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活性劑的自組裝

2021-02-19 表面活性劑網

點擊上方「中國表面活性劑網」關注我們

表面活性劑的表面活性源於其分子的兩親結構,親水基使分子有進入水中的趨勢,而親油基有逃逸水相的趨勢。在極低濃度下表面活性劑(兩親分子)就能自發地吸附到氣/液界面或油/水界面,形成定向單分子層

當水溶液中表面活性劑的濃度達到一定值時,界面吸附達到飽和,這時為了使親油基儘可能地脫離水環境,兩親分子在水溶液中自發地形成以親水基朝向水、親油基處於內部的聚集體,這一過程稱為自組裝

表面活性劑分子在溶劑中締合形成膠束的最低濃度稱為臨界膠束濃度 (cmc)。通常cmc與降低表面張力的效率 (pc20) 相關,即cmc越低,效率越高;當表面活性劑濃度超過cmc後,水溶液的表面張力基本不再下降。

理論上講,凡是因膠束形成而發生不連續變化的性質都可以用來測定cmc,但這些性質有的對單體濃度敏感,如表 (界) 面張力、去汙力等,有的對膠束敏感,如光散射、增溶等。因此,對同一種表面活性劑,用不同的方法測得的cmc數值會有微小差異。

(1)表面張力法:測定cmc的最經典方法。該法對各種類型的表面活性劑都具有相似的靈敏度,不受表面活性高低或外加電解質的影響。

(2)電導法:只適用於離子型表面活性劑,尤其只對表面活性較高的單一離子型表面活性劑有較高的靈敏度,對低表面活性的離子靈敏度較差。

(3)光散射法:當表面活性劑溶液濃度低於cmc時,表面活性劑以單體形式存在,溶液不具有光散射性質。當濃度超過 cmc時,由於膠束的出現,溶液將能夠產生光散射,且散射光的強度與膠束的數量呈正相關性,因此以散射光的強度對濃度作圖可得到突變點,該點所對應的濃度即為 cmc。

(4)染料法:用於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時,染料有頻哪氰醇氯化物、四碘螢光素、碘等。

(5)增溶法:類似於染料法,對任意被增溶的物質,作溶解度-表面活性劑濃度圖,可以觀察到溶解度發生突變的拐點,此點即對應於cmc。

(6)螢光探針法:有一類物質能夠發射螢光光譜,但其螢光光譜對分子周圍的微環境如極性大小十分敏感,因而可以用來探測其分子所處的微環境,稱為螢光探針。

以上內容摘自

《表面活性劑、膠體與界面化學基礎》

(第二版)

