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話翼上行走:與死神相伴的空中馬戲

2020-11-22 網易軍事

珠海航展即將開幕,當今世界最著名的翼上行者表演隊,英國百年靈翼上行者表演隊將來到珠海現場演出。大部分人不理解為什麼表演者會想到如此瘋狂大膽的表演創意,但如果你能聯想到馬戲表演,你就會明白,翼上行走不過是以飛機為表演平臺的航空馬戲而已。


兩名美國翼上行走表演者在雙翼機的上翼進行網球表演,1925年。

1920年代翼上行走首先在美國陸軍航空隊流行開

上世紀20年代,各種從事驚險馬戲表演的團體在美國和加拿大十分盛行,他們有的使用馬匹,有的使用汽車,還有的使用飛機,在美國和加拿大各地進行巡迴表演,由於常常使用穀倉作為準備場地,時稱「穀倉藝人」。在這些穀倉藝人中,以使用飛機從事驚險特技表演的藝人最受歡迎,因為在常人眼裡,這種表演不像騎在馬背上的馬戲節目,表演者一旦失誤,幾乎是必死無疑,這種命懸一線的表演,顯然極大刺激了公眾的熱情。這也是該項表演直到今日仍然受到許多航空愛好者歡迎的重要原因。

如果要推究翼上行走表演的歷史,那就不能不提到美國人奧莫爾·洛克利爾(Ormer Locklear),他是飛行界公認最早進行翼上行走的人,至少是他讓這項表演在公眾中獲得了極大的知名度。1917年,26歲的洛克利爾加入美國陸軍航空隊。說起第一次爬出機艙站到機翼上的原因,其實不過是由於飛機的發動機整流罩和機翼擋住了他觀察地面的視線,讓他無法看到地面發出的燈光聯絡信號。當時他的教官在駕駛飛機,而學員需要看清地面的燈光信號並加以解讀,為此洛克利爾乾脆爬出座艙站到機翼上去觀察,雖然他利用這一「妙計」通過了飛行學員考試,但他的教官卻對這一不安全的舉動極為不滿。

但洛克利爾並沒有停止這種冒險舉動,有一次他發現飛機發動機上的散熱器水箱蓋子鬆了,於是直接就爬出座艙走到機翼上去把它擰緊;還有一次,他爬出座艙去修理發動機火花塞線路。這些行為都是不符合飛行規範的,但他的指揮官卻認為這些行為很有創意,最起碼消除了故障隱患,因此他們不但沒有加以制止,還鼓勵這些大膽舉動。這樣一來,許多飛行員也紛紛效仿,翼上行走也開始在美國早期陸軍航空隊興盛起來。

1919年洛克利爾陸航中尉成為翼上行者之王並拍攝電影

1919年5月,洛克利爾以中尉軍銜從陸軍航空隊退役,此後他立即轉行成為一名專業的穀倉藝人。憑藉出色的翼上行走表演,他很快贏得了「翼上行者之王」的美譽。當時北美許多重大慶典表演上都專門設有「洛克利爾日」,那天會有許多觀眾從各地趕來,來看洛克利爾的翼上行走。當時他進行一天表演(翼上行走的時間僅為半小時)的收益最多高達3000美金,這著實是一筆巨款,洛克利爾也由此成為國際級巨星。1920年洛克利爾參加了環球影業「空中大劫案」一片的拍攝,引起了轟動。同年8月,他參加了二十世紀福克斯公司《天路者》一片的拍攝,但在一次在夜場拍攝時,他在翼上行走表演時由於地面人員發出拉起信號失誤,飛機墜毀,洛克利爾也不幸遇難。


著名女性翼上行走表演者莉蓮·博耶正用繩索懸掛在一架柯蒂斯JN-4「珍妮」雙翼機下翼下方,1921年。博耶原本只是一名飯店女侍者,卻轉行成為著名的翼上行走專家。

翼上行走花樣百出他們的座右銘是安全第二

洛克利爾創立了許多翼上行走的基本技術,如倒立和懸掛動作等,這些動作後來都成了翼上表演的「規定動作」。他還在柯蒂斯JN-4D「珍妮」雙翼機的上翼加裝了用於固定身體和把持的立柱,專門用於翼上行走表演,他也因此被視為航空特技表演之父。他還曾用牙齒咬住從飛機上懸掛下來的鞦韆和繩梯進行表演,相當驚險。

