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運輸應該是受本次新冠疫情衝擊最大的行業之一。一時間除了貨運以外,幾乎所有的客運航班全都停航。即便現在國內疫情應受到控制已經很長時間,航空客運仍然恢復緩慢。公開數據表明截至9月6日,國內客運同比下降62%,國際客運同比下降84%,航空業的日子仍然很不好過。對於航空運輸行業,這次疫情醞釀了巨大的機遇,扛過這次衝擊後,航空運輸行業將迎來更大的發展。
首先,從簡單的層面分析,疫情結束後,航空客流恢復,航空客運也能恢復到疫情之前的程度。但是,從全球航空業來看,至今已有至少13家大型航司申請破產保護。其中不乏區域龍頭航司LATAM, 泰國航空,英國航空公司Flybe,義大利航空以及剛剛完成重組的維珍澳大利亞。另外為減少維護成本,航空公司將停飛的老舊飛機提前退役。以上這些情況,對航空運力造成不小的損失,待客流恢復,行業競爭減少,活下來的航空公司可以趁機擴大規模,搶佔新的市場,這是航空公司面臨的第一個好機會。
第二,由於航空公司停飛導致對新飛機的需求幾乎降到零。首先,波音公司由於737MAX墜機事件(事件影響消除必定是個長期而緩慢的過程),早在1月份訂單已經降至零,後又因疫情整個上半年波音的淨訂單量減少至4,774筆,創下2013年以來的最低水平,雖有新訂單,但更多的是取消原訂單,對波音來說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波音已經資不抵債,為避免破產,波音公司不得不大幅裁員10%以降低運營開支,。而對手空客,今年2月份空客訂單驟降至零,後雖由于波音墜機的原因訂單恢復,但仍未大幅擴充產能,一是它料定對手波音不會破產倒閉,對手實力仍然很強;二是即便擴充產能,建設工廠,培養熟練工人,還有整個配套產業鏈的擴張,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這樣導致短期內飛機產能下降,待航空業轉暖,航運需求恢復正常後,因飛機產能不足導致運力不足,從而上座率和機票實際價格都會處於相對高位,屆時航空公司的報表會非常的「好看」。
第三,由於世界經濟不景氣,目前石油價格已經長時間處於40美元/桶的低位徘徊。而燃油成本佔到航空公司成本30%-40%的比重,低油價對航空公司來講是個重大利好。未來一年由於經濟恢復,油價上漲也沒有影響,因為航空公司會利用期貨進行套期保值,提前鎖定油價成本。相比之前100美元/桶的油價,航空公司成本的節省非常可觀,這些節省下來的成本大部分都轉化成公司利潤,航空公司的老總應該樂開花了吧。
待到明年春花爛漫時,新冠疫苗已經大規模上市,世界範圍內的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屆時「世界那麼大,我要去看看」的人又會多起來,航空公司的春天也該到了。
對了,多說一句,到時候在家賦閒的空姐們可能沒時間拍視頻了,要回去上班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