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技術陶瓷的3個主要領域及應用

2020-11-23 中國陶瓷網

  陶瓷材料一般分為傳統陶瓷和現代技術陶瓷兩大類。傳統陶瓷是指用天然矽酸鹽粉末(如黏土、高嶺土等)為原料生產的產品。因為原料的成分混雜和產品的性能波動大,僅用於餐具、日用容器、工藝品以及普通建築材料(如地磚、水泥等),而不適用於工業用途。現代技術陶瓷是根據所要求的產品性能,通過嚴格的成份和生產工藝控制而製造出來的高性能材料,主要用於高溫和腐蝕介質環境,是現代材料科學發展最活躍的領域之一。下面對現代技術陶瓷3個主要領域:結構陶瓷、陶瓷基複合材料和功能陶瓷作一簡單介紹。

  一、結構陶瓷

  同金屬材料相比,陶瓷的最大優點是優異的高溫機械性能、耐化學腐蝕、耐高溫氧化、耐磨損、比重小(約為金屬的1/3),因而在許多場合逐漸取代昂貴的超高合金鋼或被應用到金屬材料根本無法勝任的場合,如發動機氣缸套、軸瓦、密封圈、陶瓷切削刀具等。結構陶瓷可分為三大類:氧化物陶瓷、非氧化物陶瓷和玻璃陶瓷。

  1、氧化物陶瓷

  主要包括氧化鋁、氧化鋯、莫來石和鈦酸鋁。氧化物陶瓷最突出優點是不存在氧化問題,原料價格低廉,生產工藝簡單。氧化鋁和氧化鋯具有優異的室溫機械性能,高硬度和耐化學腐蝕性,主要缺點是在1000℃以上高溫蠕變速率高,機械性能顯著降低。氧化鋁和氧化鋯主要應用於陶瓷切削刀具、陶瓷磨料球、高溫爐管、密封圈和玻璃熔化池內襯等。莫來石室溫強度屬中等水平,但它在1400℃仍能保持這一強度水平,並且高溫蠕變速率極低,因此被認為是陶瓷發動機的主要候選材料之一。上述三種氧化物也可製成泡沫或纖維狀用於高溫保溫材料。鈦酸鋁陶瓷體內存在廣泛的微裂紋,因而具有極低的熱膨脹係數和熱傳導率。它的主要缺點是強度低,無法單獨作為受力元件,所以一般用它加工內襯用作保溫、耐熱衝擊元件,並已在陶瓷發動機上得到應用。

  2、非氧化物陶瓷

  主要包括碳化矽、氮化矽和賽龍(SIALON)。同氧化物陶瓷不同,非氧化物陶瓷原子間主要是以共價鍵結合在一起,因而具有較高的硬度、模量、蠕變抗力,並且能把這些性能的大部分保持到高溫,這是氧化物陶瓷無法比擬的。但它們的燒結非常困難,必須在極高溫度(1500~2500℃)並有燒結助劑存在的情況下才能獲得較高密度的產品,有時必須藉助熱壓燒結法才能達到希望的密度(>95%),所以非氧化物陶瓷的生產成本一般比氧化物陶瓷高。

  這些含矽的非氧化物陶瓷還具有極佳的高溫耐蝕性和抗氧化性,因此一直是陶瓷發動機的最重要材料,目前已經取代了許多超高合金鋼部件。現有最佳超高合金鋼的使用溫度低於1100℃,而發動機燃料燃燒的溫度在1300℃以上,因而普遍採用高壓水強制製冷。待非氧化物陶瓷代替超高合金鋼後,燃燒溫度可提高到1400℃以上,並且不需要水冷系統,這在能源利用和環保方面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非氧化物陶瓷也廣泛應用於陶瓷切削刀具。同氧化物陶瓷相比,其成本較高,但高溫韌性、強度、硬度、蠕變抗力優異得多,並且刀具壽命長、允許切削速度高,因而在刀具市場佔有日益重要地位。它的應用領域還包括輕質無潤滑陶瓷軸承、密封件、窯具和磨球等。

