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震驚了!進口肉類裡竟全是寄生蟲!這些動物,用另一種方式讓人類...

2021-01-22 騰訊網

點擊播放 GIF 0.0M

中國一句古話說的好「病從口入」,自從大家經濟條件越來越好之後各國的美食已經沒有國界,成為了吃貨的天堂,然而,一系類恐怖的疾病也隨之而來!

澳洲作為一個強大的農業和畜牧業國家不但奶製品好,就連牛羊肉也達到了世界超高標準水平。

澳洲肉類出口到中國零價格甚至是澳洲本地市場的好幾倍。

很多國人的慣性思維就是進口的肯定比國內養殖要安全,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

最近的一項調查卻令所有人失望了!

1、澳洲牛羊肉含弓形蟲!

據《每日郵報》報導研究人員對澳洲商店出售的羊肉進行了測試發現43%的樣本中含有弓形蟲(Toxoplasma)!

研究人員在六個月的時間裡每周購買和測試超市裡的羊肉三次。其中79份羊肉樣本中有34份攜帶弓形蟲。

更加令人震驚的是,研究人員表示,這種弓形蟲的危害力及其強大!

這種弓形蟲最常見是由貓攜帶,它可以在人體內存活一輩子,嚴重的話會導致眼部問題、精神分裂症甚至腦損傷。

為了消滅這種弓形蟲,人們必須小心冷凍肉類或確保其徹底煮熟。

如果人們食用了這種弓形蟲,就會導致弓形蟲病,這種感染會導致免疫系統受損的人患上嚴重的疾病。

健康的人如果攝入了弓形蟲,雖不會感到痛苦,但它會導致類似流感的症狀,或使眼睛模糊、疼痛或發紅。

在某些情況下,它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弓形蟲病,從而導致永久性的大腦、器官或眼睛損傷。

最近一項針對8萬人的研究還發現,感染這種寄生蟲還會使人患精神分裂症的風險增加50%。

英國食品標準局(FSA)曾警告人們不要食用未煮熟的羊肉。

美國約有4000萬人體內有弓形體病。

除了生肉這種寄生蟲還能通過貓糞便傳播給它們的主人。

2、澳洲超市售賣的蝦1/3都感染了寄生蟲!

說到今天的牛羊肉含有弓形蟲,不知道有多少人記得,3年前的聖誕,澳洲爆發的那一場「蝦荒」……

是因為在2016年底,澳洲大蝦爆發了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寄生蟲傳染病 —— White Sopt ,白斑病毒!

這種白點病White spot disease (WSD) 是一種常見的寄生蟲病,常在甲殼類動物身上傳播,致死率極高!傳染性極強!

受感染的蝦將會減少覓食,外殼鬆動,身上出現白點。

受這種病的影響,2016年全澳的蝦不僅死了一大半,導致供應短缺,造成價格飆升。

事後,澳洲聯邦農業部長Barnaby Joyce宣布了禁止蝦類進口的決定。因為他們認為,澳洲本國的蝦類出現感染,是因為漁夫使用了進口的綠色凍蝦做誘餌造成的。

此禁令一出,澳洲大蝦感染白點病的情況才大大好轉。

可是,白點病White spot disease (WSD) 並沒有被完全扼殺,它只是暫時撤退,等待下一輪的爆發!

澳洲聯邦農業部長沒有料到的是,就在2年後的2018年,這場差點毀掉澳洲大蝦業的疾病,

竟毫無徵兆地捲土重來了!

2018年,在昆士蘭東南部超市出售的大蝦中,發現大量大蝦,都感染了白斑病毒!

經檢測,大約三分之一的蝦,已經完全感染了該病毒,或者是正在「變異」的路上。

眾所周知,昆士蘭是澳洲海鮮源頭之一,

而事實上,這不是澳洲海鮮第一次曝出寄生蟲事件了。

3、澳洲鮮魚內全是寄生蟲!

