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一看,不過就是張乾癟的樹皮,殊不知它在幾千年前就已成為與生薑齊名的調味品,溫情脈脈,散發迷人的東方香氣。滷肉中如果少了這一抹攝魂的香,便如同天空失去色彩一般,桂皮的魅力可見一斑。
▶月中有神樹
神話傳說月中有棵高500丈的神樹,它擁有神奇的自愈功能,隨砍隨合。吳剛伐樹千萬年,那樹依然生機如舊、沁香四溢。這便是桂樹,象徵吉祥、平安。而在凡間,桂樹常年藏匿於深山老林,承載古人「食桂成仙」的神秘傳說。
5000年前,神農氏建立香料市場,他的長壽被認為是食物中使用大量香料,自此桂樹之皮便與中華文化結下不解之緣,成為我國最早的食用調料之一,這在《神農本草經》有記載。
秦漢魏晉時期,道士們在自然界中搜羅「長生藥」,桂皮更被視為與靈芝、茯苓、菖蒲等同等地位的延年藥材。桂皮還被王公貴族的廚房重用,用於醃製、烹調肉類。
▶無桂不香
如此神奇的桂皮作為一種昂貴的藥材和稀有的香料高傲了幾千年,終於走入尋常百姓家,被漫不經心地盛置於或精緻或樸實的容器裡。不為長生不老,只為那口纏綿的滋味。
桂皮因含有揮髮油而香氣馥鬱,把食物攜帶的腥臊粗糙改變為芬芳的美味,所以一直作為肉類菜餚祛腥、提香、解膩的靈魂調料。從閩菜中的滷水(滷蛋、滷鴨等)、魯菜中的醬制(醬牛肉等),到家常紅燒菜,再到五香食物(茶葉蛋、香乾、五香豆等),正因為添加了桂皮那攝人心魂的香氣而變得活色生香。
做菜需要點睛,桂皮就是那不經意間扭轉局面的關鍵。比如「九轉大腸」這道名菜,便是在其快要出鍋時,撒上桂皮粉增香添色。
▶桂皮磨粉超簡單
1.用刀刮去桂皮上較粗的皮。2.將桂皮剪成小碎塊,方便進一步磨粉。3.放在研磨槽中搗爛,磨成粉。若想更快捷,可用攪拌機打成細緻的粉末。4.過篩,裝入密封容器,放在陰涼處保存。
▶桂皮濃香
桂樹渾身是寶,就連最外面那副「皮囊」也能入藥、做香料、榨桂皮油、煲湯、炒菜,無所不能。春秋季節,從莖和枝條剝取桂樹皮,擱置乾燥後捲曲成卷,就成了我們看到的樣子。
▶桂之嫩枝
春、夏季折下桂樹嫩枝,擇去葉,曬乾或陰乾後切成薄片或小段再用,可以入藥或燉湯,味辛溫,有散寒解表、通陽化氣等功效。
▶香葉的身世
香葉又稱天竺桂葉、香桂葉,由桂樹等樟科植物葉乾燥而成,呈灰綠色,有辛香和苦味,香味婉約,主要用於煲湯及肉類、海鮮等菜餚調味。
▶香料共和國
在五彩斑斕的香料共和國,每種香料都有自己的個性。如果說辣椒是熱情中帶點火暴,那桂皮就是溫情中帶著苦澀,散發著濃濃的東方香氣。生吃桂皮,會感覺到香中藏匿著辣,不過很快就會有種淡淡的回甜味道。
品質好的桂皮幹且脆,容易折斷,肉質較厚,聞一聞還有樹木和泥土的氣息。劣質桂皮會有些回軟,厚薄不均,捲曲的內表面顏色淺,外皮則比深褐色還深,聞起來無香氣。
在香料世界,有一種叫做「五香粉」的廚房必備品,紅燒、滷煮都少不了。它最經典的配方是由桂皮、八角、花椒、丁香和小茴香五種香料研磨成粉。
▶樹的味道
桂花樹在秋季芳香四溢,但不要去剝它的皮,那不能吃,我們說的桂皮是樟科植物天竺桂、陰香、細葉香桂、華南桂、川桂等樹的皮,在廣西、福建、廣東、浙江等地都有出品。
桂皮主要有三種,桶桂為嫩桂樹的皮,質細香甜,品質最佳,可切碎或磨粉後炒菜;厚肉桂皮,顏色紫紅,粗糙、味厚,燉肉最合適;薄肉桂皮,顏色發灰,肉紋細,味薄、香味少,也多用於燉煮。不同樹齡,不同曬法,桂皮形態大相逕庭:5~6年樹皮捲成筒狀陰乾,稱油筒桂;10餘年樹皮曬乾後兩側略內卷呈淺槽狀,稱企邊桂……
除了樹皮,這些植物的嫩枝(桂枝)、花蕾、果實都是寶,大多是常用中藥。
▶肉桂VS桂皮
你愛喝卡布奇諾嗎?奶泡香甜浮華,咖啡苦澀濃鬱,之後是一場如期而至的甘甜。正宗的卡布奇諾可少不了肉桂這味香料。
肉桂香氣濃烈,味甜微辛,嚼之無渣,常用於咖啡、西點等。從外形看,它的卷小,皮細肉薄,外皮呈灰棕色;內層為油潤的紅棕色,劃一下有明顯油痕。
相比之下,桂皮則顯得粗獷許多,氣味清涼似樟腦,微甜中帶有苦澀和辛辣。卷大,外皮粗厚,有龜紋狀凹斑,呈茶褐色,有灰白花斑;內表面縱紋細,劃之無油跡。
— END —
焚香 | 品茗 | 掛畫 | 插花
…
☞微信號:xiangdao100
與你分享生活中的美好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