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稱,利用各種方式騙取網民個人資料用以牟利,已經成為社交網站利潤的重要來源。
中國社會科學院在京發布的指出,社交網站成為2009年中國網際網路的發展熱點,即時通訊成為顛覆社會交往方式的「潛傳播」平臺。
作為國內首本新媒體藍皮書,該《報告》這樣描述社交網站的「火爆」:隨著網際網路的社交功能日益發展,諸多網絡應用已經成為人們進行社會交往的主要渠道,網絡社交用戶經過多年積累已成相當規模;2009年社交網站用戶和訪問量激增,吸引諸多商業巨頭紛紛進軍。
《報告》同時指出,社交網站的病毒式營銷手段、洩露個人隱私以及政治、軍事、商業機密信息等問題也引發質疑,Facebook等社交網站被西方國家情報機構所利用,其特殊的政治功能則讓人心生恐懼。 《報告》稱,通過社交網站,商業公司不但可以收集用戶的手機號、MSN帳號等普通信息,還可以通過分析網民發布的博客、帖子、同學群體等,推測出用戶的消費傾向、個人婚姻情況、工作情況等十分隱私的信息。而利用各種方式騙取網民個人資料用以牟利,已經成為社交網站利潤的重要來源。
《報告》同時警告說,目前在中國銷售的網路遊戲約有95%涉及刺激、暴力和打鬥,青少年成為直接受害者。
數據顯示,中國網路遊戲市場規模2009年達310.8億元,預計到2012年可至686.2億元,全球市場佔有率為46.9%。但是,網路遊戲的暴力程度持續升級,從「言語攻擊」到「不運用武器團體性攻擊」,攻擊性也不斷提高。(記者陳星星)
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2010)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
主編尹韻公
副主編吳信訓
執行主編劉瑞生
協編單位:上海市社會科學創新研究基地
上海大學文化繁榮與新媒體發展研究基地
數據支持:萬瑞數據
主要編撰者簡介
主編尹韻公: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新聞學科評議組成員兼召集人,國家社科規劃辦新聞學科評審組評委,中央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新聞學科首席專家,中央「四個一批」人才工程首批入選人才,中央「四個一批」人才工程新聞界評審專家,教育部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教材評審組評委,全國記協常務理事,中國新聞史學會第一副會長,中國新聞文化促進會第一副會長,中國大百科全書《新聞出版卷》(第二版)副主編,《新聞與傳播研究》雜誌主編、國務院應急辦公室專家組成員,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三十餘所大學的兼職教授、研究員、客座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副主編吳信訓:上海大學文科發展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上海市社會科學創新研究基地(文化繁榮與新媒體發展研究方向)及上海發展戰略研究所吳信訓工作室首席專家(領軍人物),上海市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上海大學影視與傳媒產業研究基地主任,全國「十佳」廣播電視理論工作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中國傳媒經濟與管理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新聞與傳播研究》特約副主編。
執行主編劉瑞生: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副研究員,《新聞與傳播研究》副主編。 皮書摘要:
新媒體不僅是近年來傳媒領域的熱詞,從全球視野和國家發展戰略來看,也是當前和未來最值得重視的問題。無論是新型媒體還是新興媒體,其發展呈現兩個重要特徵:一是原生的新傳媒形態不斷湧現,二是是基於新信息網絡技術與傳統媒體融合而產生的新媒體形態日益豐富。鑑於當前網絡融合、媒介融合的發展態勢,從廣義的網絡層面說,新媒體也可以稱之為網絡媒體,其發展態勢可以概括為社會網絡化和網絡社會化兩個方面。
本報告在當前新媒體大發展的背景下,從廣闊的網絡文化、全球視野和中國特色的視角縱論新媒體發展態勢和社會影響,描述了2009年新聞網站、網絡論壇社區、博客、社交網站、即時通訊、新媒體視頻、手機報、手機電視、中國IPTV與數位電視、數字報紙、電子紙等中國主要新媒體的發展態勢及網絡傳播法規的發展狀況,並探討了重大事件的網絡媒體新聞傳播、3G發展現狀與3G網絡傳播、我國網絡意見領袖發展狀況與特徵、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內容發展與管理、網絡暴力遊戲的發展及其對青少年的負面影響、中國民族動漫產業的發展現狀與問題、「谷歌事件」等前沿問題。