洛克利爾的另一項絕技是空中換乘。他是有史以來第一個從空中一架飛機上運動到另一架飛機上的人,他還是第一個從汽車利用繩梯換乘到飛機上的人。對於自己的表演,洛克利爾曾總結說「我的座右銘是安全第二」。除了洛克利爾,與之同時代的克萊德的「倒轉」表演隊也以汽車-飛機換乘表演見長,當時許多翼上行走表演者還將這一技術發揚光大,陸續發展出從火車上甚至快艇上換乘到飛機上的表演節目。

翼上行走表演逐漸興盛美國湧現出許多表演團體

起初洛克利爾開創的翼上表演並不包括跳傘項目,但經過其他表演者的發展,跳傘也被加入表演內容。1927年完成歷史上首次單人駕機飛越大西洋壯舉的美國人查爾斯·林德伯格(Charles Lindbergh)就曾是一名著名的翼上行走表演者,在翼上表演的末尾,他會展示一項個人絕技——雙跳傘,他背負著兩具降落傘跳下飛機,在第一具傘打開後,他立即切斷傘繩,然後自由下落一段,在距離地面很低的高度快速打開第二具傘安全著陸。

隨著翼上行走表演的興盛,美國湧現出許多飛行表演團體,翼上行走是它們共同的表演項目,其中有「蓋茨飛行馬戲團」、「飛行王牌馬戲團」、「13黑貓」、「5隻黑鳥」、「蝙蝠俠」等等,其中以「蓋茨飛行馬戲團」名氣最大。不過翼上行走並不能為表演隊帶來直接利潤,大多只是作為招攬觀眾和提高知名度的墊場戲,那時的飛行表演隊主要的盈利手段是公眾捐助和乘機體驗飛行服務——一般每人每次收費50美分到1美元不等,當時的新聞顯示,「蓋茨飛行馬戲團」曾在一天裡完成過980架次飛行體驗服務,可見當時公眾對於航空的熱情之高。

美國女性也開始大量加入翼上行走表演

一些女性也加入了表演隊伍:第一位取得飛行執照的美籍非洲裔女性飛行員貝西·科爾曼(Bessie Coleman),就曾是一位翼上行走表演者;格拉迪斯·英格爾(Gladys Ingle)是著名的飛機換乘表演者,還曾在機翼上進行射箭表演;喬治婭·布羅德裡克(Georgia Broderick)是第一個在610米高度上進行跳傘表演的女性(1913年),曾完成過1100次跳傘表演;梅布爾·科迪(Mabel Cody)則在1926年成為第一個從快艇換乘到飛機上的女性。此外還有莉蓮·博耶(Lilian Boyer)和艾塞爾·戴爾(Ethel Dare),前者原本是飯店女侍者,後來卻變身為著名的翼上表演者;而後者原是馬戲演員,後來成為20年代最具盛名的女性翼上行走表演著,也是有史以來第一位在空中完成飛機換乘的女性,人稱「飛行女巫」和「空中女王」。


1923年6月27日,美國陸軍航空隊進行了另一次空中加油試驗,試驗內容是從前上方的飛機上拋下一根軟管,由後下方飛機後座的助手探出身子抓住,再把軟管接到自己飛機的油箱內。這名助手同樣是一名翼上行走表演者。

1921年美國陸軍航空隊開始測試空中加油的可能性

現代戰鬥機的空中加油技術已經十分常見,但該項技術出現之初,卻要感謝翼上行走表演者的鼎力支持。上世紀20年代初,美國陸軍航空隊為了驗證飛機在空中加油的可行性以及長時間留空潛力,專門在1921年11月21日安排了一次空中加油試驗,地點是加利福尼亞州的長攤。

試驗中,飛行員弗蘭克·霍克斯(Frank Hawks)駕駛一架林肯「標準」雙翼機保持平飛,另一名飛行員厄爾·多爾蒂(Earl Daugherty)則駕駛一架柯蒂斯「珍妮」雙翼機緩緩地從右側接近,高度略微高於「標準」。

兩機相距到極近的距離後,坐在「標準」後座的翼上行走表演者韋斯利·梅(Wesley May)背負著一個5加侖的汽油桶,從座艙爬出,先爬上自己飛機的上翼,再逐漸走到機翼的邊緣,梅就伸手抓住「珍妮」下翼的環形金屬護翼框,像體操運動員一樣懸掛在下翼下方。確認梅抓住下翼鐵環後,多爾蒂駕機緩慢脫離,而懸掛在機翼下面的梅則憑藉出色的力量和技巧爬上下翼的上表面,並走近機身,最後將油桶裡的汽油灌進多爾蒂飛機的油箱。這便是人類飛行史上第一次空中加油。

