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中國智慧交通大會在京舉行

2020-11-24 中國交通新聞網
來自交通行業的400多名代表參加會議。

出門前可通過手機查看出行路線是否擁堵,哪種交通工具更便捷;乘車時不再需要排隊買票,更不需要帶現金……每當這時,我們會深深讚嘆時代的進步,科技帶來的便利。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這些時髦的熱詞越來越多融入我們的生活,智慧交通的不斷發展帶來了更多的獲得感和滿足感。高新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未來路漫漫,智慧交通將伴著時光的打磨,創造更加高效暢捷的品質出行。

10月23日,由中國交通報社與騰訊公司聯合主辦的中國智慧交通大會在北京舉行,會議以「與未來同行」為主題,交通運輸部總工程師周偉,中國交通報社黨委書記、社長蔡玉賀,騰訊公司副總裁江陽、鄭浩劍,以及來自交通行業的領導、專家與企業家共聚一堂,展望未來交通的美好前景,探討中國智慧交通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交通運輸部總工程師周偉作主旨致辭。

以智慧交通引領新時代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

交通運輸部總工程師 周偉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建設網絡強國、數字強國、交通強國、數字社會。當前,以網際網路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正與交通運輸領域深度融合,超級鐵路、自動駕駛、新能源車船、無人機(車、船)等智能化交通基礎設施和技術裝備成為各國競相角逐的熱點,交通出行新模式、新業態、新產業不斷湧現並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

加快智慧交通發展,對於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滿足人民美好出行需要,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基礎設施智能化水平提升 運輸服務新業態不斷湧現

近年來,我國智慧交通蓬勃發展,基礎設施和裝備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運輸服務新業態、新產品不斷湧現,治理體系和治理方式不斷優化,人民群眾的獲得感也不斷增強。

一方面,基礎設施智能化不斷提升交通系統的運行效率。當前,我國國省幹線公路網超40%的重點路段、特大橋梁和特長隧道實現了運行狀況的動態監測。自動化貨櫃碼頭在青島港、廈門港、上海洋山港等港口陸續建成並投入使用。截至2017年年底,全國高速公路已建成ETC車道17295條,持卡用戶超過6000萬。

另外,運輸裝備智能化技術創新正加速推進。首批3家自動駕駛封閉測試場地獲得認定,國家智能網聯汽車(上海)試點示範封閉測試區已建成200個智能駕駛測試場景。無人機在公路巡檢、突發事件現場監測已在部分地區規模應用,無人機物流配送正在積極試點。國內首條全自動運行地鐵線燕房線於2017年年底投入運行。首艘無人貨船項目「筋鬥雲」也於去年12月在珠海啟動。

客貨運輸服務創新應用也取得了顯著成效。網約車、共享單車、12306鐵路聯網售票、航空電子客票、海運EDI、物流信息平臺等智慧交通項目和系統的服務規模和發展水平均居世界前列。對網約車、共享單車的世界治理難題,還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讓公眾獲得了實實在在的福利。

此外,行業協同治理應用正在深入推進。交通運輸安全暢通與應急指揮、運輸和建設市場信用信息服務,以及道路運輸管理、公路治超管理、海事協同監管、統計分析等全國聯網系統,在行業管理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去年9月,跨省大件運輸並聯審批系統實現全國聯網。全國重點營運車輛聯網聯控系統也已建成,超過95%的「兩客一危」重點營運車輛接入了聯網聯控系統。「信用交通」建設初見成效,在強化事中事後監管、推動市場誠信自律方面已發揮作用。

當前,開放共享的數據資源體系已基本建立。通過政企合作方式建立的「綜合交通出行大數據開放雲平臺」,目前已接入全國25家省市交通運輸主管部門,43家包括騰訊、百度、高德、滴滴等在內的企業和機構,開放數據159項,信息服務接口140餘項,推動交通運輸公共信息資源開放。

推動基礎設施數位化 生產組織自動化

交通運輸部堅持以智慧交通為行業發展主攻方向,聚焦基礎設施、生產組織、運輸服務和決策監管等領域,推動實現交通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促進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為建設交通強國提供有力支撐。

