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人類社會最大困擾是什麼?
錢?權?意識形態?
不,而是生老病死;死亡是生命中唯一無法挽回的終點。
在當代科學發展的大環境下,科學除了解決人類日常的問題以外,也有人試圖用科學解決永生的難題。
矽谷的科學家們正在以科學手段追求不死
21世紀,永生這個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非常複雜的話題,早已從土法研究飛躍到最前沿的科技研究中,如何不死的門檻,越來越高。
賈伯斯已死,這一真相讓矽谷的創始人們意識到:「他們不再年輕了」,於是大家發現了一個問題,財富是花不完的,但人類的壽命是轉瞬即逝的。
呆萌再帥,伯恩也會老的
對於這些富豪來說,世界上最無法對抗的敵人,除了納稅,就是死亡。
納稅還有規避的方法,但對富人來說,或許只有通過研究永生,才能避免死亡。
所以如何長生不老,青春永駐?
於是,有許多富人看準了一家名為Ambrosia的美國初創公司,這家公司在2016年的時候開始提供昂貴的血漿注射服務。
Ambrosia,希臘語「永生之血」的意思;而這些所謂的永生之血的來源大多為16~25周歲的年輕提供者。
這些年輕人每一次獻血,大多只能獲得60刀~75刀(400元~500元)
而在Ambrosia公司官網上明碼標價了這些「永生之血」的價格可以賣到數十倍甚至100倍的價格。
然而,2019年1月份美國食品藥監局(FDA)警告Ambrosia停止此類血液治療項目,起原因時對於替代血液的安全性有待考證。
雖然1月份運營已經停止,然而Ambrosia創始人宣稱將在6月份重新開始運營。
而在油管上,很多網友表達了自己對於的換血治療的看法,甚至連人口買賣的陰謀論都提出來了:
有網友疾呼「這些年輕人血液一定是來自於人口販賣組織,這就解釋了為什麼有很多年輕人失蹤」。
《矽谷風雲》,裡面有一集是《Blood Boy》,一個富豪從年輕人那輸入血液,輸完血之後,富豪活蹦亂跳。
劇中的原型就是矽谷大佬彼得·泰爾(Peter Thiel),他痴迷於用換血的方式抗衰老,本人也進行過多次換血。
因此彼得經常被人戲稱為吸血鬼
當然,矽谷大佬們不止有換血這種粗暴直接的抗老方式,有的矽谷大佬則選擇了嗑藥來實現長壽的目的。
2017年,一個在矽谷闖蕩的俄羅斯網際網路企業家,Serge Faguet已經持續了四五年的永生計劃。
Serge一直致力於研究「Biohacking」(生物駭客技術)
在他的一些列永生抗衰老的計劃中,這位來自俄羅斯的高智商狠人為此花費了約20萬美元,服用了數十種處方藥和數百種補品,甚至了服用搖頭丸(MDMA)。
這些藥物的種類大多數是一些激素,例如生長激素,甲狀腺激素等;用於促進肌肉和脂肪的生長,還有認知功能方面的提高。
這些藥物看似平常,但是我們來吃並不能有什麼明顯效果;而在Serge個人的科學配比下,他就可以能夠使自己的身體機能提高。
Serge的身體數據中,血液中含汞量遞減。
30多歲的年齡,而Serge的身體狀態在藥物的維持下,呈現了20歲的水平。
當然如果我們學著去吃搖頭丸,等待我們的一定是冰冷的銀手銬而不是永生。
有的矽谷大佬覺得服用藥物,只能延長壽命,於是他們劍走偏鋒,開始研究人體改造。
半人半機械的鋼骨
2019年,來自MIT的研究者就研究出了一種「人造肌肉」,並且用一系列仿人體運動實驗其韌度,試圖用這種「人造肌肉」取代肌肉。
未來可以將其植入身體中,以達到肉體不衰老的功效。