就在之前早些時候,一位來自西澳Rottnest Island島的漁夫,在沿岸邊釣魚...

這位漁夫抓到了一條黃尾鰤,當興高採烈、滿載而歸的他切開魚肚子的時候,卻看到了這樣的一幕!

這一條條像紅色血絲的東西,是什麼?如果沒有看到此新聞,根本不知道,這竟是噁心的寄生蟲...

在給魚去骨後,男子在這條黃條螄體內發現8隻寄生蟲,還在不斷蠕動,試圖從魚內爬出。

點擊播放 GIF 0.0M

這位漁夫在臉書群組中表示:

「在西部,這種事情似乎很常見,不是第一次了,並不感到驚訝。」

淡水魚組織(Freshwater FishGroup)Alan Lymbery表示,這種海洋生物體內充滿了蛔蟲和線蟲。他說:「有許多種類的線蟲,在魚類中都不少見。」

大家熟知的生魚片、壽司、酸橘汁醃魚和漬鮭魚片,也都可能受到寄生蟲的汙染。

4、大批患者因吃而感染蟲病

海鮮、牛羊肉遠比我們想像中的要髒!

並不是在餐廳裡或者超市裡買到的就沒有寄生蟲了。

很多人對於市面上的海鮮、牛羊肉,有一種錯誤的「沒有寄生蟲」的觀念,導致近年來人們因誤食含有寄生蟲海鮮、牛羊肉而導致的悲劇時有發生!

Carly Goff是個澳洲妹子,自從和家人一起去斐濟旅遊回來後,就飽受病痛折磨。

"我感覺全身疼痛,腳部和臉部整天都像在被火燒。"

有時候,她還會感覺到全身肌肉"撕裂"一樣的劇痛。

然而去了醫院,醫生卻診斷不出病因,只能開止痛藥。

六年間她的身體不斷地疼痛,手腳痛完脖子痛,沒有一刻安寧。她經常在半夜活活疼醒,生不如死。

在輾轉多個醫院之後,她的病因終於被找了出來:Gnathostomiasis,顎口線寄生蟲。

問題出在她六年前去斐濟旅遊時,吃的烤魚身上。

其實是因為烤魚沒有完全熟透,因此身體裡的顎口線蟲沒有被高溫殺死。

顎口線蟲又稱內臟遊走性蟲,顧名思義,它能在人體內到處遊走!

寄生蟲就這樣依靠她的血肉,生存了五年多。它寄生在人體後,會咀嚼肌肉組織,造成永久損傷。

怪不得全身疼了!真的毛骨悚然,想像有蟲子在體內一直吃吃吃。。。

由此可見,澳洲雖然沒有汙染,而且撈上來的海鮮非常新鮮,這在很多人眼裡,是難得的「野味」,但這並不意味著這些海鮮可以放心食用!

然而據調查,野生海洋動物,感染寄生蟲的概率遠遠高於家畜,能夠相差20倍。

一些地區海鮮的寄生蟲病感染率甚至達到驚人的70%。

你可能不知道,還有許多肉類裡寄生蟲存在的可能性也極大!烹飪之後也很難消除!如黃鱔體內有多種寄生蟲,烹熟都未必能殺死。這些寄生蟲、解剖黃鱔時,用肉眼都能看見!

你所看到的,也許正是別人所需要的,有可能會拯救無數人……

要防止"蟲從口入",建議大家多吃素,對身心都有利哦~

澳洲疾控中心建議將食材(比如魚肉、牛羊肉)加熱到食材內部溫度為63攝氏度以上。

浙江省醫學研究院的研究人員則建議將食材在70度的高溫下加熱4-5分鐘。

一些較為快速的烹調方法,比如爆炒、涮都可能會因為加熱時間不足而無法殺滅寄生蟲。

醋泡6小時或者醬油醃製12小時也可以殺死寄生蟲蟲卵,但是飯桌上常見的蘸醋、蘸醬油無法殺死寄生蟲,因為時間不足。

避免直接生吃魚蝦、牛羊肉之外,還要避免皮膚與可能的感染源接觸。

可能被寄生蟲汙染的水至少煮沸5分鐘以上,才能飲用。

你可能不知道,還有許多肉類裡寄生蟲存在的可能性也極大!烹飪之後也很難消除!如黃鱔體內有多種寄生蟲,烹熟都未必能殺死。這些寄生蟲、解剖黃鱔時,用肉眼都能看見!

