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幫寄生蟲在體內潛伏

2021-01-15 環球網

弓形蟲感染人體後可以隱藏在器官中,直至幾年後再次出現。

全球約1/4人口長期感染一種不活躍的剛地弓形蟲,這種寄生蟲活躍時可導致失明甚至死亡。現在,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弓形蟲基因「開關」,可以幫助其躲避免疫系統,並在人體內存活一輩子。

受感染的貓便和未煮熟的食物都會傳播弓形蟲。弓形蟲進入人體後,其中一部分會轉化為一種被稱為緩殖子的不活躍形式,後者在體內無害,許多人從未意識到他們是攜帶者。但緩殖子可以重新激活並引起症狀,這對免疫系統脆弱的人構成了最大威脅。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Sebastian Lourido和同事發現了一種名為BFD1的基因,似乎是弓形蟲進入半休眠狀態所必需的。缺乏BFD1的寄生蟲不能成為緩殖子,因此不能在小鼠大腦中產生充滿弓形蟲的囊泡。向這些寄生蟲提供BFD1基因就足以使它們變為非活性形式。

在近日發表於《細胞》的研究中,作者表示,以BFD1為靶點有助於預防和治療弓形蟲感染。

相關焦點

  • 馬蜂體內也有寄生蟲?幫它拔出來後,感覺身體被掏空
    馬蜂體內也有寄生蟲?幫它拔出來後,感覺身體被掏空寄生蟲是一種讓人的非常討厭的小生物,它們的出現對於人們來說會產生極大的健康威脅。它會寄生在人們體內,以吸引人們身上的血液作為存活支撐。但是大家知道,在馬蜂體內也存在著寄生蟲,幫它拔出來之後,有網友表示:感覺身體被掏空。
  • 如何判斷孩子體內是否有寄生蟲?
    原本得到控制的寄生蟲病因近年人們喜歡食用生食包括蔬菜、野外燒烤、肉類不完全煮熟等,導致寄生蟲病又開始有泛濫的趨勢。寄生蟲會隨著血液、淋巴液循環由腸胃道進入到身體其他部位,如肺部、血管、大腦等,甚至有的寄生蟲還會從皮膚鑽進去,異常可怕。如何判斷孩子體內有無寄生蟲?
  • 瘧原蟲可「潛伏」血液數月
    2020-10-28 07:20:02 來源:科技日報改變基因表達 避開免疫系統瘧原蟲可「潛伏」血液數月科技日報北京10月27日電 (記者張夢然)惡性瘧原蟲是導致瘧疾的最主要寄生蟲。一項27日發表在英國《自然·醫學》雜誌上的醫學研究發現,這種瘧原蟲可以通過改變自己的基因表達,在旱季存留於人類血液中,同時又不會導致疾病。該發現解釋了惡性瘧原蟲如何殘留在人體內同時不造成可見症狀,等到蚊子種群在雨季捲土重來時,成為瘧疾再度蔓延的「內部潛伏者」。
  • 黃鱔體內有「致命」寄生蟲?
    不過,最近微博、微信上都在瘋傳一個「真相實驗:黃鱔體內要命的寄生蟲」的帖子,裡面有圖片顯示黃鱔體內有令人作嘔的寄生蟲,還有人因吃黃鱔染上了顎口線蟲病等。一時間,黃鱔陷入「寄生蟲門」,看完帖子,很多人表示不敢再吃黃鱔了。其實,關於黃鱔的傳言之前也有不少,「激素門」、「避孕藥門」等等。那麼,安慶市場上的黃鱔如何?負面傳言「纏身」的黃鱔還能吃嗎?記者就此展開了調查。
  • 觀賞魚類體內寄生蟲怎麼治?
    觀賞魚的體內寄生蟲種類繁多,不過因為我們日常看不到,所以就沒有任何感覺,但是它們確確實實存在著。症狀:主要是觀賞魚魚體顏色發黑、發暗,有些魚兒看上去瘦骨嶙峋、肚子凹陷。或拉白色的魚便,成長條狀拖在肛門上。或表現為體表、魚鰭上有囊腫凸出。或眼睛內部白濁、凸出等。
