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狀電阻硫化失效機理及應用可靠性研究

2020-11-29 電子產品世界

編者按:空調控制器主板在售後使用1-3年後出現的報PL故障,經過失效品分析及大量數據統計,大部分電阻失效集中在控制器外電路的直流母線電壓檢測電路片狀電阻位置,電阻表現為值大、開路失效,通過對售後返回大量的電阻失效分析和電阻硫化實驗驗證,採用掃描電鏡、能譜分析等手段研究了厚膜片式電阻器的硫化現象和失效機理。分析研究結果顯示,片狀電阻端電極和二次保護包覆層之間存在縫隙,空氣中的硫化物通過灌封矽膠吸附進入到片狀電阻內電極,導致內電極塗覆銀層的銀被硫化,生成電導率低的硫化銀,使電阻的阻值變大甚至呈現開路狀態。經大量的方案

作者 崔斌 格力電器(合肥)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88)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706/361126.htm

摘要:空調控制器主板在售後使用1-3年後出現的報PL故障,經過失效品分析及大量數據統計,大部分電阻失效集中在控制器外電路的直流母線電壓檢測電路片狀電阻位置,電阻表現為值大、開路失效,通過對售後返回大量的電阻失效分析和電阻硫化實驗驗證,採用掃描電鏡、能譜分析等手段研究了厚膜片式電阻器的硫化現象和失效機理。分析研究結果顯示,片狀電阻端電極和二次保護包覆層之間存在縫隙,空氣中的硫化物通過灌封矽膠吸附進入到片狀電阻內電極,導致內電極塗覆銀層的銀被硫化,生成電導率低的硫化銀,使電阻的阻值變大甚至呈現開路狀態。經大量的方案分析驗證最終確定從器件本身提高器件的應用可靠性的可行方案,有效解決了電阻硫化失效問題。

引言

  片狀電阻已經成為當下電子電路最常用的貼裝元件之一,但是片狀電阻容易出現硫化失效,電阻失效對應控制器已經使用有一定時間, 電阻硫化失效後表現為阻值很大或開路,晶片口檢測電壓信號很小,無法精確判斷母線電壓實際大小,主板失效,最終將導致空調無法工作。對售後大量失效品深入分析研究及快速解決片狀電阻失效尤為重要,研究電阻失效原因及失效機理,採取有效改善預防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 片狀電阻失效原因及硫化失效產生原理

  片狀電阻有三層電極結構,面電極是銀電極,中間電極是鎳鍍層,外部電極是錫鍍層。面電極材料是金屬導電體,二次保護包裹層是非金屬不導電體,交界線區域電鍍層很薄或未形成導電層,從而產生空隙或是縫隙,特別是當絲網印刷漏印二次保護層邊界不整齊,基體二次保護與電極鍍層之間交接處是最弱點,侵入過程如圖1所示,外界含硫腐蝕氣體通過二次保護層與電極之間的交界處滲透到面電極,與其化合使面電極的銀產生硫化生成化合物Ag2S,由於Ag2S(高阻率)導電率低使電阻失去導電能力失效。

1.1 片狀電阻值大及開路失效分析

1.1.1 器件外貌微觀

  使用高倍放大鏡查看失效器件外觀,在端頭位置查看有黑色膠狀物質,本文就此現象及電阻出現值大失效原因進行了分析研究。

1.1.2 電鏡掃描分析

  對阻值偏大或是開路失效品進行電鏡掃描與能譜分析,分析結果顯示電阻本體與電極交界處有硫化物,即外觀看到的膠狀物質。

1.1.3 硫化電阻能譜分析

  經過對電阻外觀進行查看發現本體與電極結合處有黑色膠狀物質,經過對電阻進行能譜分析,結果判定導致電阻失效物質中均檢測出含有硫化成分,電阻是因為硫化失效導致。其中,兩個失效品能譜圖及測試數據如圖2和圖3。