通過推進建築信息模型(BIM)、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等技術在項目規劃、設計、建造、運維各階段應用,建立高精度、全要素的三維交通地理信息系統,實現對鐵路、公路等基礎設施、設備、標誌標線等的數位化與動態跟蹤。對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工程實現全生命周期健康性能監測,及時發現和精準處置隱患,節約養護成本,延長生命周期。

另外,大力發展「網際網路+」物流組織新模式,構建覆蓋物流鏈各環節的服務體系,提供國內、國際物流「一站式」「一單式」服務。同時,推動載運工具及作業裝備向電動化、自動化和網聯化發展,由人工操作向智能控制轉變,推動生產組織智能化、自動化,全面提升運輸作業效率和管理水平。

推動運輸服務一體化、便捷化也是重要發展內容。推動出行、旅遊、住宿、餐飲、娛樂等領域跨界融合,鼓勵各類平臺型企業為旅客提供個性化、「門到門」的一體化出行解決方案,使出行更便捷。通過倡導共享化理念,提供即時響應、按需獲取、隨需而變的出行服務,大幅減少私人運輸工具擁有量。

此外,深化行業宏觀決策、安全應急指揮、監管執法、政務服務等領域的大數據運用水平,實現鐵路、公路、城市公共運輸等綜合交通運行狀況的集成展現、綜合評估預測預警等,全面增強綜合交通運輸協調調度和應急聯動能力。同時,推動交通運輸許可證件和執法案件數位化,提供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推動交通信用、綜合執法信息跨區域、跨部門共享共用,實現一地失信、處處受限,一處違規、異地處罰。

強化頂層設計 加強跨界協同

深入推動智慧交通發展,要強化頂層設計,謀劃中長期發展。以支撐交通強國為核心,研究移動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對交通運輸業的改造提升作用,分析新的出行方式、物流組織和治理模式,明確智慧交通的中長期發展目標和實現路徑。

一方面,通過推動新一代交通控制網和智慧公路等試點,加快先進信息技術與交通運輸融合應用。另外,按照「以高精度應用為核心、以地基增強為支撐、以運輸工具為重點」深化北鬥系統行業應用,並開展交通旅遊服務大數據應用試點,探索開展跨行業、跨地區數據融合應用。

明確以企業為主體進行技術、服務、商業模式創新,政府側重戰略、規劃、政策、標準和治理模式創新的政企定位十分重要。要加強交通、發展改革、工信、公安等部門聯動,深化部門協同發展機制,統籌各行業資源,共同推動形成國家層面的引導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智慧交通的發展要謹防一窩蜂投入後的經濟社會問題。信息資源共享困難、開發利用不足,是長期制約智慧交通發展的問題,必須要打破信息壁壘,消除信息孤島,推動信息資源共享開放。此外,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創新業務模式、優化業務流程、規範管理行為,避免信息技術和交通業務「兩張皮」。

(根據現場發言整理)

□ 圓桌論壇

打造宜居宜行城市

本報記者 焦楊

騰訊公司副總裁江陽致辭時表示,騰訊的優勢在於線上連接人與人、人與數字內容以及人與服務,交通運輸行業則是通過線下連接人與服務。「打通線上線下,能夠提升大眾出行體驗,讓大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江陽說,「供給側和需求側緊密合作、優勢互補,是未來智慧交通發展的必然路徑。如果說行業管理部門是從路網規劃、系統建設、交通管理等供給側角度推進智慧交通,騰訊等企業則是從需求側、用戶側的角度,豐富民眾出行選擇,提升出行體驗。」

本次會議還設置了兩個圓桌論壇,分別探討「智慧交通助力智慧城市建設」和「公共運輸數位化升級」,嘉賓們從不同的角度暢談了智慧交通發展的現狀以及對未來的設想。

建設智慧城市 提升出行效率

目前,我國人口城市化率越來越高,城市治理面對諸多挑戰。通過智慧交通體系建設,發揮最大的城市交通效能,建立人、車、路、環境協調運行的新一代綜合運行協調體系,推動智慧城市建設,才能提高群眾出行品質,打造宜居宜行生活。

「傳統的智能交通系統都是戰術型的,而智慧交通應該服務更廣泛的戰略目標。」世界資源研究所中國交通項目主任劉岱宗認為,交通系統如同血液系統一樣是維持城市正常運轉的基本系統,解決城市擁堵等問題,提高群眾出行效率,才能使城市良性運轉。

