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新第一周,他們步履匆匆……
近期,市委按照「全體起立、重新上崗、擇優選配、統籌安排」原則,面向全市公開選聘青島高新區、青島藍谷管理局、青島軌道交通產業示範區、青島金家嶺金融聚集區4個國家級功能區管委會主任、副主任共16名幹部。10月24日下午,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清憲在市委黨校與試點改革功能區領導班子集體談話。他強調,推動功能區體制機制改革,是全市改革發展中的一件大事,試點功能區領導班子要儘快轉換角色、進入狀態,在新的崗位上磨鍊自己、摔打自己,以開放創新思維做好功能區改革這篇「大文章」。25日,試點改革功能區領導班子走上新崗位。
履新一周,四個功能區管委會主任(局長)狀態如何?有哪些新作為、新規劃?青島日報記者一一走訪。
青島高新區管委會主任李鴻雁:
「恨不得一天24小時全部用在工作上」
「使命光榮,責任重大。」新到任一周的青島高新區管委會主任、工委副書記李鴻雁剛接過帶領國家級高新區高質量發展的沉甸甸的擔子,就開始了謀篇布局、固本夯基。
10月25日,青島高新區幹部會議召開,宣布任命決定。上午會議一結束,李鴻雁立即進入角色,參加第十四屆「中國芯」集成電路產業促進大會,並全天候利用這一高端平臺與參會企業對接洽談,接洽高層次企業,啟動高新區「雙招雙引」新攻勢。下午,帶領有關負責人來到騰訊雙創小鎮調研,了解企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與企業共同研究解決辦法。隨後來到祥茂河入海口和防潮大壩,查看水系生態環境和大壩安全運行情況。當晚,他住進高新區周轉房,以此為家了。
26日上午,李鴻雁帶領高新區建設局、自然資源與規劃分局、高實集團等單位負責人赴高新區雙積路段、華中路段及紅島樞紐站、紅島國際會展中心、地鐵8號線、雙埠立交橋等地,專題調研交通配套方面存在的瓶頸問題,要求樹立問題導向,在最短時間內突破相關堵點、難點,打破制約高新區發展的道路瓶頸。下午,他趕回辦公大樓參加工委會,研究體制機制改革相關工作。
27日,李鴻雁參加了工委會。會後,馬上落實工委會部署,圍繞機構改革、陽光理念、問題導向、進位爭先等事項一一作了研究部署。當天還聽取了高新區班子成員、各部門主要負責人工作匯報,並對今年年末及明年工作做出部署。
28日一早,李鴻雁趕往國際會議中心,參加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清華校友助力青島高質量發展論壇暨項目對接會,並會見匯瀚集團、杭州宏誠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北京聲智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代表,就項目落地等工作進行了深入探討。趁午飯間歇,他又與自然資源和規劃分局同志一起研究起重點項目規劃建設工作。
下午,李鴻雁趕回高新區主持召開了高新區管委會第一次主任辦公會,傳達了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清憲與試點改革功能區領導班子集體談話時的講話精神及高新區工委會會議精神,並聽取了安全生產、社會穩定專項工作匯報,並對「雙招雙引」、安全生產、社會穩定、食品安全等重點工作進行專項部署。會後,又針對機構改革召開了專題會,根據工委會要求對改革方案進行討論,提出修改完善意見。
29日上午,聽取軟體事業部、高端服務部和紅建公司就相關項目及工作推進情況的匯報,會見了清控科創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一行,討論推進相關合作事宜。當晚,李鴻雁帶隊調研青島高新區人才公寓規劃建設及服務保障情況,看望部分高層次人才,仔細詢問目前青島高新區人才招引政策、層次結構、配套安置、全方位服務等情況。
30日,李鴻雁到有關市直部門走訪,就加快交通設施建設存在的資金、規劃等問題進行溝通,「能提早一天就提早一天,能提早一個月就提早一個月。」他表示。當天,他還參加了騰訊集團副總裁邱躍鵬一行的會見活動。
這一周,李鴻雁的日程安排得滿滿當當,「恨不得一天24小時,全都用在工作上」。在趕赴調研現場的車上,李鴻雁一邊聽取有關同志匯報情況,一邊說道:「在青島高新區的『高起點』上,如何利用功能區改革的先行試點,進一步創新突破,打造特色鮮明、產業集聚、機制靈活、帶動性強的發展標杆,成為在全國甚至全球範圍內叫得響的創新品牌,是一個極富挑戰性的課題。」
