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萘洛爾治療嬰幼兒血管瘤的作用機制研究進展

2020-11-26 醫脈通

作者:宋會新,林春男,王田友,付兆臣,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口腔頜面外科

 

嬰幼兒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s,IH)是最常見的小兒良性腫瘤。IH總發生率為1%~12%,常多發於位置表淺的頭面部及四肢體表,其特點是內皮細胞增殖和新生血管形成(增殖期),約在1歲左右開始自行消退(消退期),常在5~10歲完成消退(消退完成期)。自2008年Léauté-Labrèze等首次報導普萘洛爾用於治療IH以來,普萘洛爾逐漸成為IH的一線治療藥物。國內外大量報導已經明確普萘洛爾治療嬰幼兒血管瘤療效確切,除了抑制瘤體生長外,還可加快血管瘤消退。但其治療機制仍尚未明確,推測可能為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大體可分為3個方面:即刻效應、中效機制和長效機制。

 

1.即刻效應

 

即刻效應即普萘洛爾作用於血管瘤毛細血管壁而致血管收縮。

 

1.1抗血管舒張作用

 

普萘洛爾為一種脂溶性非選擇性β受體阻滯劑。腎上腺素能夠激活α1-AR,促使血管收縮;激活β2-AR,促使血管擴張。毛細血管內皮細胞主要表達β2-AR。普萘洛爾主要作用於β受體,從而抑制腎上腺素調控的血管擴張,但是並不能拮抗α受體的作用,因此發生血管收縮。

 

普萘洛爾通過β-AR介導的抗血管舒張作用,使IH血管收縮,降低血管密度,減少瘤體血流。這些可以解釋普萘洛爾治療後,血管瘤迅速縮小和肉眼顏色變暗以及瘤體表面變柔軟的現象。

 

1.2增加HemPericyte收縮性

 

Lee等發現,普萘洛爾能夠逆轉腎上腺素誘導的體外血管瘤周細胞(HemPericyte)鬆弛現象,減少小鼠體內HemPericyte/HemEC源性血管的體積。因此,普萘洛爾引起HemPericyte收縮性增加,也可以解釋普萘洛爾治療後IH明顯的血管收縮現象。

 

2.中效機制

 

中效機制即為抑制細胞增殖,阻斷血管生成相關信號通路。

 

2.1調節HemEC細胞周期

 

在體外培養的HemEC研究中,普萘洛爾可使cyclinA2和cyclinD2表達降低,p21和p27表達升高,使細胞增殖停滯在G0/G1期,表明普萘洛爾可能通過調節HemEC細胞周期而抑制其增生。

 

2.2阻斷Rac/絲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通路

 

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VEGF)促進基質細胞和新生血管生長,鹼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bFGF)可以促進內皮細胞移入細胞外基質。普萘洛爾通過阻滯Rac/MAPK通路,使得VEGF和bFGF表達下調。另有研究表明,VEGF濃度與血管瘤大小顯著相關,普萘洛爾可降低患者血清中VEGF水平,且下降程度與藥物劑量相關。由此說明普萘洛爾可能通過阻斷Rac/MAPK通路,進而抑制VEGF和bFGF,減少血管生成。

 

2.3阻斷磷脂酸肌醇3-激酶(PI3-K)信號通路

 

β-AR受體被激活後,下遊的G蛋白亞單位可引發PI3-K活化。有研究表明,PI3-K家族參與多種細胞的信號通路,調節細胞增殖、分化、存活和遷移,並與血管形成密切相關。由此推斷,普萘洛爾可能通過阻斷PI3-K信號通路,進而抑制血管形成。

 

2.4降低基質金屬蛋白酶(MMP)的表達

 

MMP以酶原形式分泌到胞外基質中,並且在適當的時候被裂解激活。從細胞增殖、細胞分化和細胞外基質的重建到血管新生和細胞遷移,MMP都在發揮重要作用,因而在促進血管瘤形成過程中也起著重要作用。趙忠芳等發現,口服普萘洛爾後,血管瘤消退明顯,MMP-9水平呈逐漸下降趨勢。高健等發現,經普萘洛爾治療後的患兒,尿液中MMP-9及MMP-2的表達水平明顯下降。以上研究表明:普萘洛爾對IH消退的作用機制可能與降低MMP的表達有關。

 

2.5減少NO的合成和釋放

 

