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LSI電路中電遷移(EM)和IR下降分析

2021-01-13 電子發燒友
打開APP
VLSI電路中電遷移(EM)和IR下降分析

上海韜放電子 發表於 2020-12-30 12:09:34

互連是VLSI電路中的本地,中間和全局通信線路,其設計和物理狀態對於實現IC可靠性至關重要。互連線通常由金屬線製成,並且在傳輸電流時會暴露於電場中。電遷移(EM)和IR下降是兩個不可避免的人員傷亡,這使得互連易於退化。

當經受高電流密度時,擁塞的互連在電子傳播方向上傳輸金屬離子。電遷移(EM)的過程會腐蝕並累積互連金屬,分別形成孔和分支。互連的較低幾何形狀和EM的影響會增強電阻,從而引起IR下降問題。互連中的EM和IR下降是造成可靠性問題並縮短深亞微米VLSI電路壽命的原因。在接下來的部分中,讓我們討論互連及其設計解決方案中一些由EM驅動的問題。

EM存在時IR下降加劇

隨著器件尺寸的減小,VLSI系統的速度和電流密度都有所提高。電源和時鐘信號互連到EM 的脆弱性在高密度IC封裝中更大。在EM的影響下,互連線在下遊變窄,而上遊的互連線和過孔則導致金屬沉積。

這些由EM引起的通斷會改變互連和過孔的電阻。通過電源互連的電流增加會導致IR下降,並影響設備性能。頻繁的開關活動加劇了時鐘互連中的IR下降,並降低了設備速度。如果您的IC設計包括具有不同寬度的多互連結構,則在減輕IR壓降方面會稍有成功。改進的互連設計可以減少VLSI電路塊之間的信號時間延遲,並很大程度地降低時鐘偏斜。

EM的其他後效應及其設計解決方案

如果您得到混亂的正式文件,您會保持冷靜嗎?同樣,信號傳播中的任何串擾或錯誤都會使VLSI電路正常工作。EM效應始於電路邏輯中的間歇性毛刺,隨後導致器件不穩定。EM的一些後遺症是:

互連延遲:互連電容和電阻的增加延長了信號傳播中的RC時間延遲。互連延遲限制了IC速度及其性能特徵。如果您不關心功耗,請嘗試插入互連中繼器以減少時間延遲。

通孔缺陷:隨著金屬在通孔中的衰減,會產生兩種類型的缺陷:

電阻性開路(ROP)缺陷,類似於應連接的兩個互連之間連接的缺陷電阻器。

卡塞開路(SOP)缺陷,這是應連接的兩個互連之間的開路。

單切口通孔替代多切口通孔在ROP和SOP缺陷期間提供了備用路徑。通孔的並行連接還有助於降低互連的有效電阻。

抗噪聲能力差:表面不平整,雜散阻抗,阻抗不匹配以及相鄰互連的鄰近度是影響晶片信號完整性的一些觸發因素。可以通過屏蔽互連來改善錯誤邏輯狀態的發生,降低的噪聲容限和降低的時鐘速度。

壽命縮短:在深亞微米VLSI技術中,互連質量的下降在縮短EM壽命方面起著關鍵作用。在電磁效應的作用下,空洞的尺寸和形成致命空洞的時間降低了,因此互連死亡率很高。下列IC設計修改可以提高EM壽命。

擴大互連寬度:縮小尺寸和納米級IC技術不切實際。

用銅(Cu)代替鋁(Al)互連:Cu具有較低的電阻率,較高的電導率和較高的熔點。根據布萊克方程式,平均失效時間(MTTF)取決於激活能量,電流密度和溫度。表1給出了Al和Cu在某些物理參數上的比較,並證明了Cu互連更好。

表1:在熔點估算的Cu和Al物理參數的比較

使用Al和Cu合金:通過使用Al-Cu合金互連,MTTF很高。它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互連結尖峰。

