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區柯克誕辰120周年|由《群鳥》引發的「恐鳥症」

2021-01-08 界面新聞

撰文 | 蔣旖旎

今年的8月13日,剛好是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Alfred Hitchcock)誕辰120周年的日子。這位導演以「懸疑大師」的身份在電影界留下了自己的印記,也在當時的流行文化中,以電視節目《希區柯克懸念故事集》中胖胖的、嗓音渾厚的主持人形象為觀眾所熟知。在希區柯克的一生中,他導演、監製了59部電影及300多部電視劇,這些作品大多以焦慮、窺視欲、恐懼等人性陰暗面作為主題,將謀殺、懸疑、黑色幽默等元素融合在一起,例如1943年的《辣手摧花》、1959年的《西北偏北》和1960年的《驚魂記》等。1958年,他的電影《迷魂記》取代了《公民凱恩》,成為英國電影協會有史以來最好的電影。

美國國家電影保護局自1989年起,每年評選出25部美國出品、在歷史、文化、藝術等價值上佔有影響力的電影來歸檔保存。希區柯克的多部影片入選該名單,除去上述提到的影片外,還包括《美人計》和《後窗》,以及在1963年推出,2016年進入收藏名單的《群鳥》。

《群鳥》海報

《群鳥》

《群鳥》的劇情設計與希區柯克所常用的「一波三折、險象環生」的手法不同,它的劇情並不複雜,講述了女主角梅蘭妮和男主角米契從偶遇到相互傾心的故事。而在簡單的故事中,希區柯克又加入「怪異」的情節:群鳥總是突如其來地攻擊人類——例如當男女主人公的愛情遭到米契母親的反對時,不斷有鳥類飛到米契家附近對人類發動攻擊,甚至在加油站引起了大火。在影片末尾,群鳥更是佔領了整個小鎮,讓人類無力反擊。片中的恐怖因素並非來自人為,而是自然力量,這種不同於希區柯克以往懸疑模式的設定,也使《群鳥》成為非典型性的希區柯克電影。

《群鳥》劇照

對於片中群鳥為什麼攻擊人類,許多評論家用俄狄浦斯情結(戀母情結)來解釋這一情節。文學教授瑪格麗特·赫維斯認為野鳥象徵著一種女性惡毒的超自我,是影片中米契母親莉迪亞這一角色性格的間接揭露:她是一個佔有欲強的母親,試圖與兒子建立一種共生的俄狄浦斯關係。而評論家理察·艾倫則認為「母子關係」更能解釋為什麼片中女主角甚至學校的孩子都受到了鳥群的攻擊。由於片中女主角幼年被母親拋棄,情感缺失,尋求認同感,從而鳥群的攻擊似乎象徵著母親對孩子們的教訓和懲罰。

《群鳥》劇照

在創作劇本時,希區柯克關於片中鳥類攻擊人類的靈感來自於一條新聞:1961年8月,《聖克魯茲哨兵報》報導了加利福尼亞州卡皮託拉的一次鳥類入侵。居民們在半夜被猛禽拍打房屋的聲音吵醒。日出時,死鳥散落在街道上。希區柯克向《哨兵報》要了這篇文章作為研究材料。幾周後,他聘請埃文·亨特(Evan Hunter)來寫劇本,開始了這部電影兩年的創作之旅。

亨特引入浪漫喜劇元素的想法讓希區柯克非常滿意,因為這樣會使觀眾產生一種虛假的安全感——他們雖然知道鳥群會攻擊人,但並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攻擊。至於這些鳥為什麼會對人類發起攻擊,也沒有明確的答案。據亨特說,最初的想法是讓小鎮居民守著一個秘密,群鳥來襲是神的懲罰。而希區柯克在一次訪談中這樣解釋鳥群攻擊的寓意:「這些鳥厭倦了被人類捕殺,所以它們決定為自己復仇。」

《群鳥》劇照

也許正是因為這些模糊的答案,才使片中的群鳥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影片利用特效精確捕捉了鳥兒拍打翅膀的動作,雖然以現代標準來看呈現的效果有些過時,但在那個時代卻是一場視覺盛宴。而希區柯克讓一群鳥在銀幕上如同那些最優秀的反派角色般令人生畏的同時,也引發了不少觀眾對鳥類或禽類動物的不適。