  • 龜體內寄生蟲的類別及危害
    對人工飼育的龜類而言,寄生蟲為主要死因之一。在野生環境中,動物不會局限在單一區域內,加上與其他物種直接接觸的機會較少,寄生蟲並不對野生動物產生顯著的危害; 而人工飼育的龜生活在較局限的區域內,寄生蟲在極短時間內就能到達不可收拾的地步。
  • 第一條寄生蟲是如何鑽進其它動物體內的?
    更直觀點說,第一條寄生蟲是怎麼鑽進其它生物體內,然後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的?首先,寄生的生活方式對我們人類來說似乎那麼點陌生,但在整個生物界,寄生就是一個很主流的生存方式。小林姬鼠體內取出的寄生蠕蟲針對體內寄生蟲而言,第一隻寄生蟲到底是如何鑽進宿主肚子裡的呢?
  • 寶寶體內有寄生蟲?多吃這5種食物,可以幫助寶寶驅蟲!
    文/孕嬰幫,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夏季才剛剛過去,就有媽媽給幫媽留言,說發現寶寶感染了寄生蟲。問起緣由,原來是在夏季的時候吃了太多的小龍蝦。其實,不僅僅是小龍蝦,還有很多食物中也含有大量的寄生蟲。尤其是以下這幾種食物,不僅寶寶要少吃,大人也要少吃,否則很容易被寄生蟲纏上:1、生魚片生魚片,就是將魚肉去掉骨頭,然後再片成薄片,搭配醬料生吃。這種吃法最開始起源於日本,雖然魚肉的味道真的很鮮美,但是卻非常的危險。因為,在淡水魚的體內,經常會有寄生蟲,比如肝吸蟲。
  • CRISPR基因編輯後的寄生蟲帶來獨特的新疫苗
    每年約有200萬人患有一種稱為利什曼病的皮膚病,這種病是由利什曼大寄生蟲引起的。幾個世紀以來,人類一直在與這種寄生蟲作鬥爭,一些文化已經採用一種原始的接種方式來預防感染。這種古老的療法被稱為利什曼化,即故意用活的寄生蟲感染一個人。
  • 貓咪嘔吐可能是體內寄生蟲惹的禍!拜寵清殺滅寄生蟲守護貓咪健康
    一般來說,貓咪出現嘔吐的情況有多種可能性,如舔毛導致部分掉毛堆積在貓咪腸胃,引起貓咪嘔吐拉稀;不小心吃下異物;體內寄生蟲作怪等。對於貓咪體內存在寄生蟲導致貓咪嘔吐的情況,寵物主可以用拜寵清(貓用)來安全、高效殺滅貓咪體內的寄生蟲。
  • 青蛙體內藏著可怕的寄生蟲
    本報訊(通訊員 施水泉 實習生 俞柳青 記者 葛婷婷)細如髮絲的白色蟲子寄生在青蛙體內,一旦進入人體,可能使人失明、癱瘓。昨天,市疾控中心公布一項調查報告,本地部分青蛙體內藏有一種寄生蟲——曼氏裂頭蚴。  省、市疾控中心和餘杭區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員,日前到餘杭區勾莊和瓶窯兩地進行了蛙體內曼氏裂頭蚴感染情況的調查。
  • 檢驗檢疫部門:海水魚體內沒有寄生蟲?這是錯的!
    海淘水生動物產品中被檢出寄生蟲 你愛吃的墨魚乾、帶魚都「中槍」檢驗檢疫部門:海水魚體內沒有寄生蟲?這是錯的!2017-04-07商報訊 (記者 張恩 通訊員 黃茫茫) 海淘越來越普遍,但很多消費者卻不知道,一些產品在法律法規裡,是被明文規定嚴禁郵寄和攜帶進境的。
  • 寄生蟲有多可怕?1米長的寄生蟲長在體內,清除過程長達2個月!
    但在世界上卻有這樣的地區,在面對小小的寄生蟲的時候,仍然有些苦不堪言。這種寄生蟲生活在水中,有一米長這種寄生蟲叫做幾內亞龍線蟲,這是一種廣泛分布在非洲的寄生蟲疾病。人體、貓狗等都是這類寄生蟲的宿主,它存在的時間比較久遠了,在3000年前的木乃伊中也發現了它的蹤跡。
