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土覆蓋密度對電路板電化學遷移失效的作用

2020-08-06 電氣技術

高密度電封裝在一定溫溼環境和電位差作用下,相鄰線路、焊點之間易發生電化學遷移導致絕緣失效。在塵土汙染嚴重的情況下,電子設備內部的塵土顆粒沉積改變了電路板表面臨界溼度,從而改變電化學遷移的失效機理和時間。

北京郵電大學自動化學院的研究人員周怡琳、魯文睿,在2020年第12期《電工技術學報》上撰文,採用溫溼偏置實驗研究13~18m粒徑的塵土顆粒覆蓋密度與環境溫度、溼度、電場強度交互作用下對電路板電化學遷移失效時間的影響,發現顆粒覆蓋密度造成的電化學遷移失效時間呈非單調變化。

顆粒覆蓋密度低於350g/cm2時,失效時間與顆粒覆蓋密度呈負指數函數;高於350g/cm2時,呈正指數函數。從顆粒吸附水分與改變晶枝生長路徑兩方面分析了顆粒分布在高、低密度區對電化學遷移失效的作用機理,為建立塵土汙染環境下高密度電路板的可靠性檢測方法奠定了基礎。


塵土覆蓋密度對電路板電化學遷移失效的作用

電化學遷移是一種電化學現象。高密度電路板封裝中,在一定的溫溼度條件下絕緣材料表面凝聚了水膜,線路或焊點的陽極金屬被水解形成金屬離子,在電場力的作用下,通過遷移到陰極,並被還原逐漸形成樹枝狀金屬沉積物,被稱為「晶枝」,其從陰極向陽極生長,導致相鄰兩極間的表面絕緣電阻(Surface Insulation Resistance, SIR)顯著降低的失效現象稱為電化學遷移。

影響電化學遷移的最主要因素為溫度、相對溼度、偏置電壓、線間距、電極材料等。G. DiGiacomo研究得到高密度印製電路板表面電化學遷移失效時間與溫度服從Arrhenius方程,而與電場強度、相對溼度呈負指數函數的經驗公式。楊雙、A. Christou研究浸銀電路板表面電化學遷移失效時間與溫度、相對溼度和電壓的關係,並進行失效物理建模。導線間距的減小增加了電場強度,會加速電化學遷移的發生。R. Ambat等發現電路板表面存留助焊劑時會阻礙電化學遷移反應,而塵土會對電化學遷移起促進作用,但沒有對其反應機理進行說明。

我國空氣汙染嚴重,塵土顆粒可隨空氣流動進入電子設備內部,靠重力和靜電力附著在電路板及電子元器件表面引發各種電接觸故障,而電子器件的故障會進一步影響整個系統的可靠性。塵土從組成上可分為可溶性鹽和不可溶性顆粒。可溶性鹽的溶解度越大,導致覆蓋的電路板臨界溼度越低,更易引起絕緣電阻下降,加快電化學遷移失效。

實驗證明,隨著鹽溶液中離子濃度的升高,電路板失效機理由電化學遷移轉變為離子性導電。電路板表面的塵土不可溶顆粒在毛細管作用力下吸附水分,並減慢水分的脫附作用,其中片狀雲母顆粒在高溫階段的保溼作用強於顆粒狀SiO2,在降溼階段延緩水分脫附更顯著。

塵土對電路板的覆蓋,還會升高局部溫度,加速電化學遷移失效。塵土顆粒的介電特性導致導線間電場分布不均勻,從而改變陽極金屬離子遷移後形成晶枝的生長路徑,延緩了失效。塵土汙染還會引起電路板表面溫升,從而加劇電化學遷移。

