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問:粒子對撞機的作用和原理是什麼?

2020-12-04 艾伯史密斯

粒子對撞機是把微觀粒子加速到接近光速的裝置,也是高能物理研究中的重要工具。

試想,我們得到一個未知裝置,如果我們想了解這個裝置的工作原理,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拆開這個裝置,能拆到多散就拆多散,就如小時候我們拆卸收音機一樣!

對於粒子物理學來說也是一樣的,我們要想了解物質的最基本規律,最好的辦法也是把微觀粒子分解,最好分解到不能分為止,然後再去研究基本粒子的規律。

但是微觀粒子可不好分解,目前科學家想到的辦法,就是把微觀粒子不斷加速,然後和另外一個高能粒子相撞,就有可能把粒子撞得更散,然後產生新的粒子。

比如把兩個氦原子核加速後進行碰撞,就有可能把氦原子核撞散,得到自由中子和自由質子。

在歐洲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是目前投入使用的最大對撞機,周長接近27公裡,可以把單個質子加速到光速的99.999999%,能量高達140000億電子伏特。

目前,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已經取得了很多成果,包括2013年發現標準模型預言的「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

對撞機的原理:使用超導磁鐵產生環形強磁場,利用電場給帶電粒子加速,被加速後的帶電粒子在磁場中運動會受到洛倫茲力,洛倫茲力使帶電粒子做圓周運動,從而實現反覆加速去接近光速。

但是微觀粒子也受相對論效應限制,其速度只能不斷接近光速,而不能達到光速;而且隨著速度的增加,粒子相對論質量增加,質荷比變大,使得加速越來越困難。

加速器的原理,決定了只有帶電粒子可以在對撞機中進行加速,比如電子、正電子、質子和反質子,這四個是常用到的加速粒子。

好啦!我的內容就到這裡,喜歡我們文章的讀者朋友,記得點擊關注我們——艾伯史密斯!