某君的爸爸是黃鱔控,拿手絕活爆鱔面,三天兩頭要做一回。

有一天老爸從市場上買了一斤多黃鱔,殺的時候發現,黃鱔體內有很多會動的蟲子,看上去很噁心。

這些蟲子生命力很強,用開水燙了三次都沒死掉!老爸不敢吃了。

這黃鱔裡那麼多蟲子哪裡來的?吃進胃裡會怎樣?對人體有危害嗎?

黃鱔的這些寄生蟲能被我們的胃液殺死嗎?

就在那個農貿市場,實驗君一口氣買了10斤黃鱔,老闆說都是養殖的。

首先我要模擬一個黃鱔被咀嚼後進入胃裡再被胃液消化的過程。

先把黃鱔的肌肉和內臟分別加入清水,然後用攪拌機充分打碎,

(這是模擬咀嚼的過程)然後用跟人體胃液的成分幾乎一樣的消化液(包含胃蛋白酶、氯化鈉、稀鹽酸和水)和黃鱔肉渣與內臟渣充分融合,模擬胃液的消化。

看,這就是「人造胃液」中的黃鱔肉,噁心吧。既然做實驗嘛,一定要科學。

接下來實驗君來模擬黃鱔在我們胃裡被消化的過程。

有把這杯東西放到37度(與人體溫度相同)的恆溫箱裡孵育4個小時,(因為一般來說經過4個小時的消化,人體胃液能把大部分微生物殺死)。

為了模擬胃部的蠕動,每隔10分鐘就把溫箱裡的消化液拿出來攪拌一次, 4小時後黃鱔肉和內臟的被消化完成了這樣:

那這杯粉紅色液體裡到底有沒有寄生蟲呢?

實驗君把它放在解剖鏡下觀察。我勒個蒼天!一大片蠕動的蟲子!透明的表皮,黃色和白色的身體,有的展開身子像蚯蚓一樣遊動,有的盤起來像螺螄一樣!

可以想像這些傢伙在我們的胃裡會是什麼樣!

顎口線蟲

醫生說,從黃鱔沉渣裡挑出來的叫做顎口線蟲,用肉眼看非常小,最長的可能也就幾毫米,實驗人員在我們買的10斤黃鱔中,找到了250條顎口線蟲!

而這些只是顎口線蟲的幼蟲,它們在黃鱔體內還會長大!

下面這隻「未成熟」成蟲看起來就明顯大了幾倍,褐色的身體,頭還在轉動。

看到了嗎?即使經過咀嚼、胃液消化4小時後,這種蟲子仍然能在你體內存活!

那麼,感染這種蟲子後有什麼症狀呢?

杭州就有位女患者就因為吃黃鱔,染上了顎口線蟲。這些紅色的線條是蟲子在人體皮膚下遊走的痕跡。

黃鱔體內的寄生蟲對人體有多大危害?

實驗君請教了全國最頂尖的寄生蟲病研究機構之一浙江省醫學科學院寄生蟲病研究所。

專家說顎口線蟲病是最危險的寄生蟲病之一,它的潛伏期很長,幾年甚至十幾年蟲子都能存活,而且不停地在人體內遊走。遊到哪裡,就會對哪裡的組織器官帶來損傷。

除了骨頭以外,基本上所有的組織器官它都能去,如大腦、眼睛、心臟、肺等等。一旦鑽進人的大腦,那就非常危險了,可能會劇烈的頭痛、癲癇、昏厥,甚至死亡。

如果已經感染了,治療方法是:服用阿苯噠唑和伊維菌素。但最大的危險是誤診。

另外,顎口線蟲也存在於黑魚、汪刺魚、鯰魚、鰻魚裡。

青蛙、泥鰍這些動物肚裡也有寄生蟲,因為這些動物都以食小蟲為生,所以體內很容易寄生各種細蟲。

還有,並非高價的進口黃鱔就沒有危險,上海檢驗檢疫局曾對外披露,該局連續從9批次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進口黃鱔中檢出顎口線蟲。