綜上可知,塵土會影響電路板表面溼度、溫度和電場分布,進而改變電化學遷移機理和失效時間。

北京室內自然積塵實驗表明,塵土沉積面密度基本呈線性增長,30天能達到170g/cm2。成分檢測發現,北京室內自然積塵中無機物佔70%,其餘為有機物和炭黑。無機物中可溶性鹽約為4%,其餘為不可溶顆粒。北京郵電大學的研究人員將塵土中不溶性顆粒作為主要環境汙染物質,以積塵的顆粒覆蓋密度作為影響因素,研究其與溫度、相對溼度和偏置電壓交互作用下的電路板電化學遷移的失效特徵、失效機理和失效時間,為建立塵土汙染環境對電路板可靠性影響的檢測方法奠定基礎。


塵土覆蓋密度對電路板電化學遷移失效的作用

圖1 梳狀電路板樣品


塵土覆蓋密度對電路板電化學遷移失效的作用

圖2 多通路絕緣電阻測試系統框圖

研究人員通過選取13~18m粒徑的SiO2顆粒作為塵土不溶性物質的代表,在標準梳狀電路板上進行溫溼偏置實驗,研究塵土顆粒覆蓋密度對電化學遷移失效的作用機理和作用特性。通過實驗發現,以350g/cm2為分界,顆粒覆蓋低密度區和高密度區內失效時間呈現不同的變化規律。


塵土覆蓋密度對電路板電化學遷移失效的作用

圖3 低密度下顆粒在表面吸附水分形成彎月面

在顆粒分布低密度區間(低於350g/cm2時),顆粒在毛細管作用力下吸附水分,隨顆粒覆蓋密度增大,電路板表面水膜增加,促進了金屬離子的電化學遷移,電路板表面絕緣電阻間歇失效頻率增加,晶枝數量增加,生長範圍增大,並出現永久性失效,失效時間與顆粒覆蓋密度呈負指數函數。

塵土覆蓋密度對電路板電化學遷移失效的作用

圖4 高密度下顆粒阻礙電路板表面水分吸附

在顆粒分布高密度區間(高於350g/cm2時),更多的顆粒覆蓋使得電路板表面吸附水分的區域減少,而且大量顆粒阻擋了晶枝的形成路徑,且使晶枝結構疏鬆,永久性失效消失,間歇性失效減少,延緩了絕緣失效的發生,失效時間與顆粒覆蓋密度呈正指數函數。

電路板電化學遷移失效時間隨塵土覆蓋密度增加呈現的這種非單調變化,體現出塵土顆粒對電化學遷移失效的雙向作用。本研究為建立塵土汙染環境下高密度電路板的可靠性檢測方法奠定了基礎。