瑞典的Linköping University近日研究出了一種吸收葡萄糖和氧氣的肌肉組織,未來替換在身體裡也可以維持機體正常的運作。
而美國的一家初創公司NaNotics,就試圖研發一種納米級的微型機器人,將其輸入血液和大腦,讓機器人自行幫助人體清除體內病毒、改善癌症治療、提高人體免疫力。
Nanotics已經為其技術籌集了超過1000萬美元的資金
這些納米機器人的直徑只有血紅細胞的1/50
這些科技大佬們為了達到不死的目的,甚至願意不斷改造軀體,達到機械不死。
你無法欺騙死神
但是不管是換血,還是藥物追求永生,還是現如今的改造技術都很難達到永生。
於是,有的人就試圖在屍體上大做文章,他們想運用現有技術來長期甚至永久地保存屍體,等待未來超級科技復活自己。
從宗教文化到現代科學,痴迷於長生不老的人,從來沒有少過。
在公元前3700年到公元前3500年,古埃及人就認為,人死後,靈魂會掙脫而出,想要死而復生,就要讓靈魂找到之前完好無損的身體,所以古埃及人就把屍體做成了木乃伊。
可惜的是,這些古埃及的法老們怎麼也想不到,他們的木乃伊,等來的是全球博物館展覽。
現代永生之道,則更加青睞冷凍保存。
現代科幻電影裡,人體冰凍技術一直是一個重要元素,反映了人們對永生的嚮往,許多主角都是是從冰凍中甦醒,感覺恍如隔世。
比如說在史泰龍的《超級戰警》中,電影裡面,冰凍技術是作為一種刑罰;但在某種意義上的永生。
但在現實中,人體冷凍技術(Cryonics),卻是一種試驗中的醫學技術,將人體作深低溫保存(一般在-196°C以下),以期在未來利用先進的醫療科技解凍復活及獲得治療。
除了復活及醫療用途外,人體冷凍技術也被認為是實現太空星際旅行的關鍵技術。
例如異形系列中的休眠艙。
目前,兩大最大型的人體冷藏公司為美國的阿爾科生命延續基金(Alcor Life Extension Foundation)和人體冷凍機構(Cryonics Institute)。
ALCOR全身冷藏價格大約在20萬美金左右
而ALCOR機構對人體冷凍技術的實踐,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
1967年,美國心理學教授詹姆斯·貝德福德作為人類歷史上首位接受人體冷凍技術例子。
在把他的遺體轉入ALCOR基金會的冷凍庫之前。這位老爺子在1967年1月12日去世之後,根據遺囑將自己的遺體先捐獻給生命延續社團(Life Extension Society LES)用來冷藏以供研究。
但是,LES因為缺少相對的科學技術支持,在1970年停止了冷凍技術的運營。詹姆斯老爺子的遺體在南加州被家人保存在液氮中直到1982年,後來被搬到ALCOR。
1991年5月25日對詹姆斯教授進行的一次簡短外部檢查,教授的遺體由於冷藏過程中的一些溫度變化,科學家們發現從教授口和鼻中流出血水。因此遺體可能因為當年的不固定低溫中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另一家比較有名的人體冷凍機構Cryonics Institute,CI將死人和寵物凍結在液氮中,並有希望在將來用技術復活它們。
CI的保存價格,一年28000~35000美元
而如今,CI已經在液氮罐中冷凍了188具遺體,其創始人羅伯特·艾丁格與他的母親和妻子一同被冷凍。
這些遺體正在等待未來的一次科技降神,徹底實現他們的永生幻夢。
在這個巨大容器裡可以同時存放6具遺體,可謂賽博棺材
然而,人體冷凍看似早已走近了大眾的視野裡,但是其實人體冷凍技術一直充滿爭議,例如,要什麼時候這些被冷凍的逝者們才可以被解凍,並且可以復活,治癒疾病?