檢疫人員在6批印度尼西亞黃鱔中採集檢疫樣品26個,檢出陽性樣品14個,陽性率53.8%,共計檢出顎口線蟲數112條,包括頭部檢出4條,內臟中檢出15條,黃鱔肉中檢出93條;

你所看到的,也許正是別人所需要的。

有可能會拯救無數人……

相關焦點

  • 為什麼野生食肉動物吃生肉,不怕寄生蟲呢?
    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人類逐漸從古猿進化為可以創造和使用工具的現代人,特別是在學會保存和使用火種之後,人類對食物的進食方式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主要表現為以草食性為主演變化草食和肉食並重的雜食性、從吃生肉演變化吃熟肉,伴隨著進食方式的改變,人體的消化系統也同時發生著改變,比如腸道長度逐漸變短、胃液的酸性逐漸降低等,而在食物加熱變熟的過程中
  • 為什麼動物吃生肉沒事,而人類就要吃熟食?
    而它們與生俱來的吃肉食性,也使它們沒得選,為了生存早已習慣了這種飲食方式,所以它們的壽命受寄生生物影響,普遍較短。每一個物種都有不同的生理構造。一般來說,不同的消化系統功能造就了動物們不同的食性。肉食動物的消化系統有以下特徵:較短而簡單的腸道,強胃酸的鐵胃,強大的免疫系統,這使得它們對生肉潛藏的危險具有很高的適應性,比人類更有耐受力。
  • 寄生蟲圖鑑裡還有一隻象徵愛情的蟲子
    盯著這些罐子多看幾眼,汗毛孔都滲出寒意(圖來自網絡)  雖然寄生蟲被處理後裝在瓶裡釘在牆上,可連懷疑主義者都忍不住猜想這些玩意會不會是外星產物,死掉的只是肉身,現在還能用殘魂操縱著人類的思想。原始叢林裡被發現散發惡臭的『大王花』,其實也是寄生蟲的一種  目黑寄生蟲博物館作為監製,把這些寄生蟲的日常或者豐功偉績,都收錄在一本書裡《寄生蟲圖鑑:不可思議世界裡的居民們》
  • 把動物變成殭屍的5個寄生蟲
    有些寄生蟲能夠改變宿主的大腦並控制宿主的行為。像殭屍一樣,這些受感染的動物表現出異常的行為,因為寄生蟲控制了它們的神經系統,它們才真的是恐怖動物。盤點5種寄生蟲動物是怎麼把宿主變成殭屍的,過程都是相當可怕的。
  • 這些動物太神奇了:被吃掉也毫髮無損
    這些動物在吞咽之前,往往先把食物堆在喉嚨後部,這或許會增加獵物安全進入消化系統的機會。在蛞蝓和蚯蚓體內還發現過另一種線蟲,但它們是營寄生生活,通過刺入腸道的方式進入宿主體內。研究團隊還驚訝地發現,不僅幼年線蟲能從消化過程中存活,成體線蟲也可以。幼蟲在發育階段具有較為堅硬的表皮,可以起到保護作用,因此通常要比完全成熟的成蟲更能耐受惡劣環境。「這還完全是一個未解之謎,」舒倫堡說道。
  • 第一條寄生蟲是如何鑽進其它動物體內的?
    更直觀點說,第一條寄生蟲是怎麼鑽進其它生物體內,然後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的?首先,寄生的生活方式對我們人類來說似乎那麼點陌生,但在整個生物界,寄生就是一個很主流的生存方式。我們人類就是最好的樣本,人類是100多種寄生蟲的宿主,如果算上病毒、細菌、微生物,這個數字還要翻幾倍。現實是幾乎沒有那種動物身上找不到寄生蟲的,即便是在實驗室中嚴格人工飼養的動物也經常會被寄生蟲感染。
  • 因為人類行為,11種存在滅絕危險的動物
