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小滿黃鱔賽人參」,每年春夏之交是吃黃鱔的旺季,這時候的黃鱔最肥、最滋補。不過,最近微博、微信上都在瘋傳一個「真相實驗:黃鱔體內要命的寄生蟲」的帖子,裡面有圖片顯示黃鱔體內有令人作嘔的寄生蟲,還有人因吃黃鱔染上了顎口線蟲病等。一時間,黃鱔陷入「寄生蟲門」,看完帖子,很多人表示不敢再吃黃鱔了。其實,關於黃鱔的傳言之前也有不少,「激素門」、「避孕藥門」等等。那麼,安慶市場上的黃鱔如何?負面傳言「纏身」的黃鱔還能吃嗎?記者就此展開了調查。
因寄生蟲傳言不敢再吃黃鱔
黃鱔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清蒸、煮湯、爆炒都很美味。愛吃黃鱔的人都知道,每年6-8月是吃黃鱔的最好時節。因為這時候黃鱔進入生育期,生育前體內一定會積累較多的營養,所以這時候吃黃鱔最肥、最滋補。近日記者在城區走訪發現,不單是菜市場、超市有黃鱔在賣,很多路邊賣菜的小攤上也擺出了黃鱔,粗的、細的各一盆。賣黃鱔的多,買黃鱔的也不少。記者注意到,很多買菜的市民手上都會拎著點黃鱔。「多吃黃鱔好,營養價值高,還能補血、補氣、除風溼,煮湯味道鮮得很。」在龍獅橋菜市場,一位張奶奶告訴記者,夏天吃黃鱔最滋補,她隔三差五就會買點黃鱔回家吃。
不過,記者6月初在調查中發現,很多年輕人都不太能接受吃黃鱔,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覺得黃鱔長得像蛇,不願意吃;二是因為聽說黃鱔體內有「可怕」的寄生蟲,不敢吃。「小時候吃過黃鱔,味道很鮮,不過現在家裡都不做了。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黃鱔體內有寄生蟲的圖片後真被噁心到了,就更不敢再吃黃鱔了。」在某廣告公司上班的「90」後姑娘汪瓊告訴記者。
今年黃鱔銷量不及去年
記者在走訪中還發現,不論是在菜市場還是路邊小攤,當記者問起「這黃鱔體內是否有寄生蟲時」,攤主紛紛表示,他們的黃鱔都是野生的,不可能有寄生蟲。當記者提出疑問:「旁邊這盆又粗又壯的黃鱔也是野生的?」攤主則回答:「野生的黃鱔也有長得很粗壯的。」
那麼,安慶市場上的黃鱔都是哪來的呢?真如攤主所說,都是野生的嗎?6月6日,記者來到迎江區水師營農貿市場一探究竟。在水師營農貿市場,幾乎每家水產經營部門口都擺有幾大盆黃鱔。記者諮詢了幾家水產經營部得知,他們出售的黃鱔野生和家養的都有,貨源主要來自安慶八縣,以望江縣為主。「一般當家養的黃鱔貨源供應不足的時候,我們會採購一些野生黃鱔。」一家水產經營部的田老闆告訴記者。記者也從市漁業局得到證實,安慶地區的黃鱔分布很廣泛,野生黃鱔每個縣都有,養黃鱔的單位、個人每個縣也都有很多,其中養殖規模最大的當屬望江縣。望江縣水域面積大,網箱生態養鱔已頗具規模,望江縣的黃鱔除了供應安慶本地市場,更多的則出產到了南京、杭州、廣州等大都市。
田老闆的水產經營部,每天的黃鱔批發量在2000~3000斤。不過田老闆表示,今年的黃鱔銷量與往年比的話,還是差了一點。不只是田老闆,水師營農貿市場其他水產經營部老闆也紛紛反映,今年的黃鱔銷量確實有所下滑,而且今年黃鱔的批發價較往年不但沒漲反而還降了一點,每斤也就28~30元。