1.1.4 失效品DPA研磨分析

  片狀電阻經DPA金相分析確認是硫化造成,做DPA金相研磨。

2 電路設計核查與對比分析

  失效片狀電阻應用於我司變頻空調外機主板上,內機主板數據統計沒有出現過電阻失效,R203電阻在該電路中起下拉分壓作用,用於檢測直流母線電壓大小,起過欠壓保護作用。電阻應用電路原理圖如圖4所示。

  同一電路不同機型實際應用電路設計結構及使用器件差異對比發現,除電阻尺寸不同外其他無差異,不同機型主板對應R203位置使用電阻信息對比如表1所示,電阻功率選型設計均能滿足需求。

  電阻尺寸差異影響電阻硫化失效概率,尺寸越大電阻硫化失效的概率越低,硫化失效持續時間越長,經過試驗證明結論是正確的。對風華高科電阻進行了硫化實驗驗證,0603封裝尺寸電阻抗硫化能力較差。經過65天的實驗電阻硫化嚴重失效,0805卻沒有失效。

3 電阻硫化實驗驗證分析

  為研究片狀電阻在不同條件下的硫化失效情況,重點驗證片狀電阻在受應力彎曲及電阻有無密封的條件下硫化能力,設計如下實驗:取七組電阻,不同方式預處理後放入盛有硫磺粉的密封容器中,置於85度的環境下進行長期實驗,每周取出測試一次並記錄對應的電阻值,電阻硫化失效測試數據匯總見表2。

  實驗結果:塗覆矽膠的製品出現失效時,其它相同彎曲狀態下使用高溫膠紙密封及不密封處理的物料阻值依然正常。說明塗覆矽膠對於電阻起不到防硫化作用並且還有一定的加速電阻硫化效果。

  在相同的情況下,彎曲變形量大的物料出現開路失效較不彎曲與彎曲變形量小的物料開路失效的數量多,說明當電阻在受到較大彎曲應力的情況下會增加端電極和二次保護包覆層之間存在縫隙,更易出現失效問題。

  通過實驗說明在物料的使用過程中需要避免其受到較大彎曲應力的影響,同時現有變頻機型對片狀器件使用矽膠覆蓋的情況下對其防硫化起不到作用,反而加速器件硫化,需要尋找新型密封膠用以對板面器件形成更加有效的防護。