掃描下方二維碼,加入「表面活性劑行業通訊錄」,交流更多行業信息


中 國 表 面 活 性 劑 網

聚焦行業動態,服務表活行業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覺得不錯,請點個在看👇👇

相關焦點

  • 農藥表面活性劑
    表面活性劑可將無法直接使用的農藥原藥製成可以使用的農藥製劑。它作為一種農藥助劑應用在農藥上,不但可提高農藥的使用效果,還可減小農藥的用量,減輕農藥對環境的影響,並為農業生產帶來巨大效益。但由於農藥是一類具有極強生物活性的特殊化學品,其防治對象、保護對象和環境條件又十分複雜,農藥中的表面活性劑除須按原藥的性質、特點選擇配製外,還需考慮表面活性劑本身對靶標生物產生的影響。   1、增溶劑   利用表面活性劑的膠團作用,使用難溶性原藥在溶劑中的溶解度顯著增加,這就是增溶作用。
  • 表面活性劑-兩性離子表面活性劑
    兩性離子表面活性劑,是指分子結構中既有陽離子親水基團,又有陰離子親水基團的一類表面活性劑。
  • CCS Chemistry | 壓力誘導結塊---新的自組裝方式獲得大面積超分子...
    北京大學閻雲教授利用壓力誘導的結塊過程實現分子在固相中的自組裝。這是一種新的普適的跨尺度分子自組裝理念,可以利用機器實現規模化連續生產獲得米級大面積分子自組裝薄膜。受此現象啟發,北京大學閻雲教授提出從形成沉澱的分子自組裝系統出發,製備跨尺度的分子自組裝材料。因為分子自組裝過程與結晶類似;而自組裝體系的沉澱顆粒中含有分子有序排列的微區,可充當「晶種」。與常規粉末材料相比,系統中有序微區邊緣上的分子之間存在非共價相互作用,因此具有很強的融合趨勢。當大量這樣的微區發生融合時,就會產生跨尺度的分子自組裝材料。
  • 表面活性劑的介紹
    溶於液體後,具有使表面張力顯著降低作用的物質,稱為表面活性劑。由於其分子內存在著親水性部分和疏水性部分,因此表面容易吸附;另外在一定濃度以上時,則形成稱為膠粒的分子團。親水性、疏水性兩部分之比,是決定表面活性劑性質的重要因素,所以以此作為表示親水、疏水平衡的數量夫系。
  • 表面活性劑種類
    丨點擊上方「表面活性劑平臺」關注我們根據極性基團的解離性質,可將表面活性劑分為如下幾類
  • 表面活性劑的性能測試
    (一)表面活性劑臨界膠束濃度(CMC)的測定1.表面張力法表面活性劑溶液的表面張力隨著溶液濃度降低而急劇下降,到一定濃度後,則變化緩慢或不變。因此,可以通過表面活性劑溶液濃度與表面張力曲線的轉折點確定CMC。
  • 表面活性劑與皮膚的作用
    這些都催生出了溫和清潔的剛性需求,而這個需求肯定是建立在研究清潔產品中的最主要的成分—表面活性劑與皮膚作用的機理上,所以這個綜述文獻主要總結了:1.  表面活性劑與蛋白質、皮膚脂質包括皮膚表面脂質和角質層細胞間脂質的相互作用2.  表面活性劑滲透進入皮膚的機理3.
  • 表面活性劑應用技術概述
    表面活性劑在製漿造紙工業中的使用越來越受到造紙科學工作者的重視。據報導在英國表面活性劑的消費為紙張總產量的0.05%左右。表面活性劑加入到液體中時,即使濃度非常小,也會自發地引起表面或界面間張力的強烈降低。表面活性劑結構上具有兩性特點,其一端具有親水性,另一端則具有疏水性。
  • 表面活性劑應用現狀和發展趨勢
    在整個工業領域之中,表面活性劑可以作為參考工業發達的重要指標,表面活性劑的應用現狀和發展趨勢是社會廣泛關注的熱點內容,所以本文針對表面活性劑展開探究和討論。表面活性劑能夠導致溶液體系的界面狀態發生明顯的變化,是一種具有高性能的物質。
  • 表面活性劑的七大作用1
    表面活性劑在溶液中分散,當達到一定濃度時,表面活性劑分子會從單體( 單個離子或分子) 締合成為膠態聚集物,形成膠團。溶液性質隨之發生突變,此時的濃度,即形成膠團時的濃度,稱為臨界膠團濃度(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簡寫為CMC) ,表面活性劑形成膠團的過程稱為膠團化作用。
  • 惠州表面活性劑廢水處理
    惠州表面活性劑廢水處理,本公司秉承「信譽為本,質量第一,用戶至上」的宗旨,不斷進取,開拓創新,為新老客戶提供及時、一流的環保服務。惠州表面活性劑廢水處理, 通過這種表面活性劑廢水處理工藝有效降解廢水的汙染物質,對保護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 表面張力和表面活性劑的區別
    液體表面自動收縮的驅動力源於分子在液體內部和表面所受引力場的不同,如圖所示。因此,表面上的分子有向液相內部遷移的趨勢,使得液體表面有自動收縮現象。這種引起液體表面自動收縮的力就叫表面張力(用γ表示)。任何液體,在一定條件下均有一定的表面張力,如在20℃下,水的表面張力為72.75mN/m,液體石蠟為33.1mN/m,乙醚為17.1mN /m。溶液與純液體不同,它含有溶劑和溶質兩種不同的分子。
  • 表面活性劑的作用要知悉
    洗滌去汙作用 由於表面活性劑的乳化作用,使得從固體表面脫離下來的油脂汙垢顆粒能被穩定地乳化分散在水溶液中,並且不再沉積到被洗淨的表面形成再汙染。
  • 表面活性劑在澆注料中的作用
    表面活性劑是指能夠顯著改變液體表面張力或它們之間界面張力的材料。許多添加劑是表面活性劑。在耐火澆注料拌和時,加入極少量的表面活性劑,就可顯著地改變耐火澆注料界面間的表面能,起到潤溼、乳化、分散、增溶、發泡和潤滑等作用。
  • 各類表面活性劑及應用介紹
    1 .陰離子表面活性劑   (1)烷基苯磺酸鹽   烷基苯磺酸鹽成產或消耗量在合成表面活性劑中佔首位。   2 .陽離子表面活性劑。   陽離子表面活性劑具有獨特的性能,他能顯著降低纖維的摩擦係數,故在紡織工業中廣泛用作柔軟劑,抗靜電劑,也被用作腈綸纖維的緩染劑。
  • 各種表面活性劑性能一覽表
    各種表面活性劑耐鹼性一覽表 表面活性劑的耐鹼性包含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化學結構的穩定性,主要表現為強鹼對親水基因才破壞;另一方面是在水液中的聚集態穩定性,主要表現為鹽效應破壞表面活性劑的溶劑化作用,使表面活性劑漂浮或下沉而與水分離。測試方法:取10g/L的表面面活性劑,加入片鹼,在規定的溫度放置120分鐘後,觀察,出現分層或漂油時的鹼用量即為最大耐鹼量。
  • 洗滌劑中常用表面活性劑的特點
    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具有良好的增溶、洗滌、抗靜電、刺激性小、鈣皂分散等性能;實際的可應用pH範圍比一般離子型表面活性劑更寬廣;除去汙力和起泡性外,其它性能往往優於一般陰離子表面活性劑。實驗表明:在離子型表面活性劑中添加少量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即可使該體系的表面活性提高———相同活性物含量之間比較。
  • 表面活性劑在各行業中的應用
    一、表面活性劑在紡織工業中的應用    表面活性劑廣泛地應用於紡織工業。如在紡絲、紡紗、上漿、機織或針織、精煉(煉漂)、染色、印花、整理等各道紡織加工工序中,都要使用表面活性劑或以表面活性劑為主體的助劑,以提高功效、簡化工藝、改善性能和提高質量。
  • 表面活性劑在個行業中的應用
    一、表面活性劑在紡織工業中的應用    表面活性劑廣泛地應用於紡織工業。如在紡絲、紡紗、上漿、機織或針織、精煉(煉漂)、染色、印花、整理等各道紡織加工工序中,都要使用表面活性劑或以表面活性劑為主體的助劑,以提高功效、簡化工藝、改善性能和提高質量。
  • 非離子表面活性劑的濁點影響因素
    慧聰表面處理網訊:非離子表面活性劑水溶液在升溫時因相分離而出現渾濁時的溫度叫濁點(CP)。濁點是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分子結構的一種特徵屬性,直接影響著非離子表面活性劑的應用。非離子表面活性劑是優良的乳化劑,若溫度低於濁點則有利於形成O/W型乳液;若溫度高於濁點,則有利於形成W/O型乳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