深圳市一直致力於智慧城市建設,並於去年全面實現公交車電動化。深圳巴士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慧農介紹,結合網際網路技術,深圳巴士集團推出城市公交、定製巴士、巡遊計程車、網約計程車、城際客車、旅遊包車、微循環巴士、校園巴士等多項業務,打造一體化、多功能的公交服務模式。

除了這種「全牌照」的經營方式,深圳市很早就開始與騰訊展開合作。據了解,除了應用交通乘車碼,深圳市還與騰訊成立聯合創新實驗室,建設城市神經中樞,打造深圳地面交通雲平臺和數據系統。未來,該系統將包括大數據中心、公交雲平臺系統、應急指揮系統、調度系統、監控系統,提高群眾出行效率。

西安市有三條地鐵運營線路,共運營91公裡,每日客運量達200萬人次。面對壓力巨大的客流,如何保障市民高效便捷出行?西安市地下鐵道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祁國俊介紹,2015年起,西安市引入網際網路購票和取票服務,不需排隊買票,節省了出行時間,獲得了乘客一致好評。去年起,西安市推廣行動支付服務,並於今年率先開始了全線網、雙離線、先享後付掃碼過閘,得到了市民充分認可。目前,每日掃碼乘車的乘客達到50多萬人,佔每日客流量的四分之一。

「智慧交通的發展不但方便了乘客出行,也提高了企業的運營效率。」祁國俊認為,「利用『網際網路+公共服務』的理念來引導智慧交通可持續發展,還涉及到智慧安檢和智慧運維、智慧調度等。下一步,我們將設定乘客出行全場景的數位化服務,為乘客提供便捷、綠色出行。」

NFC手機刷卡業務在上海逐漸受到乘客青睞。上海公共運輸卡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弛介紹,上海市不但推出了交通乘車碼,而且與華為、小米、蘋果等公司進行合作開展NFC手機刷卡服務。目前,NFC和二維碼模式在上海公共運輸領域應用已佔20%。

升級服務能力 提高運維水平

通過大數據預測客流,智能調度運力,交通行業不斷向數位化、智能化、智慧化發展,升級服務能力,提高了企業運營水平。

每逢節假日時,車站候車排隊的客流較大,人為管控限流,往往讓乘客不滿。杭州市地鐵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沈林衝認為,利用數位化技術提供信息通達和有效疏導,給企業運營維護帶來了極大便利。「我認為運輸系統的價值有三個要素,即安全、準時、舒服。」沈林衝說,利用數位技術讓運輸系統處於一種實時感知的狀態,及時分析,提出應對建議並及時啟動,提高企業服務水平,滿足群眾美好出行需求。

廣州市公共運輸集團每天收到500億條目的海量數據,包括乘客信息、車船狀態信息、司機行為信息等。廣州市公共運輸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海燕認為,大數據引領了公共運輸行業向精細化管理發展,對企業內部來說,應該利用這些數據進行資源優化、設備管理,以及司機安全行為管理。對於企業外部來說,要利用大數據分析乘客出行需求,提供一些定製化服務。

「由於乘客是常規剛性出行,我們可以通過大數據分析他的出行習慣和需求,提供新型服務模式。例如,未來除了匹配公交資源,還可以建立公交社區,為沿線乘客提供如訂餐等常規服務,打造『城市移動客廳』,實現公交車上的美好生活。」對於未來的公交服務,張海燕充滿信心。

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中交國通智能交通公司董事長、研究員孟春雷認為,公共運輸的數位化升級需要做好三個結合,包括交通基礎設施,例如場站、線網等,載運工具,以及用戶終端。同時還要通過網際網路提升交通的承載能力、便捷性、安全水平。此外,要發揮網際網路公司在宏觀分析和微觀分析具有雙重能力的優勢,最大限度提升數據能力。

「對乘客來說,除了支付關注方面之外,還需要知曉車輛行駛軌跡。如果把更精準數據和範圍更廣的數據能夠整合到一起,那我們就會做出更好的決策,包括調度、線路規劃等,提升群眾出行滿意度。」國家發展改革委綜合運輸研究所城市交通運輸研究中心主任程世東說,大數據分析還可以用來對企業進行相關考核。以深圳為例,行業管理部門通過大數據得出的結果,考核企業服務水平,並與政府補貼掛鈎,激勵企業提供優質服務。

