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四川省社科院、中國科學院成都文獻情報中心聯合成立的「中華智庫研究中心」發布了《中華智庫影響力報告(2015)》,中國社科院等機構排名前十。這是國內首個將大數據理念引入智庫影響力評價的研究成果。
近年來,我國智庫發展很快,但隨著形勢發展,智庫建設跟不上、不適應的問題也越來越突出。國內得到官方認定的智庫機構在2000家以上,但得到國際知名榜單認可的僅有1/5。當前,國內經濟增速下滑、政府轉型不斷加大、國際形勢錯綜複雜等問題加大健全決策諮詢制度的緊迫性,智庫建設提升了政府工作日程。
今年年初,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下稱《意見》),提出到2020年,統籌推進黨政部門、社科院、黨校行政學院、高校、軍隊、科研院所和企業、社會智庫協調發展,形成定位明晰、特色鮮明、規模適度、布局合理的中國特色新型智庫體系。
《意見》要求,重點建設一批具有較大影響力和國際知名度的高端智庫,造就一支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德才兼備、富於創新精神的公共政策研究和決策諮詢隊伍,建立一套治理完善、充滿活力、監管有力的智庫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充分發揮中國特色新型智庫諮政建言、理論創新、輿論引導、社會服務、公共外交等重要功能。
《中華智庫影響力報告(2015)》綜合運用信息抓取技術、問卷調查得到的主客觀數據,從決策影響力、專業影響力、輿論影響力、社會影響力和國際影響力五個角度,對中國大陸及港澳臺地區的276家智庫進行了綜合評價、分項評價和分類評價,提煉出我國智庫及其影響力的五大特徵。
報告發布的綜合影響力排名前10名的智庫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中共中央黨校、上海社科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
不過,報告認為,當前我國智庫處在由規模發展向質量提升的轉型期,智庫發展狀況與現實需求之間仍有較大差距。其中,淺智、曲智現象比較突出,智庫從事的研究有相當部分是「命題作文」,應急研究比較多,前瞻性研究少,迎合多,諍言少。
另外,在運作方面,體制內智庫沿襲傳統模式,與政府、民眾互動不足,導致思想與行動「掉鏈」。這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研究成果與轉化運用脫節,導致不以問題為導向,可操作性不強,成果轉化為政策的效率偏低。二是研究導向與績效考評脫節,我國大部分智庫以論文、課題、教學為關鍵考核指標,並未凸顯智庫特色。三是專業性與話語權脫節。
作者:李秀中來源一財網)
http://business.sohu.com/20151124/n427960125.shtml business.sohu.com false 第一財經網站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6342.html report 1231 11月24日,四川省社科院、中國科學院成都文獻情報中心聯合成立的「中華智庫研究中心」發布了《中華智庫影響力報告(2015)》,中國社科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