以上研究成果發表在2020年第12期《電工技術學報》,論文標題為「塵土覆蓋密度對電路板電化學遷移失效的作用」,作者為周怡琳、魯文睿。

相關焦點

  • 柵極導電層Au 遷移導致放大器失效原因分析
    電遷移是導電金屬材料在通過高密度電流時,金屬原子沿著電流運動方向(電子風)進行遷移和質量可控的擴散現象,它與金屬材料的電流密度和溫度數值密切相關。
  • 變頻空調片狀電阻銀遷移值小的失效分析與研究
    本文從片狀電阻銀遷移的失效機理、器件本身、器件實際應用環境、電路可靠性等方面進行全面分析改善,有效解決了電阻銀遷移失效問題。對同一電路不同機型實際應用電路設計結構及使用器件差異對比發現,開關電源母線電壓反饋電阻封裝均相同;通訊電路電阻存在兩種尺寸,且2種尺寸均有失效,尺寸不同外其它無差異,電阻功率選型設計均能滿足需求。電阻尺寸差異對電阻銀遷移失效概率,尺寸越大電阻銀遷移失效的概率相對越低,銀遷移失效持續時間也越長,電阻阻值也就越穩定。
  • VLSI電路中電遷移(EM)和IR下降分析
    打開APP VLSI電路中電遷移(EM)和IR下降分析 上海韜放電子 發表於 2020-12-30 12:09:34 互連是VLSI
  • pcb失效分析技術
    PCB作為各種元器件的載體與電路信號傳輸的樞紐已經成為電子信息產品的最為重要而關鍵的部分,其質量的好壞與可靠性水平決定了整機設備的質量與可靠性。隨著電子信息產品的小型化以及無鉛無滷化的環保要求,PCB也向高密度高Tg以及環保的方向發展。
  • 集成電路有哪些可靠性問題 集成電路物理失效機理原因分析
    可靠性測試是一項很耗時的工作,例如金屬線的電遷移測試至少需要 500 小時,而產品的高溫運行壽命測試(HTOL)則需要 1 000 小時。如果出現失效,需要重複優化工藝,則耗費的時間將無法計算,這無疑增加了研發成本,延緩了產品的問世時間(Time-To-Market)。如果可以在初始電路設計階段就將可靠性問題考慮進去,則可使之處於可控之中,避免出現反覆改進甚至迷失方向的困境。
  • PCB失效了?可能是這些原因導致的
    PCB作為各種元器件的載體與電路信號傳輸的樞紐已經成為電子信息產品的最為重要而關鍵的部分,其質量的好壞與可靠性水平決定了整機設備的質量與可靠性。  接著就要進行失效機理的分析,即使用各種物理、化學手段分析導致PCB失效或缺陷產生的機理,如虛焊、汙染、機械損傷、潮溼應力、介質腐蝕、疲勞損傷、CAF或離子遷移、應力過載等等。  再就是失效原因分析,即基於失效機理與製程過程分析,尋找導致失效機理發生的原因,必要時進行試驗驗證,一般盡應該可能的進行試驗驗證,通過試驗驗證可以找到準確的誘導失效的原因。
  • 鋰離子電池SEI膜化學、機械和熱失效機理
    但是SEI膜並非絕對穩定,在電池循環的過程中因為化學、機械和熱的作用還會發生分解反應,引起電池的失效。近日,北京理工大學的Jun-Fan Ding(第一作者)和Jia-Qi Huang(通訊作者)等人從SEI膜的形成機理、成分和結構的角度,以及SEI膜的熱失效、化學失效和機械失效等角度進行分析。
  • 常用的電子元器件失效機理與故障分析
    電阻膜不均勻、電阻膜破裂、引線不牢、電阻膜分解、銀遷移、電阻膜氧化物還原、靜電荷作用、引線斷裂、電暈放電等。  (3)線繞電阻器。接觸不良、電流腐蝕、引線不牢、線材絕緣不好、焊點熔解等。  (4)可變電阻器。接觸不良、焊接不良、接觸簧片破裂或引線脫落、雜質汙染、環氧膠不好、軸傾斜等。  電阻容易產生變質和開路故障。電阻變質後往往是阻值變大的漂移。
  • 全方位解析霍爾開關原理電路及失效檢測
    在外磁場的作用下,當磁感應強度超過導通閾值BOP 時,霍爾電路輸出管導通,輸出低電平。之後B 再增加,電路仍保持導通態。若外加磁場的B 值降低到BRP 時,輸出管截止,輸出高電平。我們稱BOP 為工作點,BRP為釋放點,BOP-BRP=BH 稱為回差。回差的存在使開關電路的抗幹擾能力增強。
  • 金鑑實驗室|電子元器件失效分析