美軍對於空中加油的後續試驗仍然有翼上行走者的參與,只不過這次翼上行走者沒有爬出機艙,他的任務是從座艙裡探出身子,抓住從前上方飛機上放下的加油軟管,然後把軟管插到自己飛機的油箱口蓋裡。


一些翼上行走表演者如今也使用超輕型飛機進行表演,這類飛機速度更低,操縱簡單,非常適合固定姿態的表演。

歷史上有很多翼上行走表演者因失誤喪生

值得一提的是,早期翼上行走者使用的表演飛機大多是柯蒂斯JN-4D「珍妮」,這是一戰時期美國著名軍用教練機,這種飛機重量輕,操縱性良好,飛行速度較低,能夠很方便地在野外機場起降,也適合作為翼上行走的表演用機。不過促成該機在飛行表演中大行其道的真正原因還是它低廉的價格——戰爭結束後,大量「珍妮」作為戰後剩餘物資被廉價處理到民間,當時一架「珍妮」售價僅為200美金,而戰時美國政府採購一架「珍妮」需要5000美元!

翼上行走表演固然好看,但其危險性也不言而喻,歷史上不少翼上表演者在表演中因失誤喪生。在1919年底之前,已經有8位翼上行走表演者在試圖模仿洛克利爾的驚險動作時失誤喪生。翼上行走表演隊組織者伊萬·蓋茨(Ivan Gates)的表演隊也先後有幾位表演者喪生。就連翼上行走技術的創始人洛克利爾,最終也在1920年8月喪生。

最近一次翼上行走失事發生在2011年8月21日

最近的一次翼上行走失事就發生在去年。2011年8月21日,在美國密西根底特律東北20英裡的哈裡森鎮一次飛行表演中,著名翼上行走表演者託德·格林(Todd Green)在從一架斯蒂爾曼雙翼機上換乘到一架直升機的過程中,由於未能及時抓住直升機,不幸從200英尺的高空墜落,重傷不治。因為早期翼上行走表演者常常以低空跳傘結束表演,以至於在場的不少觀眾以為空中墜落也是表演的一部分,直到聽到解說才發現自己目睹了一場慘劇。

美國政府禁止在457米以下進行翼上行走表演

1936年,美國政府作出規定,禁止在1500英尺即457米高度以下進行自由翼上行走表演,這樣一來翼上行走的觀賞性就大大降低,因為地面上的公眾難以看清在較高高度上表演者的動作。與此同時,聯邦立法還要求翼上表演者在表演時必須配戴降落傘——無論跳傘是否作為表演內容的一部分。除了這些限制,鑑於翼上表演的高風險性,保險公司也大大提高了對翼上表演的保費標準。這樣一來,翼上表演頓時陷入了低谷,一來表演者難以負擔過高的表演成本,另一方面,被限制在較高高度上的翼上表演對公眾的吸引力也大大降低。


噴氣時代來臨之後,由於飛機速度顯著增加,人的體力和反應能力無法在噴氣式飛機上表演,因此翼上行走幾乎和上世紀20年代一樣,仍然主要藉助活塞動力的雙翼飛機進行。今天的翼上表演中,女性表演者越來越多,她們依靠身體的柔韌性和靈活性在機翼上做出許多複雜的雜技動作,比早期男性表演者單純的力量展示更具觀賞性,不過今天的翼上行走表演大多採用固定方式,即表演者通過固定在機翼上方的立柱來固定自己的身體,通常使用安全帶或保險繩,以保證表演者的安全。現在英國百年靈翼上行者表演隊可能算是世界上最負盛名的翼上行走表演隊,該隊有著27年的翼上行走表演史,花樣繁多。他們使用動力強勁的波音斯蒂爾曼雙翼機作為表演機,擁有多名經驗豐富的飛行員和5名女性翼上行走表演者,經常編隊亮相於世界各大航展,成為非常受公眾歡迎的表演隊。

