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子星,宇宙中最光滑的物體?

2021-01-13 專注科普的萌小凡

中子星,是恆星演化到末期,經由引力坍縮發生超新星爆炸之後,可能成為的少數終點之一。

中子星的藝術想像圖 | 圖源:Wikipedia

一顆典型的中子星質量介於太陽質量的1.35到2.1倍,半徑則在10至20公裡之間,桌球大小的中子星相當於地球上一座山的質量。

光滑的物體有哪些特點?

提起「光滑」物體,我們最先想到的可能是玻璃、冰面等。

它們都有個共同特點,那就是表面非常平整。但即使是這些光滑表面,放在電子顯微鏡下,也是坑坑窪窪。

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是分子和原子,要達到極致平整,就不能讓任何一顆粒子凸起或下凹。科學家已經在向這一目標靠近。

為了改進顯微鏡,物理學家打造出了能夠反射原子的「鏡子」——原子反射鏡。它由僅50微米厚的矽晶體製成,表面覆蓋著1~2納米厚的鉛層。整個表面起伏不超過100納米。

曾獲諾獎的石墨烯更是只有單層碳原子結構,這意味著它的表面起伏只會在原子層面。

中子星,宇宙中最光滑的物體?

人造材料的光滑度還僅限於原子級別,如果想要找到更光滑的材料,只能找到比原子更小的微粒構成的物體。

浩瀚宇宙中確實有這樣的存在——中子星。

1932年,英國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的詹姆斯·查德威克發現了中子,並因此獲得1935年5月18日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中子星的前身一般是一顆質量比太陽大的恆星。它在爆發坍縮過程中產生的巨大壓力,使它的物質結構發生巨大的變化。在這種情況下,不僅原子的外殼被壓破了,而且連原子核也被壓破了。原子核中的質子和中子便被擠出來,質子和電子擠到一起又結合成中子。最後,所有的中子擠在一起,形成了中子星。

原子雖小,也是個「小宇宙」,中心是個極小的原子核,原子核又可拆分為質子和中子,而構成中子星的基本粒子正是中子,可以想像,它的緻密程度將遠超原子構成的物體。

那麼中子星是宇宙中最光滑的物體?