□ 大咖建言

智慧交通應用還將面臨什麼樣的瓶頸和新發展,有哪些問題值得繼續思考?關於提高便捷出行,發展智慧交通,專家們還給出了建議,供行業管理部門以及業界同行參考。

王慧農:信息和數據要高度協同化,智慧交通要避免形成數據孤島,將數據互聯互通和開放共享。同時,應注重城市交通綠色化,城市交通規劃設計和服務模式的現代化和人性化,以及智慧交通技術和管理的智能化。

祁國俊:網絡安全和信息安全也是值得注意的一點。隨著數據量越來越大,個人隱私信息如何合法採集和合規使用,以及政策、法規和技術如何統一協調推進智慧交通的發展,也是需要我們不斷探索和思考的問題。

張弛:對整個智慧交通重點組成要有清晰的頂層設計,把每一個組成部分的框架梳理清楚並形成相關的行業規範和標準來進行統一的部署。同時,也要處理好規範和創新發展的關係,隨著人臉支付、5G技術發展,傳統的一些行業標準的優勢不復存在,如何應對新的發展趨勢,怎樣將先進技術應用於網際網路?這些都需要得到各方面的支持。此外,不論是政府管理部門還是運營企業、科技企業,大家都要致力於構建一個合理健康發展的生態,這是數據可持續化、智慧可持續化的基礎。

劉岱宗:未來交通發展包含自動化、電動化、共享化、多模式化,這「四化」並不能割裂。其實,公共運輸的上一階段強調的公益性屬性,也就是價格低且保障順暢出行。然而以目前歐洲、巴西這些非常發達的公共運輸系統的地區和國家為例,市場份額裡有50%是民營企業介入公共運輸,提供增值服務。我國未來是否要提供類似的增值服務,吸引中高收入群體選擇公共運輸出行,也是下一步值得思考的問題。

□ 專家觀點

騰訊公司副總裁鄭浩劍。

向產業網際網路轉型 助力數字交通建設

騰訊公司副總裁 鄭浩劍

網際網路的下半場屬於產業網際網路,而公共運輸行業是騰訊進行產業網際網路探索的重要領域之一。騰訊將致力於通過數位技術助力產業升級,連接消費者和產業,創造巨大的社會價值。

過去的20年,騰訊已經在雲服務、人工智慧、人臉識別、安全等很多方面作了探索,騰訊希望能夠通過在科技方面實踐的成果,助力智慧交通建設。騰訊將以積極進取的姿態面對交通產業和網際網路的融合趨勢,主動進化,扮演好「連接器」和「生態共建者」的角色。

截至目前,騰訊在智慧交通領域作了初步探索和實踐,以雲計算和大數據為基礎,推出乘車碼、定製公交、智能出行助手、城市神經中樞等產品。其中,乘車碼支持先乘車後付費,應用於公交、地鐵等多個支付場景,在全國擁有超過5000萬用戶,並且覆蓋100多個城市。乘車碼還開展了微信車票功能,許多公交企業將微信車票獎勵給乘客,吸引乘客選擇公共運輸出行。

騰訊還積極與航空領域進行結合,並與深圳航空合作,推出「深航碼上飛」小程序,希望從乘機前、乘機中、乘機後全方位融入大數據技術,方便用戶乘機。

為了滿足多人出行情況,騰訊還在探索出行服務和定製服務。目前,騰訊在鄭州初步嘗試智慧出行助手,通過實時公交、地鐵播報線路規劃,讓乘客實施掌握線路運營情況,提高出行效率。定製公交則根據乘客需求以及客流情況定製公交路線,多人成團,精準規劃城市交通需求,以滿足差異化出行服務創造更多收益。

此外,騰訊還推出了城市神經中樞,集合全城實時交通數據,經過智能計算分析,並通過可視化展示,實現城市交通智能治理的新型管理。例如,人群擁堵時,通過大數據分析如何調整運力,如何規划動態路線,以及如何制定疏導方案。這樣的一個分析不僅僅是總體概念的分析,而是通過微信直接連接到用戶,與用戶進行聯動,解決交通擁堵等問題。

