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現有望為CRISPR帶來基因編輯好幫手

2020-11-13 今日科學

本報訊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基因編輯工具CRISPR,如今,研究者又有新發現,有望與CRISPR結合,發揮更好的功用。

11月初,來自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的Rotem Sorek團隊在《細胞》上刊發文章,介紹了他們新發現的基於逆轉錄酶基因編輯工具——Retrons。與CRISPR類似,該工具可保護微生物免受噬菌體病毒侵害,研究者有望利用它對單細胞生物的基因進行編輯。

早在30多年前,就有科學家從黃色黏球菌中發現了逆轉錄酶,這一遺傳元件由DNA、RNA和來自某些細菌中的蛋白質複合而成,但一直以來它們在生物體中的作用不甚明確。

據《科學》報導,在最新發表的研究裡,Sorek等人在許多細菌中都發現了逆轉錄酶。他們先搜索了近4萬個細菌的基因組,並利用電腦程式尋找與CRISPR和其他已知抗病毒構建體基因相近的抗病毒結構。

之後,研究者找到了一段包含逆轉錄酶的DNA,該元件側翼是無法編碼任何已知細菌蛋白的DNA片段。研究者聯想到這些神秘的序列可能在RNA編碼中發揮作用。此外,帶逆轉錄性質的DNA通常伴隨著一個蛋白質編碼基因,每個遺傳元件攜帶的蛋白質有所不同。

Sorek等人猜測,這些序列簇參與到一種新的噬菌體防禦中。後續研究中,他們進一步證明,包含了逆轉錄酶、DNA和RNA混合物以及蛋白質的元件Ec48可破壞新感染的細胞,從而使病毒無法複製和傳播。

無獨有偶,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也有一個研究團隊有類似發現,他們在沙門氏菌中逆轉錄的編碼基因旁邊發現了有毒的蛋白質基因,通常情況下毒素會被包裹起來,當噬菌體蛋白出現時則被激活。相關研究已於今年6月刊發於預印本平臺bioRxiv。

研究者可利用CRISPR靶向並切割基因組中的目標區域,但迄今為止,該工具還不太擅長在靶點DNA中引入新代碼,若CRISPR能與此次發現的Retrons相結合,或許能產生所需序列的多重拷貝,並有效剪接到宿主基因中。不過目前,Retrons還未被證實可在哺乳動物細胞中工作,還有許多工作有待完成。(袁柳)

