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ISPR基因編輯後的寄生蟲帶來獨特的新疫苗

2020-11-28 騰訊網

每年約有200萬人患有一種稱為利什曼病的皮膚病,這種病是由利什曼大寄生蟲引起的。幾個世紀以來,人類一直在與這種寄生蟲作鬥爭,一些文化已經採用一種原始的接種方式來預防感染。這種古老的療法被稱為利什曼化,即故意用活的寄生蟲感染一個人。這個過程會產生輕微的皮膚感染,而一個人的免疫系統有希望克服這種感染,使人對寄生蟲有終生免疫力。

然而,這種傳統的治療方法今天很少使用,因為病人往往會遭受皮膚病變的折磨,可以持續數月。

在一個將古老的治療方法與21世紀的尖端技術相融合的奇妙例子中,一個科學家團隊對利什曼寄生蟲進行了基因編輯,以限制其感染力。這使得寄生蟲能夠以疫苗的形式給患者注射,產生長期免疫力而不會導致疾病。

"這樣的活疫苗是最好的疫苗,但有可能在一些人身上引起嚴重的疾病,"來自俄亥俄州立大學的新研究的聯合首席研究員Abhay Satoskar解釋說。"我們利用現代技術完善了這一概念,製造了一種不會引起臨床疾病但可以誘導免疫力的寄生蟲。"

研究人員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從寄生蟲中刪除了兩個特定的基因,以阻止它產生一種名為centrin的蛋白質,這種蛋白質負責支持寄生蟲的物理結構。當寄生蟲缺乏centrin時,它仍然可以進入宿主細胞並進行複製,但速度明顯減慢,這意味著感染不會導致疾病。

"所以我們基本上是在使用利什曼化這種概念,且CRISPR技術大大提升了允許我們這樣做的可容忍度,"Satoskar說。"寄生蟲無法增殖,所以它們會死亡。但它們在體內持續存在八到九個月,這足以產生獲得性免疫力。"

在他們的研究中,研究人員記錄了這種前瞻性新型疫苗的廣泛開發和動物測試。該研究表明,CRISPR編輯的寄生蟲在沙蠅的動物模型中不會引起疾病,沙蠅通過咬合傳播寄生蟲,而小鼠也不會。另外,在大多數動物試驗中,包括在免疫系統受損的小鼠中,突變寄生蟲有效地產生了完整的免疫力。

"多種動物測試也確保了基因組不會恢復正常,"Satoskar補充道。"而且我們發現,如果一隻沙蠅在疫苗所在地叮咬,並將變異的寄生蟲帶入野外,寄生蟲就無法生存。所以它對環境是安全的。"

研究人員現在希望在未來兩年內開始第一階段的人體試驗。Satoskar還表示,這種疫苗的成本很可能低於5美元一劑,為最終在那些受災最嚴重的熱帶國家廉價而方便地推廣提供了希望。

