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強大腦選手將入中國首個超級大腦人才庫

2020-11-28 人民網

原標題:最強大腦「讓科學流行起來」

  《最強大腦》火了,這檔以「讓科學流行起來」為口號的節目,播出兩個月來,順利由收視率在同時段幾檔節目中墊底,躍升至同時段第一,不僅吸引來了李彥宏、周杰倫、章子怡等擔當「科學助教」,就連當紅的「都教授」金秀賢也將在3月下旬的節目中出現。

  同時,儘管不乏爭議聲,節目卻也捧紅了「找茬王」鄭才千、「中國雨人」周瑋、「蛋叔」李勇等一批「最強大腦」。

  事實上,這批「最強大腦」不僅成了明星,也將成為中國腦科學研究的樣本,同時成立的「中國超級大腦人才庫」,已有300人被納入其中。

  節目主持人、復旦大學副教授蔣昌建則發現,看完節目後,身邊大部分人都感嘆自己是腦殘,但他朋友中「特別聰明的那部分人」——比如大學教授、白領和投行工作者都特別愛看,「他們在丈量自己和挑戰者之間的距離。」

  要強調科學,就必須有科學體系

  當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教授李衛東第一次接到辦公室秘書打來的電話,告訴他《非誠勿擾》節目組想請他做節目時,正在美國做訪問研究的他覺得很奇怪,後來才得知,是《非誠勿擾》的主創團隊在做一檔新的科學真人秀節目。

  當看完節目組發來的策劃案、德國原版節目的樣片和已經找到的幾十名選手的資料後,「我就覺得非常震撼,這一定是要用自己的後半生去做的事,所以馬上把手上的活兒幹完回國。」李衛東說。

  和李衛東一樣,節目背後的20多名中科院院士、教授組成的專家團隊,基本上都是第一次「觸電」。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院長劉嘉說,此前,也有各種各樣的電視臺找過他,但大多都是請他做心理訪談、調解節目的嘉賓,「見了都覺得很失望,一般是談半個小時就友好分手。」

  節目組的「智囊團」包括國內20位來自腦科學、生物學、運動神經學專業的院士、教授、長江學者以及國外的十幾位來自耶魯大學等高校和研究機構的科學家。專家團隊並不是掛名的顧問,而是從前期策劃到選人,從項目確定到如何評判,全程參與節目。

  《最強大腦》脫胎於德國科學真人秀節目《Super Brain》。但劉嘉說,德國的節目更像是「怪人秀」,雖然也有各種令人眼花繚亂的特技展示,但卻缺少對項目難度和科學性的評估和解釋。

  「要強調科學,就必須有科學體系。」設計節目背後的科學體系,便是劉嘉的任務。歷時半年,他確定了一套評估方案:對每一個參賽選手,都要先運用Cattell-Horn-Carroll(CHC)智力模型進行評估,進行一份由58道題組成的測試,從流體智力(通用能力)、晶體智力(習慣性知識)、加工速度、感知運動能力4個方面及各個小項來進行打分,再確定選手要挑戰的項目。

  評估結果不僅是對選手的能力測定,還會影響到項目的設定。比如,第一期節目中,從2.25萬個魔方色塊牆中「找茬」的鄭才千,在上節目前已在記憶界小有名氣,19歲時便獲得過世界腦力錦標賽的最高榮譽「世界記憶大師」稱號。但經過評估,劉嘉發現他不僅具有超強的記憶力,還同時具有很強的視覺能力,所以才設計了魔方牆的項目。

  而曾被鑑定為智障、卻能夠在短時間內計算16位數的14次開方的選手周瑋,在錄製前便到了劉嘉所在的北師大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進行檢測。在進行了系統化的行為測量和對大腦結構、功能的磁共振掃描,發現在做數學題時,他的大腦內頂溝和上額葉有明顯的激活。「這說明他的大腦沒有任何損傷,反而運算能力極強。」劉嘉說,如果周瑋早些被發現,可能會成為數學家或者密碼學專家。