謀定而後動,厚積而薄發。「要深刻把握髮展大勢,使青島高新區不斷進位爭先,打造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動力引擎。」李鴻雁表示,聚焦主責主業,對高新區來說就是「雙招雙引」,強化平臺思維、全員招商、項目建設,加快產業集群化發展,力爭使青島高新區真正成為匯聚各類高端創新要素的「強磁場」。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記者 任曉萌)
青島藍谷管理局局長肖焰恆:
「幹成幾件提振信心提升品質的大事實事好事」
會見、走訪、座談、召開專題調度會……履新的第一周,青島藍谷管理局局長肖焰恆步履匆匆。
10月25日,肖焰恆到任藍谷。「必須儘快轉換角色、進入狀態。」他說。馬不停蹄的工作狀態開始了。
26日,肖焰恆參加了全市重點工業產業集聚區第一次聯席會議藍谷分會場會議。當晚,他會見了前來參加即墨創新發展懇談會的企業家、專家後,又與來青的深圳企業家代表進行了招商洽談。結束洽談回到家已是11點。
27日、28日舉行的即墨創新發展懇談會,肖焰恆全程參加,收穫滿滿——懇談會上,青島藍谷籤約了青島藍色中心銀座新天地、藍谷綜合體、智慧科技產業園、琛藍生物總部基地及恆拓海洋科技(青島)有限公司壓載水快速檢測儀等5個項目。28日下午,肖焰恆主持召開藍谷重點工作調度會議,傳達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清憲在試點改革功能區領導班子集體談話會上的講話精神,對年底前需推進的重點工作進行安排部署,動員全體成員加快推動藍谷改革創新發展。
29日,肖焰恆會見了前來考察的中國標準化研究院院長劉洪生一行。
30日上午,肖焰恆帶領部分領導班子成員和相關處室負責人到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山東易華錄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西北工業大學青島研究院等藍谷重點項目走訪,聽取發展思路介紹和項目進展情況,詳細詢問項目在推進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並與部分項目負責人進行了座談交流。他表示,藍谷上下將努力克服困難,以更加紮實的工作作風,聚力推進工作落實、項目落地。當天,冰島漁業和農業部長克裡斯蒂安在青島藍谷出席中國國際漁業博覽會開幕式,肖焰恆會見了克裡斯蒂安一行,就發揮藍谷科研和平臺優勢及冰島漁業資源優勢,推動在種苗培育、深海養殖及研學領域合作達成共識,雙方還就利用青島海科展平臺促進雙方企業交流合作達成一致意向。下午,會見了前來考察的深圳中金南海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李騏一行……
工作滿滿,收穫良多。「從膠州灣到鰲山灣,從高新區到藍谷,接過藍谷發展的『接力棒』,我既感到責任重大,又感到信心滿懷。」肖焰恆告訴記者,責任來自於助推海洋強國、海洋強省戰略的光榮使命,來自於助力青島建設開放、現代、活力、時尚國際大都市的作為擔當,來自於打造中國藍谷、世界藍谷的宏偉願景。信心則來自於市委的堅強領導,來自於管理局一班人奠定的堅實基礎,來自於廣大幹部群眾的信任重託。
肖焰恆表示,青島藍谷將全面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落實年」工作要求,突出「精兵強將攻山頭、典型引路穩陣地」兩條線,全力投入「15個攻勢」作戰中。抓好科研攻關、產業發展、成果轉化、融合發展、環境提升等工作,力爭與廣大幹部群眾一道幹成幾件提振發展信心、提升藍谷品質的大事、實事、好事,將藍谷打造成為青島改革發展的先行區、全國經略海洋的旗幟和高地。
「我們將突出抓好功能區體制機制改革,堅持從改革中找出路,以開放促創新,以創新倒逼改革,真正把市場化、法治化、專業化、開放型融入血液、化為自覺,以開放創新思維做好功能區改革這篇『大文章』。」肖焰恆說,同時,突出抓好經濟運行,聚焦「海洋攻勢」,用平臺思維做發展乘法,用生態思維優發展環境,切實發揮藍谷海洋科技和產業優勢、引領和示範作用,提升「雙招雙引」水平,力爭引進一批好項目、大項目,把藍谷打造成為青島改革發展的先行區、創新的示範區、轉型的引領區,打造成國際海洋創新高地。突出抓好與即墨融合發展,實現藍谷即墨融合互動、共同提升,駛入高質量發展快車道。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記者 張晉 通訊員 周洋)