恐鳥症

Ornithophobia(恐鳥症)的英文單詞源自希臘語,ornitho意為鳥,phobia表示對某類事物的恐懼症。恐鳥症是指對鳥類的不合理的恐懼,可以表現為多種形式:有些人只害怕猛禽,比如禿鷹,而有些人面對寵物鸚鵡也會感到頭皮發麻。鳥類或禽類的某個部位也可能成為恐鳥症人群感到恐懼的原因,比如尖嘴、利爪、眼睛、翅膀、羽毛、被除毛後的皮膚等。在被迫面對一隻鳥時,一個有著嚴重恐鳥症的人可能會逃跑、噁心、發抖,甚至被嚇哭或呼吸困難。

在眾多對恐鳥症的解釋中,《群鳥》這部電影經常被提及。在某些對恐鳥症的定義中甚至會直接出現這樣的語句:「希區柯克1963年的電影《群鳥》可能會觸發恐鳥情緒。」影片中鳥類的形象既危險又邪惡,可謂對恐鳥人群極為不友好。不少人對鳥的牴觸由《群鳥》而起,而對於沒看過它的恐鳥症患者,只是看到名字也會敬而遠之。

《群鳥》劇照

在豆瓣小組「恐鳥症Ornithophobia」中,一位成員這樣寫道:「本來小時候對家禽和鳥類無感,但是自從小學時候在電影頻道看了希區柯克的電影《群鳥》之後,留下了深深的心理陰影,從此怕得要死,害怕自己像電影裡的主人翁一樣被群鳥攻擊,眼睛被啄瞎,順帶也怕鄉下的雞,特別是公雞。」對於雞肉,這位成員表示自己可以吃,但是不能看到雞的頭。

「恐鳥症Ornithophobia」小組的成員有800餘人,他們所發表的內容大多與自己的對鳥類的恐懼有關,下面的回覆經常是相似經歷的分享和對發帖者的鼓勵。另一個擁有5700餘名成員,名為「怕雞,怕鳥」的豆瓣小組公告中這樣寫道:「即使是雞毛蒜皮,對我們也是「禽」天霹靂。哪怕是鳥語花香,我們也不能「鴨」俗共賞。」因為對彼此恐懼心理的了解,從這樣的小組中,這些恐鳥症患者在陌生人身上得到了安慰。

《裡約大冒險2》海報

除了害怕真實的鳥類形象之外,對於某些恐鳥症患者來說,動畫形象也並不能挽救鳥類帶給他們的恐懼感。多年的恐鳥症患者小王分享了她的經歷:「那是2014年,《裡約大冒險2》剛上映。因為沒有看過第一部,傻乎乎地被朋友「騙」去了。然後就是戴著3D眼鏡,看幾百隻鳥在體育場踢足球。」小王表示自己在那部電影的後半程幾乎都是閉著眼,但還是因為之前的一些鏡頭覺得「非常難受」。

「我有朋友更誇張,玩《陰陽師》,但都不敢多看「姑獲鳥」一眼。」她補充道。

手遊《陰陽師》中姑獲鳥形象

心理研究顯示,女性更容易出現「恐鳥症」。而像小王和她朋友這樣的恐鳥症患者,極易受到身邊人的嘲笑。「就會覺得你很矯情,鳥有什麼可怕的?動畫片裡的鳥也害怕?」小王說,「別人這樣說我會很生氣,但沒辦法跟他們解釋。」

一些網友分享的經歷顯示,因為小時候對鳥類的恐懼,家長會強迫他們接觸這類動物,但結果往往只會加重恐懼感,留下心理陰影。而醫學研究發現,訓練有素的治療師可以幫助恐鳥症及其他恐懼症患者直面恐懼,用積極的自我對話取代消極想法,系統脫敏。

不過對於像小王這樣的恐鳥症患者來說,這樣對具體事物的恐懼在生活中是可以避免的,並不會給自己帶來很大影響,偶爾遭遇鳥類通常也有辦法能夠解決。像《群鳥》這樣的電影,小王表示自己即使熱愛電影、喜歡希區柯克的作品,也「決不會去看」。

有趣的是,創作出《群鳥》以及其他直戳觀眾「恐怖點」作品的希區柯克,本人也有恐懼症:因為小時候喜歡惡作劇被警察在小屋裡關了10分鐘禁閉,他終生都懼怕警察,並且因為怕被警察開罰單而不學開車。另一個恐懼症就更令人「匪夷所思」了——雞蛋恐懼症。希區柯克曾說:「我害怕雞蛋,不止是怕,它們讓我感到噁心。那個白色球狀物,蛋黃破裂流出的黃色液體……你見過比這更噁心的東西嗎?我絕不會吃雞蛋。」