相關焦點

  • 粒子對撞機
    首先我們還是要建立對於粒子研究的認知。人類的科學大抵朝著兩個方向發展的,往更宏觀和更微觀。宏觀上,我們研究天體,宇宙的發展,而在微觀上,我們研究基本粒子和基本相互作用。為了看得更遠,人類建造了各種各樣的射電望遠鏡,而為了尋找更小的基本粒子和弄清它們的性質,科學家們便建造了巨大的粒子對撞機,試圖通過對撞粒子得到粒子的碎片。
  • 粒子對撞機究竟能撞出什麼?為什麼楊振寧一再反對中國建造?
    提起粒子對撞機相信對於大家而言都會比較陌生。不過在研究學者眼裡,粒子對撞機就是神奇的存在,似乎一切存在於理論中的物質都可以在粒子對撞機中碰撞得出。不過,對中國製造粒子對撞機這件事卻遭到了著名學者楊振寧的極力反對。難道這背後還隱藏著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嗎?
  • 什麼是對撞機?當年楊振寧反對的巨型對撞機有什麼作用
    了解對撞機之前,我們先要知道一下什麼是粒子。粒子,是指能夠以自由狀態存在的最小物質組成部分。世界上所有的東西,一切生命存在的形式,都是粒子構成的,簡單的理解就是指粒子是構成一切物質實體的基本成分。從最早的原子、電子和質子等等都屬於基本粒子,而在現今所發現的粒子種類超過了幾百種。而我們所關心用對撞機來撞的粒子主要是質子和電子。
  • 粒子對撞機對我們有什麼用?
    比如著名數學家、菲爾茲獎獲得者丘成桐和高能所所長王貽芳就主張中國建造,而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卻持有相反的態度。先不管到底誰的見解更有道理,我們先來看看到底粒子對撞機是何方神聖?它又對人類未來的發展到底有什麼作用?通俗來說,粒子對撞機不過一種設計為高能粒子相互碰撞的機器。
  • 粒子對撞機到底是啥?有什麼用?
    近日,圍繞著「中國是否應該建造世界上最大的巨型對撞機」的問題,引發了各方的爭論。比如著名數學家、菲爾茲獎獲得者丘成桐和高能所所長王貽芳就主張中國建造,而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卻持有相反的態度。先不管到底誰的見解更有道理,我們先來看看到底粒子對撞機是何方神聖?它又對人類未來的發展到底有什麼作用?
  • 可攜式粒子對撞機
    如果在兩塊板上各挖一個能相互對準的小孔,讓一個帶正電的粒子從負極板的孔中射入,在電場作用下,它將運動得越來越快;當它從正極板的小孔飛出時,如果緊跟著又飛進另一個平行板電場,它將再次被加速……帶電粒子每次獲得的能量取決於兩平行板之間的電壓。這就是傳統的直線加速器的工作原理。
  • 為什麼物理學需要大型強子對撞機以外的粒子對撞機?科學家這樣說
    我們所需要的是任何兩個預先存在的粒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其中:有足夠的自由能通過愛因斯坦的E = mc^2產生新的粒子和反粒子。所有的量子守恆定律包括電荷、色電荷、自旋、角動量等都被遵守。標準模型允許創建粒子和反粒子的交互作用。高能對撞機通過遵循這個公式,不僅成功地製造出了作為標準模型一部分存在的每一個粒子,而且可以測量它們的物理性質。
  • 新聞背景:粒子加速器和粒子對撞機
    新華網北京4月13日電 1919年,盧瑟福用天然放射源實現了第一個原子核反應,即利用阿爾法粒子轟擊氮、氟、鉀等元素的原子核發現了質子。不久,人們就提出了用人造快速粒子源來改變原子核的設想。  簡單地說,粒子加速器是一種用人工方法產生快速帶電粒子束的裝置。
  • 大型強子對撞機的原理是什麼?它撞了什麼?
    關於設計和實驗原理。。。這個問題是不是可以開一門4學分的研究生課啊。。。這裡簡單說一下吧。作為一個大四的學生,我完全不敢說自己真正明白,僅僅是希望能讓更多的人了解看起來很神秘的高能物理和對撞機實驗。首先這屬於高能物理實驗。所謂高能物理就是能量很高啦~高到什麼地步呢?
  • 210億歐元建更強粒子對撞機,為何楊振寧極力反對中國建對撞機?
    LHC全稱「大型強子對撞機」(Large Hadron Collider),是目前規模最大的粒子物理實驗機器,FCC正是LHC的繼任者。2012年,科學家通過LHC對撞實驗,證實希格斯玻色子存在,補上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最後一塊也最重要的拼圖。「標準模型」是微觀現象的物理學基本理論,用於解釋物質世界的基本構成及相互作用。理論認為,希格斯玻色子是「質量之源」。
  • 210億歐元建更強粒子對撞機,為何楊振寧極力反對中國建對撞機?
    LHC全稱「大型強子對撞機」(Large Hadron Collider),是目前規模最大的粒子物理實驗機器,FCC正是LHC的繼任者。2012年,科學家通過LHC對撞實驗,證實希格斯玻色子存在,補上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最後一塊也最重要的拼圖。「標準模型」是微觀現象的物理學基本理論,用於解釋物質世界的基本構成及相互作用。