本文來源:網易軍事 作者:司古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空中死神:蘇聯「飛行坦克」,二戰德國裝甲終結者!
    二戰期間,不少武器裝備都有著非常亮眼的表現,在這場戰爭中大放異彩,其中有這麼一款戰機受到了極高的評價,它是蘇聯人口中的「飛行坦克」,也是德國人嘴裡的「黑色死神」。這款戰機可以說是在德軍心裡留下了深重的陰影,在它面前,坦克簡直不堪一擊,是空中死神,也是德軍裝甲的終結者!伊爾-2攻擊機只用了三年就研製成功了,1938年開始研製,1941年就開始正式服役,在整個二戰期間,它一共生產了3.6萬架,基本上是蘇聯戰機產量的三分之一,足以見得蘇聯對其的重視程度有多麼高。
  • 3D版馬戲表演令人過癮
    昨天,該片在華星國際影城雙井店試映,片中獅子阿歷克斯、斑馬馬蒂、河馬歌莉亞和長頸鹿梅爾曼這次來到羅馬冒險,3D效果的馬戲表演更是令人大開眼界,充滿火爆搞笑的氣氛。  在這一集裡,獅子阿歷克斯、斑馬馬蒂、河馬歌莉亞和長頸鹿梅爾曼繼續想回到紐約中央公園動物園,並朝著這一目標努力。他們繞道羅馬離開非洲,卻遇到一個最大反派,即動物管制局女官員杜瓦隊長。
  • 細胞歷險記(四)| 空中行走
    空中悠悠傳來囊泡的聲音:網格蛋白的任務完成了,自然就要離開了。囊泡最清楚剛才的過程了,他耐心地給轉鐵蛋白和她的小夥伴鐵、受體講了大致的情形。轉鐵蛋白瞪大眼睛往外看,頓時吃了一驚,他們現在正在空中走鋼絲。
  • 知名DJ小強接棒《蜻蜓空中音樂榜》:常年相伴做朋友
    酷愛跨界的他將接棒網絡音頻第一平臺蜻蜓FM的王牌節目——《蜻蜓空中音樂榜》。新版《蜻蜓空中音樂榜》將於7月21日上線,7月27日爆榜。榜單周邊、音樂訪談、全年播放、多環節、多片段……新的《蜻蜓空中音樂榜》不再僅限於榜單播報的單一模式,就連小強也說不清他有多少亮點。「更多有意思的內容還是請大家聽吧,說是說不出來的,說出來可能覺得沒什麼特別,但你聽完就會覺得不一樣了。」
  • 有「空中死神」之稱的酸雨,為什麼很少再被報導?是消失了嗎?
    上世紀末期,酸雨一度是環境汙染的熱門話題,經常出現在各大新聞媒體的頭條中。因為對生態帶來的破壞巨大,酸雨也被大家稱為「空中死神」。根據統計,在1998年我國有半數的城市都被「空中死神」所籠罩,造成的經濟損失更是非常嚴重。
  • 《骷髏英雄殺手》死神怎麼樣 死神屬性資料詳解
    導 讀 死神是骷髏英雄殺手中最強的頭骨,今天就為大家分享死神的屬性資料。供各位玩家們參考。
  • 蒙特卡洛馬戲節開幕 中國雜技備受矚目
    新華社照片,蒙特卡洛,2020年1月17日 (國際)(1)蒙特卡洛馬戲節開幕 中國雜技備受矚目 1月16日,在摩納哥舉行的第44屆蒙特卡洛國際馬戲節上,來自中國山東省雜技團的演員表演《轉碟》。
  • 【資源2019169】2020年太陽馬戲:蟲林森巴OVO
    |2020年太陽馬戲|「蟲林森巴OVO」
  • 廣州長隆國際大馬戲表演節目有哪些?
    在緣分的天空尋覓飄蕩,愛神的精靈化身魔法水晶球,女孩與未來的王子跳起了浪漫的空中之舞,美麗精靈的祝福響徹浪漫的天際。    6、穿越時空  一些來自森林的勇士們穿梭在生死瞬間中    7、馬戲好萊塢。  精彩的狂歡派對開始了,愛惡作劇的小丑圍著「百寶箱」開始熱鬧狂歡,歡樂的氣氛溢滿現場每個角落。
  • 歷史上真實的「馬戲之王」P.T. 巴納姆,富有爭議的騙子營銷大師
    歷史上真實的「馬戲之王」遠比電影要複雜得多,作為一個善於炒作噱頭極具爭議的營銷大師,也有人罵他是騙子。《泰晤士報》評論這是善意欺騙與樂於被騙的無害喜劇,知行攝旅行覺得這正如魔術也是一種無害的欺騙一樣,能給觀眾帶來快樂就是有價值的藝術。美國傳奇馬戲團大亨P.T.巴納姆巴納姆家族是康乃狄克州早期的英國移民,雖然不是建國勳貴,但倒也有一些家產。
  • 對話馬戲團長:目前人工馴養參加表演的老虎多來自安徽
    對話馬戲團長:目前人工馴養參加表演的老虎多來自安徽 杜恩湖/封面新聞 2019-09-08 16:50