    有時由於氣候因素,有時由於人類的幹預,或由於自然悲劇,甚至由於無法解釋的原因,某些動物物種正面臨從我們的星球上消失的危險。這絕對是一個壞消息,尤其是當某個物種瀕臨滅絕的原因是由於人類的錯誤行為。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迫使我們認真思考我們在這個星球上所扮演的角色。這一次,V哥就要為你帶來:因為人類行為,11種存在滅絕危險的動物。
  • 很多人認為野生食肉動物不害怕寄生蟲,然而真相出乎我們的意料!
    而人類從南方古猿逐漸進化成人類的漫長進程中,學會使用和保存火種,推動了人類祖先食物結構以及生活方式的巨大轉變,主要表現為以草食性為主演化為草食、肉食並重、從吃生肉演變化吃熟肉,而進食方式的改變,也很大程度上殺滅了生肉中含有的寄生蟲,推動人類身體素質和自然壽命的有效提升。
  • 看完這些能控制大腦的寄生蟲,你會懷疑人類
    《寄生獸》中,來自宇宙的寄生生物大規模感染人類,他們蠶食人類的大腦,並寄生於頭部,完全操控失去意識的軀體,繼續捕食其它人類。 而主角的右手在偶然中被錯誤的寄生,隨後人類與寄生蟲相互影響,兩者的思想都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人類變得更加冷酷鎮定,而寄生蟲也漸漸有了人性。
  • 熟悉| 12種常見的腸道寄生蟲
    通過糞便幼蟲和寄生蟲檢測的方式做出診斷。完整血細胞計數可能出現鐵缺乏性貧血和嗜酸性粒細胞增多。鐵劑治療用於治療貧血;單次劑量的阿苯達唑或甲苯達唑,或每日一劑的噻吩嘧啶服藥3天,通常足夠根除感染。最常感染人類的種屬為布氏薑片吸蟲屬(如下圖示),這是最大和最常見的人類腸吸蟲,異形吸蟲屬、橫川後殖吸蟲屬和棘口吸蟲屬。
  • 分子寄生蟲技術能干擾病毒複製?這可能是抵抗新冠的另一種方法
    外媒:科學家研究用分子寄生蟲技術幹擾新冠病毒複製能力 看完全文,運用的應該是缺損性幹擾顆粒技術,跟分子寄生蟲感覺沒什麼關係,只是在報導裡提到這麼一句。 寄生物:病毒、立克次體、細菌、寄生蟲等永久或長期或暫時地寄生於植物、動物和人的體表或體內以獲取營養,賴以生存,並損害對方,這類過寄生生活的生物統稱為寄生物. 寄生蟲:寄生生活的多細胞的無脊椎動物和單細胞的原生生物。
  • 「殭屍科學」:研究操縱動物和人類的寄生蟲
    然而,在動物界,已經發現了改變宿主行為的殭屍性寄生蟲。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人類也受到寄生蟲的操縱。這些是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理論進化生物學家雅典娜·阿克蒂皮斯(Athena Aktipis)的主題。在他的播客節目「殭屍」中,他試圖通過現實世界的科學對末日殭屍故事進行解釋。阿克蒂皮斯告訴法新社,「地球上已知的物種中有一半以上是寄生蟲」。
  • 寄生蟲有哪些?其如何引起人類患病?又如何治療和預防呢?
    2019年11月29日 訊 /生物谷BIOON/ --寄生蟲是一種生活在另一種生物體中的生物,有三種主要類別的寄生蟲會引發人類疾病,包括原生動物、蠕蟲和體外寄生蟲,原生動物和蠕蟲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腸道,而外寄生蟲包括蝨子和蟎蟲,其可以附著或鑽入皮膚,並在皮膚上停留很長一段時間。大多數原生動物和蠕蟲往往是非致病性的,這意味著其並不會引起疾病或非常輕微的疾病。
