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網特稿 福斯出品的科幻巨製《猩球崛起:黎明之戰》將於8月29日登陸中國內地,目前,這部影片已經在全球取得了超2億美元的票房成績。影片對劇情的著重及動作捕捉技術的成熟使得本片在影院觀眾評分(Cinema Score)中收穫了「A-」,爆米花指數觀眾喜愛度也高達93% ,特別是猿族首領凱撒具有的大帝風範徵服了無數影迷,他的忠誠、智慧和膽識已超乎人類。近日,扮演這位明「猩」的演員安迪·瑟金斯和他的猿類夥伴、人類朋友,一起接受了時光網專訪,揭開退去人性變成猿的演繹秘訣。
《猩球崛起2:黎明之戰》的故事發生在前作的15年之後,主要聚焦猩猩如何戰人類,講述致命病毒瀰漫全球,遭此橫禍的人類只有一小部分倖存下來,而他們也威脅著凱撒統領的高度進化的猿族大軍。人類和猿類努力達成和平的局面,但這種關係脆弱而短暫,一場關於爭奪地球絕對領導權的大戰一觸即發。凱撒試圖將「人性」引入猿族,但埋下了猿族墜入深淵的邪惡種子。
《綜藝》認為這部影片對類人動物凱撒困於尋求獨立的生動鮮明而又略顯暴力的延展描述,在技術層面和立意概念上都完爆上一部電影。《今日美國》對於安迪·瑟金斯的表演有很高的評價,認為它既有極佳的視覺特效,又有強有力且與真實社會衝突相呼應的人本主義主題,以及安迪·瑟金斯奉獻的真正令人驚奇的表演。《華盛頓郵報》聚焦了這部電影的「隱喻」:《猩球崛起:黎明之戰》無論是作為一種寓言還是一部動作冒險電影都是成功的。猿族之間互相殘殺的衝突正是我們人類種族發展的真實寫照。
《猩球崛起》這個故事是基於1963年彼埃爾·布勒的法語科幻小說《人猿星球》改編,這個故事於1968年被改編成電影,獲得巨大成功,並連續拍攝了4部續集。2011年再次對本故事進行改編和翻拍,誕生了《猩球崛起》系列。《猩球崛起2:黎明之戰》是第2集,《猩球崛起3》計劃2016年上映。
該片在媒體影評方面收穫全面佳評,爛番茄網站收錄173家媒體評論新鮮度達到91%,平均分8.0。權威媒體評論收錄網站MetaCritic收錄45家媒體平均分給出79分,比《猩球崛起》的68分有大幅提升。
下一頁
安迪·瑟金斯專訪
安迪·瑟金斯:出演這個系列一向都很有挑戰,你要在角色的人性和猿性之間尋找絕對的平衡點,凱撒這個角色尤其複雜,他服用智力增強藥物的時間最長,並獲得了加速進化,所以他非常聰明,我對他的詮釋是披著猿皮的人類,或者說是包裹著猿皮的人心,因為他知道他是由人類養大的,他也把人類當成自己的父親,所以我會讓他的行為舉止更加類人化,這在本集中更加明顯,他現在幾乎是兩足行走,身軀更加直立,更具領袖氣質,肩負著種種重任,
最重要的一個變化是他對語言的使用,所有飾演猿族的演員都對此進行了討論,我們做了很多即興表演,研究如何讓它們說話顯得更加逼真可信,而不是猴子們突然就能開口說話,吐字還特別清晰。這都是很大的挑戰!Mtime:本片中的猿類演員比上一集要多得多,你如何教導這些演員去演好猿猴?安迪·瑟金斯:首先一點就是你是來演戲的演員,而你演的角色碰巧是只猴子,所以你要做好研究,細心觀察,學習猿猴的行為舉止,但你總是要把這個放在一邊,去思考這隻猿猴是誰,他是怎樣的性格,然後你才能了解這個靜態的角色,而不是一味的去模仿猴子誇張的動態動作,人們總是問我學猴子蹦躂是什麼感覺,其實並不是這麼一回事,真正重要的是讓自己徹底融入角色的靈魂之中,融入角色的心理之中。
Mtime:扮演了這麼多角色,那一種生物讓你覺得最具挑戰?安迪·瑟金斯:舉個例子,目前我在拍攝好幾部電影,其中一部是我為華納公司導演的《叢林之書》,當然該片中的角色都將由演員來出演,他們將提供動作捕捉表演,我對扮演去人性化的角色非常感興趣,不僅能在片場更好的還原原著角色,同時我也很喜歡展現更非人化的角色。
Mtime:動作捕捉表演流程中,你最喜歡哪個部分?是在鏡頭前表演還是看到成片結果?安迪·瑟金斯:說實話,整個過程中我最喜歡的是設計場景,作為動作捕捉演員,我們和其他片場的演員一樣,我們在表演劇情,給情境融入情感。馬特是一位很優秀的導演, 和他合作非常輕鬆。拍攝時是這樣的,我們在片場提供角色,他在當天就要把表演定下來,在製作特效鏡頭早早之前就要確定好表演,然後再由維塔公司和特效人員把這些特效畫面展現在銀幕上。前幾天晚上我第一次看到成片,電影非常精彩,終於看到成品時,你可以感受到故事和角色傳達出來的力量,這讓我很滿足。
