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單|動物,我們看待世界的另一種方式

2020-11-26 澎湃新聞

通過認識動物,我們不僅能更好地旅行,也能更好地認識這個世界,甚至更好地去思考我們的生活。今天的書單,無論是在旅行中對動物的觀察,還是由對動物的熱愛而激發出的旅行,或是動物科普著作,都在告訴我們,人類與動物的關係, 人類看待動物的方式,如何塑造了我們今天的生態和文明世界。

動物眼中的人類:: 一位動物翻譯官的自然保護區考察筆記

趙序茅;中信出版社;2020-11

這是一部自然保護區動物觀察筆記,也是一名動物學、生態學研究者對人與自然該如何和諧相處的透徹思考,闡述了人和動物之間的複雜關係。

作者趙序茅是一位動物學專家,從事瀕危動物的研究保護工作。他多次前往王朗、白水河、唐家嶺、臥龍等多個自然保護區考察。這些經歷,使他開啟了「動物眼中的人類是怎樣的一種存在」這樣的思考,並最終寫成此書。

本書便是在這些考察基礎上寫成。作者在書中生動地講述了猴子、羚牛、野豬、水獺、蛇、松鼠、螞蟻、蜜蜂、大熊貓、貓頭鷹等各種各樣的動物與人類的互動,讓讀者了解野生動物的生存現狀,反思人類和動物之間到底是怎樣的關係。

在人與動物的互動中,人類總是習慣於在主導位置,很少去思考動物如何看待人類,但是當然,在人類認識動物的時候,動物也在認識人類。

人類怎樣對待動物,動物就如何反饋人類。認識到這一點,可以更幫助我們理解保護物種的意義到底有多重要,人與動物的戰爭史如何影響了彼此的進化,而為了適應人類,動物做出了哪些改變,我們又該做些什麼,才能與它們和諧相處。

巖畫、羽毛帽子和手機:100個物件裡的觀鳥史

【英】戴維·卡拉漢、【英】多米尼克·米切爾/著;劉曉敏、王琰/譯;商務印書館; 2020-10

本書聚焦歷史悠久卻仍顯小眾的觀鳥愛好,以物件史編寫觀鳥史,以觀鳥史敘述觀鳥事,以觀鳥事管窺世界史。

作者卡拉漢是英國《觀鳥》雜誌的專欄作家,他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選擇了世界各地的一百件和觀鳥息息相關的事物,按時間線索,在書中一一介紹,娓娓道來。從距今約45000年前的阿納姆地巖畫,到現今流行的蘋果手機。每一件事物都折射出一些歷史節點,都對觀鳥活動的發展帶來了不可忽視的影響,塑造了觀鳥活動如今的樣態。

有趣的是,本書並未將視野僅僅局限在觀鳥的小圈子裡,而是舉重若輕地用觀鳥勾勒出整個人類文明的方方面面。比如,「將《莎士比亞全集》中的每一種鳥都引進美洲」計劃,帶來了一場生態災難。人類設計的奶瓶蓋和「偷奶大盜」藍山雀之間曾有過一段「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好戲,直到玻璃奶瓶變成塑料盒才落下帷幕……因此,本書既是一部觀鳥史,也可以看做一部另類視角的人類文明發展史。

不過,它並不是一本沉重的讀物。相反,它更像一部百科辭典,可以拾起即讀,閱讀一個詞條,了解一小段歷史。輕鬆的閱讀體驗,也是它有別於許多科普讀物的特點。

鰻魚的旅行: 一場對目標與意義的探尋

【瑞典】 派屈克•斯文松;徐昕/譯;湖南文藝出版社&博集天卷;2020-10

派屈克•斯文松是《南瑞典日報》藝術和文化記者,他與家人一起生活在南瑞典的馬爾默。因為難忘兒時與父親於溪畔捕捉鰻魚的時光,他踏上探索鰻魚和父子關係的旅程,寫出了這部集自然書寫、科學史、父子回憶錄於一身的獨特作品——《鰻魚的旅行》。