  選手將入中國首個超級大腦人才庫

  《最強大腦》背後的專家團隊有著不同的分工:劉嘉負責對他們的能力進行評估,並設計如何在臺上展現他們的才能;魏坤琳則負責臺上的評審和科學知識的普及。

  「我們的任務則是把這些人才收集起來,建立一個人才庫。」李衛東說。

  一個中國超級大腦人才庫,正以節目組收集到的為樣本建立起來。

  「宇宙中最神奇的東西,就是人的一公斤多重的大腦。」李衛東說,但一直以來,人類對大腦的認識都是非常初級的,「因為大腦是個黑箱子,不能像腫瘤一樣可以切下來,做分子生物的微觀研究。」

  節目籌備的2013年,正值「腦計劃」研究在美國、歐洲興起。2013年1月,歐盟委員會宣布將人腦項目作為「未來新興技術旗艦計劃」加以扶持,並預計未來10年內在該項目上的投入將超過10億歐元;同年4月,美國總統歐巴馬也宣布啟動「推進創新神經技術腦研究計劃」,美國國會批准2014財年為「腦計劃」撥款1.1億美元。2014年第1期《環球科學》雜誌評選出了2013年十大科技新聞,其中,「人類大腦計劃」啟動名列榜首。

  李衛東說,中國也正在啟動自己的腦計劃,他所在的上海交通大學Bio-X研究院院長——中科院院士賀林便是中國腦計劃的起草人之一,他曾多次帶隊深入中國山村,採集了超過10萬人的血樣和DNA信息,以建立中國精神疾病樣本庫。

  「但我們通常的研究對象是正常人的大腦和一些有疾病的大腦。這個節目的選手庫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機會:研究超常人的腦子,建立中國超級大腦人才庫。」李衛東說,「我們是參與者,也是受益者。」

  周瑋便是李衛東等神經科學家「夢寐以求」的研究對象。「中國接受記憶訓練法的超過10萬人,但真正的大師也就是70多人。」李衛東說,由於我國計劃生育政策,超級大腦的擁有者很多都是獨生子女,無法進行比對,但23歲的周瑋正好有兩個姐姐、1個弟弟,「可以與兄弟姐妹對照,探索他的腦子為什麼和別人不一樣。」

  目前,李衛東已經收集到了300個左右具有「超級大腦」的研究對象,「中國人口基數大,這個樣本量已經很巨大了,在國外是不可想像的。把這些人收集、保護起來開展研究,對全世界人類認識自己的大腦都非常有價值。」

  為了找這些研究對象,節目組在開播前付出了半年的努力,最終敲定三四十位參與錄製的人;開播之後,又有許多認為自己是「超級大腦」的人源源不斷地前來報名。

  相比較而言,邀請專家和明星則容易多了,當江蘇衛視的工作人員和周杰倫在閒聊中說起這檔節目時,他便主動表示,願意不計報酬擔當「科學助教」。而邀請美國科學院院士、麻省理工大學麥戈文腦研究所所長羅伯特·德西蒙尼來中國,在3月的中外選手PK節目中擔任現場評審時,這名國際認知神經科學領域的領軍人物也欣然應允,由於前一天還要上課,他還得搭乘晚上的飛機,歷經20小時,錄完一天的節目又要馬上趕回美國。

  最強大腦可以來自任何一個卑微的個體

  在2月25日舉行的一場《最強大腦》研討會上,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宣傳管理司司長高長力回憶,1995年,主管單位召集了很多科學家,開了一場關於加強科技宣傳的研討會。會上號召科學家說老百姓聽得懂的話,媒體把科學家推到前臺,讓科學家成為明星,讓百姓關注科學。然而,20年來,「好吃又好看」的科學節目卻一直沒能做出來。

  他認為,《最強大腦》終於在打造科學家明星上邁出了第一步。

  在節目中,臺前的科學家只有一個,就是人稱「Dr·魏」的北京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魏坤琳。他要對選手的現場表現進行評估,掌握晉級大權,由于堅持「科學是我評判的唯一標準」,一些讓其他評審打出高分的盲眼穿雷射、彈鋼琴讀數等選手,都因為他打出低分而被淘汰。