沒有最小,只有更小。

中子還可以解離成夸克,一些科學家猜想宇宙中還存在著夸克星,它將比中子星更加緻密。

相關焦點

  • 宇宙當中最圓的物體,表面光滑無比,好想上去摸一摸
    文/濤聲依舊宇宙當中最圓的物體,表面光滑無比,好想上去摸一摸我們都知道圓是一種集合物體,也是一種形容詞,人們在一生當中會接觸到很多的圓形物體,也會看到圓形物體,但是實際上你所看到的圓形物體其實不一定是圓形的物體
  • 中子星和黑洞都是宇宙中最神秘的天體
    天文學家強調這一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發現是理解宇宙的重要一步。當時,科學家們認為這一被官方正式歸類為GW170817的重大事件,可能會產生一個黑洞:而一項新的分析結果支持了這一假設。在這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了美國宇航局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收集的數據。在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項目探測到引力波後,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在一個世紀前首次預言了引力波在時空中的漣漪。
  • 宇宙中密度最大的物體是什麼?
    你所見過或觸摸過的任何東西,即使是最堅硬的金屬,其內部都不像你想像的那麼充實。一切實物都是由物質組成的,但物質在很大程度上不是由任何東西組成的!不,我不是想騙你!但如果你把一個物體縮小到原子級別,你會注意到它裡面有大量的空白空間。
  • 中子星和黑洞都是宇宙中的極端天體,但不是一個等級,別搞混了
    宇宙中最極端的天體是黑洞,黑洞可以吞噬接近它、闖入它勢力範圍的一切物質,迄今為止並沒有發現比黑洞更大威力的物體出現。中子星密度雖然很大,但與黑洞比起來是小巫見大巫。因為最小質量的黑洞都比最大的中子星要大,而中子星超過了奧本海默極限才會變成黑洞。這種變化沒有逆反過程,只有不斷地升級,黑洞就是這種升級的頂端。黑洞之所以成為黑洞,是天體質量在無限壓力下的坍縮。
  • 中子星中的夸克物質
    中子星內部的「細胞核」是一種不尋常的物質,由稱為夸克的亞原子粒子組成。 物理學家通過分析2017年8月中子星碰撞期間形成的引力波(符號GW170817)收集了新數據。數據顯示,中子星的核心密度非常高,以至於原子核不再存在,而是集中在夸克物質上。這是認識極端分子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 宇宙中最危險的物質—「奇異星星」
    中子星是除了黑洞以外最緻密的物體,在它們的核心中,我們可能會發現最危險的物質的存在——「奇異物質」,一個極端得能讓宇宙改變規則的「奇異物質」,它是夸克物質的一種。可是,這在中子星內部可能有所不同。在核心中存在的力量非常極端,以至於它們實際上類似於大爆炸之後的宇宙。中子星核心就像化石,可以讓我們窺視大爆炸之初發生了什麼。所以,了解夸克在中子星內部的行為是一種理解宇宙本質的方式。有一個假設是在中子星核心,質子和中子會解除限制,所有的粒子溶解並被擠成「夸克浴」。
  • 中子星的表面重力是地球的7000億倍,掉向它的物體能超過光速嗎?
    中子星是恆星在演變過程中的一個末期星體,恆星由重力坍縮後發生超新星爆發之後,但是質量沒有達到形成黑洞的情況下,會形成比黑洞密度小,比白矮星密度大的中子星。如果拿它與地球相比,那確實不是在一個數量級上。中子星依靠簡併中子壓來實現靜力學平衡。現在普遍認為,靜態中子星的質量上限是2.2倍的太陽質量。
  • 科學家發現中子星內部存在宇宙中最奇異物質的證據
    這種奇特的新狀態被稱為夸克物質人們認為,在宇宙大爆炸後的20微秒左右,一種叫做「夸克—膠子等離子體」的奇特物質充斥著宇宙,其行為就像一種無比熾熱的液體,在冷卻後變成了今天充斥在宇宙中的常規物質。如今,你能找到夸克物質的地方只有(短暫地)在大型強子對撞機的粒子碰撞中--也許還有中子星的核心。
  • 中子星的意義
    宇宙當中,除了黑洞引力最大的天體屬於中子星。中子星的密度非常高。以至於靠近的物體都會被撕裂。中子星自轉頻率相當快,有磁極旋轉產生電磁波,向宇宙當中發送宇宙磁能波。產生極光,日後有了宇宙飛船在太空當中行駛,中子星就可以當做宇宙燈塔來導航。
  • 中子星表面的重力為地球7000億倍,掉向它的物體能超光速嗎?