歐洲鰻出生在馬尾藻海——一片難以確定邊界的海洋,隨後會去往歐洲海岸,再遊入江河溪流棲居。平靜地生活幾十年後,當生物鐘敲響,它會完成最後一次蛻變,踏上返回出生地的漫漫歸途,在那裡繁殖並死去。如果無法啟程,它仿佛會等待到永恆,絕不變身。

兩千多年來,鰻魚一直是一個謎。亞里斯多德堅信它沒有性別,弗洛伊德試圖尋找它的生殖器卻屢屢受挫。從沒有人見過鰻魚交配。

神秘的鰻魚令派屈克著迷,與鰻魚同樣難解的還有他與父親之間複雜微妙的關係。他在文學、藝術、宗教與科學史領域探尋鰻魚的故事,同時追憶與父親一起捕鰻的童年時光。鰻魚的不可知、它笨拙又浪漫的生命之旅,宛如隱喻,觸發我們對生存與死亡、目標與意義的思考和領悟。

這本書是作者的處女作,一經出版即暢銷全瑞典,並一舉拿下瑞典極負盛名的大獎——奧古斯特文學獎。

流浪貓戰爭:萌寵殺手的生態影響

【美】 彼得·P.馬拉 、【美】克裡斯·桑泰拉/著;周瑋/譯;商務印書館;2020-10

流浪貓惹人憐愛,在世界各地,投餵流浪貓的行為都十分常見。然而,它們也被一部分生態保護者深惡痛絕:流浪貓的泛濫,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鳥類等小型動物的大量被捕殺,破壞了現有生態平衡。

​​​​​​​現有的科學研究表明:戶外的家貓(包括流浪貓、散養家貓)僅在美國每年就會殺死數以十億計的小型脊椎動物。

本書便以此為切入點,援引最新研究成果,考察戶外家貓在世界範圍內對於生物多樣性和公共衛生的衝擊和影響,並試圖圍繞管理的爭議,給出新的解決方案。

作者從人和貓的歷史和文化關係開始考察,由古埃及人類對貓的馴化開始,到當今寵物飼養者數量的爆炸性增長。伴隨而來的是有豐富數據支持、清晰展示的種群數量趨勢、貓科動物的疾病以及相關的人類活動帶來的物種滅絕史。作者詳細的展示了貓這樣一種有著悠久歷史和豐富文化意義的寵物是如何在不經意間造成可以與氣候變化比肩的生態學影響。這一影響與人類活動相伴而遍及全球。