  • 體內有了寄生蟲,身體會發出3種「信號」,很容易發現
    平時生活中,如果沒有注意飲食安全問題,經常進食各種不潔或者已受病蟲害汙染的食物,很有可能就會導致體內存在寄生蟲。寄生蟲除了會影響器官功能之外,還會和正常的機體組織細胞爭奪營養物質,導致機體健康出現一定的問題。
  • 寄生蟲消失,會發生什麼?有科學家認為有的生物可能因此孤獨終老
    通體白色,呈線型,最長可超1米,入口寄生人體,在體內可潛伏一年,到繁殖季節會分泌特殊物質,促使人體進入水中降溫,藉此機會寄生蟲才從體內鑽出,排出幼蟲。根據2017年的研究報告顯示,無論是體內還是體外生存的寄生蟲,正在經歷大滅絕,到2070年,氣候變化可能導致1/3的寄生蟲滅絕。
  • 對蝦體內有白色寄生蟲視頻被瘋傳 是真的嗎
    繼皮皮蝦注膠視頻熱傳後,一段「對蝦體內有寄生蟲」的視頻最近又開始在微信朋友圈中刷屏,引發網友關注。視頻中,一名女子撕開對蝦的頸部,擠出幾小團白色線狀固體,並稱「這就是蝦體內的寄生蟲,每個蝦都有」。該女子還表示這種情況「嚇死人了」,以後不能再吃了。
  • 《科學》:雄性哺乳動物壽命短因體內寄生蟲多
    新華網北京9月20日專電 據美聯社19日報導,英國斯特林大學學者在最新一期《科學》雜誌上撰文說,雄性哺乳動物的壽命比雌性短可能是由於體內寄生蟲和病菌較多造成的。 文章作者肯尼斯·威爾遜和薩拉·穆爾說,哺乳動物中,雄性的體格通常比雌性大。因此,他們就更受寄生蟲和各種病菌的「青睞」。這樣就造成雄性更容易生病和衰老。但兩人也指出,目前這還僅僅是一種推測。
  • 神奇的變態發育:蝴蝶會不會是毛毛蟲體內的寄生蟲?
    就拿家蠶或是毛毛蟲來說,這些幼蟲的體內能找到未成熟的蛾和蝴蝶的身體部分。比如,在它還沒有成繭或形成蛹時,能發現尚未發育完全的翅膀。 此時,科學家才又重新審視昆蟲的變態發育行為。
  • Nat Commun:新型CRISPR方法鑑定出弓形蟲在宿主體內存活的關鍵基因
    2019年9月15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通過使用一種基於CRISPR的基因篩選方法,來自英國弗朗西斯-克裡克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鑑定出弓形蟲在小鼠體內存活的關鍵基因。這種方法還允許在小鼠體內同時測試弓形蟲的數百個基因,從而極大地減少了所使用的研究動物的數量。用於CRISPR篩選的通用文庫生成CRISPR篩選是鑑定基因功能的極其有效的方法。通過使用嚮導RNA(gRNA),特定基因被靶向「敲除」。這種敲除有助於確定哪些基因對於細胞存活至關重要。然而,這些篩選通常在全基因組範圍內進行,而且這種規模會限制人們可以做的實驗類型。
  • 青蛙體內藏有寄生蟲 青蛙肉能不吃就不吃
    隨著農藥的廣泛使用,加上青蛙食量很大,體內富集的農藥相應的也比其他動物多一些。體內很少有不殘留的。青蛙肉不但沒有特殊營養,吃多了反而會影響人體健康,甚至染上寄生蟲病。青蛙一般生活在農田裡,莊稼施用化肥、農藥較多,農藥用量增大和施用不合理,使害蟲產生抗藥性,抗藥性的產生又促使農藥用量繼續增加,青蛙常吞食帶有化肥、農藥的害蟲和水源,人若食用,農藥殘毒即進入人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