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瘤對於嬰兒傷害是很大的,家長要注意及時發現血管瘤,同時選擇適合的治療方式。今天小編就來介紹血管瘤的種類和治療方法。血管瘤常見於寶寶嬰兒時期,那麼,血管瘤的種類有哪些呢?
一、血管瘤的種類
1、海綿狀血管瘤
通常是在患兒出生或出生後不久發生,雖然該類型的病患增長較慢,但是其造成的損害卻比較大。該類型嬰兒血管瘤症狀多是發生在患者的頭皮和面部,由於外觀的改變較明顯,因此比較容易被發現,該病容易導致出血和繼發感染等,因此必須及早治療。
2、蔓狀血管瘤
這一疾病多是發生在患者的四肢部位,其外表會有許多的呈樹枝狀擴張的血管,迂迴曲折呈蔓狀的形態,病患區局部的皮膚會呈現暗紅色或藍紫色的顏色,有時還可以摸到病變部位血管搏動或能聽到血管雜音。
3、鮮紅斑痣
在嬰兒血管瘤的症狀中,該類型的病症多呈網狀的增生,發生在患者表皮之下的真皮層,為淡紅色或暗紅色的斑塊,瘤體在受壓時並不會褪色,且不高出正常的皮膚表面。隨著年齡的增長病灶會逐漸的擴張,並且在創傷後易於出血,終生不消退。
二、血管瘤的治療方法
1、手術治療:適用於局限的、面積不大的體表血管瘤,且術後不會影響美容者。臨床觀察發現,手術後,血管瘤的復發率約為5%,但草莓狀血管瘤術後復發率較低。對於那些有血管瘤症候群者(即各種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全身有出血傾向者),更應積極準備亞急診手術。
2、雷射和冷凍治療:適用於面積不大、不會影響美容的部位。在雷射束照射下,數秒鐘內組織變性、凝固壞死、炭化和氣化。雷射照射後的組織反應與燒傷類似,最後會遺留皮膚的瘢痕等改變。由於雷射嚴重幹擾了血管瘤內的血流動力學,減緩了血管瘤的生長,因此有利於病灶的自然消退,但它難以根治血管瘤。冷凍療法,是將病損組織快速凍傷、壞死,因局部反應較大,已較少用。
3、放射與放射性核素治療:X線照射不良反應較大,因此少用。目前,主要用於引起血小板減少及貧血的巨大血管瘤,放射性核素對草莓狀血管瘤療效特別好,治癒率可達95%,年齡越小,療效越好。但其遠期不良反應仍相當嚴重,包括骨骼、乳腺、生殖器、晶狀體、甲狀腺及皮膚等,會有較高的癌變性。
4、激素治療:激素對生長期的草莓狀血管瘤效果較好,半歲以內的嬰兒特別適用,一歲以後效果較差。適用於顏面、耳、鼻等不適合手術切除的病灶,以及大面積迅速增大的血管瘤和巨大血管瘤合併血小板減少者。激素給藥可經口服或靜脈注射,也可局部注射,用藥後,多能明顯促使血管瘤退化。激素療法的療程一般為一個月左右,最好不要超過兩個月。激素的不良反應也是多方面的,停藥後多能恢復。
5、觀察變化:如前所述,血管瘤尤其是草莓狀血管瘤,有自行消退的可能,因此,對生長緩慢、其他療法又會毀容的病灶,可密切觀察其變化,有必要時,再考慮治療。
以上介紹了血管瘤的種類和治療方法,希望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