新媒體藍皮書《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2010)》目錄
總報告
新媒體發展的全球視野與中國特色
——2009年中國新媒體發展態勢與前沿問題尹韻公劉瑞生
論新媒體與網絡文化
從「網際網路站」到「網絡文化」——黨的十七大報告的網絡學解讀尹韻公
論網絡文化尹韻公
網絡文化的全球視野與中國特色尹韻公
2009,傳統報業與新興媒體的融合唐緒軍
新媒體發展報告
中國新聞網站發展報告楊斌豔
網絡論壇社區發展報告劉瑞生趙康
博客發展報告張化冰
網絡社交和社交網站發展報告劉瑞生趙康
網絡即時通訊發展報告劉瑞生
2009年中國IPTV與數位電視發展報告吳信訓 高紅波 王建磊
手機簡訊汙染的現狀分析及其治理之對策建議尹韻公李嬋娟
手機電視的發展現狀及前景尹韻公張化冰
2009年中國手機電視運營分析江凌
2009年中國手機電視產業發展簡況及問題分析靳子亭
2009年中國手機報發展概況宋超
2009年中外數字報紙發展報告李珠
中外電子紙產業發展狀況及前景分析吳信訓 吳小坤
中國網絡傳播法規發展報告王穎
新媒體前沿報告
從「草根」走向「主流」的網絡媒體角色嬗變尹韻公劉瑞生楊斌豔
3G發展現狀與3G網絡傳播解析尹韻公楊斌豔劉瑞生
谷歌事件及深層解讀姜飛張丹冷 凇
網際網路問題的類目建構及其調查分析鍾瑛李亞玲
中國網絡意見領袖發展狀況與特徵餘紅
新媒體視頻的傳播特徵、發展格局及趨勢分析殷樂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內容與管理研究李娟
我國網際網路管理目標的設定與實現劉瑛
網絡暴力遊戲的發展及其對青少年的負面影響燕道成
中國手機報發展狀況、問題及前景分析雷霞
中國手機電視存在的問題及發展策略雷霞
中國民族動漫產業的發展現狀與問題分析楊狀振
中國動漫產業發展態勢和戰略徐群暉
跨越數字鴻溝:美國的公共政策與公共利益楊瑞明 《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2010)》主要報告摘要
總報告
新媒體發展的全球視野與中國特色
——2009年中國新媒體發展態勢與前沿問題尹韻公 劉瑞生
經過初始階段的超常規發展後,近幾年來中國新媒體發展相對有序,形態日益豐富,社會影響益發深刻。2009年,3G開始了,中國新聞網站傳播實力不斷增強成為網絡傳播領域絕對的主流媒體,網絡論壇社區穩步發展繼續主導網絡輿論,博客趨於理性成熟,微博日漸成為潮流,社交網站成為2009年的絕對熱點,即時通訊成為顛覆社會交往方式的「潛傳播」平臺,IPTV與數位電視快速發展,三網融合背景下手機報和手機電視備受關注,數字報紙和電子紙市場潛力巨大,我國網絡傳播法制體系初步建立。
論新媒體與網絡文化
從「網際網路站」到「網絡文化」——黨的十七大報告的網絡學解讀尹韻公
本文通過對十七大報告中「網絡文化」提法的解析,論述了當前網際網路發展的新高度和我們黨和國家對網際網路的認識發展歷程,進而提出要從主抓建設、加強管理和營造氛圍三個方面理解和把握網絡文化,從而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發展和繁榮。
論網絡文化尹韻公
本文通過對網絡文化本質的把握和解讀,闡述了網絡文化的概念和特點,論證了網絡文化的全球同步性、全民參與性、集大成性、強勢性等特徵,提出了研究和關注網絡文化的責任和使命。
網絡文化的全球視野與中國特色尹韻公
本文從全球和中國特色兩個視角解讀了網絡文化的特徵和作用,深刻闡述了網絡文化的先進性和創新性,把網絡文化對人類社會產生的影響進行了預見性分析,同時對網絡文化產生的積極影響和負面作用作了辯證思考,提出我們既要跟上網絡文化的發展,又要保持中國特色。
2009,傳統報業與新興媒體的融合唐緒軍
本文通過報辦網站、報網互動、全媒體戰略、數位化平臺、新模式探索五個方面,總結概述了2009年我國傳統報業與新媒體融合的發展狀況。得出的一個基本判斷是:隨著信息傳播技術的快速發展,以網際網路為代表的新興媒體的廣泛應用,正深刻改變著我國傳媒業既有的傳統格局以及媒體內部的運行結構,而金融危機又大大催化了傳媒業調整和改革的步伐,傳統報業與新興媒體的融合已經成為一個加速度的現實呈現。 新媒體發展報告
中國新聞網站發展報告楊斌豔
本文以中央重點新聞網站為樣本,以2009年新聞網站的發展特點為主線,考察了2008年以來新聞網站的狀況、特點,分析總結可供借鑑的經驗。文章採用綜合描述結合典型案例的方式,對於新聞網站的整體情況和發展特點進行了梳理和淺析。
網絡論壇社區發展報告劉瑞生趙康
