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悲劇人物,賈寶玉和哈姆雷特在性格上存在諸多相似之處

2021-01-11 我想做一個像樣的人

亞里斯多德是古希臘一位天才的哲學家。他一生著述極豐,以知識的廣博著稱,以擅長「駕馭」學問聞名,被馬克思稱為「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恩格斯則稱其為古希臘「哲學家中博學的人」,他的《詩學》開啟了西方悲劇理論的先河。賈寶玉和哈姆雷特這兩個中西方不同時代不同歷史背景下的悲劇人物,雖個性迥異,但在曹雪芹和莎士比亞的妙筆下,成為世界文學史上不朽的藝術形象。本文以亞里斯多德的性格悲劇理論,比較分析賈寶玉和哈姆雷特的性格特徵,探究悲劇命運之緣。

一、賈寶玉與哈姆雷特性格悲劇之「瘋癲」

《紅樓夢》(又稱《石頭記》《金玉緣》)是清代作家曹雪芹的章回體長篇小說,是我國古典長篇小說四大名著之首,中國文學史上不朽的巨著。作者以核心人物賈寶玉的悲劇命運為視角,描寫封建社會的一個大家族由盛轉衰的悲劇過程。《紅樓夢》被認為是中國具文學成就的古典小說和中國長篇小說創作的巔峰之作,小說中「悲涼之霧,遍披華林,然呼吸而領會者」賈寶玉成為後人爭相研究的悲劇人物形象。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亞具代表性的作品,1601-1608年是他創作的成熟時期,也被稱為「悲劇時期」,莎翁的戲劇代表著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文學藝術的輝煌成就,其作品被公認為「受歡迎的聖經」,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等人物成為世人耳熟能詳、無可複製的悲劇形象。在《哈姆雷特》中莎士比亞把貌似平常的丹麥神話故事釀成一出無與倫比的人類精神悲劇,賦予哈姆雷特「橡樹栽在花瓶裡」的鮮明生動的悲劇藝術形象。

「瘋」是賈寶玉和哈姆雷特的同質特點:賈寶玉「頭上戴著嵌寶紫金冠,齊眉勒著二龍搶珠金抹額;又有一根五色絲絛,繫著一塊美玉」,但在世人眼中他往往「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哈姆雷特則在「tobeornottobe」的問題前裝瘋賣傻,復仇之路上內心充盈著對人生意義的疑惑與苦悶。

賈寶玉出生於中國封建制度頹廢飄搖之際,賈府經歷過「賈不假,白玉為堂金作馬」的鼎盛繁華,承載著「昌明隆盛之邦,詩禮簪纓之族,花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的輝煌讚譽,在寶玉成長時,「榮寧兩門,也都蕭疏了,不比先時的光景」,儘管如此,賈寶玉在賈府罹難淪落骨肉分離之前,一直保持著不諳世事的「孩童」形象,流連在大觀園裡姐妹們的裙衩粉黛之中,疏於達官貴人間的往來,「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鍾於女子,男兒們不過是些渣滓濁沫而已」。

當賈府難挽家道衰落的末世之勢時,寶玉作為嫡系子孫成了振興賈府的希望,背負起生命無法承受的重任。但寶玉離經叛道、厭讀四書、鄙視科舉、追求愛情、嚮往自由,其父賈政怒其不爭:「明日釀到他弒君殺父。」其母王夫人向黛玉介紹他時也說:「我有一個孽根禍胎,是家裡的混世魔王。」賈寶玉被叱為蠢物,笑為痴傻,在世人眼中,他不忠不孝、又瘋又癲,實則是自身崇尚「天地鍾靈毓秀之德」。

如果說賈寶玉是封建禮教下的「真瘋」,那麼哈姆雷特「裝瘋」,則是在父王神秘暴死、叔父弒君篡位、母親匆忙改嫁、亡父顯靈現身時被迫尋求的自我保護。在危機四伏、邪惡黑暗的環境下,哈姆雷特內心充滿了矛盾,只有用「裝瘋」斡旋在複雜的宮廷鬥爭中,完成保護自己、剷除奸王、替父復仇的神聖使命,即使在心愛的奧菲利婭面前,他也只能忍受著孤獨而活在瘋癲的面具下,他面容憔悴,身體瘦削,一襲黑衣,襯衫領口敞開,頭髮「烏黑」「散亂」地貼在前額。