一切才剛剛開始,未來,騰訊將把基礎工作做紮實,作為數位化交通的助手和行業一起努力和分享。

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新型軌道交通技術研究所副所長鄧自剛。

中國「超鐵」領跑未來交通

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新型軌道交通技術研究所副所長 鄧自剛

現階段,智慧交通已經惠及群眾的日常出行,如共享汽車提供便捷、共享的出行服務,電子車牌助力實現不停車收費,騰訊乘車碼使公交支付更方便等。展望未來智慧交通,應在立足緩解交通擁堵、提高安全保障的同時,更多關注效率、服務、交互、環保與基礎設施智能化等多目標的協同發展。

真空管道磁浮挑戰更高速度

速度是效率的體現,也是社會發展的主題之一。當前我國已邁入建設交通強國的新時代,智慧交通發展面臨的一項重要挑戰就是提升速度。發展真空管道磁浮,即「超級高鐵」,將懸浮技術與真空管道技術結合,通過懸浮支撐、電磁推進和低壓環境創新來提高列車運行速度、降低系統運行能耗,將成為未來地面軌道交通邁向更高速度的必然選擇。

根據研究,真空管道磁浮在低氣壓環境下速度可大於每小時1000公裡,不受環境與天氣約束,且雙向管道有助於降低事故發生率,真空環境也將降低系統能耗和氣動噪聲,具備安全、高速、準時、環保等優勢。

我國真空管道磁浮方案依託我國原創的高溫超導磁懸浮技術,發展真空管道高溫超導磁懸浮,還兼具導向自穩定、無需主動控制、節能等特點。目前,西南交通大學已建成首個真空管道高溫超導磁浮交通試驗系統,正在建設真空管道高溫超導磁懸浮試驗平臺。根據超高速真空管道磁浮發展規劃,一期將用5—10年時間建成開敞式高溫超導磁懸浮列車,時速達600公裡;二期將用10—15年時間,建成超高速真空管道高溫超導磁懸浮列車,時速達到1000公裡。

「網際網路+」提升出行體驗

乘坐在真空管道中行駛的超級高鐵,會不會因為無法欣賞沿途風景而降低出行體驗?當然不會。未來車廂內,利用互動式多媒體,即在傳統媒體上基礎上加入交互功能、通過交互行為並以多種感官來呈現信息的嶄新媒介形式,包括電子沙盤、互動櫥窗、多點觸控桌、全息投影等,乘客將獲得更好的出行體驗。

超級高鐵的運行和調度也將更加智能化,在具備速度的同時兼具智慧。基於人工智慧,超級高鐵可實現智能動態調度、智能協同控制、智能換乘調度、智能故障診斷等功能,以及從全路網角度進行列車調度,在安全高效運營的同時,提升系統應急決策和處置能力。另外,藉助網際網路技術,還將實現智能售票、智能監控、智能導航等智能客運服務。

在構建超級高鐵用戶出行場景時,騰訊等網際網路企業可以在行動支付、大數據、人工智慧數字娛樂、社交服務等領域展開深入的數位化合作,包括Wi-Fi服務、休閒文化娛樂新聞資訊、在線點餐、特色電商、聯程出行、智慧零售等站車一體化、線上線下協同的出行服務。

中國智慧交通生態聯盟正式成立

截至目前,騰訊公司已和各地交通管理部門、公交集團、地鐵集團和交通卡公司等行業主體,在全國100多個城市實現智慧交通項目合作落地,產品模塊包含乘車碼、智能出行助手、定製公交、城市神經中樞等,為城市居民提供便捷的智慧乘車服務,助力城市公共運輸發展提升運行效率。本次大會上,騰訊公司攜手國內智慧交通產業的主要應用城市、知名企業、相關機構等單位共同發起並成立中國智慧交通生態聯盟(簡稱生態聯盟)。

生態聯盟簡介:生態聯盟集結國內智慧交通產業多個緯度共同發起,以科技手段助力交通強國建設和發展。生態聯盟通過政、產、學、研緊密交流與合作,集成智慧交通的技術、項目、人才和市場資源,以創新平臺驅動跨界融合,提升城市智慧交通創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同時推動出行服務智能化、定製化發展,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

生態聯盟規劃:成員單位為全國主要城市的公共運輸企業及騰訊公司,以智慧交通解決方案服務全國數億用戶,以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創新推動交通產業增效升級,致力為成員單位搭建產業交流與合作的服務平臺,構建開放融合、共治共享的智慧交通服務體系。