  3、玻璃陶瓷

  玻璃和陶瓷的主要區別在於結晶度,玻璃是非晶態而陶瓷是多晶材料。玻璃在遠低於熔點以前存在明顯的軟化,而陶瓷的軟化溫度同熔點很接近,因而陶瓷的機械性能和使用溫度要比玻璃高得多。玻璃的突出優點是可在玻璃軟化溫度和熔點之間進行各種成型,工藝簡單而且成本低。玻璃陶瓷兼具玻璃的工藝性能和陶瓷的機械性能,它利用玻璃成型技術製造產品,然後高溫結晶化處理獲得陶瓷。工業玻璃陶瓷體系有鎂-鋁-矽酸鹽、鋰-鎂-鋁-矽酸鹽和鈣-鎂-鋁-矽酸鹽系列,它們常被用來製造耐高溫和熱衝擊產品,如炊具。此外它們作為建築裝飾材料正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如地板、裝飾玻璃。

  二、陶瓷基複合材料

  複合材料是為了達到某些性能指標將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材料混合在一起製成的多相材料,它具有其中任何一相所不具備的綜合性能。陶瓷材料的最大缺點是韌性低,使用時會產生不可預測的突然性斷裂,陶瓷基複合材料主要是為了改善陶瓷韌性。基於提高韌性的陶瓷基複合材料主要有兩類:氧化鋯相變增韌和陶瓷纖維強化複合材料。

  氧化鋯相變增韌複合材料是把部分穩定的氧化鋯粉末同其他陶瓷粉末(如氧化鋁、氮化矽或莫來石)混合後製成的高韌性材料,其斷裂韌性可以達到10Mpam1/2以上,而一般陶瓷的韌性僅有3Mpam1/2左右。這類材料在陶瓷切削刀具方面得到了非常廣泛的應用。

  纖維強化被認為是提高陶瓷韌性最有效和最有前途的方法。纖維強度一般比基體高得多,所以它對基體具有強化作用;同時纖維具有顯著阻礙裂紋擴展的能力,從而提高材料的韌性。目前韌性最高的陶瓷就是纖維強化的複合材料,例如碳化矽長纖維強化的碳化矽基複合材料韌性高達30Mpam1/2以上,比燒結碳化矽的韌性提高十倍。但因為這類材料價格昂貴,目前僅在軍械和航空航天領域得到應用。另一引人注目的增強材料是陶瓷晶須。晶須是尺寸非常小但近乎完美的纖維狀單晶體,其強度和模量接近材料的理論值,極適用於陶瓷的強化。目前這類材料在陶瓷切削刀具方面已經得到廣泛應用,主要體系有碳化矽晶須-氧化鋁-氧化鋯、碳化矽晶須-氧化鋁和碳化矽晶須-氮化矽。

  三、功能陶瓷

  功能陶瓷是具有光、電、熱或磁特性的陶瓷,已經具有極高的產業化程度。下面根據性能對幾類主要的功能陶瓷作一簡介。

  1、導電性能陶瓷材料具有非常廣泛的導電區間,從絕緣體到半導體、超導體。大多數陶瓷具有優異的電絕緣性,因而被廣泛用於電絕緣體。半導體分為電子型和離子型半導體。以電晶體集成電路為代表的是電子型半導體。離子型半導體僅對某些特殊的帶電離子具有傳導作用,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穩定氧化鋯和β-氧化鋁。穩定氧化鋯僅對氧離子具有傳導作用,主要產品有氧傳感器(主要用來測定發動機的燃燒效率或鋼水中氧濃度)、氧泵(從空氣中獲得純氧)和燃料電池。β-氧化鋁僅對鈉離子具有傳導作用,主要用來製造鈉-硫電池,其特點是高效率、對環境無危害和可以反覆充電。陶瓷超導體是近10年才發展起來的,它的臨界超導轉化溫度在所有類超導體中最高,已經達到液氮溫度以上。典型的陶瓷超導體為釔-鋇-銅-氧系列材料,已經在計算機、精密儀器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2、介電性能

  大多數陶瓷具有優異的介電性能,表現在其較高的介電常數和低介電損耗。介電陶瓷的主要應用之一是陶瓷電容器。現代電容器介電陶瓷主要是以鈦酸鋇為基體的材料。當鋇或鈦離子被其他金屬原子置換後,會得到具有不同介電性能的電介質。鈦酸鋇基電介質的介電常數高達10000以上,而過去使用的雲母小於10,所以用鈦酸鋇製成的電容器具有體積小、電儲存能力高等特點。鈦酸鋇基電介質還具有優異的正電效應。當溫度低於某一臨界值時呈半導體導電狀態,但當溫度超過這一臨界值時,電阻率突然增加到103~104倍成為絕緣體。利用這一效應的產品有電路限流元件和恆溫電阻加熱元件。許多陶瓷,如鋯鈦酸鉛,具有顯著壓電效應。當在陶瓷上施加外力時,會產生一個相應的電信號,反之亦然,從而實現機械能和電能的相互轉換。壓電陶瓷用途極其廣泛,產品有壓力傳感元件、超聲波發生器等。