避免互連中的直角彎曲:因為實驗證明彎曲彎曲可以實現較長的晶片壽命並承受EM應力。

層間電介質:金屬互連線和低k 介電材料之間的粘附力減少了傳播延遲,並降低了基板金屬層中的內部電容和內部電容。

互連摻雜劑:將金,銀和錳等金屬作為摻雜劑引入互連金屬中。它改善了EM特性,例如EM應力,電阻和附著力,並最終改善了VLSI電路的EM預期壽命。

設計互連的簡便方法

在複雜的納米級VLSI技術中,短期可靠性是無法接受的特徵。主流晶片製造行業忽視了後端(BEOL)元素(尤其是互連)的過度設計和欠設計之間的平衡。這種誘殺陷阱向IC設計工程師提出了挑戰,要求其在較小的佔位面積內提供高性能和出色可靠性的新設計。在完成最壞情況的互連設計時,您需要進行幾次設計迭代,要設計出面積,電流密度,溫度,EM和IR壓降限制等約束條件。如果有簡單的出路,您喜歡走這條詳盡的道路嗎?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IR Drop分析之Redhawk分析流程
    今天跟大家分享數字IC後端設計實現中IR drop的分析流程以及如何改善IR drop,實現一個robust的晶片。這個topic也是吾愛IC社區的粉絲們提出來的。小編這麼給力,是不是得給點個讚或來個讚賞啥的,呵呵!好了,下面進入今日的主題。1.IR drop的定義IR drop是指在集成電路中電源和地網絡上電壓下降和升高的一種現象。
  • ir2103典型應用電路詳解(三款ir2103典型應用電路)
    打開APP ir2103典型應用電路詳解(三款ir2103典型應用電路) 發表於 2018-03-04 14:36:46 IR2110採用先進的自舉電路和電平轉換技術,大大簡化了邏輯電路對功率器件的控制要求,使得每對MOSFET(上下管)可以共用一片IR2110,並且所有的IR2110可共用一路獨立電源。對於典型的6管構成的三相橋式逆變器,可採用3片IR2110驅動3個橋臂,僅需1路10V~20V電源。這樣,在工程上大大減少了驅動電路的體積和電源數目,簡化了系統結構,提高了系統可靠性。
  • ir2110中文資料詳解_引腳圖及功能_工作原理_內部結構及應用電路
    二、ir2110中文資料詳解_ir2110內部結構 R2110的內部結構和工作原理框圖如圖所示。圖中HIN和LIN為逆變橋中同一橋臂上下兩個功率MOS的驅動脈衝信號輸入端。SD為保護信號輸入端,當該腳接高電平時,IR2110的輸出信號全被封鎖,其對應的輸出端恆為低電平;而當該腳接低電平時,IR2110的輸出信號跟隨HIN和LIN而變化,在實際電路裡,該端接用戶的保護電路的輸出。HO和LO是兩路驅動信號輸出端,驅動同一橋臂的MOSFET。
  • 塵土覆蓋密度對電路板電化學遷移失效的作用
    高密度電封裝在一定溫溼環境和電位差作用下,相鄰線路、焊點之間易發生電化學遷移導致絕緣失效。在塵土汙染嚴重的情況下,電子設備內部的塵土顆粒沉積改變了電路板表面臨界溼度,從而改變電化學遷移的失效機理和時間。
  • LLC型串並聯諧振變換器參數分析與應用
    2 諧振參數分析  2.1 電路拓撲  圖1為LLC型串並聯半橋諧振變換器電路,主開關管S1和S2是固定0.5佔空比互補導通,Lr、Cr與變壓器的並聯電感Lm構成LLC諧振網絡,整流二極體直接連接到輸出電容上。
  • 電子鎮流器中功率因數校正電路的分析及應用 (IR2166/I
    電子鎮流器中功率因數校正電路的分析及應用IR2166/IR2167是集功率因數校正器(PFC)、鎮流器和半橋驅動器為一體的新型電子鎮流器驅動電路。內部的功率因數校正(PFC)電路以臨界導通模式(CCM)工作,可獲得高功率因數、低總諧波失真(THD)及直流電壓調整。給出典型PFC控制電路的原理並進行了分析。關鍵詞:鎮流器;IR2166;IR2167;功率因數校正 1 引言    傳統的磁性鎮流器使用工作於60Hz的鐵芯電磁元件.工作時會產生閃爍和可聞噪聲。
  • 初中物理——怎樣防止人身中電
    初中物理我們學習了電學以後就應該對人身中電有了一個理論上的認識,所謂中電,就是當人體接觸帶電體後有電流從人體通過引起人痙攣乃至死亡的事件。現在的用電器在我們身邊到處都是,加強防護意識才能防止人身中電。當電壓在500~1000伏時,人體電阻便下降為1000歐。如果皮膚上有很厚的角質層,那麼他的電阻就會很高,如果角質層被破壞掉了露出了裡面的真皮層,由於其富含血管,那麼電阻值就會急劇降低。同時人體電阻的大小還與接入電路的面積有關,接入面積大電阻就小。
  • 連續小波變換開關電流電路的實現
    1 引言 開關電流電路是1989由j.b.hughes等人提出的[1-3]。開關電流電路是電流模取樣數據系統,有電流模電路的特有優點,如:高頻性能好,適於低壓工作及電流求和簡單等。此外,它不需要線性浮置電容,更適合於cmosvlsi工藝。而用於濾波器時,開關電流積分器不需要運算放大器,因而比開關電容濾波器電路更簡單,也不存在由運算放大器的非理想性帶來的影響。
