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發動機用理想材料——陶瓷基複合材料

2020-12-16 中國粉體網

陶瓷材料耐溫能力高、力學性能好、密度低,很早就被認為是發動機高溫結構的理想材料,但由於陶瓷韌性差,一旦損壞會引起發動機災難性後果,因而限制了其應用。為提高陶瓷材料的韌性,材料學家經過不懈努力發展出陶瓷基複合材料。

陶瓷基複合材料是指在陶瓷基體中引入增強材料,形成以引入的增強材料為分散相,以陶瓷基體為連續相的複合材料,它具有耐高溫、耐磨、抗高溫蠕變、熱導率低、熱膨脹係數低、耐化學腐蝕、強度高、硬度大及介電、透波等特點,在航空、航天等眾多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

陶瓷基複合材料的分類

陶瓷基複合材料,根據增強體分成兩大類:連續增強的複合材料和不連續增強的複合材料。其中,連續增強的複合材料包括一方向,二方向和三方向纖維增強的複合材料,也包括多層陶瓷複合材料;不連續增強的複合材料包括晶須、晶片和顆粒的第二組元增強體和自身增強體。

陶瓷基複合材料也可以根據基體分成氧化物基和非氧化物基複合材料。氧化物基複合材料包括玻璃、玻璃陶瓷、氧化物、複合氧化物等,弱增強纖維也是氧化物,常稱為全氧化物複合材料。非氧化物基複合材料以SiC、Si3N4、MoS2基為主。

陶瓷基複合材料的製備

化學氣相滲透法

化學氣相滲透法的工藝流程主要為:將先驅體和載體按照特定比例通入沉積室中,通過氣體擴散作用或由壓力差產生的定向流動將氣態先驅體擴散至纖維預製體內部,進而在纖維表面裂解和沉積,實現纖維預製體的緻密化。該工藝的優點是製備過程中纖維損傷較小,製備的陶瓷基體純度高、晶型完整,複合材料的力學性能較高,但是製備工藝較為複雜、成本高、周期長、製備的複合材料孔隙率高。

聚合物浸漬裂解法

聚合物浸漬裂解法以聚合物液相先驅體(或溶液)為浸漬劑,通過多循環交聯固化、高溫裂解,獲得緻密化的複合材料。該工藝的優點是處理溫度低,近淨成型,能夠製備複雜大尺寸構件,其缺點是陶瓷收率低、製造周期長、材料孔隙率高。

漿料浸漬熱壓法

漿料浸漬熱壓法的工藝流程為:首先將陶瓷纖維浸漬於含有陶瓷基體的漿料中,將表面塗覆漿料的纖維纏繞至滾筒,進而製成無緯布,經切片、疊加、熱模壓成型和熱壓燒結後,獲得緻密化的複合材料。該工藝簡單,成本較低。但熱壓工藝容易使纖維造成損傷,降低了複合材料的力學性能;此外,該工藝用於製備一維或二維複合材料,難以製備大型陶瓷基複合材料構件。

熔體浸漬工藝

熔體浸漬法的基本原理為將金屬或合金加熱到熔融液態,然後在一定的工藝條件下滲透至纖維預製體內部,進而發生反應生成陶瓷基體。該工藝最大的優點為能夠通過一次成型製備緻密且基本無缺陷的基體,而且預成型件與構件之間結構尺寸較小,被認為是快速、低成本製備近淨成型複雜形狀構件的有效途徑。其缺點在於處理溫度較高,製備過程中殘留一定體積的金屬,影響複合材料的性能。

陶瓷基複合材料的增韌技術

纖維增韌

纖維增韌要求儘量滿足纖維與基體陶瓷的化學相容性和物理相容性。纖維增強陶瓷基複合材料的增韌機制包括基體預壓縮應力、裂紋擴展受阻、纖維拔出、纖維橋聯、裂紋偏轉、相變增韌等。目前能用於增強陶瓷基複合材料的纖維種類較多,包括氧化鋁系列(包括莫來石)、碳化矽系列、氮化矽系列、碳纖維等,除了上述系列纖維外,現在正在研發的還有BN、TiC、B4C等復相纖維。