養鱔專家破解負面傳言
究其原因,其中有一條就是因為各種關於黃鱔的負面信息的影響,最近寄生蟲的帖子也讓不少市民不再選擇黃鱔。關於黃鱔體內是否有寄生蟲的問題,記者諮詢瞭望江縣養鱔協會會長檀中澤。檀中澤表示,其實所有的水生動物體內都有一定的寄生蟲,寄生蟲多了就有危害,正常的就不會有什麼副作用。他們在養殖黃鱔的時候,每隔一個月就會給黃鱔餵一次去蟲藥,所以黃鱔進入市場時,體內很少還會有寄生蟲。就算有寄生蟲市民也不必恐慌,因為寄生蟲不太耐熱,只要溫度超過80℃就會被殺死。但如果不煮熟煮透,寄生蟲就可能進入體內,就會危及健康。所以市民買回黃鱔後,在處理時一定注意刀具和砧板的生熟分開使用,在燒制時也一定要注意充分煮熟,特別是做爆炒鱔絲時,更要注意燒熟。
其實,早在寄生蟲之前,關於黃鱔的傳言就有很多,尤其是「黃鱔是吃避孕藥長大」的說法影響很大。市場上那些長得又粗又壯的黃鱔,有沒有用避孕藥呢?
「我們是不可能會給黃鱔餵激素和避孕藥的。」檀中澤從2000年就開始養黃鱔,有著十幾年養鱔經驗的他對黃鱔養殖了如指掌。檀中澤解釋說,黃鱔是一種很奇特的動物,從胚胎期到性成熟時是雌性,產卵後進入雌雄同體期,並逐步過渡為雄性。也就是說,黃鱔在一生中既當媽又當爹,這種陰陽轉變過程,在生物學上稱為「性逆轉」。之所以認為粗黃鱔吃避孕藥,可能是因為有些人發現,黃鱔小時候會生育,長大了卻不懷孕、不產卵了,就像吃過避孕藥一樣。其實,是因為黃鱔變了性。
雌鱔在繁殖上要耗能,而雄鱔繁殖耗能少,生長速度更快,大約為雌鱔的2倍。所以,市場上賣的細的黃鱔一般為一年生的雌黃鱔,而粗的黃鱔則是雄黃鱔。有些黃鱔之所以粗壯,並不是吃了激素,而是現在的養殖黃鱔吃的飼料好,配合飼料裡面包含維生素、魚粉、豆粕、礦物元素等營養成分,為了讓黃鱔富含蛋白質,自然要讓它們長得肥一些。而且使用避孕藥或是激素的成本高,對養殖戶來說划不來,沒人願意這麼做。
相關連結:黃鱔小百科
黃鱔又稱鱔魚。體細長呈蛇形,體前圓後部側扁,尾尖細,頭長而圓。體表大多是黃褐色、微黃或橙黃,有深灰色斑點,也有少許鱔魚是白色,俗稱「白鱔」。
黃鱔全身能分泌出非常油滑的粘液,不小心它就能從你手中溜之大吉。鱔魚身上的粘液,主要功能是預防細菌、病菌侵染身體,減少疾病;阻止寄生動物植物的糾纏,有利成長;油頭滑面,有利於它在泥中通行無阻。
黃鱔肉嫩味鮮,營養價值甚高。黃鱔中富含DHA和卵磷脂,有健腦的功效;黃鱔特含降低血糖和調節血糖的「鱔魚素」,且所含脂肪極少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品;黃鱔含有較多的維生素A,可以增進視力,能夠防治夜盲症和視力減退。
挑選鱔魚時,以表皮柔軟、顏色灰黃、肉質細緻、聞起沒有臭味者為佳。鱔魚最好是在宰後即刻烹煮食用,因為鱔魚死後容易產生組胺,易引發中毒現象,不利於人體健康。黃鱔的最佳黃金搭配:鱔魚+豆腐———加倍吸收鈣;鱔魚+青椒———降血糖;鱔魚+金針菇———補中益血;鱔魚+松子———美容養顏。(安慶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