  • 靜電放電和電遷移
    集成電路產學研技術論壇靜電放電和電遷移聽起來可能相似,但涉及兩種不同的物理現象。
  • 預驅動電路—IR2101框圖結構分析
    課程介紹 視頻亮點展示: 亮點一:本視頻也是典型的 數模混合電路,前5部視頻主要講模擬電路。如何實現無縫混搭?電路設計又需要注意哪些細節呢?這是本部視頻最大亮點。 亮點三:全場以實物為依託,進行 現場調試,並且手把手教會大家進行單個模塊的調試與模塊之間聯調的方法,手把手教會並提高大家調試電路的動手能力,這也是工程師必備的最重要的一點。調試過程中遇到的很多難點、很多困難,敬請關注張飛老師如何親自進行調試,如何克服困難,如何去分析尋找突破點。
  • 學習CSS了解單位em和px的區別
    首頁 > 教程 > 關鍵詞 > 最新資訊 > 正文 學習CSS了解單位em和px的區別
  • 透過現象看本質 電容容量下降和爆裂分析
    電容被廣泛的應用於電子設備設計當中,在耦合、濾波、調諧迴路等電路當中都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篇文章將探討一個在電容使用過程中比較普遍的的一個現象,就是電容容量的下降及電容爆裂的故障原因。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了解到,交流電場作用導致的電容容量下降是電容容量下降的主要原因。目前國內很多電容器廠家都有此問題,我司經過多次技術攻關,從鍍層結構變化來抑制此現象發生。
  • 數字電路中△I噪聲的危害分析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85811.htm  △I噪聲的產生過程及其基本特點表明[1,2]:△I噪聲是由數字電路的電路結構和工作過程決定的,恰當的電路設計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小(而不可能消除)△I噪聲。△I噪聲是數字電路固有的。
  • 柵極導電層Au 遷移導致放大器失效原因分析
    電遷移是導電金屬材料在通過高密度電流時,金屬原子沿著電流運動方向(電子風)進行遷移和質量可控的擴散現象,它與金屬材料的電流密度和溫度數值密切相關。
  • LC串聯和並聯電路匯總分析
    由圖可知,當輸入信號經過LC串聯電路時,根據電感器和電容器的特性,信號頻率越高電感的阻抗越大,而電容的阻抗則越小,阻抗大則對信號的衰減大,頻率較高的信號通過電感會衰減很大,而直流信號則無法通過電容器。當輸入信弓的頻率等於LC諧振的頻率時,LC串聯電路的阻抗最小。此頻率的信號很容易通過電容器和電感器輸出。此時LC串聯諧振電路起到選頻的作用。
  • 高速電路設計和信號完整性分析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設計高速電路時必須進行信號完整性分析,採用虛擬樣板對系統進行透徹仿真,精確分析電路的布局布線對信號完整性的影響,並以此來指導電路的設計。這樣,以往很多在調試時才能發現的問題,在設計期間就可以解決,極大地提高了設計成功率,縮短了設計周期。 要對信號進行完整性分析,首先要建立精確的器件模型。
  • 金屬探測器電路分析
    這個電路有點像是一個「電容三點式」振蕩電路,在三極體集電極上流過的是固定頻率的交變電流,遇到金屬後,線圈就會對金屬產生一定的吸力,從而探測發現金屬。?
  • 電阻分壓電路分析,重中之重
    電阻分壓電路分析電子電路中大量地使用各種形式的分壓電路,即由電阻、電容、二極體、三極體等元器件構成的分壓電路,而其中的電阻分壓電路是最基本的分壓電路。所以必須深刻理解,並完全掌握其電路工作原理和電路分析方法。
  • 無源器件在低頻電路和高頻電路種的特性分析
    下面咱們一起把最常用的三個無源器件,電阻、電容、電感的高頻等效電路分析一下:  1.高頻電阻  低頻電子學中最普通的電路元件就是電阻,它的作用是通過將一些電能裝化成熱能來達到電壓降低的目的。,正像看到的那樣,低頻時電阻的阻抗是R,然而當頻率升高並超過一定值時,寄生電容的影響成為主要的,它引起電阻阻抗的下降。
  • 負反饋電路雙埠分析的局限性
    雙埠(TP)分析廣泛用於負反饋電路的研究。這種類型的分析要求我們首先確定所分析的電路屬於四種拓撲結構中的哪一種(包括串聯-並聯、並聯-串聯,串聯-串聯或並聯-並聯),然後適當調整基本放大器,以適應反饋網絡負載。教科書確實指出,TP分析假設了某些近似值,因此其結果不一定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