晶須增韌

陶瓷晶須是具有一定長徑比且缺陷很少的陶瓷小單晶,它有很高的強度,是一種非常理想的陶瓷基複合材料的增韌增強體。晶須增韌陶瓷基複合材料的主要增韌機制包括晶須拔出、裂紋偏轉、晶須橋聯。目前常用的陶瓷晶須有SiC晶須和Al2O3晶須;基體常用的有ZrO2、Si3N4、SiO2、Al2O3和莫來石等。

顆粒增韌

利用顆粒作為增韌劑,製備顆粒增韌陶瓷基複合材料,其原料的均勻分散及燒結緻密化都比短纖維及晶須複合材料簡便易行。因此,儘管顆粒的增韌效果不如晶須與纖維的效果好,但如顆粒種類、粒徑、含量及基體材料選擇得當,仍有一定的韌化效果,同時會帶來高溫強度、高溫蠕變性能的改善。顆粒增韌按增韌機理可分為非相變第二相顆粒增韌、延性顆粒增韌、納米顆粒增韌。

相變增韌

相變增韌ZrO2陶瓷是一種極有發展前途的新型結構陶瓷,其主要是利用ZrO2相變特性來提高陶瓷材料的斷裂韌性和抗彎強度,使其具有優良的力學性能,低的導熱係數和良好的抗熱震性。它還可以用來顯著提高脆性材料的韌性和強度,是複合材料和複合陶瓷中重要的增韌劑。

納米複合陶瓷增韌

納米陶瓷由於晶粒的細化,晶界數量會極大增加(納米陶瓷的氣孔和缺陷尺寸減小到一定尺寸就不會影響材料的宏觀強度),可使材料的強度、韌性顯著增加。納米相在複合陶瓷中以兩種形式存在,一種是分布在微米級陶瓷晶粒之間的晶間納米相;另一種則「嵌入」基質晶粒內部,被稱為晶內納米相或「內晶型」結構。兩種結構共同作用產生了兩個顯著的效應:穿晶斷裂和多重界面,從而對材料的力學性能起到重要的影響。

自增韌陶瓷

如果在陶瓷基體中引入第二相材料,該相不是事先單獨製備的,而是在原料中加入可以生成第二相的原料,然後控制生成條件和反應過程,直接通過高溫化學反應或者相變過程,在主晶相基體中生長出均勻分布的晶須、高長徑比的晶粒或晶片的增強體,形成陶瓷複合材料,這稱為自增韌。這樣可以避免兩相不相容、分布不均勻的問題,其強度和韌性都比外來第二相增韌的同種材料高。自增韌陶瓷的增韌機理類似於晶須對材料的增韌機理,有裂紋的橋接增韌、裂紋的偏轉和晶粒的拔出,其中橋接增韌是主要的增韌機理。

參考資料:

康永、豆高雅.陶瓷基複合材料研究現狀和應用前景

焦健、陳明偉.新一代發動機高溫材料——陶瓷基複合材料的製備、性能及應用

蔣永彪.淺談陶瓷基複合材料的分類及性能特點

李進衛.淺說陶瓷基複合材料的功用特點及其市場前景

註: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

相關焦點

  • 「潔淨天空計劃」開發航空發動機全氧化陶瓷基複合材料內渦輪導管
    (HPC-LPT)演示驗證機測試項目開發全氧化陶瓷基複合材料(CMC)渦輪間導管。陶瓷基複合材料與金屬材料不同,在高溫下具有優異的性能,在高達1000℃的溫度下強度也不會下降。這種特性使得陶瓷基複合材料非常適用於燃氣輪機熱氣段的部件。因為複合材料可以承受更高的溫度,所以大大降低了對冷卻空氣的需求。氧化陶瓷基複合材料的重量也低於金屬材料。因此,輕質和對冷卻空氣的低要求都有可能降低飛機發動機對環境的不利影響。
  • 國之重器:複合高分子材料,中國航空發動機科技發展的技術痛點
    鈦—航空發動機發展的基礎材料之一航空發動機材料目前主要可以分為高溫合金、超高強度鋼、金屬間化合物、陶瓷基複合材料、碳/碳複合材料、樹脂基複合材料、風扇葉片、風扇機匣、風扇帽罩、金屬基複合材料等幾個方面。
  • 從蒙布到先進複合材料,回顧航空航天材料發展的漫長徵程
    ,一些飛行器部件使用了更先進的複合材料,如碳纖維或硼纖維增強的環氧樹脂基複合材料、金屬基複合材料等,以減輕結構重量。上世紀50年代,美國用了10年時間將客機用渦輪噴氣發動機主軸承壽命提高到30000小時,支持了發動機定壽,但齒輪軸承鋼仍不能滿足使用要求。對接螺栓的強度雖已達到1800MPa以上,但卻尚無一個較理想的超高強度鋼。
  • 渦軸發動機先進材料
    針對未來渦軸發動機的需要,在相關的研究計劃中正在開展鈦鋁合金及其複合材料的應用研究。目前,鋁合金也是渦軸發動機的主要材料之一,ZL105A(C355)、ZL114A(A357)被用於精密鑄造且工作溫度不超過200℃的粒子分離器、進氣機匣和附件機匣等複雜薄壁結構件。而密度更低、承溫能力更高的樹脂基複合材料則是高功重比渦軸發動機中替代鋁合金的理想材料。
  • 【科普知識】軍工材料:複合材料用途詳解
    若材料的自振頻率高,就可避免在工作狀態下產生共振及由此引起的早期破壞。5、耐高溫性能好,抗蠕變能力強。由於纖維材料在高溫下仍能保持較高的強度,所以纖維增強複合材料,如碳纖維增強樹脂複合材料的耐熱性比樹脂基體有明顯提高。而金屬基複合材料在耐熱性方面更顯示出其優越性,如鋁合金的強度隨溫度的增加下降很快,而用石英玻璃增強鋁基複合材料,在500°C下能保持室溫強度的40%。
  • 聚合物、金屬、陶瓷和複合材料,3D列印材料原來這麼複雜!
    而每種列印技術的列印材料都是不一樣的,比如SLS常用的列印材料是金屬粉末,而SLA通常用光敏樹脂,FDM採用的材料比較廣泛如ABS塑料、PLA塑料等等。 隨著技術的發展,目前3D列印的應用材料方面已取得非常大的進展。因此對於用戶來說,要真正實現和發揮3D列印的優勢,必須了解多種多樣可利用的材料以及每種材料如何發揮各自的具體特性來提升原型或生產用部件的品質。
  • 專欄:走向日月星辰,說說航天航空材料的前世今生
    2013年,機身所用複合材料,航空發動機複合材料,飛行器內飾所用材料分別佔64.6%,6.9%,28.5%;統計數據指出到2018年,機身所佔比重會達到77.4%,其中航空發動機和飛行器分別佔4.8%和17.8%。
  • 俄羅斯測試新一代轉子活塞式航空發動機
    日前,俄羅斯中央巴拉諾夫航空發動機製造研究所成功地對新一代轉子活塞式航空發動機進行了一系列測試。發動機在主要工作模式下持續運行了4小時,完成了試驗大綱規定的主要檢查點。
  • 戰略研究丨金屬基複合材料的發展機遇和挑戰
    製備的金屬基複合材料可以後期軋製成型,或重熔鑄造成型,增強體的體積分數較低,通常在10%以下時可獲得較好的性價比,民用市場潛力很大。安徽相邦複合材料有限公司研發了原位自生納米陶瓷顆粒增強鋁基複合材料(簡稱為陶鋁新材料),形成了鑄造材、擠壓型材和增材製造等多個不同性能級別的材料品種,在航空、航天、發動機、汽車、軌道交通等領域已經開始應用。
  • HRL 實驗室發表陶瓷基複合材料3D列印新工藝