    失效分析在產品的可靠性質量保證和提高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產品的研發、生產、使用中都需要引入失效分析工作。金鑑實驗室提供電子元器件失效分析的檢測服務,金鑑實驗室擁有專業LED質量工程師團隊及高精度電子元器件檢測設備,具有精湛的技術與經驗。經過長時間的嚴格執行,現已得到行業內各廠家一致認可。
  • 智慧卡失效機理研究及分析實例
    由IC卡失效樣品的分析實例發現,晶片碎裂、內連引線脫落(脫焊、虛焊等)、晶片電路擊穿等現象是引起IC卡失效的主要原因,本文著重對IC卡晶片碎裂、鍵合失效模式及機理進行研究和討論,並簡略介紹其他失效模式。
  • 印製線路板的CAF失效研究
    關鍵詞:陽極導電絲CAF;電化學遷移;水解;平均失效時間;Bell Labs模型;可靠性;1 前言隨著集成電路和微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電子產品的體積越來越小,PCB也向更輕、薄、短、小發展。層間介質層厚度更薄,布線更密,孔壁間距更小,並且在進一步微細化中。
  • 防止電化學腐蝕的有效方法:新型預防失效的電中性材料
    隨著電氣模塊設計越來越複雜,尺寸越來越小,導致其能量密度越來越大,溫升也越來越高。有時甚至會因為電化學腐蝕而導致重要功能失效,造成損失。
  • 片狀電阻硫化失效機理及應用可靠性研究
    編者按:空調控制器主板在售後使用1-3年後出現的報PL故障,經過失效品分析及大量數據統計,大部分電阻失效集中在控制器外電路的直流母線電壓檢測電路片狀電阻位置,電阻表現為值大、開路失效,通過對售後返回大量的電阻失效分析和電阻硫化實驗驗證,採用掃描電鏡、能譜分析等手段研究了厚膜片式電阻器的硫化現象和失效機理
  • 電子產品|6種失效分析方法及手段
    各種材料失效分析檢測方法  No.1  PCB/PCBA失效分析  PCB作為各種元器件的載體與電路信號傳輸的樞紐已經成為電子信息產品的最為重要而關鍵的部分  失效模式  爆板、分層、短路、起泡,焊接不良,腐蝕遷移等。
  • 鉭電容失效的原因
    正因為鉭電容失效模式的危險性, 讓很多研發技術人員都不敢再使用鉭電容了,其實如果我們能夠全面的了解鉭電容的特性, 找到鉭電容失效(表現形式為燒毀或爆炸)的原因,鉭電容並沒有那麼可怕。畢竟鉭電容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 鉭電容失效的原因總的來說可以分為鉭電容本身的質量問題和電路設計,問題兩大類:電路設計和產品選型。
  • PCB失效分析技術大全
    當高能的電子束撞擊樣品表面時,表面物質的原子中的內層電子被轟擊逸出,外層電子向低能級躍遷時就會激發出特徵X射線,不同元素的原子能級差不同而發出的特徵X射線就不同,因此,可以將樣品發出的特徵X射線作為化學成分分析。
  • 普朗克天文研究所:覆蓋在塵埃上的薄冰上具有複雜的地球化學作用
    然後,該冰冷層將充當一個微小的宇宙化學實驗室。對這個話題感興趣的天文學家很快意識到,他們需要進行實驗才能解釋他們對星際氣雲的觀察。他們將需要在地球上的實驗室中研究被冰覆蓋的塵埃顆粒及其與分子的相互作用。為此,他們將使用真空室,模擬空間的空度以及適當的溫度。
  • 橡膠製品壽命短老失效,原來是因為這個?
    此時,密封件失效原因主要是橡膠材質的老化或是密封件唇部磨損。而使用壽命低於100h的密封件,其失效通常是密封結構、彈性體或軸的表面粗糙度選擇不當。徑向唇形密封圈的受壓面呈唇狀,使唇緣與密封面充分接觸產生密封作用,相當廣泛的應用於往復液壓缸的動密封。
  • 了解集成電路失效分析的步驟
    集成電路失效分析在提高集成電路的可靠性方面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集成電路進行失效分析可以促進企業糾正設計、實驗和生產過程中的問題,實施控制和改進措施,防止和減少同樣的失效模式和失效機理重複出現,預防同類失效現象再次發生。本文主要講述集成電路失效分析的技術和方法。 1.集成電路失效分析步驟 集成電路的失效分析分為四個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