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北京金融科技成果專場發布會上,金融科技安全產業領域重要學術研究成果《中國金融科技安全發展報告2020》(下稱「報告」)重磅發布。百融雲創「產業+科技+金融」創新風控模式作為優秀案例入選報告。
報告由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等單位聯合策劃,從實現金融科技安全發展的技術、市場、監管協同發展的視角,對2019-2020年的金融科技進行了系統梳理,全面概括了金融科技的進展、主要領域和代表性成果。
報告認為,我國金融科技發展已開啟從自發探索到規劃發展、從零星開拓到系統構架的轉型。與此同時,監管科技逐漸從合規管理轉向主動防控。加強金融科技統籌規劃,需要大力發展監管科技、風控科技、安全科技,有助於金融科技的健康有序發展。
在探索金融科技安全發展的市場應用中,作為領先的人工智慧和大數據應用企業,百融雲創憑藉過硬的技術實力、對行業的深刻理解和市場的精準分析,通過與場景結合,在垂直細分領域持續深耕,給出了獨具特色的科技賦能方案。
此次入選報告的「產業+科技+金融」創新風控模式,是百融雲創在供應鏈金融領域的最新實踐。通過科技從「資產化」、「數據」和「平臺」三個方面賦能連接產業端與資金端,百融利用產業數據還原小微企業信用,解決小微企業信用評估難的問題,構建新型供應鏈金融風控體系,為小微企業提供全流程的風控解決方案。
百融雲創平臺通過產品設計、營銷獲客風控服務,多方對接碎片、細分業務場景,幫助資產方匹配合適的多元資金方參與其中。在營銷獲客方面,產業平臺通過精準營銷模型分析,形成平臺客戶畫像,篩選出匹配客戶金融需求的金融產品,實現了由大水漫灌到精準滴灌的營銷。在作業模式方面,採用線上+線下複合作業模式,通過客戶整合與數據收集使參與合作的各方均得到收益,同時也提高了服務滲透率和人群觸達率。
在業內人士看來,百融雲創這一「產業+科技+金融」的創新模式能夠打破「數據孤島」,讓不同體系中數據的沉睡價值被喚醒,有效解決了普惠金融人群因結構性數據缺乏或不足而風控難度高的問題,從而獲得「1+1+1>3」的效果。
經過多年實踐,百融雲創構建的「產業+科技+金融」模式,已經在紡織、快消、鋼鐵、塑化、物流、三農等產業實現合作,開發了15大行業的頭部產業網際網路平臺,挖掘出約8000億信貸規模的優質場景。此前,這一創新模式還入選為工信部2020年大數據產業發展試點示範項目。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