哈姆雷特意識到「丹麥是一所監獄」,意識到「時代整個兒脫節了」,而父親的復仇命令,自然升華為「重整乾坤」的重大歷史使命],「復仇」註定了哈姆雷特通向毀滅的人生悲劇,「裝瘋」詮釋了哈姆雷特難救贖的性格悲劇。面對賈寶玉和哈姆雷特的人生困境,曹雪芹和莎士比亞殊途同歸地讓他們進入「瘋癲」狀,終突破了敬畏命運的界限,分別在出家循隱、復仇自殺的極悲之中感悟性格悲劇的悽涼與至美。

二、賈寶玉和哈姆雷特性格悲劇之「軟弱」

賈寶玉和哈姆雷特都出身顯赫,或許也可稱為當世的「獨醒者」,但他們的反叛行動卻都不那麼乾脆徹底,顯現了他們軟弱的性格特點,不可避免地陷入無法逃離也無法融合的、或皈依或死亡的悲劇結局。賈寶玉「銜玉而生」,是「姐妹堆裡廝混出來」的孩子,從小錦衣玉食,上有老祖宗寵愛,下有丫環伺候,無論相貌還是性格都多了些陰柔之美,少了陽剛之氣。

儘管他並不認同和牴觸封建士人的志趣,但他的反叛不自覺也不堅定,僅僅停留在萌芽階段。他厭煩充徹在榮國府中的世俗與醜惡,卻又留戀大觀園帶來的快樂和逃避。他雖有求真扶善的純潔天性,卻疏離和漠視下層人民的疾苦,無法真正融入他們的生活。「這種對社會中兩大對立階級的雙重遊離,使他的形象不完滿卻真實,充滿了令人惋惜的悲劇色彩。」

悲劇主人公自身性格缺陷是造成悲劇的主要原因,也是他們致命的弱點。哈姆雷特雖貴為丹麥王子,但骨子裡滲透著顧影自憐的軟弱。他在著名學府受過人文主義教育,滿著美好的人生理想,當他學成歸來卻不得不接受一系列驚駭巨變:父親莫名暴死,母親喬特魯德急於嫁給叔父克勞狄斯,昔日朋友羅生克蘭和蓋登思鄧不再親密無間,心愛的姑娘奧菲利婭似乎貌合神離等等。

在悲慟孤獨中,當聽到亡父之靈的傾訴時,當發現叔父弒兄、篡位、霸嫂的真相時,他雖有匡扶正義的雄心,但軟弱的性格讓他總是思考、尋找報仇的內在邏輯,屢次錯過了動手的好時機。他無法當機立斷地肩負起復仇大任,也成為他不能掙脫痛苦的階級束縛[8]。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於他軟弱的性格導致了自己的毀滅,直至生命的後一刻,哈姆雷特才拼盡後的氣力將毒劍刺中克勞狄斯,完成了復仇使命。

三、賈寶玉和哈姆雷特性格悲劇之「猶豫」

「在賈寶玉和哈姆雷特的人生之途中,都有一個洋溢著愛情光輝而又悽惶無助的女性形象,在令人心悸中走向毀滅,這無疑更加深了兩位男主人公生活的悲劇意蘊。」在追求愛情的問題上,賈寶玉和哈姆雷特的性格悲劇也表現出驚人的相似——猶豫不決。林黛玉是《紅樓夢》頗具病但獨有魅力的藝術形象,散發著深蘊在內心的性靈光輝。賈寶玉雖自小廝混在眾多姊妹之中,卻獨愛寄人籬下的黛玉,即使在失玉變得呆傻時,他「但只聽見娶了黛玉為妻,真乃是從古至今天上人間第一件暢心滿意的事了,那身子頓覺健旺起來」。

黛玉雖因家道中落,寄居在紙醉金迷的富貴人家,卻輕怠功名利祿並嗤之以鼻,這恰好與寶玉心靈相通成為知音。她愛寶玉,不惜拖著體弱多病的軀體,在鬱鬱寡歡的生活中將全部希望寄托在寶玉身上。她似乎看到封建家族對寶黛之戀的不屑與壓制,看到封建聯姻對寶黛結合的不容與排斥,只能以自己柔弱之軀、泣血之聲喚起寶玉的堅定和反抗。

寶玉始終對以父親為代表的封建家族愛恨交織,既充滿依賴與畏懼,又不斷猶豫與彷徨,終還是辜負了黛玉至情至愛,黛玉因絕望而死,寶玉失去了唯一的粉黛知己,終皈依佛門而遠離塵世。