  在決定讓選手淘汰或晉級前,他必須解釋與選手技能相關的科學知識,以及為什麼打出這樣的分數。

  「我之前的工作很簡單,就是每天去學校,教課、帶學生、做研究。但其實我們也有科普的義務。」魏坤琳說,為了讓節目不淪為「收視率毒藥」,節目組對他的說話方式進行了專門設計,比如在用科學知識進行解釋時不要長篇大論,還要「講一半、留一半」,讓觀眾自己去思考和了解。

  而伴隨著節目的播出,包括心理學在內的認知科學也開始漸漸進入人們的視野。在美國,每年博士學位授予最多的專業是心理學,但在中國,儘管在生活中,人們經常會對心理學的一些分支感興趣,比如人格特質、兒童教育等,但心理學仍然會被大多數人誤解,「很多人覺得我們就是管精神病的。」魏坤琳說。

  劉嘉也回憶說,「在我考上北京大學時,心理學是垃圾系,只有考不上其他系的同學才調劑過來,最後的出路除了留高校,就是去精神病院。」

  因此,在參加這個節目時,魏坤琳感到「機會來了」,可以藉機破除社會上對心理學的偏見。「讓大家知道,我們其實可以對人的能力和特質作出很多判斷。其實心理學就是個『以人為本』的學科,把那些科學名詞用大白話講出來,就接地氣了,讓人感興趣了。」

  「看這個節目時,會發現這些選手的平均智商其實和大學生的平均水平沒有顯著差異,但他們會在某一方面很強。」魏坤琳說,「這其實告訴我們的是,人有很多方面的才能,我們每個人都會有最強的一個方面,你所了解的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事實上,在決定製作這檔節目時,製片人王剛便把節目的核心理念總結為一句話——「做好自己的一分之一,你就能成為萬中無一。」

  在劉嘉看來,這個節目要傳達的信息,就是不同的人都有自己的獨特個性和價值。「以前外國記者形容中國人是藍螞蟻,只有進入現代以後,人們才開始彰顯個性。這個節目把一些社會上的叛逆者、挑戰者展現出來,讓大家看看他們的喜怒哀樂,看看他們和我們有什麼相同和不同之處。」

