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寧波材料所在固態碳化矽先驅體組分和分子結構調控取得系列進展
固態PCS材料因具有易熔易溶、矽碳化學計量比可調、元素組分豐富等特點,成為先進陶瓷基複合材料最常用的先驅體之一,但也存在諸多挑戰。一方面PCS採用空氣不熔化交聯時需要引入較多的氧,影響最終SiC陶瓷的耐溫性;另一方面PCS較低的陶瓷產率(一般在60%左右)會導致複合材料體積密度低、裂解過程產生大量微裂紋、浸漬周期長等問題。
-
寧波材料所在電磁屏蔽材料設計與製備方面取得進展
電磁屏蔽材料是一類能夠通過吸收和反射等方式來衰減電磁波能量傳播以有效抑制電磁幹擾和汙染的功能材料。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高分子事業部研究員鄭文革和副研究員沈斌一直致力於高效電磁屏蔽材料的開發,前期已經在電磁屏蔽材料的製備以及性能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進展。近期,該團隊又從「變廢為寶」和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出發,利用生物質廢棄物或生活廢棄物來設計和製備了輕質高效電磁屏蔽材料。
-
寧波材料所在柔性氧化物神經形態電晶體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寧波材料所在柔性氧化物神經形態電晶體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2018-11-26 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 【字體:在突觸仿生電子學方面,目前的研究主要包括兩端阻變器件和三端電晶體,這類器件已經模仿了一些從簡單到複雜的各種突觸功能和神經元功能,有著潛在的應用前景。 近日,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功能材料界面物理與器件應用團隊在柔性神經形態器件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
寧波材料所在垂直磁各向異性和界面Dzyaloshinskii-Moriya相互作用領域取得系列重要進展
鐵磁材料中的垂直磁各向異性(PMA)和Dzyaloshinskii-Moriya相互作用(DMI)是實現高效自旋電子器件的關鍵參量。增強鐵磁材料PMA的傳統方法有:構建具有大的自旋軌道耦合(SOC)強度的重金屬(HM)-鐵磁界面或者構建氧化物-鐵磁金屬界面。
-
寧波材料所在太陽能界面光熱轉化及多介質純化方面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劉富團隊在前期光熱材料多介質純化應用研究的基礎上(J. Mater. Chem. A 2019, 7, 586-593),發展了一種低成本的全生物質光熱蒸餾器,並實現了從多種含水介質中提取純水(如圖1)。
-
寧波材料所在PVDF油水分離膜材料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劉富團隊(先進功能膜)在高性能聚偏氟乙烯(PVDF)油水分離膜方向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 1)PVDF瞬時催化及油水分離膜。針對複雜體系的油水分離問題,以機械性能和熱穩定性能優異的聚偏氟乙烯(PVDF)為基膜,製備得到具有微納米多級組裝結構的PVDF-AuNPs微反應器分離膜。
-
上海矽酸鹽所在新型鐵電陶瓷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上海矽酸鹽所在新型鐵電陶瓷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2020-05-26 上海矽酸鹽研究所 【字體:該項工作提供了一種環境友好的鐵電陶瓷材料,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論文第一作者為中科院上海矽酸鹽所與澳大利亞國立大學聯合培養博士生劉振,王根水和劉芸為文章共同通訊作者,上海矽酸鹽所為論文第一單位。
-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在金屬負膨脹材料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
寧波材料所在二維納米防護薄膜材料方面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海洋新材料與應用技術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王立平團隊利用CVD技術在多晶銅襯底上成功製備了一系列的氮摻雜石墨烯薄膜,通過調節NH3的氣流量獲得不同氮濃度的氮摻雜石墨烯薄膜。
-
2020先進陶瓷科技與產業大盤點
科技前沿 寧波材料所碳化矽先驅體研究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先進能源材料工程實驗室經過規劃論證
-
航空發動機用理想材料——陶瓷基複合材料