NO作為一種生物信使分子,具有使血管平滑肌舒張的作用,亦稱為血管內皮細胞舒張因子。β-AR受體被激活後,可與激活型G蛋白偶聯,從而激活腺苷酸環化酶(AC),AC又催化腺苷三磷酸(ATP),生成環磷酸腺苷(cAMP);cAMP激活蛋白激酶A(PKA),PKA激活NO合酶。普萘洛爾可阻滯細胞內p-AR與其配體結合,使其構象發生改變,與抑制型G蛋白偶聯增多,使AC激活減少、cAMP生成降低、PKA激活受到抑制,使NO的合成和釋放減少,從而抑制血管平滑肌舒張,使血管瘤血管收縮。

 

2.6降低缺氧誘導因子1α(HIF-1α)的表達

 

缺氧誘導因子1(HIF-1)參與紅細胞生成、血管形成、能量代謝、細胞存活、活動和凋亡等生物學效應,在胚胎發育、組織細胞分化及腫瘤的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HIF-1α有大量的下遊目標分子,其中包括VEGF、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GF)、MMP等與內皮細胞增生、血管生成相關的生長因子。普萘洛爾使HIF-1α表達降低後,可觀測到內皮細胞的遷移性和血管增生能力降低、血管瘤內皮細胞凋亡。

 

總之,普萘洛爾可能通過降低HIF-1α表達,從而抑制細胞增生和血管形成,促進血管瘤消退。

 

2.7阻斷DLL4/Notch1Akt信號轉導

 

DLL4(delta-like ligand 4)配體蛋白是其上遊VEGF信號的Notch通路組成成分,特異性參與腫瘤血管的發生及生長調控。近年來發現,DLL4蛋白在多種實體腫瘤血管內皮細胞中的表達顯著升高。Sun等用普萘洛爾處理分離得到的HemECs,分別檢測DLL4、Notch1、Akt、p-Akt和VEGF的表達。結果表明,普萘洛爾以一種時間依賴方式抑制HemECs的存活力,同時抑制細胞在G0/G1期的增殖。普萘洛爾可能通過阻斷DLL4/Notch1Akt信號轉導,抑制HemECs中VEGF的表達,從而抑制細胞增生和血管形成。

 

2.8降低表皮生長因子樣結構域7(EGFL7)的表達

 

EGFL7基因是一個在血管內皮特異性表達的基因,在促進血管內皮遷徙、調節內皮細胞黏附、抑制血管平滑肌遷徙以及保持血管穩定中起著重要作用。EGFL7不能刺激內皮細胞增殖,但EGFL7基因卻是血管管腔發育過程中的關鍵基因,EGFL7表達下降,使內皮細胞的增生能力明顯降低,間接影響了血管的發育。凌彬等發現,IH患者服用普萘洛爾後,患者血清及尿液的VEGF及EGFL7表達量明顯減低。研究結果提示,普萘洛爾治療IH可能是通過降低EGFL7的表達,降低新生血管的穩定性;同時VEGF表達下降,內皮細胞增殖受阻,從而抑制血管增生。

 

2.9激活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的表達

 

PEDF具有抗腫瘤、抗新生血管及抗血管通透性的特性,在腫瘤組織中發現PEDF的表達下降,是目前為止發現的與腫瘤發生相關性最高的基因,也是目前最具潛力的內源性抑制血管形成的因子,並且只針對於新生血管,對已成熟血管不起作用。周昱川的研究發現,口服普萘洛爾後,血管瘤逐漸消退,血清PEDF含量較治療前逐漸升高,初步證實普萘洛爾可能通過激活PEDF,進而抑制血管形成。

 

2.10通過RAS系統

 

β1腎上腺素受體分布於腎臟,可通過調節腎素釋放,進一步調整RAS系統。腎素將血管緊張素原轉化為血管緊張素Ⅰ(ATⅠ);ATⅠ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ACE)的作用下,轉換為血管緊張素Ⅱ(ATⅡ)。ATⅠ和ATⅡ能促進體外血管瘤細胞增殖。研究發現,普萘洛爾的生物學效應可能是通過調節RAS系統,降低ATⅠ、ACE或ATⅡ水平,進而抑制血管形成。血管瘤可能涉及更多RAS機制,值得進一步研究。

 

3.長效機制

 

長效機制即為誘導血管內皮細胞凋亡。體外培養HemEC,在普萘洛爾作用下,細胞表現出典型的凋亡形態:細胞逐漸變圓,細胞膜保持完整但細胞質縮小,染色體固縮。說明普萘洛爾能誘導血管瘤內皮細胞凋亡。

 

3.1降低CD39的表達

 