  3、光學性能

  陶瓷在光學方面的應用主要包括光吸收陶瓷、透光陶瓷、陶瓷光信號發生器和光導纖維。利用陶瓷光吸收特性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如塗料、陶瓷釉和琺瑯。核工業中,利用含鉛、鋇等重離子陶瓷吸收和固定核輻射波在核廢料處理方面應用非常廣泛。陶瓷也可被製造用來透過不同波長的光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紅外線透射陶瓷,它僅允許紅外光線透過,被用來製造紅外窗口,在武器、航空航天領域和高技術設備上得到廣泛應用。這類材料的典型代表有硫化鋅陶瓷和莫來石等。陶瓷還是固體雷射發生器的重要材料,典型代表有紅寶石雷射器和釔榴石雷射器。光導纖維是現代通訊信號的主要傳輸媒介,它是用高純二氧化矽製成的,具有信號損耗低、高保真性、容量大等特性,是金屬信號傳輸線無法比擬的。

  4、磁學性能

  金屬和合金磁性材料具有電阻率低、損耗大的特性,尤其在高頻下更是如此,已經無法滿足現代科技發展的需要。相比之下,陶瓷磁性材料有電阻率高、損耗低、磁性範圍廣泛等特性。陶瓷磁性材料的代表為鐵氧體,一種含鐵的複合氧化物。通過對成份的嚴格控制,可以製造出軟磁材料、硬磁材料和矩磁材料。軟磁材料的磁導率高,飽和磁感應強度大,磁損耗低,主要用於電感線圈、小型變壓器、錄音磁頭等部件。典型的軟磁材料有鎳-鋅、錳-鋅和鋰-鋅鐵氧體。硬磁材料的特性是剩磁大、矯頑力大、不易退磁,主要應用為永久磁體,代表材料為鐵酸鋇。矩磁材料的剩餘磁感應強度非常接近於飽和磁感應強度,它是因磁滯回線呈矩形而得名,主要應用於現代大型計算機邏輯元件和開關元件,代表材料為鎂-錳鐵氧體。