陶瓷基複合材料是指在陶瓷基體中引入增強材料,形成以引入的增強材料為分散相,以陶瓷基體為連續相的複合材料,它具有耐高溫、耐磨、抗高溫蠕變、熱導率低、熱膨脹係數低、耐化學腐蝕、強度高、硬度大及介電、透波等特點,在航空、航天等眾多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
-
微電子所在氮化鎵界面態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高頻高壓中心研究員劉新宇團隊等在GaN界面態研究領域取得進展,在LPCVD-SiNx/GaN界面獲得原子級平整界面和國際先進水平的界面態特性,提出了適用於較寬能量範圍的界面態U型分布函數,實現了離散能級與界面態的分離。
-
【科研進展】國外玻璃纖維等抗彈材料的研究進展
研究人員等研究了S-2GF增強酚醛樹脂/氧化鋁陶瓷裝甲的抗穿甲彈性能,發現此複合裝甲有極佳的陶瓷/複合材料面密度比,對穿甲彈有很高的抗彈性能。研究了新一代艦船用GF聚合物基複合材料的抗爆炸衝擊性能,其製得的夾芯複合板由E-GF、Dow510A-40溴化乙烯酯形成的麵皮和Tycor、聚氯乙烯泡沫、輕木(Balsa)形成的核芯層構成。
-
寧波材料所在非晶碳基抗磨蝕防護塗層材料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中科院海洋新材料與應用技術重點實驗室的先進碳基薄膜技術團隊,聚焦具有優異力學、低摩擦潤滑、良好化學惰性的非晶碳基塗層材料體系,在金屬表面強化防護用PVD類石墨非晶碳(Graphite-like carbon, GLC)塗層材料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
生物陶瓷材料的分類與應用
生物陶瓷是經高溫處理工藝所成的無機非金屬材料,具有金屬、高分子材料無法比擬的優點:(1)良好的機械強度、硬度、壓縮強度高,極其穩定,在體內難於溶解,不易氧化,不易腐蝕變質,便於加熱消毒、耐磨,和人體組織的親和性好,因此能滿足種植學要求;(2) 陶瓷的組成範圍比較寬,可根據實際應用的要求設計組成,控制性能的變化。
-
力學所納米結構陶瓷塗層界面粘結性能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在納米結構陶瓷塗層與合金基底的界面粘結性能、納米結構塗層的導熱性能和彈性性能等研究上取得了新進展如航空發動機的葉片由於工作溫度高達一千度以上,金屬基底上往往要沉積或塗覆上一層幾百微米厚的耐高溫的陶瓷塗層以保護內部部件,而塗層與基底之間的界面粘結性能則關係到相關結構和部件的可靠性與服役壽命。一旦塗層與基底之間界面開裂,塗層剝落,暴露在高溫下的金屬基底將很快失效。因此研究塗層與基底之間的界面粘結性能、提高二者之間的界面結合強度一直是工業應用的迫切需求。
-
寧波材料所在高效穩定全無機鈣鈦礦電池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圖1 (a) 雙鈍化示意圖;(b) 高溫FABr修飾示意圖;(c) 原位修復示意圖;(d)原位修復器件空氣MPP性能對比為了解決鈣鈦礦穩定性問題,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方俊鋒研究員Mater. 2019, 31, 9032)和界面工程(J. Mater. Chem. A 2020, 8 , 6546; J. Mater. Chem. A 2019, 7, 18898; J. Mater. Chem. A 2019, 7, 3336; J. Mater. Chem. A 2020, 8, 6517)大幅度提升了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電池的長時間穩定性。
-
福建物構所在過渡金屬界面催化研究中取得進展
目前中國、美國、加拿大、日本和歐盟等都制定了相應的氫能發展規劃,我國已在氫能領域取得了多方面的進展,在將來有望成為氫能技術應用領域的先鋒。氫氣通常需要通過其它能源途徑製取;電解水作為一種零汙染的制氫方法,具有極高的應用潛力。當前,電解水制氫的最大問題在於電極材料催化活性差,過電位高,造成過多的電能消耗,而國內外學者在電極材料研究方向大多集中在成分、宏觀結構調控等方面。
-
寧波材料所在有機/無機異質結太陽能電池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HIT電池中充分利用了非晶矽薄膜對單晶矽表面的高質量鈍化,以極低的界面電學損失獲得超高的開路電壓(740 mV)。 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所屬新能源技術研究所研究員葉繼春團隊結合自身在超薄單晶矽薄膜材料研發方面的優勢,提出以20μm厚度的超薄單晶矽來構建新型n-Si/PEDOT:PSS異質結太陽能電池的研究方向並取得系列進展
-
【周報10W5】中國複合材料學會•行業簡訊
3、中航高科前三季度淨利4.01億,增長18.46%,複合材料業務收入增長。【行業進展】1、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研究員曾宇平團隊面向高性能氮化矽陶瓷材料開展了一系列工作,並取得進展。製備出的氮化矽陶瓷,其熱導率經第三方檢測最優可達136.9W/(m·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