相關焦點

  • 變頻空調片狀電阻銀遷移值小的失效分析與研究
    對大量售後失效數據統計,發現片狀電阻失效集中在通訊電路與開關電源母線電壓檢測電路。測量片狀電阻阻值無固定點,與標稱阻值差異較大。通過對售後返回失效片狀電阻分析,採用高配放大鏡、能譜分析等手段研究了片狀電阻銀遷移現象和失效機理。分析研究結果顯示,片狀電阻端電極含有銀金屬,銀金屬被腐蝕遷移導通造成阻值變小。
  • 集成電路有哪些可靠性問題 集成電路物理失效機理原因分析
    越來越多的研發人員提出可靠性設計(Design-For-Reliability)的理念,即設計高可靠性電路。然而,在設計時考慮電路的可靠性,需要對可靠性失效過程進行建模,並採用該模型進行器件或電路模擬,再以實際測試的數據進行修正,最終得到一個能模擬器件或電路實際劣化(Degradation)的精確模型。  本文就集成電路製造中關注的幾個可靠性問題,重點介紹其物理失效機理。
  • 智慧卡失效機理研究及分析實例
    然而使用過程中出現的密碼校驗錯誤、數據丟失、數據寫入出錯、亂碼、全「0」全「F」等諸多失效問題,嚴重影響了IC卡的廣泛應用。因此,有必要結合IC卡的製作工藝及使用環境對失效的IC卡進行分析,深入研究其失效模式及失效機理,探索引起失效的根本原因,以便採取相應的措施,改進IC卡的質量和性能1。
  • 固態繼電器結構可靠性研究與應用
    李 帥,張秀鳳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908/403619.htm  (格力電器(合肥)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88)  摘 要:針對空調用固態繼電器因結構不良導致金線彎曲現象,本文從固態繼電器失效機理、器件結構工藝設計可靠性等方面進行分析。
  • 變頻空調IPM可靠性研究與應用
    、器件結構工藝設計、器件應用環境設計質量可靠性等方面進行分析。通過器件失效機理、結構對比、X光、機械應力測試等對IPM器件本體全方位分析論斷,分析結果表明:IPM整體結構設計存在質量缺陷,IPM抗機械應力強度水平低,在實際應用環境中以較高的可靠性工作,本次IPM物理機械失效與器件本身設計質量缺陷存在較大關聯;從器件本身可靠性設計、本體結構性設計、內部結構布局設計全面整改,從器件本身質量提升著手,進行全面、系統化提升器件質量。
  • 塵土覆蓋密度對電路板電化學遷移失效的作用
    顆粒覆蓋密度低於350g/cm2時,失效時間與顆粒覆蓋密度呈負指數函數;高於350g/cm2時,呈正指數函數。從顆粒吸附水分與改變晶枝生長路徑兩方面分析了顆粒分布在高、低密度區對電化學遷移失效的作用機理,為建立塵土汙染環境下高密度電路板的可靠性檢測方法奠定了基礎。
  • 王莉:鋰離子電池安全失效機理及失效抑制技術研究進展
    演講人:清華大學汽車節能與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 王莉 演講主題:鋰離子電池安全失效機理及失效抑制技術研究進展今天講電池熱失效還有安全抑制技術是由汽車節能與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眾多老師和研究團隊共同參與的,從材料一直到模組,按照陳總的劃分標準的話就是從部件到子系統都進行了失效機理研究,包括為什麼會失效,失效的過程是怎麼樣,以及如何能夠把失效的問題解決掉。
  • 變頻空調高壓電解電容生產可靠性研究與應用
    本文從高壓電解電容失效機理方面、器件生產製造方面、器件質量可靠性等方面進行全面分析,通過器件失效機理對電解電容器件進行分析論斷,分析結果表明:電解電容在生產製造過程中未有效管控,最終在客戶使用時反饋外殼轉動現象,控制不當對於售後會產生重大質量隱患。本次應用中出現的電解電容大量外殼轉動失效與製造過程管控及過程二級防火牆存在較大關係,製造設備失效導致。
  • 常用的電子元器件失效機理與故障分析
    如果熟悉了元器件的故障類型,有時通過直覺就可迅速的找出故障元件,有時只要通過簡單的電阻、電壓測量即可找出故障。  電阻器類  電阻器類元件包括電阻元件和可變電阻元件,固定電阻通常稱為電阻,可變電阻通常稱為電位器。電阻器類元件在電子設備中使用的數量很大,並且是一種消耗功率的元件,由電阻器失效導致電子設備故障的比率比較高,據統計約佔15%。
  • PET基ITO 導電薄膜的可靠性研究
    導電薄膜電極受力彎折開裂開路失效,本文結合大量失效品分析,對導電薄膜失效原因及失效機理分析,分析結果表明:導電薄膜採用ITO電極該電極材質抗彎曲能力差,裝配不當非常容易導致電極折彎產生開裂,經過對ITO電極失效機理分析確定採取調整銀漿走線設計、銀漿線路多邊走線設計及重新選型ITO電極