    根據3D科學谷的市場觀察,繼這項研究之後,HRL 團隊使用這類陶瓷3D列印技術製造惰性顆粒增強的矽氧烷基陶瓷前驅體樹脂材料,然後通過熱解極端加熱過程,將3D列印陶瓷增強前驅體材料轉化為碳矽氧化物(SiOC)複合材料。相關研究論文發表於近期的美國陶瓷協會期刊中。
  • 被日本軍機追趕,82歲女院士誓啃下國產發動機研發,這是真女神
    1989年,懷著報效祖國航天航空的憧憬,張立同踏上了異國他鄉的研究徵程,奔赴研究「未來國際大型空間站用陶瓷基複合材料」,從此進入陶瓷基複合材料領域。據悉,陶瓷基複合材料是以陶瓷為基體與連續陶瓷纖維複合而成,具有類金屬斷裂行為、對裂紋不敏感、不會發生災難性損毀的具有耐高溫、高比強和高比剛等優良性能。
  • ...中科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董紹明:鑄就陶瓷基複合材料的「新畫卷」
    正是他,建立了6000餘平方米的陶瓷基複合材料研製基地,實現了科研生產一體化,為近20項國家重要任務提供了關鍵的基礎材料和部件;正是他,與團隊並肩作戰,為我國新一代空間動力、高解析度空間遙感和新型飛行器研製關鍵技術突破作出突出貢獻。
  • 特種陶瓷廣泛應用航空航天領域
    但鮮為人知的是,陶瓷行業也與此密切相關,其中特種陶瓷更是廣泛的應用於這些航空太空飛行器材中。  在本次航展上,特種陶瓷應用分別涉及到直升機用防彈裝甲陶瓷、飛機剎車盤材料、衛星電池用陶瓷隔膜材料、紅外隱身/偽裝塗料、陶瓷軸承、飛彈用陶瓷天線罩材料等,特種陶瓷憑藉其獨特的優勢在這一領域得到廣泛應用,隨著航空航天產業的不斷發展,未來特種陶瓷產品還將更多的進入這一領域。
  • 這種陶瓷材料,對航空航天技術的發展意義重大
    超高溫陶瓷基複合材料是指在2000℃以上的高溫環境下能保持物理化學性能穩定的、以陶瓷相為基體的高溫結構材料,具有密度小、耐磨損、高溫物理性能優異、熱化學穩定性好、抗熱震性能良好等突出優勢,超高溫陶瓷基複合材料被認為是製造太空飛行器熱防護部件最具前景的材料。
  • 航空發動機產業鏈梳理專題報告:工業之巔,市場空間巨大
    目前金屬材料和先進複合材料是 航空發動機葉片製造的兩大類主要材料,如何高效、高質量地對其進行加工已經成為了目前葉片製造行業研 究的重點之一,也是製造出高性能航空發動機的關鍵。輔以表面處理技術來完成葉片的高品質製造。
  • C919使用了LEAP-1C型航空發動機,處於LEAP系列中的什麼水平
    LEAP系列的標準型發動機LEAP系列的航空發動機採用了較多的先進技術與先進材料,例如維編織碳纖維複合材料的風扇葉片和機匣、獨特的碎屑抑制系統、第4代三維空氣動力學設計、採用增材製造技術生產的燃油噴嘴的雙環預混旋燃燒室、
  • C919使用了LEAP-1C型航空發動機,處於LEAP系列中的什麼水平
    LEAP系列的標準型發動機LEAP系列的航空發動機採用了較多的先進技術與先進材料,例如維編織碳纖維複合材料的風扇葉片和機匣、獨特的碎屑抑制系統、第4代三維空氣動力學設計、採用增材製造技術生產的燃油噴嘴的雙環預混旋燃燒室、高壓渦輪內的陶瓷基複合材料罩環以及低壓渦輪的鈦鋁葉片。
  • 從高溫合金到單晶合金+複合冷卻,看航空發動機葉片發展之路
    所以,在高性能航空發動機不斷追尋大推力、高推重比的情況下,提升渦前輪溫度自然成為了航空發動機大力發展的方向,而渦輪前溫度的提升是要以高溫下渦輪葉片材料性能(持久強度、蠕變強度、韌性、抗熱疲勞等)的提升為基礎的。
  • 航空航天樹脂基複合材料增韌材料--納米纖維層間增韌薄膜
    纖維增強的聚合物複合材料正在迅速普及,成為飛機、太空飛行器、衛星、飛彈製造的首選材料。特別是,近年來,已在全球多個航空航天項目中用作主要結構材料,碳纖維具有耐腐蝕、符合輕量化的發展趨勢、低熱膨脹係數等優點。碳纖維複合材料憑藉優異的力學性能被越來越多地應用於航空航天工業。
  • 連續纖維增韌碳化矽陶瓷基複合材料研製成功
    由國防科工委主辦的連續纖維增韌碳化矽陶瓷基複合材料技術發展與應用研討會近日在西北工業大學召開。與會專家一致認為,張立同院士科研創新團隊研製成功的「連續纖維增韌碳化矽陶瓷基複合材料」,技術突破了研究「瓶頸」,填補了國內空白,技術成熟,以該材料工程化工作探索發展途徑與模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