這項研究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上。

【來源:cnBeta.COM】

相關焦點

  • 盤點|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研究進展
    基因編輯技術如日中天HIV疫苗再獲突破!一般而言,對抗HIV(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最成功的方法是疫苗。該小組將細胞適應性效應,與基因組生物標誌物和藥物開發的靶標易處理性相結合,以系統地遴選出特定組織中的新靶標和特定基因型。利用此方法,研究人員能夠驗證Werner症候群(又稱白內障-硬皮病-早老症候群)的ATP依賴性解旋酶(WRN)作為多種癌症類型腫瘤的合成致死靶標,該靶標針對具有微衛星不穩定性的多種癌症類型。
  • 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
    CRISPR/Cas是進行基因編輯的強大工具,可以對基因進行定點的精確編輯。在嚮導RNA(guide RNA, gRNA)和Cas9蛋白的參與下,待編輯的細胞基因組DNA將被看作病毒或外源DNA,被精確剪切。但是,CRISPR/Cas9的應用也有一些限制條件。首先,待編輯的區域附近需要存在相對保守的PAM序列。其次,嚮導RNA要與PAM上遊的序列鹼基互補配對。
  • Science | 巨型噬菌體中的新CRISPR系統,有望帶來基因編輯新革命
    Nature長文丨Jennifer Doudna等報導新型CRISPR基因編輯工具)。,且在人源細胞和植物細胞中具有可觀的基因編輯能力,這為基因編輯工具的研發提供了新的可能。巨型噬菌體的宏基因組又帶來新的驚喜,其編碼的CRISPR-CasΦ系統更加小巧。
  • CRISPR基因編輯療法公布最新臨床結果
    今日,CRISPR Therapeutics和Vertex Pharmaceuticals公司宣布,雙方共同開發的CRISPR/Cas9基因編輯療法CTX001的1/2期臨床試驗數據,已被美國血液學會(ASH)年會接受,將在全體科學會議(Plenary Scientific Session)作為口頭報告公布。
  • PNAS:構建出提高CRISPR-Cas9基因編輯精確度的新變體---SaCas9-HF
    2019年10月13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中國香港城市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的一種新變體,它有潛力在人類基因治療期間提高基因編輯的精確度。相比於野生型CRISPR-Cas9,這種新變體降低了DNA中出現的意外變化,這表明它可能在需要高精確度的基因療法中發揮作用。
  • CRISPR編輯系統升級 利用「跳躍基因」精確插入DNA片段
    頂尖學術期刊《科學》最新上線發表的一篇論文中,Broad研究所、麻省理工學院McGovern腦研究所的張鋒教授與其同事帶來了一款全新的CRISPR基因編輯工具,利用「跳躍基因」,讓DNA片段插入基因組變得更加容易。大腸桿菌中的實驗結果顯示成功率達到80%,遠高於經典CRISPR系統。
  • CRISPR基因編輯系統治療惡性腫瘤取得重大突破 活體動物上徹底摧毀...
    CRISPR基因編輯系統治療惡性腫瘤取得重大突破 活體動物上徹底摧毀癌細胞  Emma Chou • 2020-11-19
  • 提升基因編輯效率尋找新CRISPR酶 新銳公司完成$6500萬A輪融資
    ,也使得基因編輯這一領域受到人們格外的關注。以CRISPR-Cas9為基礎,科學家們還開發出一系列工具,例如可以轉換單個核苷酸的鹼基編輯器,以期治療單基因點突變導致的遺傳疾病。然而,這些新技術並非完美,也存在著遞送效率低、脫靶效應及潛在的安全隱患等問題。Metagenomi公司由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Brian Thomas博士和Jill Banfield教授創立。
  • Science子刊:基因編輯工具CRISPR-Cas9遭遇新挫折!新研究揭示它可...
    圖片來自CRISPR-Cas9是一種在過去十年中開發的基因編輯技術。它切割出基因組中不需要的部分,並插入新的DNA片段。人們已經進行了許多研究來測試這種技術,以期有一天可以將它用於修復導致疾病的遺傳缺陷。有關脫靶編輯的報導阻礙了這一目標的實現,這導致了旨在阻止脫靶編輯的新研究。在這項新的研究中,這些研究人員發現這種技術還可以導致大量不想要的DNA重複。
  • 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熱度背後的冷思考
    近年來,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正在給整個科研界帶來革命性變化,該技術使用CRISPR系統將Cas9蛋白和嚮導RNA注入小鼠受精卵,就能輕鬆實現基因敲除,同時,注入Donor DNA則可實現基因敲入,甚至國際著名學術期刊Genome Biology有文章指出這項新技術將很快取代使用胚胎幹細胞的基因修飾,看起來小鼠胚胎幹細胞基因修飾技術的終結不可避免。
  • 《科學》年度突破:「希望的疫苗」問世基因編輯治癒遺傳病