  • 天井機空調接錯線的失效分析與研究
    由於天井機的適用場合較廣,所以其內外機之間連接距離較遠,均為售後直接安裝配線,我司空調在售後安裝接線過程中出現內外機主板通訊電路燒毀故障,燒毀失效後內外機控制器無法有效連接通訊,導致空調整機無法工作。經綜合分析為通訊線接錯線導致電源交流電直接進入通訊埠,瞬間浪湧使通訊電路器件燒壞。因此研究售後安裝接錯線的失效模式、失效機理非常重要。
  • LED失效9大典型機理分析-LED配件,LED失效-LED屏行業-hc360慧聰網
    慧聰LED屏網報導       如何提高LED產品可靠性是業界的難題。但目前對於LED器件的可靠性問題研究很少,可以查閱的資料也有限。通過對失效LED器件的分析,本文介紹了幾種關於LED內部晶片、導電膠、鍵合、LED使用、LED焊接等方面的典型失效機理。  晶片缺陷  失效LED表現為正向壓降 ( Vf ) 增大。電測過程中發現,其正向壓降增大,並且隨著正向電壓的增加,樣品仍能發光。推測LED內部存在電連接不良。
  • 空調內機PG電機調速控制用固態繼電器工作可靠性分析與研究
    本文通過對大量固態繼電器失效故障品的分析與研究,從器件可靠性、PG電機驅動電路系統設計、實際應用環境等方面進行分析,最終找到固態繼電器失效原因,並採取整改方案解決。  關鍵詞:家用空調;固態繼電器;封裝綁定不良;輸出端擊穿;可靠性  0 引言  固態繼電器是一種全部由固態電子元件組成的新型無觸點開關器件。
  • 射頻同軸連接器的失效原因分析及可靠性提高方法
    由於射頻同軸連接器的應用幾乎滲透到國民經濟的各個部門,其可靠性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心和重視。本文針對射頻同軸連接器失效模式進行了分析,並 就如何提高其可靠性進行了討論。下面以N型連接器為例,就其失效形式及提高可靠性的方法展開分析。圖0-1是N型連 接器的結構示意圖。
  • 電阻的衝擊特性及可靠性設計計算
    電阻通常都會有一個標準的阻值、功率及最大耐壓,除此常規參數以外,很少有人關注電阻的峰值特性,也不會計算,更不用提可靠性要求了,其實器件的失效往往就在這些不關注的地方。功率P=10V*10V/100=1W,其中tp/ti=1000,若按照正常的設計計算1206封裝功率最大也就1/4W,此應用的功率已達到2W,很多人以為這肯定是不合格的,但有一點這是脈衝功率,一般的規格書是不會給出脈衝功率的,所以給設計者就帶來了困惑,雖然這種應用看起來是超出規格,但在實際應用中也並未損壞,這又是為什麼呢?
  • 【文章推薦】126 kV真空斷路器操動機構機械可靠性研究
    目前,電力系統可靠性的研究越來越受到世界範圍的普遍關注。開關設備做為電力系統中的控制與保護設備,其一項或多項基本功能的失效將加劇電力系統可靠性運行風險。引起開關設備及其控制設備重失效的主要因素包括:絕緣老化、機械部件疲勞、密封部件型變或老化等。
  • 解析CAF失效機理及分析方法
    隨著此類產品向著高密度化發展,孔間距越來越小,這使得印製板對孔的可靠性要求也相應提高,所以印製電路板產生的導電陽極燈絲就成為影響產品可靠性的重要因素。  導電陽極絲(英文簡稱:CAF;全稱:ConductiveAnodic Filament)是指PCB內部銅離子從陽極(高電壓)沿著玻纖絲間的微裂通道,向陰極(低電壓)遷移過程中發生的銅與銅鹽的漏電行為。
  • AFM:通過硫化鉛膠體量子點提高鈣鈦礦單晶電阻開關性能以及環境穩定性
    鈣鈦礦研究的中心主題之一是圍繞快速離子遷移展開的,而離子遷移在多種鈣鈦礦材料中也得到了廣泛報導。另一方面,淺層缺陷的普遍存在及其在滷化物鈣鈦礦中由偏壓引起的快速漂移可用於電子應用,例如電阻隨機存取存儲器(RRAM)。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RRAM已經成為信息存儲領域最有前途的技術之一。非易失性RRAM具有結構簡單,運算速度快,保留時間長,密度高和能耗低的獨特優勢。
  • 如何為具可靠性的汽車應用選擇正確的電容器
    雖然無源器件(如電容器)不像微型處理器和數位訊號處理器那麼富有魅力,但對汽車應用仍然要具備可靠性。為現在的汽車電子選擇最具可靠性的電容器,需要設計工程師對一系列不同的元器件參數及其性能特徵作出檢測。下一步則要考慮汽車電子設備所使用的環境及其所服務的具體應用。
  • 元器件失效機理有哪些?
    打開APP 元器件失效機理有哪些? 射頻美學 發表於 2021-01-07 17:25:25 元件的失效直接受溼度、溫度、電壓、機械等因素的影響。 1、溫度導致失效: 1.1環境溫度是導致元件失效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