  • 廣州百餘外籍演員表演馬戲 主要演員月收入過萬
    2月6日,是廣州長隆國際大馬戲獨立經營一周年,也是長隆馬戲的第四個版本《森林密碼》誕生一周年。  在過去的一年裡,長隆國際大馬戲已在廣州演出了400場,觀眾超百萬人次。人們傳統印象中只是小打小鬧的馬戲在廣州成了一個年收入過億元的產業。  業內人士認為,對廣州這樣一個整體演藝市場不太好的城市而言,取得這樣的成績並不容易。
  • 《馬戲之王》錯失奧斯卡最佳歌曲只因為劇情太精彩
    我看了一下數據準確來說《馬戲之王》算今天才下映,昨天是馬戲之王上映的第39天,單日票房只有1.26萬,《馬戲之王》的總票房僅僅收於1.01億。這個成績很讓我意外,可能是因為網上早就有資源的緣故,《馬戲之王》是一部非常不錯的歌舞片,裡面的好多歌都巨好聽,但最終《馬戲之王》還是錯失了奧斯卡的最佳歌曲,可能是因為劇情太精彩了吧。其實《馬戲之王》的劇情非常的好萊塢式,大團圓結局。有波折但最終都會過去,男主人公在感情與事業上都得而復失、失而復得。
  • 是被死神遺忘的人,只好用這種方式了結生命,享年146歲
    長壽幾乎是世界各民族的追求,中國歷史上,秦始皇、漢武帝等強大的帝王,也不能免俗地求仙、服用靈丹妙藥,以求長生,美國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的科學家發現,百歲以上老人有一種共同的基因突變,科學家表示這一發現有助於找到減緩人類老化的方法,來自印度尼西亞,在1870年12月31日出生的瑞戈多,
  • 《馬戲之王》歌曲獲獎 鬍子女士故事引關注
    《馬戲之王》歌曲獲獎,鬍子女士故事引關注。這首歌曲是由賈斯汀•保羅和本吉•帕塞克創作的,而且本吉•帕塞克曾經是《愛樂之城》的作詞人,兩人之前接受了媒體的採訪,表示這首歌曲能夠入圍奧斯卡都是因為演唱者演繹的非常到位。
  • 歡樂馬戲團,讓你感受馬戲的樂趣!
    作為一款沙盒類型的遊戲,迷你世界這款遊戲可以說趣味性很強,小夥伴們可以在廣闊的迷你大陸上冒險,並且還可以與小夥伴一起玩這款遊戲,可以說迷你世界的上線,讓很多玩家對於沙盒遊戲有了一個新的看法,這款遊戲也是一個新的遊戲時代的誕生。
  • 《戰神》系列中的希臘神話元素(二十二):死神塔納託斯
    已經被死神塔納託斯折磨許久的戴莫斯一直為哥哥奎託斯當年沒有盡力解救自己而耿耿於懷。見面後的兩兄弟大打出手,塔納託斯在此時出現再次擄走了戴莫斯,將他帶往了深淵之下的自盡之巖。這次奎託斯歷經險阻趕往營救。最終,兄弟二人冰釋前嫌合力戰勝死神塔納託斯,而戴莫斯卻為了救下奎託斯而犧牲了自己,被悲憤激怒的奎託斯徹底殺死了死神塔納託斯。
  • This Is Me:《馬戲之王》最為勵志的一首歌 背後的故事也感人
    看過《馬戲之王》的朋友肯定會對電影中的一個歌曲感興趣,畢竟《馬戲之王》本就是一部歌舞片,其中最受矚目的就是歌曲This Is Me。This Is Me是《馬戲之王》最為勵志的一首歌,領唱這首歌的基拉·塞特爾(鬍子女)已經43歲了,由於她媽媽是紐西蘭籍玻里尼西亞人,爸爸則是英國人,因為她父母種族不同,家人一直生活在別人異樣的眼光裡,因此在學校裡也經常受到歧視。她每次唱這首歌都感到「艱難」,因為歌詞的描述和她的生活太像,每次演唱都會流淚。
  • 黎以邊境雷場上女掃雷作業手:與死神較量的「藍玫瑰」
    同年6月,她們和男兵一起一次性順利獲得了聯合國掃雷資質後,前往黎巴嫩和以色列邊境執行掃雷任務,她們行走在雷場,被稱為與死神較量的「藍玫瑰」。  通訊員 牛彥澧 責任編輯:【盧巖】
  • 動物園結束馬戲表演為什麼不能讓動物取悅人類?
    原標題:動物園結束馬戲表演為什麼不能讓動物取悅人類?廣州動物園動物行為展示館9月1日正式閉館,將規劃建設成為非經營性的科普展館,面向公眾免費開放。這意味著,已有24年歷史的廣州動物園馬戲表演就此謝幕。這個消息讓很多孩子不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