  當他為周瑋做完檢測後,向江蘇衛視發送報告時還特意寫了一句話:「並不是每個人都擁有最強大腦,但是最強大腦可以來自任何一個卑微的個體。」

相關焦點

  • 《最強大腦》的數學天才,中國雨人周瑋,6年之後,他近況如何?
    《最強大腦》中的數學天才,中國雨人周瑋,6年之後,他近況如何?文/無計讀史你面臨著夭折的可能性,你就會意識到,生命是寶貴的,你有大量的事情要做。——霍金2014年,江蘇衛視推出國內首檔科學競技真人秀節目《最強大腦》,一經開播就火爆全網,成為當年最矚目亮眼的綜藝節目。而最強大腦中有許多天才型選手,他們有的記憶力超群,有的擁有超高智商,有的擁有超乎常人的反應能力……而其中最特殊也最令人驚嘆的卻是周瑋,他有語言障礙,曾經甚至被診斷為中度智力問題。
  • 周杰倫《最強大腦》變身選手 展示辨音天賦(圖)
    晚10點,國內首檔科學真人秀節目《最強大腦》將登陸江蘇衛視。這檔科學真人秀怎麼玩?華語天王周杰倫的大陸綜藝節目處女秀表現如何?昨日,成都晚報記者提前觀看了《最強大腦》第一期節目的樣片。  周董「幽默機智盡責」  作為《最強大腦》的最大咖明星,周杰倫的大陸綜藝節目首秀,依然是觀眾關注的焦點。首期節目中,周杰倫表現搶眼,金句頻出,讓現場爆笑不止。當令人眼花繚亂的碩大魔方牆出現在舞臺上時,周杰倫直接放話:「聰明的人看一秒就不會再看了,我覺得有自知之明的人是聰明的。」
  • 水準高、道具牛、選手能力最強的《最強大腦》第二季
    文/關小俗2014年1月3日,江蘇衛視製作團隊借鑑德國的電視節目《Super Brain》模板,結合中國本土收視製作模式,開闢了一檔以展示科學與腦力為主要內容的真人秀電視節目《最強大腦》。《最強大腦》以「讓科學流行起來」為口號,適當加入娛樂元素,通過藝術性編排與加工,讓節目更具有故事性、趣味性、觀賞性。
  • 《最強大腦》中國隊將迎首個義大利對手
    本周五,江蘇衛視《最強大腦》將拉開國際PK賽的大幕。當晚,首先亮相的外國選手來自義大利,他們將與鄭才千、吳天勝、李雲龍、楊冠新展開一一對戰。關於PK賽,很多人有諸多疑問,國際選手是怎麼甄選出來的?他們的水平怎麼樣呢?比賽規則是如何制定的?雙方的勝算有多大的?
  • 最強大腦2020全集在哪裡看 最強大腦2020在線觀看選手名單
    作為本季《最強大腦》的最大看點,就是首次上線的「圈層淘汰制」與「壓力戰場」。首期節目中,這些充滿未知的神秘賽制終於上線,讓現場選手措手不及的同時,飆升的緊張刺激感也讓觀眾仿佛身臨其境,激烈的競爭感令人窒息。
  • 揭秘《最強大腦》:選手須提前做17頁智力測試
    《最強大腦》科學評審Dr.魏科學真人秀節目《最強大腦在北京師範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樓上,記者見到了專家團首席顧問劉嘉教授,請他解密《最強大腦》項目「難度分」的由來。揭秘:選手須提前做17頁智力測試作為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院長,劉嘉教授長期從事學術研究工作,自信對節目的科學性心中有數。
  • 誰是最強大腦?
    首先申明,能上場參加比賽的選手基本來自國內外名校的在校生或者畢業生,都是學習能力強的選手。但是,競爭殘酷,不以學校論出身。看完節目,我並不認同這種篩選最強大腦的方式:以拼圖的速度快慢做依據,做判斷最強的標準,手法玩的最快,就是最強的大腦?拼圖只是一種能力,熟能生巧。
  • 最強大腦第七季八強選手 深圳中學黃明睿殺青
    直播網娛樂訊(原創版權,轉載授權Zhibotv.com.cn)7月11日0點,在最強大腦第七季播出後3個小時已到凌晨,中國戰隊八強選手黃明睿遺憾離開,因二場失誤只差毫釐的距離與中國戰隊四強席位擦肩而過,也終止了他在最強大腦的舞臺上繼續向前的腳步,他回憶這一路走過來的真實情況並感慨內心的心聲,並感謝了很多隊友
  • 《最強大腦》選手趙金昊:我眼中的「姚班」是這個樣
    江蘇衛視最長青、最具國民度的科學題材綜藝《最強大腦》第七季正在熱播中!在這個舞臺上,曾誕生過一批又一批戰績非凡的選手,他們熱愛知識、不懼挑戰,向觀眾樹立了腦力新青年榜樣。想知道「最強大腦」是如何煉成的?由荔枝新聞、江蘇衛視、知乎共同發起的系列問答為你進行全方位解答。王心冉、張洗月、趙金昊、邵煜軒、楊軼五位有智青年選手將解碼《最強大腦》背後的「修煉秘籍」!
