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木蘭之枻
責編 | 兮
以CRISPR-Cas系統為基礎的基因編輯工具讓相關研究領域有了革命性的突破。目前而言,DNA靶向的工具中,CRISPR-Cas9和CRISPR-Cas12a(Cpf1)應用最為廣泛。不過現有工具依然存在諸多不足之處,其中,Cas蛋白的體積過大更是嚴重限制了其應用(SpCas9:1368胺基酸;SaCas9:1053胺基酸;Cas12a:1353胺基酸;Cas12b:1108胺基酸;)。
長期以來,研究者多在細菌中探尋新的CRISPR-Cas系統。2016年,Jennifer Doudna實驗室最先在古細菌中找到了新型的CRISPR-CasX及CRISPR-CasY系統,其擁有更小的體積(CasX:986胺基酸)並具有編輯細菌及人類細胞基因組的能力【1,2】(詳見BioArt報導:Nature長文丨Jennifer Doudna等報導新型CRISPR基因編輯工具)。這一發現讓研究者意識到,CRISPR-Cas系統的存在或許更加廣泛。
2020年7月17日,來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Jennifer Doudna實驗室又有新發現,他們在Science發表題為CRISPR-CasΦ from huge phages is a hypercompact genome editor的論文。文章通過對巨型噬菌體的宏基因組數據進行挖掘,結果發現一類更加小巧的CRISPR-CasΦ(Cas12j)系統(700-800胺基酸),新系統不僅結構獨特,且在人源細胞和植物細胞中具有可觀的基因編輯能力,這為基因編輯工具的研發提供了新的可能。
繼古菌中通過數據挖掘發現的CRISPR-CasX/Y系統後,巨型噬菌體的宏基因組又帶來新的驚喜,其編碼的CRISPR-CasΦ系統更加小巧。從進化關係而言,CasΦ或許更為「古老」,其與V型CRISPR-Cas蛋白的同源性不足7%,但與V型CRISPR-Cas蛋白的源頭TnpB核酸酶超家族的部分蛋白有更高同源性。研究發現,CasΦ藉助於單一嚮導RNA的引導,並依賴於PAM位點的指引以實現目標DNA的識別(其中CasΦ-2所識別的PAM序列為5』-TBN-3』(B=G,T,C))。
隨後的體外功能實驗證實,CasΦ依賴於C末端的RuvC功能域切割雙鏈DNA,其切割非靶鏈(NTS)的速度較靶鏈(TS)更快。研究還發現,CasΦ可通過順式或反式作用靶向並切割單鏈DNA(ssDNA),這一特性在核酸檢測研究中極具潛力(詳見BioArt報導:Nature | 快速、準確、經濟:CRISPR技術在疾病檢測中的崛起)。隨後的研究還發現,CasΦ可通過其RuvC功能域完成pre-crRNA的加工,這一特性迥異於其他V型CRISPR-Cas系統,它們或依賴於非RuvC功能域,或需藉助於額外的III型核糖核酸酶完成pre-crRNA的加工。
之後,研究者在EGFP穩定轉染的HEK293細胞系中證實,CasΦ-2和CasΦ-3均具有可觀的基因編輯能力,其中CasΦ-2在部分位點對EGFP的編輯效率可達33%。此外,植物原生質體中的實驗證實,通過核糖核蛋白複合物進行轉染時,CasΦ-2對擬南芥的PDS3基因亦具有相當的編輯能力。
總體而言,本研究在巨型噬菌體中發現了更為小巧的CRISPR-CasΦ系統,並在人源細胞系和植物細胞中表現出可觀的基因編輯能力;這一新系統的發現讓CRISPR相關的工具庫更加多樣化,也讓基因編輯工具的未來發展及應用有了更多可能。
原文連結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9/6501/333
參考文獻
1.Burstein D, Harrington LB, Strutt SC, Probst AJ, Anantharaman K, Thomas BC, et al. New CRISPR-Cas systems from uncultivated microbes. Nature. 2017;542(7640):237-41.
2.Liu JJ, Orlova N, Oakes BL, Ma E, Spinner HB, Baney KLM, et al. CasX enzymes comprise a distinct family of RNA-guided genome editors. Nature. 2019;566(7743):2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