哈姆雷特同樣忠誠愛情,他曾向奧菲利婭表白:「你可以疑心星星是火把,你可以疑心太陽會轉移,你可以疑心真理是謊言,可是我的愛永沒有改變。」他深愛奧菲利婭,讚美她「像冰一樣堅貞,像雪一樣純潔」,奧菲利婭也深愛著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的性格悲劇表現出的猶豫不決,他清楚明了自己報仇的責任,但「他所猶豫的不是應該做什麼,而是應該怎樣去做」,他的猶豫不決反映出其與生俱來的軟弱與彷徨。復仇如此,對奧菲利婭的愛也是如此。哈姆雷特在第一幕就說到:「世界是汙濁的瘴氣的集合,是長滿惡毒莠草的荒園,世界就是一座大監獄,而丹麥就是其中壞的一間。」

突如其來的變故更凸顯出他靈魂深處的軟弱、猶豫等性格特質。哈姆雷特似乎看透到人性的汙濁和人在本體意義上的墮落,在情慾逼近時,奧菲莉婭也會「讓貞操像蠟燭一樣融化」,他的不斷猶豫終釀成了奧菲利婭發瘋落水溺亡的悲劇。性格悲劇的特點是以人的個性力量為主體,突出表現個人情慾衝突,並將悲劇的原因深化為悲劇主人公自身性格內部的矛盾。性格內部包含著軟弱、缺陷甚至惡的因素,正是性格中的這些弱點引起錯誤行動,導致悲劇。布萊德也曾說,「當悲劇發展到它的結局是……這些行為的主要來源就是性格」。

五、結語

在中國古典文學史上,曹雪芹一生高傲放達、蔑視流俗、厭惡禮教。這樣一個「叛逆」是無論如何也不會得到世俗的理解的,他把自己的人生悲劇中悲慘境遇以及對世俗的鞭撻、嘲諷和譴責都傾注在《紅樓夢》上,「能解哭成此書。壬午除夕,書未成,芹為淚盡而逝」,當真是「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在西方文學史上,莎士比亞的悲劇充分體現了性格悲劇而導致主人公悲慘結局。布拉德雷認為莎士比亞悲劇的大特點就是「其悲劇中的矛盾衝突並非發生在悲劇主人公和他人之間,也非互為對立的集團之間,而發生於分裂的主人公內在」。莎士比亞悲劇所體現的是「人的弱點與勇氣,愚蠢與卓越,脆弱和力量之間永恆的矛盾」,強調了「在悲劇主人公身上崇高與卑鄙的並存」。

莎翁的悲劇被公認為性格悲劇的代表,西方理論界甚至將「莎士比亞悲劇」作為性格悲劇的代名詞。「潔來還潔去」,賈寶玉和哈姆雷特承載著曹雪芹和莎士比亞兩位中西文學巨匠剖析人性的使命,以亞里斯多德《詩學》的性格悲劇理論比較賈寶玉和哈姆雷特的性格特徵,可以發現他們均因無法超越自身的瘋癲、軟弱和猶豫等性格悲劇,終也無法逃脫悲劇命運。