因此許多專家認為「人體冷凍技術」是一場騙局
比較實際的問題是如果冷凍機構倒閉,那麼這些逝者的遺體將如何處理?我們並不得而知。
人類在不斷嘗試冷凍自己的遺體中碰壁,不斷又在劍走偏鋒研究新的永生方法。
有的富豪選擇了化學保存大腦,這或許是能夠欺騙死神的一個好手段。
只要保存了大腦,或許在不遠的未來,就可以通過新科技激活大腦。
2010年,美國大腦保存基金會成立The Brain Preservation Foundation,專門研究大腦保存技術。
大腦保存基金會聲稱「成本非常低(可能只有幾千美元,只是棺材埋葬成本的一小部分)。
而腦基金會BPF現有的兩個保存手段:
一種保存技術稱為 塑化 (chemoservation)。將腦組織的化學和嵌處理入塑料中以室溫存儲。
因此保存環境沒有那麼嚴苛,甚至可以放在家中儲存。
但是這些技術大多還處於實驗階段,而豬腦成了替代品。
另一種保存技術稱為 冷凍 (cryoonics)。用防止冰形成的化學物質保存腦組織,然後低溫保存。
但即使人類已經可以有對應的技術去完好的保存大腦,而另一個關鍵問題是,如何喚醒這個大腦?
以現階段的科技水平,人類至少還需要半個世紀的時間才能研究出將這個大腦激活並且可以使用。
對於人類來說,肉體的衰亡無法阻止,於是有人選擇了人機一體。
GHOST IN THE SHELL
馬斯克的腦機豬,這已經一個重大成就了。豬的各項數據已經可以被腦機掃描上傳用來分析其健康狀態。
也有富豪認為未來可以將人腦數據化,保存在硬碟中,當未來克隆技術成熟時將其下載至某一個人造軀體,這便是賽博重生之路了。
俄羅斯億萬富翁德米特裡·伊茨科夫在2011年發起「俄羅斯2045計劃」,又稱「阿凡達計劃」,該計劃已經獲得俄羅斯科學教育部的大力支持。
他花費了數百萬美元僱傭了至少30名科學家,希望到2035年能創造出和真人大腦完全相似的「人造大腦」,用於儲存主人的所有性格和記憶。
到2045年可以打造出全息影像,虛擬人將成為主人死後的化身,從理論上將成為永生人。
恐龍戰隊裡的佐藤,可能是你童年時知道的第一個虛擬人
讓人類的大腦被完整掃描、複製,最終成為了一個完全一樣的電腦模型,他便實現了一種賽博永生,但縱使這個模型和人腦表現得一模一樣,他還是一個「人」嗎?
意識上傳
要實現永生不朽這一目標,我們或許要做出最大的交易,放棄我們最具定義的天賦之一:人類形態。
因為我知道的是,我們的未來或許會被人工智慧網絡改寫,甚至我們以後,可能也只是一段AI的代碼。
為了了解現在的AI技術已經達到了什麼樣的地步,我決定周末拉上一直在研究土法永生的吳少劍和上班看1024的格子去一個AI的科技脫口秀,和「人工大腦設計師」好好聊聊……
這個活動現在還比較秘密,根據保密等級來說,我只能告訴你,在這個活動中,你可以和這些當前科學界的大牛們討論人類數位化時代下的科技前沿。
而且會有兩位神秘的科學家重磅攜手,科普你所知不知的AI世界裡的與人類安全問題。
當未來的你完成了數據永生,意識上傳,你或許不用再擔心生老病死;作為數據存在的你,反而要去擔心的人工智慧的運作可能會讓你意識網絡被入侵。
該怎樣確保人工智慧在不同的應用場景下不會被輕易控制、影響或欺騙?你的未來會不會完全被AI取代?
永生這個已被稱為智能時代的科技神話,如今能夠觸碰到神階的只是少數人。
而像我們普羅大眾最關心的事情可不是永生,而是未來AI智能的廣泛應用可能會令一部分人失去飯碗,當不了打工仔了。
一生一世為錢幣做奴隸的賽博打工仔
從AI人機對弈,到人臉支付、自動駕駛、智能家居、同聲傳譯……現代生活中已離不開人工智慧。
科技進步的每一次大規模應用,都會產生一批新的職業。當AI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你的未來是否會被AI機器人改寫?
在未來世界,AI會不會覺醒意識,顛覆人類世界。
圍繞這幾個議題,跨界的科學大咖們將通過對談的方式探討這一假設職業出現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