或許也是因為對自己恐懼心理的深度剖析,讓希區柯克能夠用視覺影像和技術將那些焦慮不安和驚悚詭異的情緒精準地轉化為故事和電影,也使《群鳥》這部作品「成功」地成為了所有恐鳥症患者的心理陰影和觀影禁區。

參考資料:

Dave Heath:THE BIRDS-55 YEARS OF ORNITHOPHOBIA

《電影文學》2012年01期:《希區柯克影片<群鳥>中「鳥」的象徵意義解讀》

鬱郁結結:豆瓣影評《鳥叫下的陰霾》

相關焦點

  • 希區柯克名作《群鳥》 環球公司欲翻拍?
    好萊塢近年來掀起「重拍」熱,近日,環球電影公司又將目光瞄向了「懸念大師」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1963年的驚悚電影《群鳥》。  1963年的驚悚片《群鳥》由蒂皮·赫德倫主演,片中數量不斷增加的詭異鳥群威脅了一座小鎮。
  • 希區柯克經典作《群鳥》將被翻拍 荷蘭導演掌鏡
    希區柯克經典作《群鳥》將被翻拍 荷蘭導演掌鏡 時間:2015.07.02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雲貓貓 分享到:
  • 希區柯克曾性騷擾《群鳥》女星?!蒂比海德莉出書揭53年前往事 稱其...
    86歲女星蒂比·海德莉曾憑希區柯克的經典電影《群鳥》躋身一線女星,沒想到她最近卻出書爆料,當年希區柯克多番對她性騷擾!
  • 希區柯克《群鳥》新論:疫情之下重新審視自然對人類的反噬
    《群鳥》中的對探究真相的無能為力,今天從我們遭遇到的嚴酷現實中,有了更為切膚的體驗。從這個意義上講,《群鳥》中看似無解的奇詭事件,雖然帶著希區柯克電影裡經常出現的對社會背景與事實真相的不置一詞的通病,但卻能夠激發起我們在面對現實困擾時的共鳴。
  • 故宮紀念鄭振鐸誕辰120周年
    故宮紀念鄭振鐸誕辰120周年 2018-12-21 03:17:30 2018年12月21日 03:17 來源:北京晨報 參與互動    故宮紀念鄭振鐸誕辰
  • 希區柯克逝世40周年:「恐怖大師」的純粹電影
    上周是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逝世40周年。希區柯克的名字代表著一種電影手法的精神,也是懸疑驚悚片的代名詞和開拓者。任憑歲月更迭,在數不盡的電影人向他致敬的同時,他所創造藝術作品依然無人能及。2007年,希區柯克被英國權威電影雜誌《Total Film》選為史上百位偉大導演第一位。
  • 南京古生物所舉行紀念李四光先生誕辰120周年座談會
    2009年10月26日是我國著名地質學家、教育家,新中國地質事業的主要奠基人——李四光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日,為了繼承和發揚李四光的科學創新精神和愛國主義精神,26日上午,來自中國科學院、南京大學、江蘇省國土資源廳、南京地質礦產研究所等單位的
  • 【香港《文匯報》】冰心誕辰120周年 吳青追憶母親「愛的哲學」
    中新社福州12月18日電 (彭莉芳 鄭江洛)在18日於福州舉行的紀念冰心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年逾八旬、銀髮滿頭的冰心么女吳青,憶及母親時仍習慣輕柔地喚著「媽媽」。  福建長樂籍的著名作家冰心被譽為「文壇祖母」,文學地位斐然。「媽媽沒覺得自己是一個了不起的作家,而是一個人。」吳青說。
  • 彷徨尋路源為路,轉益多師是吾師 ——紀念沙孟海先生誕辰120周年
    >11月28日,「碧血丹心——紀念沙孟海誕辰120周年沙孟海書法篆刻藝術大展暨學術文獻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中國美術學院院長、浙江省美協主席高世名講話彷徨尋路源為路轉益多師是吾師——寫在沙孟海先生120
  • 吳平參觀冰心展覽 送玫瑰紀念母親誕辰120周年
    今年是她誕辰120周年,我送上12朵鮮紅的玫瑰花,每一朵代表10年,希望用母親最喜歡的玫瑰花來慶祝這特殊的日子。」  吳平上周還到冰心的母校——閩江師專附小,為冰心雕像揭幕。
  • 紀念彭湖先生誕辰120周年座談會在長召開 鄭建邦、彭珮雲出席
    紅網時刻11月14日訊(記者 李兵 通訊員 唐傑)今天上午,紀念現代企業家、銀行家彭湖先生誕辰120周年座談會在長沙召開。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務副主席鄭建邦,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彭珮雲出席會議。民革中央副主席、民革省委會主委、副省長何報翔,省政協副主席賴明勇參加會議。
