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纖維增韌碳化矽陶瓷基複合材料研製成功

2020-12-01 科學技術部

    由國防科工委主辦的連續纖維增韌碳化矽陶瓷基複合材料技術發展與應用研討會近日在西北工業大學召開。與會專家一致認為,張立同院士科研創新團隊研製成功的「連續纖維增韌碳化矽陶瓷基複合材料」,技術突破了研究「瓶頸」,填補了國內空白,技術成熟,以該材料工程化工作探索發展途徑與模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推廣價值。
  西安市副市長楊廣信在會上指出,省市領導對該項目的技術發展和應用非常重視,決定為該項目提供土地和預留土地,資助100萬元人民幣的創業基金,成立專門組織提供服務,還將會有較大的資金支持。楊副市長希望上級單位加快決策,儘快推進該項目工程化建設。
  陝西省國防科工委秦正主任在會上說,本次會議是政府推動產業化的創新舉措,有利於產業化的順利推進。

(科技日報)

相關焦點

  • 航空發動機用理想材料——陶瓷基複合材料
    陶瓷基複合材料是指在陶瓷基體中引入增強材料,形成以引入的增強材料為分散相,以陶瓷基體為連續相的複合材料,它具有耐高溫、耐磨、抗高溫蠕變、熱導率低、熱膨脹係數低、耐化學腐蝕、強度高、硬度大及介電、透波等特點,在航空、航天等眾多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
  • HRL 實驗室發表陶瓷基複合材料3D列印新工藝
    目前已有陶瓷基增強材料,最著名的例子是使用長陶瓷纖維增強材料的陶瓷基複合材料(CMC),例如碳化矽/碳化矽(SiC / SiC),其韌性達到>30 MPa m1/2。傳統上,這些陶瓷基複合材料是由經過多次陶瓷前驅體聚合物浸潤和熱解步驟的剛性纖維預成型件製成的。
  • 航空航天樹脂基複合材料增韌材料--納米纖維層間增韌薄膜
    脫層是指複合材料層緩慢彼此分離的狀態,在大多數情況下,分離是由於衝擊和反覆的循環應力造成的。除了分層以外,碳纖維在製造階段時也可能會起皺。起皺導致纖維變硬,並且作為多米諾骨牌效應變弱。Xantu Layr納米纖維薄膜可以用在碳纖維預浸料層間增韌,用於改善斷裂韌性(抗分層性),衝擊強度之後的壓縮(損傷容限)和複合材料分層的抗疲勞強度。
  • 複合材料樹脂基層間增韌新材料-納米纖維聚醯胺薄膜
    Layr是非常精細的纖維材料,採用聚醯胺(PA66)作為原材料,使用靜電紡絲工藝,將連續的千米長的納米纖維沉積到無紡布載體中。第三代複合材料中普及推廣了層間增韌的技術, 目前有3種增韌技術用於碳纖維預浸料,分別為顆粒增韌、薄膜增韌和納米纖維增韌
  • 這種陶瓷材料,對航空航天技術的發展意義重大
    超高溫陶瓷基複合材料是指在2000℃以上的高溫環境下能保持物理化學性能穩定的、以陶瓷相為基體的高溫結構材料,具有密度小、耐磨損、高溫物理性能優異、熱化學穩定性好、抗熱震性能良好等突出優勢,超高溫陶瓷基複合材料被認為是製造太空飛行器熱防護部件最具前景的材料。
  • 中科院寧波材料所在纖維增強陶瓷複合材料界面設計方面取得進展
    研究結果表明,當碳納米管引入至裂解碳中間層內部時,碳纖維/裂解碳/碳化矽絲束複合材料的拉伸強度和斷裂功與無碳納米管的複合材料相比皆有顯著提升,分別增加了54.9%和130.3%;同時,該複合材料拉伸樣品斷裂的微觀形貌顯示,所拉斷的纖維表面呈現出碳纖維/裂解碳、碳納米管/裂解碳以及裂解碳/基體等多種界面協同增韌的現象。
  • 大自然給予科學的靈感,仿生學製造的高強複合材料
    自80年代以來生物複合材料及仿生的研究在國際上引起了極大重視,並已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通過研究珍珠貝殼的精緻層合結構和力學機理,並將其用於研究陶瓷-聚合物和陶瓷-金屬基複合材料;模仿在木細胞中發現的螺旋結構做成的玻璃纖維/環氧樹脂仿木複合材料,結果斷裂韌性有大幅度的提高;對甲蟲的前翅進行研究發現其組成成分和排列結構從而進行仿生學材料的開發。
  • 一文了解碳化矽陶瓷相關特性與應用領域
    碳化矽陶瓷是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發展起來的,之前碳化矽主要用於機械磨削材料和耐火材料。世界各國對先進陶瓷的產業化十分重視,現在已經不僅僅滿足於製備傳統碳化矽陶瓷,生產高技術陶瓷的企業發展更快,尤其是發達國家。近幾年以碳化矽陶瓷為基的復相陶瓷相繼出現,改善了單體材料的韌性和強度。碳化矽主要的四大應用領域,即功能陶瓷、高級耐火材料、磨料及冶金原料。
  • 現代技術陶瓷的3個主要領域及應用
    現代技術陶瓷是根據所要求的產品性能,通過嚴格的成份和生產工藝控制而製造出來的高性能材料,主要用於高溫和腐蝕介質環境,是現代材料科學發展最活躍的領域之一。下面對現代技術陶瓷3個主要領域:結構陶瓷、陶瓷基複合材料和功能陶瓷作一簡單介紹。
  • 符合GB∕T 34520.3-2017連續碳化矽纖維密度計的操作步驟