在本書的末尾,作者提出了關於流浪貓控制的新思路。根據美國獸醫學會的調查,流浪貓的期望壽命不足室內豢養家貓的一半,而對它們的控制,對於野生動物、流浪貓和人類都有利。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書單|認識動物,也能更好地認識這個世界
    通過認識動物,我們不僅能更好地旅行,也能更好地認識這個世界,甚至更好地去思考我們的生活。今天的書單,無論是在旅行中對動物的觀察,還是由對動物的熱愛而激發出的旅行,或是動物科普著作,都在告訴我們,人類與動物的關係,人類看待動物的方式,如何塑造了我們今天的生態和文明世界。
  • TED:電影如何改變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
    電影可以改變人們看待問題的方式。這是追究總理責任的一種方式。And --然後.告訴每個人,他的職責是讓年輕人接受另一種世界觀和這一內容。He was an ordinary hero.他是個普通的英雄。But we've come across so many of these heroes on our journey.但我們在旅途中遇到了這麼多英雄。
  • 這份書單,是對心靈雞湯的反抗
    《三十而已》讓女性的困境成為焦點;《隱秘的角落》讓我們用另一種眼光看待青少年的成長;在《十三邀》出鏡,並出版對話錄《把自己作為方法》的社會學家項飆,被一次又一次地請到臺前,解答著人們關於「內卷」的各種困惑。科技、經濟的高歌猛進和這樣時代裡個體的茫然和焦慮看似矛盾,卻實為一體。
  • 這個「寶藏」書單,你肯定需要!
    這個假期我們有了充足的「理由」宅在家裡,為了讓whuer們待在家而不是「呆」在家,我們邀請多位武漢大學弘毅學堂的老師,精心準備了一份閱讀大禮包,想夯實自己的專業課程嗎?想跨學科豐富自己的知識嗎?快來挑選吧!
  • 動物模擬視角:6種動物的眼中所看到的世界的形態
    當有一隻動物看著你的時候,你除了感覺到瘮得慌以外,你是否思考過它們所看到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的?作為人類,我們可以看到非常美麗的事物,但對於動物而言,它們可能無法享受人類眼睛的精彩世界,也可能能夠看到更加精彩的世界。在今天的文章裡邊,小編就將來向你講述,6種動物的眼中所看到的世界的形態。
  • 這個理論是數學史的裡程碑,它改變了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
    我們通常會把發現微積分的功勞歸於英國數學家牛頓或是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茲,不過有許多更早期的數學家也曾經探討過速率和極限的概念,甚至可以回溯到古埃及人所發明用來估算金字塔體積或是推算圓面積的計算方式。我們可以用微積分解釋彩虹的結構,也可以用來在股市中賺取更多金錢,或是用微積分替太空梭導航、進行天氣預報、預測人口增長、設計建築物和分析疾病的擴散,可以說微積分所造成的革命,已經徹底改變了我們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
  • 動物看到的世界和人類一樣嗎?一起看看7種不同動物的獨特視角
    作為人類,我們自然而然會認為動物與我們存在巨大的不同。但你可能不會去思考,它們所看待的世界是否與你我有很大的不同。即便是面對相伴於我們身邊的寵物,也是如此。那麼,動物們究竟如何看待世界的呢?今天,讓小編帶你了解7種不同動物的獨特視角吧。
  • 紅外熱成像儀:奇妙世界的另一種打開方式
    紅外熱成像儀:奇妙世界的另一種打開方式,看完一定有一種說不出的奇妙          紅外熱像儀是利用紅外探測器和光學成像物鏡接收被測目標的紅外輻射能量分布圖形反映到紅外探測器的光敏元件上
  • 動物視角:模擬6種不同的動物眼中所看到的世界
    我們早已習慣在日常生活中所看到五彩繽紛的一切,我們也習慣了大多數生命或事物身上所特有的色彩。但是,當你看著其它生命,並為它們身上的獨特色彩而著迷的時候,你是否想過,你家中的小貓咪看到的世界是否和你一樣呢?討人厭的蚊子所看到的世界又是怎樣的呢?
  • 過去100多年來,為什麼我們看待外部世界的方式經常是錯的
    03我在為朋友有這樣一個出色女兒感到欣慰的時候,立刻就想到了下面這個問題:等我們的下一輩長大成人,他們對外部世界的看法、乃至看待外部世界的方式,與我們(以及我們的上一輩)會有多麼大的不同!在中國,大凡稍微有點文化的人都有一種將自己視為國際政治分析家的無意識傾向,這當然是過去一個多世紀裡先是飽受列強欺凌、後又自我隔絕的屈辱痛苦的歷史,在我們內心的投射。
  • 地球內部真的存在著另一種人類嗎?