下一頁
泰瑞·諾塔裡專訪
:確實如此,我們已經構建了一種猿族文化,在兩部電影中,我們都試圖尋找出猿猴的基礎是什麼,然後據此進行演出。訓練其他演員,把這些演員變成猿猴,最重要的是發掘出他們內心的獸性,剝去你自己的人類身份,把你內心的猿性展現出來,這是一切的基礎,然後我們要學習各種技術,比如猿猴的行走方式,行為舉止,然後我們再加入猿猴的社會文化,他們遵循的規則,最重要的是,我們(猿族)開始進化了,因為那些藥物讓我們開始具備自我意識,變得更有……更有腦子,這些東西在不斷出現,但我們並沒有讓我們變得更接近人類,只是在這一雙雙眼睛背後,開始有了新的意識,有了思考能力,這種自主意識很恐怖,就我的角色而言,我開始以一種全新的眼光看待這個世界,就好像磕了藥之後讓你有了不一樣的視角。
Mtime:所以你在訓練其他演員時,要先把他們打碎重組?泰瑞·諾塔裡:一點沒錯,就是這個意思,演員們剛來的時候都會問:我要做什麼?但其實不是要你「做」,而是要你「不做」,不做那些讓我們被稱之為人的東西,剝去讓我們在人類社會中的那層身份,但你意識到這層外衣的存在時,你就會發現這只是一層偽裝,你要把它蛻掉,挖掘你內心的自我,讓你的緊張、顧慮全都消失,然後你才能有一個良好的表演基礎,然後你才能把角色所需要的緊張與痛苦融進來,而不需要其他的任何東西。所以這是一個濃縮蒸餾、去人性化、訓練、猿化的過程,重新適應猿族的社會文化,打造出我們的角色。
Mtime:你最想扮演的是什麼生物?泰瑞·諾塔裡:這個問題好難,我不知道,但不管我接演的是什麼生物,我都會努力去做好,我將和安迪合作一部新片,裡面會有大量的動物角色,各種各樣的動物,我發現你不是在扮演它們,而是找對它們的頻率,它們的心理,它們的動機,如果你是一隻鬣蜥,如果你是……我不知道,不管你扮演什麼,你都要找準它的動機,它的感受,把這些東西融進自己的身體就可以了。
下一頁
傑森·克拉克&凱麗·拉塞爾&加裡·奧德曼
專訪
傑森·克拉克&凱麗·拉塞爾&加裡·奧德曼
:我覺得那首歌非常動人,立刻讓你情緒萬千,至少作為美國人我是這麼想,你知道The Band是來自加拿大的樂隊,我很喜歡那首歌,讓人感覺很溫暖。
加裡·奧德曼:那首歌很棒,很棒!
凱麗·拉塞爾:難道是因為我是美國人,而那是一首很有美國味道的歌?
加裡·奧德曼:不,我不這麼想,我就很喜歡弗蘭克·辛納屈的《The summer wind》。(加裡·奧德曼是英國演員)
傑森·克拉克:我是澳洲人,我女兒就很喜歡AC/DC樂隊和他們的《hunderstruck》。
凱麗·拉塞爾:有一些不一樣
傑森·克拉克:Thunderstruck!
凱麗·拉塞爾:我兒子也很喜歡AC/DC。
Mtime:扮演複雜的角色和扮演單調的角色哪個更容易?傑森·克拉克:扮演豐滿的角色更有成就感,我覺得扮演沒有深度的單調角色要更難,你要想盡辦法把他演好。本片的一大優點在於,每一個角色,不管是人類還是猿猴,性格都非常豐滿立體,你可以理解他們是誰,他們的處境,他們的過去,以及他們所面臨的選擇。
加裡·奧德曼:我參演了哈利波特系列電影,你要把那些書濃縮起來,不過對於兒童片來說那些電影還是挺長的,一大挑戰就是要對角色進行闡述,你要用劇本來服務這些角色。
傑森·克拉克:這也是為什麼《哈利波特》選用了那麼多英國老戲骨,他們讀個電話本都能讀得很有意思。
加裡·奧德曼:你應該明白,莎士比亞從來不寫潛臺詞,對白已經表達了一切,也許這就是秘訣所在,但能有一個好的劇本永遠是最好的。
Mtime:如何理解自己扮演的角色?凱麗·拉塞爾:我在十年前就曾和導演
馬特·裡夫斯合作過,那麼長時間過去了,他做得還是非常好。他對人在困境中試圖鼓起勇氣的行為非常敏感,而且一直試圖用影片擊中人內心深處的恐懼,而他對此非常著迷。雖然這是一部到處是猴子,到處是3D特效的電影,但真正讓我感到有共鳴的是人們在困境中能夠團結起來,勇敢起來,這也是本片吸引我的地方。
傑森·克拉克:飾演猿猴的動作捕捉演員都穿著動作捕捉服,他們都是有備而來的,跑酷者、雜技演員、體操員,非常入戲,一開始看到他們就覺得很有壓力,我不能隨便應付,我必須達到他們的專業表演水平,這很有挑戰性,但也很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