CD39是一種廣泛表達於人體組織細胞表面的核苷酸水解酶,CD39主要是通過降解ATP,降低其細胞毒性作用,保護腫瘤細胞增殖。範桂權等發現,普萘洛爾可能通過降低細胞內CD39的表達,使細胞降解ATP能力下降,導致ATP濃度升高,從而發揮ATP的細胞毒作用,促進血管瘤細胞凋亡。

 

3.2激活p38MAPK信號通路

 

p38MAPK信號轉導通路參與細胞周期、細胞基因表達以及細胞分化、誘導細胞凋亡等過程。研究證實,p38MAPK參與血管內皮細胞凋亡過程並具有重要作用。何輝霞等發現,普萘洛爾治療血管瘤有確切療效,其部分分子機制可能是激活p38MAPK信號通路並誘導血管瘤細胞凋亡。

 

3.3降低STAT3和Bcl-2的表達

 

血管瘤細胞中表達的信號傳導及轉錄活化子3(STAT3)和抗凋亡蛋白B細胞淋巴瘤2(Bcl2)均是重要的腫瘤信號分子,參與腫瘤的增殖、分化、血管新生。普萘洛爾通過阻斷β2-AR,抑制血管瘤細胞表達STAT3和Bcl2,使細胞生長停滯並且誘導細胞凋亡。在小鼠血管瘤異種移植模型中,過度表達的HIF-1α能明顯減弱普萘洛爾的治療效果,使VEGF、磷酸化STAT3、總STAT3和Bcl2蛋白水平顯著上調,抑制普萘洛爾誘導的血管瘤細胞凋亡。這些證據提示,普萘洛爾可能通過降低STAT3和Bcl-2的表達,促進血管瘤細胞凋亡。

 

3.4促進凋亡蛋白表達

 

凋亡蛋白(caspase)3、8、9是重要的細胞凋亡調節因子,介導內源(caspase3和caspase9)或外源性(caspase8)凋亡途經,在凋亡過程中使染色體凝集,DNA斷裂。普萘洛爾處理血管瘤細胞後,caspase3、9、8水平升高,說明普萘洛爾可能與血管瘤內皮細胞內源性和外源性凋亡途徑相關。普萘洛爾處理HemEC細胞後,前凋亡基因轉錄水平顯著升高,說明普萘洛爾有直接促進血管瘤內皮細胞凋亡的作用。

 

3.5促進p53表達

 

p53是重要的腫瘤抑制基因,通過Bax/Bcl2、Fas/Apol、IGF-BP3等蛋白,p53可完成對細胞凋亡的調控作用。Yao等發現,p53表達與普萘洛爾處理的HemECs的細胞凋亡率之間存在關聯。經普萘洛爾處理的HemEC中,存在BAX表達上調和IGFBP3表達下調,表明p53在HemEC凋亡中具有重要作用,普萘洛爾誘導的HemEC凋亡途徑,可能是由p53-BAX信號傳導調節的線粒體凋亡途徑。

 

3.6促進脂肪化

 

脂肪組織取代瘤體的主體即為IH增生結束的標誌。研究發現,普萘洛爾可促進體外培養的HemSCs分化為脂肪細胞,同時上調脂肪形成相關基因的表達,這可能是普萘洛爾促使IH消退的另一機制。

 

總之,普萘洛爾是一種安全性較高的治療藥物,但也有其潛在的不良反應,如心動過緩、低血壓、支氣管痙攣、低血糖、嗜睡或煩躁不安、食慾下降、皮膚溼冷等。據報導,小劑量逐步加藥的方式口服普萘洛爾,能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對於普萘洛爾的治療機制及用藥方案,仍然需要進一步研究以便更加合理安全地治療血管瘤。

 

