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有很多人並不是很了解頭部血管瘤的種類,像頭部這種特殊部位,一旦發生病痛還是很讓人不知所措的。因此,了解頭部血管瘤的一些常見類型和症狀,在關鍵時刻可能會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常言道有備無患,掌握了頭部血管瘤方面的一些知識,在關鍵時刻也能給予患者有效的建議和幫助,讓患者早去醫院診斷治療,有助於在病症的初發期就將病情控制住,最大限度地扼制病症的蔓延和惡化。
除去特殊病症外,頭部血管瘤的常見類型都有哪幾種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看看他們分別都具有哪些臨床症狀和危害。
首先是頭部毛細血管瘤,多見於嬰幼兒頭頂部位,出生後不久就會顯現,最初可見很小的斑點,呈紅色或紫紅色,平坦或稍隆起於周圍皮膚,血管瘤有時生長速度快,1個月內可從幾毫米擴展增大到幾釐米,血管瘤病損處,可見毛髮脫落,表皮損傷後易出血。
其次是頭部混合型血管瘤,是嬰幼兒頭部常見血管瘤,為毛細血管瘤和海綿狀血管瘤同時存在的血管瘤。嬰幼兒出生後生長迅速,不斷增生擴張,向周圍皮膚及深層組織侵犯。顱骨由於受血管瘤壓迫而形成凹陷,病變處毛髮脫落,6個月內血管瘤增長速度很快。表面呈現出紫色或紫紅色,稍高出皮膚或隆起形成腫塊,腫塊質軟、邊界不明顯、壓之縮小。
然後是頭部海綿狀血管瘤,是頭部常見類型血管瘤,多在出生後數月發現。頭部隆起柔軟包塊,患兒頭低位或哭時包塊增大,直立位時包塊縮小。檢查時,腫塊表麵皮膚顏色正常或皮膚表層可見毛細血管擴張,腫塊邊界比較清楚,壓之縮小。血管瘤病變處顱骨有凹陷缺損,顱骨缺損邊界清楚,邊緣不整齊。
最後是頭部囊狀血管瘤,臨床上少見,是一種特殊類型的血管瘤,多位於頭頂部,大多數在幼兒時期以後發現。開始頭頂部頭皮下扁平隆起小腫物,頭低時明顯增大,站立時縮小,因無自覺症狀,多不引起患兒及家長注意,血管瘤向周圍頭頂皮膚擴展,向前可擴展到額部,向後擴展到枕部,兩側到耳廓上方。觸之柔軟,有波動感,壓之縮小,腫物邊界清楚。偶爾伴有頭暈、頭痛等症狀。
血管瘤的治療,要有一個專業的定位,不能盲目的病急亂投醫。在專科醫生的診斷或者結合相關輔助檢查幫助確診後,明確血管瘤的類型,以及病情程度等,加上體格檢查以明確是否已有併發症或者血管瘤性症候群,明確是否存在除血管瘤以外的其他危險因素,從而選擇和制定正確的對症治療方案和相應治療措施。同時,頭部血管瘤患者日常飲食一定要注意飲食結構的調整,多食用高能量、高蛋白、維生素B族含量高的食品,合理飲食,適量補充多種微量元素,多吃一些深顏色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