  • 《最強大腦》玩魔方最厲害的六位選手排名,王鷹豪第二
    第六、賈立平--在《最強大腦》第一季節目中成功挑戰水下盲擰還原兩個魔方,僅用時1分零1秒,科學判官給了他滿分10分的難度分。可見賈立平玩魔方是很厲害的,不過他在後續比賽中的表現受到了許多的爭議,所以只能排在這個位置。
  • 《最強大腦》"國家隊"出爐 中國雨人周瑋在列(圖)
    《最強大腦》"國家隊"出爐 中國雨人周瑋在列(圖) 神奇小子劉鴻志  二進位神童李雲龍  昨晚的《最強大腦》中,隨著劉鴻志、楊冠新
  • 最強大腦選手破案 濰坊交警官方微博發表長文(細節圖)
    12月,山東警方聯繫《最強大腦》選手王昱珩,希望協助破案。隨後,有報導稱王昱珩憑超強觀察力提供了信息,近日警方抓獲嫌疑人。對於此報導,3月24日,濰坊交警官方微博發表長文,稱確實聯繫了《最強大腦》選手王昱珩等人協助查案,但其提供的六條推斷線索與此前民警已掌握的線索重合或基本一致,沒有發揮太大的作用。
  • 《最強大腦》新瓜,選手道歉!魏坤琳桑潔是清白的,你們信嗎?
    《最強大腦》選手道歉了:關於魏坤琳和桑潔的關係都是捏造的。《最強大腦》是一檔綜藝節目,到今年已經第六季了,一直以來都很火爆,觀眾大多被選手的腦力智商深深折服。像水哥、鮑雲、王峰啥的,腦力都十分強勁,包括魏博士魏坤琳,人送外號叨叨魏,長得風流倜儻,一表人才,一句「科學是我評判的唯一標準」掛在嘴上,聽著挺順口,這不是個病句嗎?《最強大腦》年年播,今年特別火,先是爆料選手作弊,本來是隊員與節目組之爭,後來愈演愈烈,演變成教授與小三的狗血劇情,擋都擋不住。
  • 11歲小選手躋身《最強大腦》海選百強!
    奚正浩在新一季的《最強大腦》海選中,來自上海的奚正浩成為百強中年齡最小的選手,年僅11歲。
  • 「最強大腦」們組團來杭,測試並喚醒孩子的大腦潛力
    作為一檔以科學和腦力為主題的綜藝節目,走到第6個年頭的《最強大腦》,從最初的「奇人+故事」到這兩年的「天才學霸」,吸引了很多年輕人和學生家長的關注。不過,最近一段時間,《最強大腦》卻撕得一地雞毛。這場以「黑幕說」為核心的口水戰,甚至還把一些往期節目的大神級嘉賓牽扯了進來。
  • 《最強大腦》國際賽外國選手神操作,是真的高智商還是投機取巧?
    這季《最強大腦》終於迎來了國際賽的大比拼,這次我們的老對手羅伯特.黛西蒙教授又一次率領國際戰隊迎戰中國戰隊,在接連的與腦王失之交臂之後,他今年很想贏一場。而亞利的表現也非常讓人佩服,他在這項目上採用了很多技巧,比如鄭林凱需要通過自己的大腦計算無解情況,需要自己檢查自己的答案,而亞利就直接採用先提交的方式,讓機器給自己檢查,給自己的大腦省下了很多計算量。
  • ...大腦》發布超燃主題曲MV 選手周凱翔作詞作曲 新新腦力偶像齊亮相
    Yes娛樂2月23日綜合報導 昨日,《最強大腦之燃燒吧大腦》發布了主題曲MV,節目播到第六年,終於有了主題曲,粉絲們直呼感動。這首主題曲的MV很是符合節目氣質,《最強大腦》的一幕幕精彩畫面生動演示了比賽的緊張激烈和選手不畏挑戰的精神。
  • 從記憶力和思維導圖入手,大腦派決心打造中國的「最強大腦」
    圖片來源:大腦派2014年,《最強大腦》走紅。節目中很多少年選手展現出的超凡的記憶力讓觀眾嘆為觀止,也讓人們對大腦有了更多的認識。大腦派超級記憶特訓營超級記憶力訓練營:在為期6天的記憶力封閉式訓練營中,大腦派會將36種記憶方法通過和學科結合的方法教授給孩子,同時設計一些益智類(魔方、飛碟杯等)遊戲幫助孩子進行智力開發。
  • 探秘最強大腦:勤學苦練 記憶大師這樣煉成
    還記得這首打油詩嗎?短短二十八字,就可以輕鬆記住我國的省份。這種將記憶內容編寫成口訣或歌謠,是一種變枯燥為趣味的記憶方法,也是袁文魁推崇的一種記憶方式。再看另一個例子,要牢牢記住東協十國都包括了哪些國家,乍一看難度稍大,實則不難。只需要提取十個國家名字的首個字,編成歌訣,即:「老馬新菲越,泰柬印文緬。」是不是很好記呢?
  • 最強大腦申一帆,教你過目不忘的超級記憶法
    想要提高記憶力,訂閱網易公開課精品課程點擊下方藍字,悄悄變聰明↓↓→點我,最強大腦申一帆,教你過目不忘的超級記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