來源:宋會新,林春男,王田友,付兆臣.普萘洛爾治療嬰幼兒血管瘤的作用機制研究進展[J].中國口腔頜面外科雜誌,2020,18(02):182-185.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嬰幼兒血管瘤是先天性血管瘤嗎?哪種情況急需治療?
    健康大河南訊:血管瘤是一種良性腫瘤,並且是能隨著患者的年齡增大而不斷增大,其中80%的患者是新生兒,由於很多家長對這一疾病不是很了解,很容易誤認為是紅胎記,不當回事,耽誤孩子的治療。那為什麼血管瘤容易找上新生兒?新生兒血管瘤是怎麼形成的,又應該如何診斷和治療呢?
  • 嬰幼兒頭部血管瘤都有哪些類型?
    相信有很多人並不是很了解頭部血管瘤的種類,像頭部這種特殊部位,一旦發生病痛還是很讓人不知所措的。因此,了解頭部血管瘤的一些常見類型和症狀,在關鍵時刻可能會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 辨別嬰幼兒各型血管瘤,其實很簡單!
    嬰幼兒血管瘤分型分類,對症治療後一般可以恢復正常。家長們有必要了解嬰幼兒各型血管瘤的症狀分類及鑑別診斷方法。 嬰幼兒血管瘤分為:毛細血管瘤、海綿狀血管瘤、蔓狀血管瘤及混合型血管瘤,其鑑別診斷如下文介紹。 1.毛細血管瘤 毛細血管瘤由發育異常的擴張的毛細血管構成。
  • 新生兒血管瘤,可以等孩子稍微大一點再治療嗎?
    說起嬰幼兒血管瘤這種皮膚疾病,現在越來越多的寶寶剛出生就被這種疾病找上門,在此醫生想問如果是你家的寶寶患有血管瘤的話,你會怎麼辦呢?是及時治療呢還是等著自己好呢?
  • 嬰兒頭上血管瘤有什麼症狀?怎麼治療效果好?
    孩子一出生就發現頭上長有血管瘤,家長因為對血管瘤相關知識的欠缺並沒有很在意,可是近期發現孩子頭上血管瘤增長很快,才開始網上查找相關資料,嬰兒頭上血管瘤有什麼症狀?怎麼治療效果好?我們聽聽濟南童康兒童醫院李志國主任是怎麼說的。   嬰兒頭上血管瘤有什麼症狀?
  • 航空HCA細胞免疫修復療法,胎記血管瘤治療標準
    四、療法詳解航空HCA細胞免疫修復療法(血管瘤)技術原理:在自動造影治療儀的引導下,精準定位病灶處,直觀、實時、動態的觀測血管瘤的發生、發展、療效及其皮損情況,主治醫生精準評估血管瘤的病因、病情、病型,且根據監測數據高效準確的分型、分期、分色,並運用超微創技術方式作用於病變血管瘤瘤體組織
  • 血管瘤復發的原因是什麼?
    血管瘤是一種良性的腫瘤,屬於比較常見的嬰幼兒疾病,很多血管瘤只要及時治療是可以治癒的,但是也會有少數的血管瘤會有復發的情況,那麼血管瘤復發的原因是什麼?其中治療不當或者護理不當都可能導致血管瘤的復發。
  • 間充質幹細胞治療帕金森病作用機制的研究進展
    間充質幹細胞治療帕金森病作用機制的研究進展 2020
  • 廣州血管瘤醫院科普:血管瘤是怎麼形成的?
    核心提示:廣州血管瘤醫院科普:血管瘤是怎麼形成的?孩子怎麼會就有血管瘤了,這是很多家長關心的問題,明明都是一樣的孩子,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沒有,我們家的孩子就有血管瘤。血管瘤病因是什麼?是怎麼形成的?   廣州血管瘤醫院科普:血管瘤是怎麼形成的?
  • 微講堂|剛出生的孩子,發現有血管瘤怎麼辦?
    血管瘤的病因目前仍不清楚,近年較多的研究提出了不同的觀點,不過取得共識的是,絕大多數血管瘤不是遺傳性疾病。常見的病因有(1)胚胎殘留學說。(2)病毒學說。(3)基因和遺傳學說。(4)雌激素學說。(5)對局部異常的血管發生因子反應。血管瘤是胚胎時期殘留的血管細胞生長而成,是小兒常見的先天性脈管畸形,多屬良性。
  • 廣州治療血管瘤的醫院$新生兒血管瘤該怎麼治療好$
    核心提示:近年來,新生兒血管瘤逐年上升,孩子有疾病作為家長都會非常的著急,一般家長都會帶孩子積極的治療。孩子年齡小,所以在治療過程中會有家長疑問,廣州治療血管瘤的醫院$新生兒血管瘤該怎麼治療好?   廣州治療血管瘤的醫院$新生兒血管瘤該怎麼治療好$近年來,新生兒血管瘤逐年上升,孩子有疾病作為家長都會非常的著急,一般家長都會帶孩子積極的治療。孩子年齡小,所以在治療過程中會有家長疑問,廣州治療血管瘤的醫院$新生兒血管瘤該怎麼治療好?