相關焦點

  • 湖南省首屆企業「創新達人」發布暨宣講大會隆重舉行
    ▲湖南省首屆企業「創新達人」發布暨宣講大會在長沙舉行。  12月30日,湖南省首屆企業「創新達人」發布暨宣講大會在長沙舉行。    湖南省政協副主席張健,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友梅、劉仲華,中國科協企創中心企業處和企業科協雜誌負責人,湖南省委組織部、省科技廳、省工信廳、省人社廳、省國資委、省科協等省直有關單位部門的負責人,省科協所屬學會、企業科協聯合會、市州科協代表,100位湖南省首屆企業「創新達人」近二百人出席會議。省科協黨組書記、副主席劉小明宣讀湖南省首屆企業「創新達人」評選結果通報。
  • 2020「中國天氣」交通出行能力資源宣介會在京舉行
    2020「中國天氣」交通出行能力資源宣介會在京舉行 2020年12月04日來源:南方企業新聞網 提要:12月3日,「天·道」——2020「中國天氣」交通出行能力資源宣介會在中國氣象局華風氣象影視大樓舉行。
  • 中國電子學會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京舉行
    中國日報網8月17日電 8月15日下午,中國電子學會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京隆重舉行。大會舉行了「2019中國電子學會科學技術獎」、「第七屆中國電子學會優秀科技工作者」、「電子信息領域優秀科技論文(2020)遴選活動」入選論文等表彰儀式。
  • 中國電子學會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京舉行
    中國日報網8月17日電 8月15日下午,中國電子學會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京隆重舉行。大會舉行了「2019中國電子學會科學技術獎」、「第七屆中國電子學會優秀科技工作者」、「電子信息領域優秀科技論文(2020)遴選活動」入選論文等表彰儀式。
  • 首屆微電影創作者大會(MFCC)今日京召開
    2013年11月17日,倍受矚目的首屆mfcc微電影創作者大會在北京車庫咖啡隆重舉行。這是自微電影風靡中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微電影創作者集體盛會,也將是微電影發展歷程中,一次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大會。
  • 陝西省林業產業協會首屆會員大會暨成立大會在西安舉行—新聞...
  • 視界觸手可及 第六屆「世界電視日」中國電視大會在京開幕
    11月20日上午,第六屆「世界電視日」中國電視大會在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開幕,本屆大會以「視界觸手可及」為主題。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孟冬,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黨組成員胡孝漢,北京市政協副主席牛青山出席主旨峰會並致辭。歐洲廣播聯盟(EBU)、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大使館向大會開幕發來致辭視頻。
  • RT FORUM 2021第六屆中國智慧軌道交通大會將於蘇州舉辦
    智慧軌道交通大會 順應智慧化軌道交通大潮興起,RT FORUM 2021第六屆中國智慧軌道交通大會將再度於2021年5月19-21日在蘇州舉辦。 深耕行業16載,實力鑄就行業領跑者 RT FORUM中國智慧軌道交通大會由【RT軌道交通】策劃團隊全力打造,該團隊以雜誌、微信公眾號、微信視頻號等多媒體渠道,深耕軌道交通行業16年,積累了大量行業縱深領域人脈的同時,亦具備多年市場公關及品牌傳播經驗。
  • 第二十三屆遊交會暨首屆中國西部遊戲產業交易大會在南岸舉行 首批...
    第二十三屆遊交會暨首屆中國西部遊戲產業交易大會在南岸舉行首批20家企業落戶網易文創數字經濟產業園  本報訊(記者 饒金蘭)11月30日,第二十三屆遊交會暨首屆中國西部遊戲產業交易大會在南岸區南坪國際會展中心舉行
  • 「愛的分貝」舉行首屆夥伴大會
    4月21日,「我們,在一起」——愛的分貝首屆夥伴大會暨主題朗誦會在北京歐美同學會舉行,大會邀請了耳科醫學專家、主播理事、愛心企業、品牌服務機構、康復機構、志願者團體、受助家庭等愛的分貝夥伴齊聚一堂,共同為愛發聲。
  • 歷史上今天的航天事件2014年8月18日首屆空間科學大會在京召開。