    導讀《科學》年度最大突破給了新冠疫苗,並稱之為「希望的一針」;年度最崩潰事件也給了新冠疫情,那就是由新冠疫情帶來的錯誤信息泛濫和政治分裂。知名學術期刊《科學》雜誌編輯部近日評選出了本年度十大突破,其中年度最大突破給了新冠疫苗,並稱之為「希望的一針」(shot of hope);同樣,年度最崩潰事件也給了新冠疫情,那就是由新冠疫情帶來的錯誤信息泛濫和政治分裂。
  • 科普:CRISPR 基因編輯技術的應用、爭議和未來
    為了更好的應用這項技術,研究人員增加了一個新的步驟:在CRISPR-Cas9切割DNA後,攜帶「固定」基因的新DNA序列可以嵌入到新的間隔中。或者,切割可以同時「敲除」不需要的基因,例如,導致疾病的基因。 換個更加形象的說法,CRISPR-Cas9類似於Word中的「查找和替換」功能:CRISPR-Cas9想要查找並更正遺傳數據(或「單詞」),用新材料替換它。
  • 簡話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
    因此,CRISPR的基因座其實就好似細菌的一張基因疫苗接種卡。,CRISPR/Cas9技術具有載體構建簡單、可編輯位點分布廣泛、多基因編輯、成本低廉、編輯效率高等優勢。動物中的應用:基因融合可能會觸發腫瘤形成,研究人員利用CRISPR/Cas9技術切除導致小鼠產生腫瘤的融合基因,成功消除腫瘤細胞;利用CRISPR/Cas9技術將老鼠的產熱基因UCP1插入豬基因組後,豬可以燃燒更多的脂肪,瘦肉率更高;β-珠蛋白基因的突變會導致地中海貧血症和鐮刀狀細胞貧血症的發生,通過靶向抑制和
  • CRISPR/Cas基因編輯療法的前景與倫理爭議
    用基因編輯治療各類疾病的研究在不斷推進中,那麼,基因編輯技術是否可以用於臨床治療?使用基因編輯技術還存在哪些問題呢?第一種是對患者身上某些受損的細胞進行基因編輯,然後將這種基因編輯細胞輸回患者體內,讓這些基因編輯細胞治療或替換受損細胞,
  • 新發現有望為CRISPR帶來基因編輯好幫手
    本報訊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基因編輯工具CRISPR,如今,研究者又有新發現,有望與CRISPR結合,發揮更好的功用。11月初,來自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的Rotem Sorek團隊在《細胞》上刊發文章,介紹了他們新發現的基於逆轉錄酶基因編輯工具——Retrons。
  • Nature子刊:抗CRISPR蛋白介導的CRISPR-Cas9系統可提高基因編輯...
    2020年12月9日訊/生物谷BIOON/---CRISPR-Cas9基因編輯可能會引起不想要的遺傳變化。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日本廣島大學和東京醫科齒科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很有前途的修複方法,即關閉CRISPR-Cas9基因編輯,直到它達到關鍵的細胞周期階段,在這個階段,更精確的修復可能會發生。
  • CRISPR基因編輯系統獲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
    很快,《自然》的編輯以「早就知道了」為由,拒絕發表這項研究。不久後,《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報》(PNAS)也以「缺乏新穎性和重要性」,同樣予以拒絕。再之後,Molecular Microbiology與Nucleic Acid Research兩本期刊也給Mojica教授發了拒信。
  • 諾瓦瓦克斯:利用重組基因編輯核心技術研發疫苗,抗擊全球傳染病威脅
    對此,全球各國科研團隊紛紛加入這場抗疫之戰中,全力投入到有效疫苗與治療藥物的研發當中。眾所皆知,疫苗的開發往往需要數月,甚至1年以上的時間。因此,在疫情帶來更大損失前,研發出相關的有效疫苗或抗病毒藥物,儼然成為了科學家與病毒的時間競賽。
  • 科學網—新發現有望為CRISPR帶來基因編輯好幫手
    圖片來源:《科學》 本報訊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基因編輯工具CRISPR,如今,研究者又有新發現,有望與CRISPR結合,發揮更好的功用。 11月初,來自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的Rotem Sorek團隊在《細胞》上刊發文章,介紹了他們新發現的基於逆轉錄酶基因編輯工具——Retrons。
  • CRISPR基因編輯系統獲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
    在成立了自己的實驗室後,他又發現大約另外20多種微生物裡,同樣具有CRISPR序列。然而,這種奇怪序列的功能,卻遲遲未能得到解答。原來在病毒感染細菌後,CRISPR序列會喊來幫手,形成一個具有核酸切割能力的複雜結構,並最終切斷病毒的DNA。對於細菌來說,這是從源頭清除病毒感染的好方法。但對生物學家來說,這套細菌的「免疫系統」,讓他們看到了精準切割DNA的希望!或許,它能被開發成為一種高效的基因編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