鈦合金作為可變換層的新玻璃,能使透明的窗戶隨用戶需要而變為鏡子。     一般而言,可變換的玻璃只能調整透明度和顏色,而在這種鎂-鈦合金玻璃中,折射率是可變化的,其原理是利用鎂鈦合金作為可變換層,提升了原有玻璃的特性。
  • 寧波材料所:成功研製鎂空氣電池樣機
    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動力鋰電池工程實驗室在優化陰極空氣擴散電極的結構與製備工藝,以及開發高性能的錳氧化物氧還原催化劑的基礎上,成功研製出1000Wh鎂空氣電池樣機,詳見圖1所示。該電池由5個單體電池串聯而成,以AZ31鎂合金為陽極,以10%的NaCl溶液為電解液,以上述空氣擴散電極和錳氧化物催化劑為陰極。
  • 「鈦」是什麼金屬?鈦厲害!它承包了近乎所有行業
    海綿鈦是指用鎂或鈉還原四氯化鈦獲得純度為98.5%-99.7%的海綿狀金屬鈦。是鈦工業生產中的最主要原料。海綿鈦是整個鈦金屬生產中的一個初級產品,需經過進一步的熔鑄得到鈦錠即工業純鈦,然後才能加工成相應的鈦材或鈦合金。 海綿鈦的製取:目前工業上主要有鎂熱還原法(Kroll)法、鈉熱還原法(Hunter法)和熔鹽電解法。鎂熱還原法的優點是還原劑鎂可以循環使用,單爐產能大。
  • 我科學家成功研製可降解仿生透明薄膜
    【我科學家成功研製可降解仿生透明薄膜 】塑料垃圾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巨大危害,對人類健康也產生巨大的威脅,發展新一代可持續塑料替代材料迫在眉睫。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俞書宏院士團隊成功研製了一類超強、超韌、透明的高性能可持續仿貝殼複合薄膜,成功構築了「磚-纖維」仿貝殼層狀結構,使該薄膜展現出遠超傳統塑料的力學性能,展現出比塑料薄膜更突出的綜合性能。研究成果日前發表於《物質》上。
  • 鎳鈦記憶合金板 具有良好塑性的合金板
    原標題:鎳鈦記憶合金板具有良好塑性的合金板顧名思義鎳鈦記憶合金板是一種由鎳和鈦組成的合金板,鎳鈦合金板由於受到溫度和機械壓力的改變而存在兩種不同的晶體結構相,即奧氏體相和馬氏體相。
  • 【行業動態】 我國科學家成功研製可降解仿生透明薄膜
    【行業動態】 我國科學家成功研製可降解仿生透明薄膜 2020-08-18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型銳鈦礦/板鈦礦納米花電極材料研製成功—新聞—科學網
    日前,洛陽師範學院化學化工學院劉貴龍博士、劉獻明教授與香港科技大學金章教教授、北京科技大學吳宏輝副教授一起,開發了一種銳鈦礦/板鈦礦納米花電極材料,並揭示了其在鈉離子和鋰離子電池中的能源存儲機制
  • 連續纖維增韌碳化矽陶瓷基複合材料研製成功
    由國防科工委主辦的連續纖維增韌碳化矽陶瓷基複合材料技術發展與應用研討會近日在西北工業大學召開。與會專家一致認為,張立同院士科研創新團隊研製成功的「連續纖維增韌碳化矽陶瓷基複合材料」,技術突破了研究「瓶頸」,填補了國內空白,技術成熟,以該材料工程化工作探索發展途徑與模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推廣價值。
  • 鎳鈦合金絲拉伸試驗機
    產品介紹:FL鎳鈦合金絲拉伸試驗機用於鎳鈦合金絲材料的拉伸力學性能測試。鈦合金材料在生物醫學工業有廣泛應用,包括用於血管內支架、導管導線、骨折內固定板、骨科植入物、活檢鉗等。試驗標準:試驗機方法:Q/FLT-2020《金屬合金材料拉伸試驗分析方法》;試驗方法: GB/T、ASTM、ISO、YY等國內外試驗標準;試樣規格:鈦合金板材或鈦合金絲材或棒材等;
  • 鈦鎳形狀記憶合金在醫療器械應用情況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鈦鎳形狀記憶合金在醫療器械應用情況鎳鈦合金由於具有獨特的超彈性和形狀記憶效應,以及優異的生物相容性和適宜的彈性模量,被廣泛用於心、腦血管和外周血管器械,心血管器械包括血管支架
  • 仿生角度研究鯨鬚,研發輕質高強韌的先進複合材料
    2018年11月,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藥所人體組織與器官退行性研究中心在海洋生物材料及仿生研究方面取得新發現和重要進展,為仿生高性能複合材料研發提供新的設計與製備思路,該研究成果以「源自海洋的設計理念:鯨鬚的抗斷裂性」為題發表在材料領域權威期刊《先進材料》,論文第一作者以及共同通訊作者為深圳先進院天然生物與仿生材料課題組負責人王彬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