相關焦點

  • 哈姆雷特的悲劇:從二元對立的文化心理結構到時代的悲劇文化性格
    莎士比亞創作《哈姆雷特》時,英國正處於伊莉莎白時代,這個時代正邁出中世紀的千年黑暗時期,人文主義之光開始投射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此時,一方面新興的資產階級要求將其思想意識上升為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他們無法無天地創造一切,不能容忍自己的自由受到任何約束,生命和理想都充滿了無限的張力。
  • 第五人格:顏值在線「悲劇」齊聚,入殮「哈姆雷特」鎖定12月17日
    入殮師入殮師其實是國際服第三節演繹之星評選脫穎而出的角色,由於紅夫人和調香師與國服的重疊所以入殮師成為了僅存在幸運兒,或許也正是因為如此他成為了此次演繹之星時裝爆料的先行者。奇珍時裝「哈姆雷特」相信玩家們非常清楚,能夠躋身演繹之星行列最終就是奇珍時裝的獎勵,而入殮師的時裝就是「哈姆雷特」。眾所周知演繹之星紫皮的質量從最初傑克、園丁、空軍到後來的先知、宿傘之魂、祭司、醫生以及紅蝶都保持了非常高的存在,所以對於「哈姆雷特」玩家們也是有著太多的期待。
  • 《紅樓夢》人物性格和特點鮮明,越讀越有味,令人流連
    「小說的核心就是塑造人物形象,通過人物來表達小說的主題思想。」我國的四大名著之所以能夠成為經典,這跟作者都善於刻畫人物形象的技能密不可分。我們可以來看看最熟悉的《紅樓夢》。閒靜時如嬌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幹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王熙鳳、賈寶玉、林黛玉的外貌描寫,細緻入微。雖然裡面的很多詞,我都讀不懂,但是我很佩服作者對人物的刻畫,淋漓盡致。讓我們讀者一目了然,人物的形象可以清晰地在腦海中浮現。王熙鳳,俗稱鳳辣子,未見其人,先聞其聲。
  • 語錄偵探|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的悲劇命運,由其分裂多元的性格鋪就,而其性格的豐富性又與人們審美的差異性完美對接。所謂見仁見智,每一個人都從丹麥王子的性格光譜中擷取屬於他的那一束。那麼,這句名言究竟出自何人?中文網絡眾說紛紜,譬如,有說人出自莎士比亞,也有說人恩格斯曾在《致斐迪南·拉薩爾》中引用但每一種說法似乎都令人生疑。
  • 葉羅麗:不同角色之間的相似之處,文茜和兩個人都有共同點!
    《精靈夢葉羅麗》是一部國產3D動畫,因為劇情精彩、人物形象設計出色加上製作也很精良,在近年來人氣不斷提高,是國內最火的動畫之一。這部動畫的主角是一群小學生以及葉羅麗仙境中的仙子們,他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經歷和性格,各具特色,不過兩個不同的角色之間也不是完全不一樣的,他們也有一些相同點。今天小編就帶大家看看不同角色的相似之處,其實文茜和兩個人都有共同點。
  • 《山海經》和《聖經》竟然有那麼多相似之處?
    但西方世界也有一本奇書,那就是《聖經》,雖然東西文化存在巨大差異,但仔細研究後不難發現,兩本奇書對遠古時期的記載有太多的相似之處,下面我們就來說說幾個比較鮮明的共同點。《聖經》成書時間於公元前1500年左右,分《舊約》和《新約》兩部,其中《舊約》創作於公元前1500年左右,《新約》成書於公元1世紀左右,《新約》和《舊約》的成書時間內容都與《大荒經》、《海外經》極為相似,難免讓人浮想聯翩。壽命很長的種族山海經中《海外西經》中講:軒轅國在此窮山之際,其不壽者八百歲。在女子國北。
  • 三色堇和角堇外形上也有諸多相似之處,那麼該如何區別呢
    因而外形上也有諸多相似之處。那麼該如何區別三色堇和角堇呢?蝴蝶花和角堇的區別之外形三色堇的花可比角堇大多了,一般是其的2-3倍大,一般角堇的花約為2-4cm,而三色堇的花有4-12cm,大小對比還是很明顯的。另外,三色堇的花形偏圓點,角堇則較偏長。
  • 為什麼今天還讀《哈姆雷特》
    【光明書話】     如果說莎士比亞戲劇是西方文學的一座高峰,《哈姆雷特》就是這個高峰上最耀眼的明珠。其主題之豐富深刻,語言之絢麗精妙,人物之鮮明生動,皆可做如是觀。它創作於莎士比亞的盛年,是其四大悲劇中的代表。如果說《麥克白》探討的主題是野心,《李爾王》關注老年,《奧賽羅》嘆息嫉妒這一人性的弱點造成的悲劇,《哈姆雷特》則很難找到一個明確的主題。     按照故事講,它說的是丹麥王子復仇記。
  • 與Papi醬不一樣的吐槽方式:哈姆雷特,你是怎麼把自己給作死的?