    歷史上今天的航天事件2014年8月18日,由中國宇航學會主辦、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錢學森空間技術實驗室承辦的「首屆空間科學與技術發展及應用學術大會」在京隆重召開。出席本屆大會的有包為民院士、李濟生院士、孫承緯院士、吳一戎院士、羅俊院士、段寶巖院士、尹浩院士、楊小牛院士,總參謀部周志鑫局長、總裝備部樊士偉主任、國家863計劃航天航空技術領域專家委相裡斌主任、長春理工大學姜會林校長、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鄭志明副校長、宇航學會龔金玉副秘書長,以及來自國家部委、上級用戶、中科院、
  • 【科技】行業「大咖」齊聚 共話數字經濟發展 四川德陽舉行首屆...
    【科技】行業「大咖」齊聚 共話數字經濟發展 四川德陽舉行首屆人工智慧應用和數字經濟發展大會 2020-07-15 19: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無人配送、智能交通……這些「京牌」創新獲選網際網路領先科技成果
    來自美團助力AI戰疫的無人配送整體解決方案、由百度研發的ACE智能交通、奇安信推出的網絡內生安全框架、來自地平線研發的AI車載計算晶片……這些「京牌」創新在2020世界網際網路大會領先科技成果發布活動中閃亮登場,成為經過層層篩選的15項國內外有代表性的領先科技成果。
  • 西安交通大學MBA辦學30周年紀念大會暨學科高峰論壇舉行
    9月20日,西安交通大學MBA辦學30周年紀念大會暨學科高峰論壇在西安舉行。來自國內知名高校商學院院長、業界企業家、各地校友代表、高校MBA聯合會主席以及西安交通大學管理學院領導班子成員、師生代表參加了此次會議。  2020年是西安交通大學MBA辦學三十周年。
  • 2020年交通運輸優秀文化品牌經驗交流會在京舉行
    2020年交通運輸優秀文化品牌經驗交流會在京舉行 2020-11-23 0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20年國際宇航大會(IAC)中國分會場在京舉行
    由中國宇航學會主辦,未來宇航研究院承辦的2020年國際宇航大會(IAC)中國分會場在北京成功舉行。IAC是由國際宇航聯合會(IAF)舉辦的年度航天盛會,迄今已舉辦70屆,因規模大,層次高,影響廣,享有"航天界的奧林匹克"的美譽。受疫情影響,今年IAC以網絡直播方式召開,舉辦全體大會、亮點報告、專題論壇等學術活動,同時還舉辦線上展覽,在線將世界航天人連在一起。
  • 首屆「未來科學大獎」在京揭曉 薛其坤、盧煜明獲獎
    首屆「未來科學大獎」在京揭曉 薛其坤、盧煜明獲獎來源:新華網 2016-9-19 閻冬  歷經一年半的嚴格提名、篩選和評審,中國首個由大陸企業家、科學家共同發起的民間科學大獎——首屆未來科學大獎新聞發布會今日在京舉行並正式揭曉獲獎科學家名單。「物質科學獎」由清華大學教授薛其坤獲得,「生命科學獎」則由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盧煜明獲得。
  • 首屆中國天泉湖天文論壇舉行
    首屆中國天泉湖天文論壇舉行 2018-09-19 紫金山天文臺 【字體:大 中 小】   9月15日,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紫金山天文臺,江蘇省盱眙縣委、縣政府主辦的首屆中國
  • 2019年中國光學學會學術大會舉行
    8月9日至12日,2019年中國光學學會學術大會在合肥召開。本次會議由中國光學學會、中國科學院信息技術科學部、中國工程院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主辦,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承辦。
  • 中國道路運輸協會城市客運分會2019年年會在京召開[組圖]
    11月2日,中國道路運輸協會城市客運分會2019年年會在京召開。城市客運分會副理事長,重慶公交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程龍主持會議。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中國網訊 11月1日至3日,5G時代城市公共運輸智慧出行高峰論壇暨2019中國(北京)國際公共運輸裝備與技術展覽會在北京亦創國際會展中心盛大舉行,中國道路運輸協會城市客運分會2019年年會和多場專題會議、論壇於同期召開。    11月2日,中國道路運輸協會城市客運分會(以下簡稱城市客運分會)2019年年會圓滿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