基於BBS的網絡論壇和網絡社區是網際網路的基礎性應用之一。自上世紀90年代末始,BBS的興起,打破了中國的傳媒格局,使得「眾聲喧譁」的網絡輿論成為一種極為重要的力量。一些著名的網絡論壇,如人民網強國論壇等則被視作中國網絡輿論的風向標和晴雨表。本報告探討了網絡論壇社區及基本功能、中國網絡論壇社區的發展與基本情況、網絡論壇社區用戶及其行為特徵、網絡論壇社區發展態勢及存在問題等。
博客發展報告張化冰
本文描述了Web2.0時代博客的發端及在全球的擴展,主要通過2002年以來博客在中國的發展歷程及現狀分析,論證了當前博客的社區化和專業化發展趨勢、傳播主體的日益多元化等特徵,並對博客空間的治理提出了思考。
網絡社交和社交網站發展報告劉瑞生趙康
社交網站是中國網際網路2009年的絕對熱點。2009年社交網站用戶和訪問量激增。本文簡述了社交網站發展的背景,全球社交網站的發展與中國社交網站概況,從新媒體的視角介紹了中國典型的SNS網站、社交網站的功能和特點,並基於調查數據分析了網絡社交和社交網站的用戶及其行為特徵,概括了網絡社交、社交網站發展特點,分析了當前社交網站關注的問題。
網絡即時通訊發展報告劉瑞生
網絡即時通訊是當前中國網際網路的基礎性應用,亦是一種重要的新傳媒形態。2009年中國網絡即時通訊用戶範圍持續擴大,用戶規模已超過2.7億;用戶主要集中在30歲以下人群;即時通訊在技術方面呈融合性與跨平臺發展,社交化態勢日趨顯見。無線即時通訊將隨移動網際網路和手機網民的發展而勃興。在傳播功能和社會影響方面,網絡即時通訊具有強大的人際交往、群體溝通功能,通過其超強的傳播功能和龐大的用戶群,網絡即時通訊顛覆性地改變了人之間的溝通方式,催生了新的社會組織和動員方式,對網際網路時代的中國社會產生著重要影響。 2009年中國IPTV與數位電視發展報告吳信訓 高紅波 王建磊
2009年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我國數位電視產業在《文化產業振興規劃》等宏觀政策鼓勵支持下快速發展,有線數位電視整體轉換工作進展順利,IPTV與數位電視用戶大幅增長,下一代廣播電視網(NGB)示範工程啟動,數位電視的「高清時代」拉開序幕,移動多媒體廣播(CMMB)「睛彩」手持電視投入商用並在全國快速擴張。
手機簡訊汙染的現狀分析及其治理之對策建議尹韻公李嬋娟
本文描述了手機及其簡訊的發展現狀,對手機簡訊汙染的主要內容、產生的社會危害、主要原因進行了分析,並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如加快立法步伐、實行手機實名制等。
手機電視的發展現狀及前景尹韻公張化冰
本文通過對手機電視用戶、內容、技術標準、資費等方面的調查和分析,論述了手機電視的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和前景,提出3G技術的推廣和奧運會的舉辦將推動手機電視的發展。
2009年中國手機電視運營分析江凌
論文通過對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三家手機電視運營商和中廣移動CMMB運營歷程的分析,梳理了2009年我國手機電視運營的狀況、特點和未來發展趨勢。
2009年中國手機電視產業發展簡況及問題分析靳子亭
2009年手機電視進入3G時代。無論上遊手機終端生產廠商,還是手機電視的內容、渠道運營商在這一年都祭出新一輪舉措以配合手機電視的高速發展;CMMB正式獲準登陸TD制式3G手機也吹響了廣播電視行業與電信行業在手機電視領域全面競合的號角。
2009年中國手機報發展概況 宋超
手機報這一新興媒體自產生到發展壯大,已經走過了五年多時間。這五年來,手機報的種類、手機報用戶的數量以及手機報產業帶來的經濟效益,都在與日俱增、迅猛發展。 2009年中外數字報紙發展報告李珠
本報告是對2009年中外數字報紙的發展情況的匯總概括,主要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介紹了西方三個具有代表性的國家美國、英國和日本在數字報紙領域的發展概況,尤其是2009年的新情況;第二部分則介紹中國的數字報紙的發展狀況和2009年的變化。
中外電子紙產業發展狀況及前景分析吳信訓 吳小坤
電子紙是一個具有世界規模經濟價值的電子產品,其產業的發展為現有的媒體帶來的新一輪的競爭動力。本文在梳理了電子紙國內外發展概況的基礎上,通過對電子紙產業市場的分析,認為電子紙這一新興技術行業能夠為未來的媒體融合與多媒體發展提供新的可能。
中國網絡傳播法規發展報告王穎
本報告描述了我國網絡傳播法制的發展脈絡和現狀。主要對我國現有網絡傳播法制基本框架的進行介紹分析,闡述了法規中關於網絡安全管理、網絡內容管理和網絡著作權保護等幾項重要內容,並搜集2006年以來網際網路典型案例,最後通過對網絡傳播法規發展的分析提出對網際網路立法繼續完善的思考。(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