  • 因為太好吃,被人類吃到滅絕的5種動物,長江白鱘上榜
    因為太好吃,被人類吃到滅絕的5種動物,長江白鱘上榜俗話說「民以食為天」,每個人從出生那一刻起,出於本能就會尋覓食物。對於吃東西這件事,人類最基本的需求是為了果腹,然後是追求美味。作為食物鏈的最頂端,人類一直的食譜始終是非常豐盛的,尤其是各種肉類,能嘗試的基本都會嘗試一下。在人類的大肆捕食下,有些動物已經滅絕,小編下面就和大家說說5種因為肉太好吃,深受人類喜愛,以至於「全軍覆沒」的動物。
  • 因為肉太好吃,被人類吃到滅絕的3種動物,有一種被吃掉50億隻
    因為肉太好吃,被人類吃到滅絕的3種動物,有一種被吃掉50億隻地球46億年的歷史當中,誕生過無數的物種,一些物種因為無法適應環境的變遷而滅絕,而另一些則因為天敵的影響從地球上消失了,但除了環境和天敵兩大因素以外,還有一些生物是因為「太好吃」而被人類吃到滅絕的。
  • 舌頭有自己的想法:寄生蟲將魚的舌頭取而代之,魚還與它友好相處
    近日,網上出現了一組令人毛骨悚然的照片,照片中,一種嗜血的寄生蟲蠶食了魚的舌頭,並取而代之,生活在魚的口中。本周,一位美國科學家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了一張x光照片,照片顯示一條等足類動物,也被稱為舌食蝨子的寄生蟲,寄生在一條隆頭魚的頭骨裡。
  • 我們常吃的4種食物裡,竟有這麼多種寄生蟲!
    爆炒田螺、水煮魚、三文魚壽司、涮火鍋……光是看著這些名字就讓人忍不住想流口水了,但你知道嗎,這些你愛吃的食物裡,可能隱藏著巨大的安全隱患,那就是寄生蟲。寄生蟲對人體的損害多是掠奪營養,引起炎症,阻塞血管等,有害而無益。
  • 震驚!石家莊女子眼裡長寄生蟲卵 養寵物須注意這些問題
    12月2日上午,在手術室無影燈下,莊主任切開腫物進行取樣時,在場的醫生都震驚了,腫物裡面有大量黃白色如小米粒般蟲卵樣物質,並夾雜一根動物毛髮。「一定是寄生蟲感染」,大家震驚之餘都想到了這個答案。果不其然,之後的病理結果進一步印證了大家的猜測。    劉女士的眼裡為啥有寄生蟲卵?經一番詳細的詢問最終找到答案:劉女士家中常年養著一隻貓,她與貓咪的感情很深。
  • 書單|動物,我們看待世界的另一種方式
    通過認識動物,我們不僅能更好地旅行,也能更好地認識這個世界,甚至更好地去思考我們的生活。今天的書單,無論是在旅行中對動物的觀察,還是由對動物的熱愛而激發出的旅行,或是動物科普著作,都在告訴我們,人類與動物的關係, 人類看待動物的方式,如何塑造了我們今天的生態和文明世界。
  • 人類新發傳染病78%與野生動物有關!有人吃野味,腦裡長11釐米長寄生蟲
    食用野生動物會怎樣?男子腦裡長11釐米長寄生蟲食用野生動物會給人帶來怎樣的危害?這組案例觸目驚心。據央視新聞,2018年3月以來,江西的李先生多次出現突然暈倒、口吐白沫、肢體抽搐等症狀,回家休養後,情況仍不見好轉,接連兩次被診斷為腦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