    但是大家應該也看到這樣的一個報告,那就是在1946年的時候,英國科學家威爾金斯就提到了關於「另一種人類」或者「另一種文明」的存在,這到底是什麼情況?如果是地外的「另一種人類」,那麼我們就可以解釋為地外文明了,確實從宇宙的發展角度來講,文明可能是存在多樣化的,並且並不止一種文明存在,如今我們雖然暫時只知道地球文明的存在,但是在地球之外的宇宙空間,這麼大,我們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 我們看待動物的態度可歸結為兩個維度:一是情感,二是效用
    她告誡道,如果男人和女人傷害了大地,她會再次出現並創造一個全新的世界,在那裡,將不再會有男人和女人的立足之地。祖父母們通過講述動物故事將傳統的生活方式繼續傳授給孫輩。這就是民間故事的神奇魅力,也是將我們與其他動物緊密相連的力量和熱情。彩虹蛇在大地上蜿蜒而過的時候,形成了河床、山峽、谷地和山脈。
  • 擁有苔蘚的另一種方式
    很多人喜歡苔蘚青翠欲滴,賞心悅目由於它們常常生長在涼爽潮溼的環境中所以一看到它們就仿佛置身於那片清涼裡也因此很多人都想要擁有屬於自己的一片苔蘚小世界▲俞競作品,紙本水墨世界上大約有2萬種苔蘚植物,其中3千餘種生活在中國。山林、郊野、村落乃至水泥森林——我們居住的城市裡,它們無處不在。苔蘚植物通常「偏好」陰涼溼潤的地方,但不同種類具體需求的環境條件往往各不相同。
  • 書單|這些好書,讓科學不再「高冷」
    ……好奇心驅使下,我們對世界總有這樣那樣的奇思妙想。但當今時代,人們越來越忙,相關的學術專著往往「高深莫測」,閱讀起來有一定困難。今天,青年君為大家整理了一份書單,囊括18本好讀、易懂卻不失專業、睿智的科普類書籍,送給每個曾經和現在對世界懷抱好奇的心靈。
  • 一周書單 | 他是園丁、工人、司機也是臺灣新詩開拓者
    儘管這種寫作方式未必能完成描述當下世界的宏偉目標,但它絕對完成了託卡爾丘克在寫作上的另一種追求,為已經改變了閱讀習慣的當代讀者提供新的文本建構方式。(宮子)歷史故事開始於冰河時代,2萬年前的史前藝術家,將捕獲的獵物刻畫在巖石的洞壁上,熊、馴鹿、渡鴉被那時的人們刻畫得有如人類,研究者推測,在自給型的獵人生活中,人和動物存在著與今日不同的親密關係,它們是獨立的個體,是儀式的夥伴,幫助人類闡釋他們生活的世界。而隨著歷史進程的推進,動物和人相互依存的關係在悄無聲息地發生改變。
  • 人體器官捐獻 用另一種方式活著
    視覺中國/供圖  當我們離開這個世界時,是選擇帶走一切還是留下些什麼?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解。當天,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舉行主題為「器官捐獻——我並沒有離開,只是用另一種方式活著」的義診活動。不少市民來到現場諮詢,並填寫了《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自願書》。  「現在,我們醫院的器官供給比例達到30:1,患尿毒症需要進行器官移植的病患是最多的,但30個患者裡面只有一人可以得到器官移植。得不到器官的尿毒症患者,每周有三天需要到醫院進行透析,非常痛苦。
  • 為什麼動物喜歡睡大覺?因為它們出體了,在另一世界玩耍
    道瑞訊息是來自三維世界以外的存在傳遞給人類的寶貴資料。1976年道瑞通過傳導人奧娜口述了大量宇宙訊息,詳述宇宙演化的規律以及人類物質層奧秘,組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道瑞資料。2009年道瑞訊息中斷,傳導人奧娜失蹤,至今,再也沒有人連接上道瑞。
  • 我們的世界呈現在動物眼中是什麼樣子
    動物和人類共享著這個世界。為了生存,每種動物都進化出不同的能力,有不同的感覺器官,比如眼睛。不同生物會根據實際需求,演化出不同的視覺系統。有些動物是色盲,有些動物能看到我們看不到的顏色,有些動物能以慢動作的方式看世界,有的動物能更細緻地觀察世界。
  • 英國——生活的另一種方式
    所以在Mallaig住的這兩天,我們可以感受到她在,但是又不太能看到她在。她會交代我們,住在Mallaig小鎮上是不需要鎖門的,隨意進出。會幫我們準備早飯,我們本來以為是簡單的早飯,結果發現豐盛得讓人驚呼。還會在我們要出門的時候,開車出來接送我們。不知道我們走了之後,她迎來的下一波客人會是什麼樣子的?
  • 認識動物,也能更好地認識這個世界
    通過認識動物,我們不僅能更好地旅行,也能更好地認識這個世界,甚至更好地去思考我們的生活。今天的書單,無論是在旅行中對動物的觀察,還是由對動物的熱愛而激發出的旅行,或是動物科普著作,都在告訴我們,人類與動物的關係,人類看待動物的方式,如何塑造了我們今天的生態和文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