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的事情,對不同的人,殺傷力是不同的。
比如說,和菜頭被萬千人圍毆,依然淡然自處。
我朋友可二一天到晚在各大論壇、各個群與人互撕,依然談笑風生。
但更多人,遭遇這種人多勢眾的辱罵,就會很傷心,很要命。
比如,趙波有一年因出版一本和名人隱私有關的書,被廣大網友罵成抑鬱,幾度自殺。
一個寫自媒體的朋友說,她曾遭遇網絡暴力,至今都對群眾的叫喊聲特別恐懼。
為什麼人和人有這麼大的不同呢?
有些人,一罵就著,如刀劍穿心;有些人,如耳邊吹風,鴨背流水,無所謂。
我想,除卻外部因素,關鍵的,還是和自我接納與否有關。
被罵成內傷的人,往往都是自我攻擊非常厲害的人;
而笑罵如煙過,一笑泯恩仇的,往往都是自虐程度比較低的人。
以我自己為例。
我遭遇過很多的辱罵。
從前會覺得很難受,但現在,笑笑就好,偶爾會驚嘆:哇,這麼多人啊,沒想到自己有這麼大能耐……
可二說:你越來越耐撕了。
是哪裡改變了呢?
其他的都沒變。
唯一變的,是我不再自殺了,或者說,越來越少自殺了。
當然,這個自殺,不是肉身的自殘。
而是分裂出一個自我,與真實自我天天廝殺。
我越攻擊自己,敵我就越兇惡,真我就越可憐。
我越厭棄自己,敵我就越強,真我就越弱。
一弱,就會匱乏。
一匱乏,就會需要很多愛,來填補自己,才能補上這個坑。
比如,你的自我評價是-10000分,那麼,你就會渴望10000分的愛,來彌補自己。
但,如果你的自我評價是-10分,那麼,別人只需要給予你10分的認可,你就會滿足。
這也是許多自虐者,很難處理親密關係的原因。
因為,你會一直索取,一直要,一直不滿足,以愛之名,形成對對方的控制。
慢慢地,對方會覺得累,覺得你無理取鬧,覺得你的愛太讓人窒息,他快要透不過氣來了。
你心裡的大坑,就像星新一《餵——出來》裡的神坑,一直都填不滿。
而可怕的是,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你愈否定自己,就越容易將這種認知,投射出去,覺得所有人都不認可你。
正常的同事之間,沒有熱絡與親密,你會感覺他們不喜歡你;
尋常朋友,沒有密切的往來,你會感覺他們不接納你;
而愛人,倘若不是時時刻刻給予你明顯的表示,說,親愛的,我愛你,很愛很愛很愛你!你都會恐慌。
所以,你需要一遍遍地確認,直到對方煩不勝煩。
而對方稍有慍色,你又重新自我攻擊。
當然,這種自我認可度低,也是一把雙刃劍,既有弊,也有利。
它的弊,在於讓你戰戰兢兢,索求無度;
它的利,在於它會催促你不斷努力,去變優秀,變成功,獲得物質上的富足,和事業上的大放異彩。
比如說,許多成功的企業家說起創業初衷,會說:「因為想爭口氣!」就是這個原因。
童年漫長的創傷,使他們對自己,充滿苛責,充滿否定。他們迫切需要外在的成功,來證明自己:我是好的,我不是壞的。
因此,他們會比旁人更拼,更努力,但也更脆弱。
一旦遭遇挫折,或者非議,往往就會一蹶不振,自輕自賤,難以爬起。
有一首我很喜歡的民謠,裡面有一句歌詞:哪怕全世界都對你惡語相加,我也要對你說上一輩子情話。
我覺得,應該改一改:哪怕全世界都對你惡語相加,你也要對自己說上一輩子情話。
因為,只有不再惡狠狠地對自己,不苛責,不批評,不自相殘殺,與自己溫柔相待,那麼,你才會從容地,面對世間所有的關係。
自戀一點,沒事兒。
它比自卑好。
多愛自己一點,沒事兒。
它比自我攻擊好。
你要記得,只有愛自己,你才會愛他人。
至於他人的評價,其實與真實的你無關。
這一生,說到底,你的命運與他人的命運,是不同的。
別人要去羅馬,你要去巴黎。
那麼,在你的路途上,你需要的,不是沿著他人的痕跡前行,而是看清自己的路標,然後堅定地、按照自己的方式,走下去。
在這一路上,你要不斷念起自己的名字,將最美的情話,說給自己聽:XX,我知道你是好的,我愛你,愛真實的你,愛那個剝除了外部評價的你,不管你優秀與否,富裕與否,人際關係如何,我都接納你,認可你,照顧你,厚待你,陪伴你……不要害怕,也不要緊張,你無需成為誰,你只需做自己。
而真實的你,配得上我一生的柔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