相關論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16/j.cell.2020.09.065

版權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科學網—新發現有望為CRISPR帶來基因編輯好幫手
    、正在感染細菌的噬菌體病毒,如今科學家發現了逆轉錄子的新功能,有望阻止噬菌體感染細菌。圖片來源:《科學》 本報訊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基因編輯工具CRISPR,如今,研究者又有新發現,有望與CRISPR結合,發揮更好的功用。 11月初,來自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的Rotem Sorek團隊在《細胞》上刊發文章,介紹了他們新發現的基於逆轉錄酶基因編輯工具——Retrons。
  • Science | 巨型噬菌體中的新CRISPR系統,有望帶來基因編輯新革命
    Nature長文丨Jennifer Doudna等報導新型CRISPR基因編輯工具)。新系統不僅結構獨特,且在人源細胞和植物細胞中具有可觀的基因編輯能力,這為基因編輯工具的研發提供了新的可能。CRISPR-CasX/Y系統後,巨型噬菌體的宏基因組又帶來新的驚喜,其編碼的CRISPR-CasΦ系統更加小巧。
  • 盤點|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研究進展
    該項研究提供了癌症依賴情況的資源庫,開發了篩選癌症藥物目標的計算框架,並提出了具體的新靶標。該研究可以指導藥物開發的初始階段,為新的、多樣化的和更有效的癌症藥物靶標組合做出貢獻。由於肺是一個與外界環境直接接觸的屏障器官,靶向傳遞糾正缺陷基因是一種有吸引力的治療方法。研究人員發現,在胎兒發育過程中,胎兒在子宮內將CRISPR基因編輯試劑準確地注入羊水,可以導致小鼠肺部發生有針對性的變化。他們在老鼠出生前4天將基因編輯器引入老鼠體內,這與人類的妊娠晚期相似。編輯百分比最高的細胞是肺泡上皮細胞和肺氣道內的氣道分泌細胞。
  • 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
    CRISPR/Cas系統全名為成簇的規律間隔的短回文重複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associated proteins),為目前發現存在於多數細菌與絕大多數的古菌中的一種後天免疫系統,以消滅外來的噬菌體或外源質粒,並在自身基因組中留下外來基因片段作為「記憶」為細菌提供了獲得性免疫,這與哺乳動物的二次免疫類似
  • CRISPR基因編輯系統獲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
    近年來火熱的CRISPR基因編輯系統斬獲2020年度的諾貝爾化學獎,在這一領域做出卓越貢獻的Emmanuelle Charpentier教授和Jennifer Doudna教授摘得桂冠。正如人們所說的那樣,這一革命性的發現為整個生物技術領域提供了無限可能。
  • CRISPR基因編輯系統獲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
    北京時間今天下午,諾貝爾基金會宣布,近年來火熱的CRISPR基因編輯系統斬獲本年度的諾貝爾化學獎,在這一領域做出卓越貢獻的Emmanuelle Charpentier教授和Jennifer Doudna教授摘得桂冠。正如人們所說的那樣,這一革命性的發現為整個生物技術領域提供了無限可能。
  • CRISPR/Cas基因編輯療法的前景與倫理爭議
    人們發現在約50%的細菌和90%的古細菌中都含有這種序列,而且發現一些總是與其結伴而行、具有核酸內切酶(DNA剪刀)功能的蛋白,科學家們將其命名為Cas蛋白一方面是公眾對基因編輯技術不成熟的擔心,比如脫靶效應,對患者可能造成一些額外的傷害;另一方面則擔心生殖為目的的基因編輯會
  • Science子刊:基因編輯工具CRISPR-Cas9遭遇新挫折!新研究揭示它可...
    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20年2月21日的Science Advances期刊上,論文標題為「Pervasive head-to-tail insertions of DNA templates mask desired CRISPR-Cas9–mediated genome editing events」。他們描述了他們如何發現不必要的DNA重複,並針對這一點提醒了其他的研究人員。
  • PNAS:構建出提高CRISPR-Cas9基因編輯精確度的新變體---SaCas9-HF
    2019年10月13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中國香港城市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的一種新變體,它有潛力在人類基因治療期間提高基因編輯的精確度。相比於野生型CRISPR-Cas9,這種新變體降低了DNA中出現的意外變化,這表明它可能在需要高精確度的基因療法中發揮作用。
  • 提升基因編輯效率尋找新CRISPR酶 新銳公司完成$6500萬A輪融資