青島軌道交通產業示範區管委主任秦青松:
「唯有倍道兼行倍加努力,才能堪當重任不負囑託」
10月25日,秦青松到任青島軌道交通產業示範區,由此,進入了繁忙的「軌交時刻」。
當日上午示範區召開會議宣布任命,下午秦青松就立即投入工作,聽取示範區部分部門的重點工作匯報。
26日,秦青松組織召開工作專題會,根據市委《全面推進功能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的實施意見》要求,專題研究了《青島軌道交通產業示範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試點實施方案》。
27日,秦青松參加了城陽區與示範區管委領導班子見面會,下午回到單位,繼續聽取辦公室等部門的情況介紹,並就26日示範區工委會議確定的事項進行了進一步的部署落實,強調當前要一手抓示範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試點實施方案及配套政策的制定,一手抓年內確定的重點任務推進,確保工作不斷檔,並著手謀劃明年工作思路。
28日上午,秦青松到轄區內的中車四方車輛有限公司、青島四方龐巴迪鐵路運輸設備有限公司進行了走訪調研,圍繞產業和企業發展、市場拓展等方面與企業主要負責人進行交流,並與其探討解決工作推進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的路徑。「示範區將充分尊重企業的主體意識、創新精神,與行業內龍頭企業共商發展大計,共謀產業未來。」在與各位企業負責人交流時,秦青松誠摯地說。當日,秦青松還組織對以軌道交通產業為核心的5000億元規模產業集群發展方案進行了專題研究。下午,組織召開示範區管委第一次主任辦公會,與參會人員交流了自己的工作理念、工作要求。同時,就示範區推進改革期間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等進行了部署。
29日,秦青松與棘洪灘街道、城陽區工信局主要負責人圍繞項目拆遷、區內企業扶持等事項探討交流。下午,他帶領工作人員就《中興通青島軌道交通產業園項目投資協議書》逐條進行研究,確定了具體合作方式。
30日,秦青松帶領領導班子前往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圍繞平臺建設、項目引進、人才引進、對外交流進行了深入洽談。雙方確定對合作項目實行清單管理,並表示將通力合作,進一步加快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平臺項目建設進度,促進中心儘快凸顯創新效益,帶動軌道交通產業快速發展。
上任第一周,秦青松每天的工作都是滿滿當當的,高強度高效率迅速進入工作狀態。秦青松表示,這是因為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對軌道交通產業的發展寄予厚望,對示範區的未來充滿期待,示範區上下唯有倍道兼行、倍加努力,才能堪當重任、不負囑託。
「青島軌道交通產業示範區將緊扣高質量發展的根本要求,全面落實省委、市委關於功能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發展的整體部署,學深圳、趕深圳,通過改革破除障礙、凝聚隊伍、煥發活力。」秦青松表示,示範區將深入融入全市「高端製造業+人工智慧」、科技引領城建設等15個攻勢,牢固樹立平臺思維和生態思維,搭建科技創新、「雙招雙引」、產業發展平臺,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力爭到2022年,軌道交通全產業鏈產值突破1300億元。