    連續碳化矽纖維密度計的種類用於測定連續碳化矽纖維密度的儀器,按照測試原理可以分為液體置換法及密度梯度管法。在國標中,測定連續碳化矽纖維密度的試驗方法是按照GB∕T 34520.3-2017 連續碳化矽纖維測試方法 第3部分:線密度和密度中的相關規定進行的。
  • ...中科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董紹明:鑄就陶瓷基複合材料的「新畫卷」
    正是他,建立了6000餘平方米的陶瓷基複合材料研製基地,實現了科研生產一體化,為近20項國家重要任務提供了關鍵的基礎材料和部件;正是他,與團隊並肩作戰,為我國新一代空間動力、高解析度空間遙感和新型飛行器研製關鍵技術突破作出突出貢獻。
  • 新能源車如何面對國家新興產業《目錄》|複合材料|碳纖維|儲氫|高...
    純鎳,鎳合金絲,線、棒、管、帶、板等型材,印花鎳網,鎳基合金、鈷基合金鑄件。高性能鎂合金及變形鎂合金,鎂合金腐蝕控制及防護,鎂合金鍛件。3.2.3 新型結構陶瓷材料透明氧化鋁材料,高純氧化鋯材料,新型超硬材料(氮化矽、氮化硼、碳化硼),陶瓷纖維複合材料,氧化鋯增韌陶瓷、人造寶石。
  • 3月24日「先進陶瓷前沿與應用發展高峰論壇」演講嘉賓江東亮院士報告:先進陶瓷發展前沿與關鍵科學技術問題
    江東亮院士 著名材料科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陶瓷科學院院士,中科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博士生導師。學習與工作經歷:        江東亮院士於1960年畢業於南京化工學院。200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1992年入選國際陶瓷科學院院士。
  • 2020先進陶瓷科技與產業大盤點
    上海光機所在鋱鋁石榴石基磁光陶瓷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研究員周聖明領銜的透明陶瓷課題組在鋱鋁石榴石基(TAG)磁光陶瓷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在國際上首次製備了ZrO2做燒結助劑的高質量鋱鋁石榴石磁光透明陶瓷,其在1064nm處的直線透過率達到82.04%,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
  • 複合材料的基本性能
    【學員問題】複合材料的基本性能?  【解答】複合材料中以纖維增強材料應用最廣、用量最大。其特點是比重小、比強度和比模量大。例如碳纖維與環氧樹脂複合的材料,其比強度和比模量均比鋼和鋁合金大數倍,還具有優良的化學穩定性、減摩耐磨、自潤滑、耐熱、耐疲勞、耐蠕變、消聲、電絕緣等性能。
  • 「潔淨天空計劃」開發航空發動機全氧化陶瓷基複合材料內渦輪導管
    據cleansky網站2020年11月9日刊文,AllOxITD項目旨在為「潔淨天空」計劃高級齒輪發動機配置(HPC-LPT)演示驗證機測試項目開發全氧化陶瓷基複合材料陶瓷基複合材料與金屬材料不同,在高溫下具有優異的性能,在高達1000℃的溫度下強度也不會下降。這種特性使得陶瓷基複合材料非常適用於燃氣輪機熱氣段的部件。因為複合材料可以承受更高的溫度,所以大大降低了對冷卻空氣的需求。氧化陶瓷基複合材料的重量也低於金屬材料。因此,輕質和對冷卻空氣的低要求都有可能降低飛機發動機對環境的不利影響。
  • 3D列印金屬基複合材料-含碳纖維的液態金屬
    除了開放處理難於加工的材料(如難熔金屬)之外,增材製造還使金屬基複合材料的加工(MMC)成為可能。一項發表在《機械工程學報》的研究記錄了一個研究小組為結合金屬和增強纖維的不同性能而採用的3D列印MMC的方法。來自陝西省快速製造技術工程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將錫鉛與碳纖維結合起來,一方面探索利用鉛的輻射屏蔽性能,另一方面利用碳纖維強度的可能性。
  • 碳基半導體與碳化矽晶片有什麼區別
    我國近日在碳基半導體材料的研製方面有了非常重要突破,近日在碳化矽晶片量產方面也取得重大進展,相同的「碳」字,不同的材料,一個是晶片,一個是晶片。   三、碳基半導體材料,是基礎科研中的基礎   彭練矛教授研究團隊則在碳基半導體的研製方面,已經進行了二十多年,二十年的堅守與付出,才有了今天的成功,由此可見,碳基半導體材料的研製難度之大,超乎想像。   所以,當我們的科研團隊獲得突破之後,國人是如此的激動。
  • 【科普知識】軍工材料:複合材料用途詳解
    1、按基體材料類別,複合材料可分為金屬基、有機非金屬基與無機非金屬基,如樹脂基、鋁基、鈦基複合材料等;2、按增強材料形態,複合材料可分為纖維增強、顆粒增強、短纖維增強、片狀增強等,如納米碳管、碳纖維複合材料等;3、按材料功能,複合材料可分為結構複合材料、功能複合材料及智能複合材料,如導電複合材料、光導纖維、形狀記憶合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