  • 《儀器光學》:深沉的獻禮|紀念薛鳴球院士誕辰90周年,祝賀蘇州大學成立120周年
    《儀器光學》正式推出,紀念薛鳴球院士誕辰90周年,獻禮蘇州大學120年校慶,歡迎關注!由他主持或參與的項目有很多是我國的「第一」:我國第一臺高精度經緯儀、我國第一臺高倍率望遠鏡、我國第一臺大型靶場測試設備、我國第一臺偵查衛星相機,等等。他還參與我國第一代遙感衛星光學系統設計工作,參與了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相機研製工作,都取得了有開創性的成果。
  • 紀念瑪格麗特·米切爾誕辰120周年:記憶並未《飄》遠
    《飄》在中國今年是美國現代女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誕辰120周年,同時也是小說《飄》第一個中文譯本問世80周年。1936年,瑪格麗特·米切爾歷時十年創作的小說Gone with the Wind(書名直譯為「隨風而逝」)在美國出版。
  • 紀念毛澤東誕辰121周年 會師樓下唱響紅太陽
    紀念毛澤東誕辰121周年 會師樓下唱響紅太陽 來源:人民網-甘肅頻道    2014年12月27日09:48 人民網蘭州12月27日電(高增硌)12月26日晚,由中共會寧縣委宣傳部、
  • 介休市舉行紀念張頷先生誕辰100周年系列活動
    黃河新聞網晉中訊(宋暉 曹煒嚴)11月16日,是張頷先生誕辰100周年紀念日,今年也是享譽學術界的「侯馬盟書」發現55周年,在張頷先生故裡山西省晉中市介休市,為了紀念這位享譽國內外的文博大家、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和書法家,介休市委、市政府在介休市博物館舉行紀念張頷先生誕辰100周年系列活動。
  • 「中國居裡夫人」吳健雄誕辰100周年紀念活動舉行
    吳健雄誕辰100周年紀念大會現場。 蔣振江 攝中新網太倉5月31日電(周建琳)5月31日是世界公認的傑出女物理學家、被譽為「中國居裡夫人」的吳健雄誕辰100周年紀念日。相關紀念活動今天在吳健雄的故鄉——江蘇太倉市隆重舉行。此次紀念活動由蘇州市政府、東南大學、中國科學院院士工作局聯合主辦,太倉市政府承辦。
  • 力學所舉辦紀念中科院院士郭永懷誕辰110周年報告會
    力學所舉辦紀念中科院院士郭永懷誕辰110周年報告會 2019-03-29 力學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110周年報告會。
  • 愛因斯坦誕辰140周年,霍金逝世一周年,僅僅只是巧合嗎?
    愛因斯坦誕辰140周年,霍金逝世一周年,僅僅只是巧合嗎?愛因斯坦大家都知道,他出生在1879年3月14日,他的出生無異於給整個物理界帶來了一股新的力量,開創了整個科學技術的新世紀。愛因斯坦誕辰140周年,霍金逝世一周年,僅僅只是巧合嗎?愛因斯坦的誕辰日是霍金的去世之日。霍金也被稱為在愛因斯坦之後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霍金的黑洞學說雖然沒有太多的科學技術支持,但是也引起了各界的科學家開始對於黑洞進行研究。愛因斯坦誕辰140周年,霍金去世一周年,如此巧合的時間是真的是巧合,還是在宇宙當中埋藏了其他的秘密?
  • 太倉紀念吳健雄誕辰100周年
    今年是著名華裔女物理學家吳健雄百年誕辰。5月30日,江蘇太倉隆重舉行吳健雄誕辰100周年紀念大會。部分兩院院士,國內外高校知名教授學者,吳健雄的母校東南大學、南京大學代表,以及吳健雄的親屬代表近500人出席了紀念大會。  1912年5月31日,吳健雄出生在太倉瀏河鎮。1929年吳健雄以蘇州女師第一名的成績獲準保送國立中央大學。
  • 恐鳥症患者和被弟弟埋葬的動物們
    ——康譯丹由小象君、遊豬生態和萬村寫作計劃聯合主辦的第一期「我的動物朋友簡史寫作營」在4月25日結束了為期十天的寫作。本周我們將連續分享四篇由康譯丹創作的文章,今天是後兩篇,前兩篇請見:。正如耐人尋味的前言所說,「在我的動物簡史裡,動物不是主角。」康譯丹總是用更多的筆墨描寫著自己,而非從動物的視角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