「我們將加快推進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建設,通過推進基礎應用研究,加快科研成果實驗轉化平臺建設,以科研成果產業化帶動產業快速發展。」秦青松介紹,目前,創新中心正在推進總投資48億元的13個項目建設,明年還將建設裝備智能化研究院、能源與動力研究院、車載系統研究中心等4個項目。其次,堅持平臺思維,驅動高質量「雙招雙引」,依託骨幹企業研發製造優勢,進一步梳理產業鏈、價值鏈、配套鏈,推動產業鏈立體擴張、價值鏈優化配置。「我們還將一手抓示範區機構改革、流程再造等軟環境建設,一手推進社區舊改、基礎設施建設等硬環境打造,推動區域實現跨越提升。」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記者 張晉)
青島金家嶺金融聚集區管委會主任王錦玉:
「起步就是衝刺,率先推進改革」
10月28日上午,召開金家嶺金融聚集區管委會全體大會,學習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清憲與試點改革功能區領導班子集體談話精神,公布領導班子臨時分工,聽取各處室的重點工作和計劃;下午,會見深圳前海母基金主管合伙人,商談新基金項目引進事宜。
29日,與相關部門溝通、捋順工作對接機制,共同研究近20個落地金家嶺的新項目。
30日,會見中國農業銀行、陽光新天地金融控股的客人;召開重點項目專題會議,針對30餘個新項目一一理清其在對接談判、登記註冊或載體入駐等方面的重點問題……
這是剛剛履職的青島金家嶺金融聚集區管委會主任、工委副書記王錦玉本周以來的工作節奏,在他的筆記本上,密密麻麻地記錄著每天的工作日程和每項工作要點。「必須要做到起步就是衝刺。從大局看,青島正處於中央重視、國家戰略疊加的機遇期;從金融行業來看,我們判斷今明兩年是創投風投領域的一個重要發展機遇期,必須以最快速度轉換角色、進入狀態。金家嶺金融聚集區要想在試點功能區中率先改革,就是要與時間賽跑,以快取勝。」
在位於嶗山區苗嶺路15號的全球(青島)創投風投中心,一陣陣電鑽施工的響聲傳來,裝修工人正在繁忙地調試房間內的設施。在今年5月舉行的2019全球(青島)創投風投大會上,全球(青島)創投風投中心揭牌成立,成為青島打造全球風險投資中心的重要載體。做好這一載體的裝修收尾以及接下來的項目入駐工作,是王錦玉任職後的一項重要任務。「下周,中心將正式開始運營,青島科創母基金管理公司、市級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管理中心、擁灣資本集團、洪泰基金等多個重點項目即將入駐辦公。」正在現場查看裝修進度的王錦玉告訴記者,全球(青島)創投風投中心將在內部設立創投配套服務區、創投公共服務平臺、政府服務區等功能板塊,全力做好服務保障,打造全市創投的政策窪地和資源集聚高地。
除了加快推進眼前的任務,這幾天,王錦玉同時也在思考著更為長遠的目標。「如何進一步明確金家嶺金融聚集區的定位、推動運行機制改革,讓金家嶺成為青島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是這幾天考慮得最多的問題。」25日是王錦玉到金家嶺金融聚集區管委會報到的第一天,當天下午,他就組織召開了一次專題會議,與領導班子一起討論、調整機構改革方案。3個工作日後,這份方案就提報給了市有關部門。
王錦玉表示,下一步,金家嶺金融聚集區管委會將按照「小管委+大公司」的管理模式,按照「全體起立、重新上崗、擇優選配、統籌安排」原則選人用人,進行機構和人員「瘦身」,擬依託青島全球財富中心開發建設有限公司進行高度市場化運作,推動功能區實現扁平化管理。
截至目前,青島金家嶺金融區已集聚金融機構和類金融企業900餘家,其中大型法人金融機構17家,佔青島的80%;管理基金實繳規模突破500億元,佔全市的80%。金融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0%左右,2018年達到123.34億元。
如何進一步為立體、綜合、全方位、內生地「搞活」青島注入充盈的金融「活水」?「我們將緊緊盯住金家嶺金融區政策、載體、生態三大支柱,在做大金融增量方面,運用平臺思維,做發展的乘法,加大『雙招雙引』的力度;在做強金融存量方面,運用生態思維,優化營商環境,激發金融創新。」王錦玉告訴記者,金家嶺金融區將全力打造好兩個中心,即面向全球的創投風投集聚中心、面向國際的財富管理中心,建設全國一流的政策環境、一流的金融載體、一流的金融生態鏈條,讓「南有陸家嘴,北有金家嶺」成為青島乃至全省、全國的閃亮「名片」。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記者 霍璟禕 通訊員 王興 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