    ,也使得基因編輯這一領域受到人們格外的關注。以CRISPR-Cas9為基礎,科學家們還開發出一系列工具,例如可以轉換單個核苷酸的鹼基編輯器,以期治療單基因點突變導致的遺傳疾病。然而,這些新技術並非完美,也存在著遞送效率低、脫靶效應及潛在的安全隱患等問題。Metagenomi公司由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Brian Thomas博士和Jill Banfield教授創立。
  • CRISPR編輯系統升級 利用「跳躍基因」精確插入DNA片段
    頂尖學術期刊《科學》最新上線發表的一篇論文中,Broad研究所、麻省理工學院McGovern腦研究所的張鋒教授與其同事帶來了一款全新的CRISPR基因編輯工具,利用「跳躍基因」,讓DNA片段插入基因組變得更加容易。大腸桿菌中的實驗結果顯示成功率達到80%,遠高於經典CRISPR系統。
  • 基因編輯新工具為治療遺傳性疾病帶來希望
    該研究根據蛋白結構預測了基因編輯過程中產生脫靶效應的重要胺基酸,並在不影響催化活性的情況下突變相應的胺基酸,最終得到了顯著降低基因編輯脫靶效應的單鹼基編輯工具。  CRISPR/Cas9的衍生工具單鹼基編輯技術可以在不切斷DNA雙鏈的情況下實現單核苷酸的定向突變,為治療單鹼基突變引起的遺傳性疾病帶來了希望
  • CRISPR基因編輯療法公布最新臨床結果
    今日,CRISPR Therapeutics和Vertex Pharmaceuticals公司宣布,雙方共同開發的CRISPR/Cas9基因編輯療法CTX001的1/2期臨床試驗數據,已被美國血液學會(ASH)年會接受,將在全體科學會議(Plenary Scientific Session)作為口頭報告公布。
  • 改良CRISPR-Cas9將為耳聾帶來精準基因療法
    基因編輯技術的問世,為治療基因缺陷引起的遺傳性耳聾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希望。最近,哈佛醫學院和波士頓兒童醫院的一支聯合研究團隊,利用優化的CRISPR-Cas9基因編輯系統,在耳聾小鼠模型上精確識別並修正內耳的致聾突變,幫助小鼠留住聽力。這一概念驗證的完成有望為眾多遺傳性耳聾患者帶來安全的基因編輯療法。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學術期刊《自然-醫學》。
  • 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熱度背後的冷思考
    近年來,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正在給整個科研界帶來革命性變化,該技術使用CRISPR系統將Cas9蛋白和嚮導RNA注入小鼠受精卵,就能輕鬆實現基因敲除,同時,注入Donor DNA則可實現基因敲入,甚至國際著名學術期刊Genome Biology有文章指出這項新技術將很快取代使用胚胎幹細胞的基因修飾,看起來小鼠胚胎幹細胞基因修飾技術的終結不可避免。
  • CRISPR基因編輯系統為生物技術領域提供無限可能
    來源:藥明康德北京時間今天下午,諾貝爾基金會宣布,近年來火熱的CRISPR基因編輯系統斬獲本年度的諾貝爾化學獎,在這一領域做出卓越貢獻的Emmanuelle Charpentier教授和Jennifer Doudna教授摘得桂冠。正如人們所說的那樣,這一革命性的發現為整個生物技術領域提供了無限可能。
  • 《細胞》:CRISPR編輯人類胚胎存在重大隱患
    使用這種工具,科學家們能夠快速對細胞進行基因編輯,大大提高研究的效率。但在編輯人類胚胎上,CRISPR卻始終充滿了爭議。這不僅有著倫理上的問題,也有著技術上的隱患。在本篇《細胞》論文中,科學家們評估了使用CRISPR工具修復一條致盲基因的可能性。這條基因叫做EYS,其中的一些突變(如移碼突變)會導致遺傳性眼盲。
  • CRISPR基因編輯後的寄生蟲帶來獨特的新疫苗
    在一個將古老的治療方法與21世紀的尖端技術相融合的奇妙例子中,一個科學家團隊對利什曼寄生蟲進行了基因編輯,以限制其感染力。這使得寄生蟲能夠以疫苗的形式給患者注射,產生長期免疫力而不會導致疾病。
  • Nature子刊:抗CRISPR蛋白介導的CRISPR-Cas9系統可提高基因編輯...
    2020年12月9日訊/生物谷BIOON/---CRISPR-Cas9基因編輯可能會引起不想要的遺傳變化。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日本廣島大學和東京醫科齒科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很有前途的修複方法,即關閉CRISPR-Cas9基因編輯,直到它達到關鍵的細胞周期階段,在這個階段,更精確的修復可能會發生。
  • 重磅基因編輯工具誕生 它究竟牛在哪裡?
    今日,頂尖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了一篇關於基因編輯的重要論文。來自Broad研究所的CRISPR大牛劉如謙(David Liu)教授團隊開發了一種新型的基因編輯技術,有望修復大約89%的已知人類致病變異。這項研究在發表之前,就已經在一些學術會議上得到了很多科學家的關注。正式上線後,更是引起了業內的點讚和熱議,被認為是「極為重要」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