  • 小孩血管瘤用什麼技術能治療
    小孩血管瘤用什麼技術能治療?血管瘤一直都是個神奇的存在,有的媽媽不重視,有的媽媽聽到「瘤」這個字卻被嚇得不行……還有一大部分媽媽對「胎記」和「血管瘤」傻傻分不清楚……血管瘤是一種常發生在嬰兒身上的良性腫瘤,新生兒的發病率大約在5%,比較常見的血管瘤和草莓長得差不多。
  • 在娘胎就有血管瘤,要注意這4點
    嬰兒的部分組織中常保留有胚胎性血管組織,這些組織錯構瘤樣生長即形成不同類型的血管瘤,它仍有正常的組織結構,但血管瘤的數量、分布與形態和正常有別。 血管瘤好發於顏面及四肢皮膚,影響美觀,還可因外傷、摩擦、搔抓出血,而引起細菌感染。有些血管瘤生長先快、後慢、甚至會自行消失。家長應該密切觀察嬰兒血管瘤的生長情況,做好家庭護理,掌握最佳時機進行治療。
  • 異甘草素抗膠質瘤作用機制的研究進展
    甘草是我國比較常見,且應用較早的中藥材,因其取材較易,價格低廉,藥用價值高,作為輔助治療劑與西藥聯合應用取得良好的療效,且不良反應小。近年來的研究發現,從甘草中分離的ISL具有多途徑、多節點及選擇性多靶點的抗膠質瘤特性。本文對ISL抗膠質瘤作用機制的最新進展作一綜述,為其作為抗膠質瘤的輔助治療劑的進一步開發提供思路。
  • 新生兒血管瘤怎麼治?
    新生兒血管瘤怎麼治?血管瘤是一個比較常見的腫瘤疾病,很多嬰幼兒被這個疾病所困擾,那麼新生兒血管瘤怎麼治呢? 新生兒血管瘤怎麼治? 新生兒在出生的時候會發病,腫瘤的外表是紅色的,對於新生兒的外表影響很大。在受傷了之後很難止住血。除了一些比較少數的嚴重的,生長在要害部位的腫瘤,對於小孩的發展其實是沒有不良影響的。多數的血管瘤醫生都不建議進行治療,只有一些比較少數的有明顯的不良症狀的會建議進行治療。具體的建議還是要聽從醫生的哦。
  • 嬰兒血管瘤須及早治療
    血管瘤對於嬰兒傷害是很大的,家長要注意及時發現血管瘤,同時選擇適合的治療方式。今天小編就來介紹血管瘤的種類和治療方法。血管瘤常見於寶寶嬰兒時期,那麼,血管瘤的種類有哪些呢?一、血管瘤的種類1、海綿狀血管瘤通常是在患兒出生或出生後不久發生,雖然該類型的病患增長較慢,但是其造成的損害卻比較大。該類型嬰兒血管瘤症狀多是發生在患者的頭皮和面部,由於外觀的改變較明顯,因此比較容易被發現,該病容易導致出血和繼發感染等,因此必須及早治療。
  • 「定時炸彈」腦海綿狀血管瘤初次出血如何預測?
    散發的腦海綿狀血管瘤通常是單一的病變,可能是由於血管環境的改變,因為經常發現發育性靜脈異常(DVA)。一些學者推測,相關的DVA不僅在腦海綿狀血管瘤的發病機制中起作用,還可能影響出血的風險。也就是說,如果DVA胚根血栓形成,可能會增加腦海綿狀血管瘤的流出阻力,導致出血。如果後一種理論是正確的,那麼在散發性和家族性出血風險的影響因素上可能存在差異。
  • 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發病機制及治療研究進展
    一、ET發病機制研究的進展2005年發現JAK2V617F突變為PV、ET、PMF的共同遺傳學基礎,且在PV、PMF、ET患者中的發生率為95%、65%、55%。該突變的發現對ET的診斷和治療產生了巨大影響。JAK2為非受體型酪氨酸蛋白激酶的一種,通過激活促紅細胞生成素、血小板生成素(TPO)等參與造血細胞的增殖。
  • 微課堂 | 頭部血管瘤會不會影響智力?
    本期導讀:頭部血管瘤會影響智商? 患兒家屬提問: 滿月時發現寶寶頭頂處長有一處紅斑,後來確診為血管瘤,這種血管瘤對寶寶有什麼影響?會不會影響孩子智力?
  • 血管瘤在肝上應該怎麼治療
    血管瘤在肝上應該怎麼治療 時間:2020-11-04 10:09四川華西肝病研究所附屬門診部 肝血管瘤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肝臟良性腫瘤,臨床上以海綿狀血管瘤最多見,病人多無明顯不適症狀,常在B超檢查或在腹部手術中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