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沿技術」仿章魚的噴水推進模型
這項研究為研發仿章魚推進系統提供了參考,這種仿生、隱蔽推進方式可用於情報監視偵察任務,未來還需提高系統的穩定性。(藍海星)1 仿刺魨表皮的超疏水材料2 高強高模的生物基仿生複合材料3 光致驅動的仿蝸牛軟體機器人4 高遊速仿生機器魚5 仿蜂鳥無人機的新型撲翼拍打機構
-
有機無機複合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
實驗室針對我國國民經濟發展與國防建設對高性能有機無機複合材料的重大需要以及材料學科的發展需求,圍繞複合材料結構-功能本構關係、基礎相材料主動設計與製備科學、複合過程科學三大科學問題,以分子模擬設計技術、多尺度分子定向技術、納米技術、界面技術、生物技術、過程強化技術等作為複合材料高性能化和低成本化技術的主要手段,通過系統性基礎研究和技術創新,形成一系列的新概念
-
材料學院畢業博士生李贊獲中國複合材料學會優秀博士論文獎
近日,2017年度中國複合材料學會優秀博士學位論文評選結果揭曉。經資格審核、通訊評議和專家評審,李贊獲評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其導師為上海交大材料學院張荻教授、郭強特聘研究員。這是上海交大學生首次在該學會獲得優秀博士論文獎。據悉該獎項每年評選一次,此次共評選出5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5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獎。
-
鎂-鎳鈦仿生複合材料研製成功
日前,針對航空航天、精密儀器等領域對於材料減震、吸能等方面的性能需求,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以下簡稱金屬所)與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開展合作,借鑑天然生物材料三維互穿微觀結構的理念,將鎂熔融浸滲至增材製造的鎳鈦合金骨架,構築成輕質、高強
-
仿生角度研究鯨鬚,研發輕質高強韌的先進複合材料
2018年11月,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藥所人體組織與器官退行性研究中心在海洋生物材料及仿生研究方面取得新發現和重要進展,為仿生高性能複合材料研發提供新的設計與製備思路,該研究成果以「源自海洋的設計理念:鯨鬚的抗斷裂性」為題發表在材料領域權威期刊《先進材料》,論文第一作者以及共同通訊作者為深圳先進院天然生物與仿生材料課題組負責人王彬副研究員。
-
聚氨酯複合材料及專用玻纖發展概況
CPIC致力高性能玻璃的發展路線需求推動玻璃纖維的強度模量不斷提升新一代高模玻纖TM II 更有優勢TM系列玻璃纖維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已在中國、美國、歐盟、日本申請了專利。界面處理的基礎▶玻璃纖維具有相對高的比表面積;▶玻璃纖維表面具有可反應的矽醇鍵;▶玻璃纖維表面塗層的厚度很薄,僅幾十納米;▶對於複合材料,塗層具有非常關鍵的作用界面處理劑的功能界面處理良好的高強、高模纖維的典型應用
-
國產高強中模碳纖維增強高韌性樹脂基複合材料研究進展
在碳纖維的發展過程中,各國已經開發出若干類用於結構材料的聚丙烯腈(PAN)碳纖維,以東麗碳纖維為例,其產品主要分為4個系列:高 強系列碳纖維(T300,T400,T700等)、高強中模系列碳纖維(T800,T1000,T1100等)、高模系列碳纖維(M40,M46,M50,M55,M60等)和高強高模系列碳纖維(M40J,M46J,M50J,M55J,M60J,M70J等)。
-
上海交大團隊在納米複合晶界韌化高強金屬方向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國際納米科學與技術領域權威期刊《Nano Letters》以「Regain strain-hardening in high-strength metals by nanofiller incorporation at grain boundaries」為題,在線報導了納米複合晶界韌化高強金屬研究領域取得的重要進展(DOI: 10.1021
-
【行業資訊】國產高強中模碳纖維增強高韌性樹脂基複合材料研究進展
在碳纖維的發展過程中,各國已經開發出若干類用於結構材料的聚丙烯腈(PAN)碳纖維,以東麗碳纖維為例,其產品主要分為4個系列:高 強系列碳纖維(T300,T400,T700等)、高強中模系列碳纖維(T800,T1000,T1100等)、高模系列碳纖維(M40,M46,M50,M55,M60等)和高強高模系列碳纖維(M40J,M46J,M50J,M55J,M60J,M70J等
-
蚌埠市生物基聚合材料省技術標準創新基地揭牌
11月13日上午,蚌埠市生物基聚合材料省技術標準創新基地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暨項目建設推進會在豐原集團召開。蚌埠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陳忠衛、副秘書長高文,市市場監管局黨組書記周成林、局長烏蘭其其格等出席會議,豐原集團等7家籌建單位和專家代表等參加會議。
-
「物理防禦」max!汽車壓不扁的 2 釐米小甲蟲登上 Nature,硬核仿生...