  • 中國 大型粒子對撞機的選擇
    對撞機是現代物理研究的基礎設備,是研究物質基礎結構和相互作用的探針。二戰之後,近一半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發給了與對撞機相關的研究成果。但大型對撞機需要各種高新技術的支持,耗資巨大,建設和操作難度極高。經審慎討論,在中央政府和小平同志的全力支持下,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以下簡稱BEPC)在1984年開建,並於1988年10月實現首次對撞,迄今已有32年。
  • 為什麼大型強子對撞機不能給它的粒子注入更高的能量呢?
    然而,每個粒子的能量達到了原始能量的7倍(約佔我們從最高能量的宇宙射線粒子中觀察到的能量不到0.00001%)。為什麼大型強子對撞機不能產生宇宙射線粒子的高能量呢?有什麼限制嗎?為什麼如此巨大、無比強大的機器不能將僅僅51焦耳的能量注入一個亞原子粒子?其實人類在地球上做的事或發生的事與在太空中發生的事相比,根本沒有可比性。
  • 十問「希格斯粒子」與「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
    希格斯粒子究竟是什麼?為什麼全球數千位科學家,花費數十億美元,堅持50年在尋找它?它被喻為粒子物理標準模型「最後的一塊拼圖」,可是為什麼當它終於被發現,科學家們卻說這是人類探索基本粒子的新開端?中國科學家為什麼想要建造下一代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來「批量生產」它?為什麼這是我國高能物理研究,甚至國家發展的難得機遇?
  • 一票險勝,否決了大型粒子對撞機
    什麼是粒子對撞機在談論為什麼之前,我們先來簡單得介紹一下什麼叫做粒子對撞機。粒子對撞機,顧名思義,是用來研究粒子對撞的。其本身通過對粒子進行賦能,是成千上萬的粒子在相應的狀態下進行碰撞,在碰撞中尋找新粒子的誕生,從而打開嶄新的世界。說簡單一點,相信大家都聽說過暗物質以及宇宙爆炸理論吧,粒子對撞機其實在一定意義上對解決這兩個問題起著關鍵性作用。既然如此的話,那麼為什麼這個項目會讓中國科學家產生如此之大的轟動呢?
  • 中國建造大型粒子對撞機到底值不值?
    雖然表面上來看,大型粒子對撞機不會應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但它所帶來的一些研究發現,卻可以造福人類的生活。大型粒子對撞機發明的原因,是因為科學家們發現物質的構成遠遠不止原子這麼簡單。對於一個修車的師傅來說,他只需要將一輛汽車拆開,就知道這輛車的基本組成狀況。但對於原子來說,原子是非常小的,只有在電子顯微鏡下才能看到,所以也不存在打開原子的工具。
  • 上帝粒子是什麼,有什麼作用?
    其實上帝粒子是科學家通過強子對撞機模擬宇宙碰撞發現的,那麼上帝粒子有什麼用呢?        強子對撞機的主要任務是創造出傳說中的「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希格斯玻色子不僅是解開大爆炸初期宇宙起源之謎的關鍵鑰匙,也是產生物理標準模型中最後一種尚未被發現的粒子——希格斯單粒子——的先決條件。
  • 高能粒子對撞機有望統一量子力學和相對論,楊振寧忍痛放棄
    在劉慈欣的科幻小說《三體》中,幹擾高能粒子對撞機的實驗結果就能鎖死全人類的科學進步,無法開啟下一個科學紀元,足見它對科學的重要性。那麼這場引起全民大討論的高能粒子對撞機到底能「撞」出什麼,對人類的貢獻有多大,楊振寧與王貽芳到底在爭什麼,相信很多人也只是看個熱鬧,今天本文就做個全面的科普。
  • 歐洲將地下粒子對撞機與大型強子對撞機相連
    大型強子對撞機自2008年首次啟動以來,這臺周長27公裡的粒子對撞機一直在以高達13 TeV的能量將質子碰撞在一起,以尋找新的粒子。2012年,物理學家宣布他們發現了質量為125gev的希格斯玻色子。這導致弗朗索瓦·恩格勒(Francois Englert)和彼得·希格斯(Peter Higgs)獲得201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以表彰他們對粒子的理論預測工作。
  • 大型強子對撞機還有什麼用?上帝粒子都發現了
    那麼,大型強子對撞機將來究竟會有哪些可能的發現呢?未來可能的發現自2013年關閉後,大型強子對撞機進行了為期2年的維護和升級。到2015年重啟時,這臺粒子加速器運行能量已兩倍於關閉前的能量。1、超對稱粒子所謂的超對稱理論認為,迄今已發現的任何一種粒子都有一個更重的超對稱夥伴粒子。如果能夠證明這些粒子的存在,就可以解釋目前預言中的某些難題。但是,至今未能發現超對稱性存在的確切證據。要想直接證明這種理論,就需要在大型強子對撞機中製造並探測到這種超對稱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