相關焦點

  • 陶瓷應用新領域—電子陶瓷
    應用快速滲透  經過20年的發展,當今,壓電陶瓷產品門類齊全,不僅廣泛用於軍事和工業領域,還滲透到了人們日常生活的每個角落。其應用領域主要涉及以下5個方面:  第一,頻率控制器件。聲表面波(SAW)是沿物體表面傳播的一種彈性波,我國聲表面技術的開發從1970年開始,經過了37年的研究和發展,已基本形成了從理論研究、晶體材料生長加工、器件設計和生產以及系統應用的完整體系。  我國聲表面波技術的發展大致可以分為3個階段:第一階段,聲表面波技術應用於軍事領域開發與應用。
  • 特種陶瓷廣泛應用航空航天領域
    但鮮為人知的是,陶瓷行業也與此密切相關,其中特種陶瓷更是廣泛的應用於這些航空太空飛行器材中。  在本次航展上,特種陶瓷應用分別涉及到直升機用防彈裝甲陶瓷、飛機剎車盤材料、衛星電池用陶瓷隔膜材料、紅外隱身/偽裝塗料、陶瓷軸承、飛彈用陶瓷天線罩材料等,特種陶瓷憑藉其獨特的優勢在這一領域得到廣泛應用,隨著航空航天產業的不斷發展,未來特種陶瓷產品還將更多的進入這一領域。
  • 前沿I 陶瓷3D列印在醫療領域的應用
    陶瓷因性能優異,在化工機械、電子、航天、生物醫學等領域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傳統工藝主要通過注射成型、模具成型、凝膠澆注等方法形成所需形狀,在高溫下燒結生坯。此類工藝加工周期長、成本高,且複雜的幾何外形和內部連通孔結構較難成型,限制了陶瓷在一些領域中的應用。 3D列印技術的出現為上述問題的解決提供了新的可能。目前,陶瓷3D列印技術主要包括光固化成型、數字光處理、熔融沉積成型、噴墨列印、選擇性雷射熔融和分層實體製造等。
  • 一文了解碳化矽陶瓷相關特性與應用領域
    碳化矽陶瓷是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發展起來的,之前碳化矽主要用於機械磨削材料和耐火材料。世界各國對先進陶瓷的產業化十分重視,現在已經不僅僅滿足於製備傳統碳化矽陶瓷,生產高技術陶瓷的企業發展更快,尤其是發達國家。近幾年以碳化矽陶瓷為基的復相陶瓷相繼出現,改善了單體材料的韌性和強度。碳化矽主要的四大應用領域,即功能陶瓷、高級耐火材料、磨料及冶金原料。
  • 每年3萬億個陶瓷電容器,應用低溫冷燒結技術可節省大量能量
    圖片: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鈦酸鋇(Barium titanate)是一種重要的電陶瓷材料,每年用於製造數萬億個電容器,並出現在大多數電子產品中。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創紀錄的低溫下生產了這種材料,這一發現可能會導致更節能的製造。Wiki:鈦酸鋇陶瓷是以鈦酸鋇或其固溶體為主晶相的陶瓷。
  • DPC陶瓷基板的技術及應用-VCSEL雷射器
    VCSEL的固態雷射雷達具有更高的可靠性、穩定性並尺寸小型化,為汽車領域大規模應用雷射雷達奠定了基礎。VCSEL從誕生起就作為新一代光存儲和光通信應用的核心器件,應用在光並行處理、光識別、光互聯繫統、光存儲等領域。
  • 高性能陶瓷3D列印技術及其應用
    近年來,陶瓷3D列印逐漸興起,據國際權威機構預測,3D列印陶瓷市場的全球規模有望從2016年的2780萬美元,增長至2021年的1.315億美元,期間的複合年增長率(CAGR)將高達29.6%,2027年將達到10億美元,在航空航天,醫療,工業製造甚至消費品領域將會迅速普及。
  • 稀土在功能陶瓷中的應用
    介電陶瓷,又稱電介質陶瓷,主要用於製作陶瓷電容器和微波介質元件。磁性陶瓷又稱為鐵氧體陶瓷,是以氧化鐵和其他鐵族或稀土族氧化物為主要成分的複合氧化物磁性材料。稀土磁性材料具備高磁能積和高矯頑力等優異的特性,是現代信息技術、醫療器械、國防軍工、新能源等高精尖科技不可缺少的重要材料之一。 5.在導電陶瓷中的應用 以稀土氧化物Y2O3作添加劑的釔穩定化氧化鋯(YSZ)陶瓷,高溫下仍具有良好的熱穩定性和化學穩定性,是較好的氧離子導體,在離子導電陶瓷中具有突出地位。
  • 現代數位技術的應用領域有哪些
    於是出現了安防技術。  現在的高科技社會,用火器自衛,用先進的數位技術觀察情況,這不可謂不是一個大飛躍。安防走過這麼多年,直到今天數位技術已經在該領域得到廣泛應用,讓現代人的生活更加舒適、安心。那麼,現代數位技術在民用安防領域應用主要有哪些呢?今天,本站帶著您一起進入民用安防的數字世界一探究竟。
  • 紅土資源在陶瓷生產領域應用前景概況
    隨著白坯陶瓷生產所需原材料的枯竭,紅土在陶瓷生產領域的應用將逐漸被提上議事日程。  生產陶瓷的原料是地球上廣泛存在的泥砂石料,可以說有泥土的地方就有陶瓷。陶瓷製作工藝的進步,給資源的合理使用和原料來源的廣泛性提供了重要條件。不同區域蘊藏的各種陶瓷生產原料,造就了地方陶瓷產品的特色,同時決定了產區存在的條件與可持續發展。