    當一個個的中子緊密結合之後,就形成了中子星這樣的天體。中子星是死亡恆星的殘骸,中子星物質被認為是可見物質中密度最大,硬度最高的物質。什麼是中子星一個中子星的半徑大約有10km,最小的中子星半徑只有幾千米
  • 科學家發現「質量間隙」中神秘天體 介於中子星與黑洞之間
    新華社北京6月28日新媒體專電 美媒稱,數十年來,天文學家一直對介於中子星與黑洞之間的質量間隙感到困惑:最重的中子星不超過太陽質量的2.5倍(或2.5個太陽質量);已知最輕黑洞大約是5個太陽質量。問題是:在這種所謂的質量間隙之中存在的究竟是什麼?
  • 宇宙中最圓的物體 這東西圓得令人髮指一不小心就滑掉!
    宇宙中最圓的物體 這東西圓得令人髮指一不小心就滑掉!時間:2019-05-22 23:2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宇宙中最圓的物體 這東西圓得令人髮指一不小心就滑掉!
  • 簡潔的中子星參數源於黑洞「無毛定律」
    天體物理學家一直尋找以一種簡潔語言描述中子星的特性,中子星是極為複雜的宇宙天體,科學家在「中子星物理學」研究中似乎只能使用繁複、多樣的物理語言。比如:通過觀察一個物體的運動狀態等特徵,科學家很容易估算這個物體的重量、形狀和外表顏色,然而,這是一種外在的描述方式,科學家不能在其它的層面描述這個物體的性質,比如:物體的化學成分,同樣,科學家在在天體物理學的描述中遇到了一項挑戰,如何在原子物理學的層面描述中子星的特性,事實上,中子星的物質成分極其複雜,科學家僅通過觀察方式不能描述它的物質成分,他們在目前中子星的研究中提出了幾種複雜的狀態方程式。
  • 宇宙中最緊密的天體,科學家:中子星讓人無法想像
    人類的科技在浩瀚無垠的宇宙面前就像是大海之中的一滴水,絲毫的不起眼,對於宇宙來說是可有可無的。因為宇宙是沒有邊界的,至少目前人類還沒有發現宇宙的邊界是在哪裡。雖然說宇宙是沒有邊際的,但是宇宙之中的物體是有著邊界的,不是無限的。
  • 研究發現,來自中子星的高能射電爆發,可能揭示了宇宙起源
    近些年來,隨著人類對星系的不斷探索,意外發現了中子星中的射電爆發,而這可能揭示了一個更大宇宙學現象的起源。在這些高能排放物中,天文學家發現了一些令人驚訝的東西:一種持續了僅僅毫秒的強大無線電波爆炸。事實上,這次爆炸是從這顆恆星或類似的任何一顆被稱為磁星的極強中子星上看到的最明亮的爆發。
  • 中子星與黑洞之間的相遇——黑洞更有可能吞噬整個中子星
    中子星是大質量恆星的坍塌核心,它們緊緊地壓縮物質,原子分裂而幾乎所有東西都轉變成中子。結果,大約1個太陽的質量被擠入了這些半個濰坊大小的物體中。這件事的大部分都是中子形式,但一些理論認為,在中子星內部深處,中子本身會解離,留下一堆夸克和輕子湯。
  • 不同類型的中子星具有怎樣的特性,吞噬中子星的黑洞能被觀察到?
    宇宙中的中子星就是一種奇怪而迷人的天體,它同時也代表了很多物理學家急切渴望了解的一種極端物質形態。並且,這還是一種不能直接訪問的天體,因為其強烈的引力場,足以在到達地面之前,就將我們的任何宇宙飛船拉扯成碎片。
  • 宇宙中最穩定、堅固、完美物質
    從以上三類星體中不難看出,隨著引力的增加,似乎我們所認識的物理規律逐漸被打亂得越來越「離譜」,中子星內部的鑽石還在我們的理解範圍內,黑洞則是對其內部完全不能理解,那麼中子星呢,當原子核中質子與電子被擠壓在一起後不再帶電(我們都知道我們碰觸一個物體被反作用力排斥都是因為電子間斥力的產生),其物理規律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 中子星表面重力是地球的1000億倍,掉進去的物體能超過光速嗎?
    掉向中子星的物質的最終速度會超過光速嗎?計算出中子星表面重力加速度會那麼大,著實嚇了一跳,那麼現實問題來了,假如有一個物體從遙遠的位置向中子星掉落,它的速度會超過光速嗎?廣義相對論認為,引力質量在時空中的表現方式,請注意引力只是表現,而本質卻是質量對時空的扭曲程度,與牛頓的絕對時空觀不一致的是,廣義相對論認為時間在宇宙的很多角落都不一樣的,這個不一樣是因為受到附近巨大質量體的影響。
  • 中子星是完美球體嗎?是什麼影響它的形狀?
    ada   宇宙中沒有靜止的物體,我們所知道的每樣事物幾乎都在以某種方式旋轉著。所知道的月球和每一顆行星恆星都是繞著軸旋轉,這意味著在物理現實中沒有一個真正完美的球體。作為一個靜力平衡旋轉的物體,地球的赤道凸起,兩極略扁,由於其每天自轉一次地球的赤道軸的距離比極軸要長26英裡(42公裡),而且有很多東西旋轉得更快,那旋轉最快的物體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