    從戲劇審美的角度,本應該跳出三界,欣賞「哈姆雷特」這樣一個複雜、矛盾、豐富、立體的戲劇人物形象,但投入其中之後,作為旁觀者的審美被共情者的情緒所左右,哈姆雷特這個憂鬱王子在筆者這裡變成了一個可憐可嘆甚至有點可鄙的選擇障礙症患者。  Tobeornottobe?簡直就是他的人生寫照。
  • 《紅樓夢》裡女子眾多,為何賈寶玉對林黛玉情有獨鍾?原因只在此
    同樣在感情上,她也是個力壓群芳,深得寶玉之心的女子,妥妥的劇中大贏家。連家世良好,通曉人情世故,八面玲瓏的薛寶釵都要靠邊站。雖然她後來如願跟賈寶玉結了婚,但是仍然無法撼動黛玉在寶玉心裡獨一無二的位置。因此有人在87版的《紅樓夢》熱播時曾做了一個民意調查。
  • 不一樣的「紅樓夢」:賈寶玉唱著英文詠嘆調
    不一樣的「紅樓夢」:賈寶玉唱著英文詠嘆調 2017-09-05 12杜宇恆 攝   中新網唐山9月5日電(記者 白雲水)原本是中國名著《紅樓夢》裡的人物賈寶玉和林黛玉,如今,以英文唱著詠嘆調和花腔女高音,來到曹雪芹家鄉的舞臺上演繹著女怨男痴的愛情故事。  《紅樓夢》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創作的章回體長篇小說,又名《石頭記》、《金玉緣》。
  • 人生如戲——紅樓夢演員現狀竟然和劇中人物驚人相似
    賈寶玉的飾演者歐陽奮強說過,當年拍攝87版《紅樓夢》的一群人並非為了刻意的去完成一幅絕世的佳作,讓後人不可超越。只是大家都盡到了一個演員該盡的責任,那就是用自己的才華、汗水和最大的努力,呈獻給觀眾一個好的作品。
  • 賈環形容猥瑣,為什麼彩霞看上他,而不是風神俊朗的賈寶玉?
    小紅在賈寶玉那裡折戟沉沙,泯滅了攀爬的野心,果決地將心思放在了賈芸身上,作者在這裡突然按下賈芸和小紅這條線,重新轉回正文,描寫賈寶玉的兩次災難。俗話說「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賈寶玉得意忘形該當遭劫。是對他搬進大觀園的好日子的警醒。只可惜他仍舊不能醒悟。
  • 同是女媧創造,孫悟空和賈寶玉,居然存在關係?
    這塊石頭因「無材補天」被女媧拋棄在青埂峰下,又四處遊蕩,到警幻仙子處做了神瑛侍者,遇見一株絳珠仙草,日日為她灌溉甘露,後來又被一僧一道攜了投胎下凡做人,他就是賈寶玉。我們可以找關鍵詞,被女媧拋棄在青埂峰下,又四處遊蕩。從中,可以猜測,青埂峰大概就是指花果山。
  • 《水滸傳》裡,豹子頭林衝的性格缺陷和他的悲劇人生
    在《水滸傳》裡面,八十萬禁軍教頭、豹子頭林衝是108位梁山好漢裡,第四個出場的人物,也是晁蓋晁天王上梁山後,真正意義上的梁山泊初排座次,排定的第四位好漢。 單從武功修為上來說,林衝絕對是一等一的高手,在梁山打打殺殺的世界裡,註定有他的用武之地和不俗的表現。
  • 海明威《老人與海》的悲劇色彩:人只是在和自己的錯誤搏鬥
    但不管這個小說有多豐富的意蘊,它在本質上其實是一齣悲劇,具有十分濃重的悲劇色彩。到底什麼是悲劇呢?亞里斯多德認為:「悲劇是對於一個嚴肅、完整、有一定長度的行動的模仿。」他還指出了構成悲劇的六個要素,即「情節、性格、言詞、思想、形象與歌曲」。從這個定義來看,我覺得《老人與海》是完全符合的。老人是一個靠捕魚為生的漁夫,卻已經八十四天沒有打到魚,算是瀕臨生存的絕境了。
  • 機器人和3D印表機的架構有哪些相似之處
    打開APP 機器人和3D印表機的架構有哪些相似之處 發表於 2019-06-15 10:28:22 工業4.0參考架構模型(RAMI 4.0)以一個三維模型展示了製造業涉及的所有關鍵要素,在這個模型的等級層次維度(右側水平軸)描述了一個7層的自動化層級,如圖1所示,從下到上依次是:產品,現場設備,控制設備,工作站,運營中心,企業,互聯世界。
  • 賈寶玉佩戴的通靈寶玉上鐫的字跡,曹雪芹想表達的含義是什麼?
    通靈寶玉是講一個人、一個家族甚至一個國家福壽綿長、富貴永恆,數運隆昌應該具備的條件和智慧。通靈寶玉一面刻有「莫失莫忘,仙壽恆昌」,另一面刻有「一除邪祟、二療冤疾、三知禍福」。正是女禍鍊石補天多餘出而棄之青梗峰不用的頑石,又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幻化成扇墜大小一塊晶瑩美玉由神瑛侍者夾帶著攜入凡間的。
  • 心理學:情侶性格相似好,還是性格互補更好呢?
    能夠喜歡上你的人本質上一定和你是相似的,你喜歡的人也同樣如此。很多找我的情侶問題根源多半是他們不相似的點,所以矛盾和分歧會在熱戀後的磨合期爆發。愛情的產生需求激情,性格互補可以在不同性格觀念的碰撞中可以帶來很多樂趣,人的探索欲總是驅使我們被不同的人所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