  • 耐磨陶瓷管的詳細介紹和應用領域
    耐磨陶瓷管是一種新型材料,它是通過燒結氧化鋯陶瓷和氧化鋁陶瓷材料製成的。陶瓷管通過等靜壓,熱壓,幹壓等工藝形成,然後上蠟或脫脂,然後在高溫下燒結。陶瓷管用於航空航天,醫療設備,軍事機械和其他領域。與傳統陶瓷相比,它的應用範圍更廣,更耐用,適合工業使用。氧化鋯管具有良好的高溫強度,高斷裂強度,高硬度和良好的抗熱震性。
  • 一文匯總工業領域內主要應用的電機
    一文匯總工業領域內主要應用的電機 工程師陳翠 發表於 2018-07-11 09:40:00 工業領域內,中小型三相異步電機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電機產品,不同的電機有不同的應用場合
  • 淺析陶瓷行業發展新動能——陶瓷納米技術(CNT)的應用途徑
    ·特種陶瓷 本文定義的是除「建築材料陶瓷」和「日用陶瓷」之外的所有陶瓷。它涵蓋了原特種陶瓷所包含的範圍,例如,結構陶瓷,功能陶瓷,生物陶瓷,工程陶瓷等門類。之所以花這麼多的篇幅重新定義這些概念,是因為之前的劃分已經不適應今天的情景。這樣的劃分可以提高陶瓷企業對自己行業的邊界定,開闢新的應用領域。
  • fpga應用領域_fpga應用三個主要方向
    3)更大的並行度。這個主要是通過並發和流水兩種技術實現。並發是指重複分配計算資源,使得多個模塊之間可以同時獨立進行計算。      fpga應用的三個主要方向   第一個方向,也是傳統方向主要用於通信設備的高速接口電路設計,這一方向主要是用
  • 閥門材料應用領域創新之舉,成就陶瓷閥門解決特殊工況之需
    閥門是大型成套裝置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用於工藝管道介質(物料、水、蒸汽、空氣和油品等)的切斷、節流、調壓和改變流向等。閥門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這些裝置能否正常生產、安全運轉,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閥門的品種規格多、用途廣、用量大。
  • 胡良兵等團隊開發了陶瓷快速燒結技術
    相比於其他類型材料而言,陶瓷材料具有優異的耐熱性、耐腐蝕以及介電性能,被廣泛用於現代電子電氣領域。縱觀陶瓷材料的發展歷史,人們往往通過陶瓷組分的篩選、製備工藝的優化等方式得到綜合性能優異的陶瓷材料,以適應先進電子電氣行業日新月異的發展需求。然而,陶瓷的製備周期是限制其組分快速篩選的主要因素。
  • 納米陶瓷定義概念
    3、高技術陶瓷「高技術」一詞首先見諸20世紀60年代的建築業,當時兩位美國建築師為描述新建築所廣泛採用的新技術、新材料和新工藝,而合寫了一本敘述新型建築的書,書名叫做《高格調技術》。現在一般認為,高技術是指「基本原理及概念主要建立在最新科學成就基礎上的現代技術,是對20世紀40年代中期以後出現的一系列新的技術領域的統稱」。這些「新的技術領域」,通常認為包括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空間技術和海洋技術。高技術之所以「高」,主要表現為它具有的知識體系的高度聚集、技術體系的高度整合、技術網絡的高度協同和社會作用的高度滲透等這四個方面的特徵。
  • 陶瓷表面處理技術及粘結系統的應用現狀
    其產品種類也較多,包括傳統的長石類陶瓷、玻璃陶瓷、氧化鋯陶瓷、氧化鋁陶瓷等,且均可滿足嵌體、高嵌體、全冠、部分冠、貼面、固定橋、種植義齒等的修復。由於不同陶瓷具有不同的表面物理化學性能,因此需要合理選擇不同表面處理技術,或幾種技術聯合使用以增強粘結效果。
  • 陶瓷纖維的製造工藝及應用前景
    目前,「電阻法噴吹成纖、幹法針刺制毯」和「電阻法甩絲成纖、幹法針刺制毯」仍為國際上陶瓷纖維生產的兩種典型的工藝技術。由於陶瓷纖維的應用範圍越來越擴大,以及隨著高新技術的發展,要求陶瓷纖維產品向功能性方向發展,以滿足特定領域內所需的專用功能性產品,如使產品具有優良的耐高溫性能、機械力學性能、柔韌性能和可紡性能等。
  • 在柔性陶瓷納米纖維加工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東華大學紡織科技創新中心俞建勇院士及丁彬研究員帶領的納米纖維研究團隊在多元金屬氧化物陶瓷納米纖維加工領域取得重要進展,開發出了柔性鈦酸鋇陶瓷納米纖維膜,相關成果以「聚合物模板法合成柔性BaTiO3晶體納米纖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