《自然》雜誌最新的研究再次印證了這句話——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物理防禦」max 的甲蟲,其外骨骼之堅硬,可承受的外力高達其體重的 3.9 萬倍。就算是有輛汽車從身上碾過,它也並不受影響。想要將其做成標本,必須得用電鑽才行。
-
在生活中又有哪些成功的「仿生」案例?
打開相關報導一看,原來,這「小強」是一個長 3 釐米,寬 1.5 釐米,體重 0.024 克,只有一枚硬幣大小,運行的時候最低只要 8V 的低電壓的機器人。提起仿生的應用,人們知道最多的應該是雷達探測以及直升機,它們分別是從「蝙蝠」「蜻蜓」身上得到靈感,實際應用過後,這些都證明了「仿生」動植物的特點,確實非常成功。
-
大自然給予科學的靈感,仿生學製造的高強複合材料
自80年代以來生物複合材料及仿生的研究在國際上引起了極大重視,並已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通過研究珍珠貝殼的精緻層合結構和力學機理,並將其用於研究陶瓷-聚合物和陶瓷-金屬基複合材料;模仿在木細胞中發現的螺旋結構做成的玻璃纖維/環氧樹脂仿木複合材料,結果斷裂韌性有大幅度的提高;對甲蟲的前翅進行研究發現其組成成分和排列結構從而進行仿生學材料的開發。
-
防彈複合材料?
防彈複合材料? 發表時間:2015/10/21 在複合材料領域,對位芳醯胺纖維(P-ARF)主要以織物和扁帶等形式使用,而間位芳醯胺纖維(m-ARF)則以蜂窩結構等使用。
-
金屬所研發出高阻尼、高吸能與形狀記憶兼得的鎂基仿生材料
最近,針對航空航天、精密儀器等領域對於材料減震、吸能等方面的性能需求,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材料疲勞與斷裂實驗室劉增乾、張哲峰,鈦合金研究部李述軍、楊銳等與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開展合作,借鑑天然生物材料三維互穿微觀結構的理念,將鎂熔融浸滲至增材製造的鎳鈦合金骨架,構築成輕質、高強、高阻尼、高吸能鎂-鎳鈦仿生複合材料(見圖1)。
-
上海交通大學金屬基複合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科研成果助力中國航天...
圖1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著陸火星示意圖圖2 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示意圖SiC顆粒增強鋁基複合材料為了滿足「北鬥」衛星對某關鍵機構材料的高強、高模、高導熱及尺寸穩定等綜合性能的特殊要求,上海交通大學金屬基複合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張荻
-
透過原子隧道:進入微觀層面的軍事仿生技術
(來源:NASA)堅過金石,輕比鴻毛:各式各樣的仿生材料時至今日,「蛛絲強過鋼絲」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但難免有讀者要問:蛛絲的神話始終是「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到底有沒有這回事呢?當然有,蛛絲作為「高層次的複合材料」,幾乎達到了組分材料配比最優化的地步,只不過由於過分複雜,現在還無法進入量產。
-
透過原子隧道——進入微觀層面的軍事仿生技術
(來源:NASA)堅過金石,輕比鴻毛:各式各樣的仿生材料時至今日,「蛛絲強過鋼絲」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但難免有讀者要問:蛛絲的神話始終是「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到底有沒有這回事呢?當然有,蛛絲作為「高層次的複合材料」,幾乎達到了組分材料配比最優化的地步,只不過由於過分複雜,現在還無法進入量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