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後,我酸到原地打滾。
對於太空旅遊,老藝術家一直都是敬而遠之的。除了錢包空空,還因為對宇宙心存敬畏。
但最近SpaceX新聞刷屏,橫豎都到了2020年了,還是要敢想一下的。只是沒想到,一群中國人早已深謀遠慮,訂好了船票:
在2014年的某個凌晨,42歲的中國浙江茶商盛天行緊盯淘寶,搶下了太空第一票,成交價629,999元人民幣。
所以,現在能上太空的,不一定是超級富豪們,還可能是個中產。
2020年,堪稱最有末日感的一年,大家都喊著「地球太危險,我要去太空」,可能真的要變成現實了:
△SpaceX的龍飛船發射瞬間
先是SpaceX的龍飛船成功搭載兩名飛行員往返地球,開啟商業載人航天的新時代;
緊接著,英國的維珍銀河(Virgin Galactic)公司也不甘落後,公布了世界上第一艘商業飛船VSS Unity的客艙設計方案。
光是看著飛船,已經感覺自己身處太空了。
25萬的票價,6名乘客+2名飛行員,可躺式座椅,沒有手機,當飛船上升至97公裡時,所有照明燈光熄滅,舷窗外,是一片靜謐到令人窒息的璀璨太空。
失重,懸浮,震撼。
△燈光關閉,發動機熄滅,只剩下眼前浩瀚的太空/ 維珍銀河官網
都說中國的科幻元年已經到來,包括《三體》小說、《流浪地球》上映,還有前不久我們的「天問一號」啟程奔赴火星......
在太空旅遊上,中國人也絕不認輸。
在21世紀初,太空人以外的人想要去太空,真得動輒千萬美元,還只能通過俄羅斯聯盟號前往國際太空站。
除了天價船票(2000-4000萬美元),幾個月的失重訓練,在登上飛船那刻,他們還會收穫在地球上從未有過的體驗——腿肚子打顫。
甭管這些億萬富豪們在地球上有多聰明絕頂、傲視群雄,當穿上太空服、坐上太空椅那刻,心口還是像雷般突突作響。
這種面對宏偉未知的壓力,任誰都頂不住。
自人類的太空時代開啟以來,有記錄在案進入太空的人數大約有570人,其中包括7名遊客。
據第六位進入太空的遊客、太空探險公司的創始人理察·加裡奧特(Richard Garriott)說:
「傳統意義上,你會聽到從10開始的倒數,但俄羅斯人沒有這樣做,他們說了一個單詞『pusk』,就直接把我發射出去了。」
在加裡奧特來不及作出反應的0.2秒裡,他感受到椅子的劇烈晃動,耳邊轟起巨響,4.5G的重力把他狠狠地拽回座位。
△升空時的壓迫感可不好受
幾分鐘後,引擎熄滅,一切回歸靜謐。
伴隨靜謐的,是前所未有的興奮,上天了。
無數前人已經給我們描述過這一刻的感受:地平線消失,天空變黑,在藍色星球和黑色宇宙交相輝映那一刻,你明白了專業名詞「總觀效應(overview effect)」的真正含義。
從宇宙高空俯瞰地球的瞬間,你的認知被深刻改變了——當你把地球看作一個整體,不同的文化、宗教、派系、國籍和語言都將失去一切意義。
在地球的白天,你會看到成片的大陸,上面有些城市或者你都能認出來,你會看到風力是如何作用於沙漠,你也會看到人類的足跡已經踏遍了整個地球。
每條河都築起了堤壩,每條山脈都有了山路穿過,森林有了砍伐的痕跡......
在地球的夜晚,星光點點,世界各地布滿了不計其數的燈火,觸動人心。
△夜晚的地球
在1968年登月的太空人阿姆斯特朗曾說:「這真不敢相信,那顆美麗的、藍色的小豌豆就是地球,我伸出拇指,閉起一隻眼睛,用拇指遮住了地球,我不覺得自己像個巨人,反而非常非常渺小。」
當然,如果你是作為遊客登上太空,除了觸目所及的美麗,還要在狹窄的太空艙裡重新適應宇宙。
2006年,世界首位進入太空的女遊客阿努什·安薩裡(Anousheh Ansari)在進入國際空間站的第一天,興奮地在失重狀態下打了好幾個跟鬥,然後,她就吐了。
雖然安薩裡身無分文地從伊朗來到美國,一路奮鬥成科技公司的執行長,但在太空裡,她像是一個新生的嬰兒,重新學習吃飯和睡覺。
△失重會嚴重影響你的生活
在太空站裡,一切井井有條:每90分鐘繞軌道運行一次,所以每90分鐘可以看到一次太陽的升起和落日。
食物是脫水或者罐頭的,要牢牢抓緊;睡覺是用睡袋,掛在天花板聽著iPod入睡;除此之外的時間,可以和地面保持通訊,進行社交電話或者研究記錄工作。
8天之後,花費了2000萬美元的安薩裡成功返回了地球。
當時間進入2020,或許價格再也不會像21世紀初那樣,動輒上千萬美金才可以來一次太空遊。
或許,一輛汽車,一筆房子首付的錢就夠了。
△只要有錢,誰都能上天?/ unsplash
比如美國新墨西哥州莫哈韋的XCOR宇航公司開價,已經低至9.5萬美元(約65萬人民幣)一張船票。
當然,這裡面是有區別的。
高級點的是「軌道飛行」,離開地球表面200-400公裡的太空軌道飛行,目的地是前往國際空間站或太空旅館逗留幾天。
當初俄羅斯為了籌措航空經費,才開放了民間資助,回報就是帶資助人體驗一趟太空旅程,而其聯盟號最多只能坐3人,並不具備商業太空旅行條件。
而隨著私人航空企業的成長,美國NASA宣布2020年開放國際太空站參觀,允許遊客搭載SpaceX的「龍飛船」或波音公司的「星際航線號」前往旅行。
△Space X內的座艙/ unsplash
但價格就十分不美麗。
首先,SpaceX「龍飛船」的交通往返價格差不多是5500萬美元,而在太空站待上一晚的價格是3.5萬美元,最多可待30天。
在太空待上個10天,就燒掉了差不多3.8億人民幣,也別先急著吐老血,老藝術家查了咱前1000名富豪還是綽綽有餘的。
△能看看宇宙的景色,燒錢也值了。/ @Paopano ·圖蟲創意
更壕的是,還有實力雄厚的私人企業在太空中建造了「太空旅館」,光是旅行還不夠,還要睡得好。
集結了NASA眾多精英的新創公司Axiom Space,就不用你睡冰冷堅硬的太空艙,而是用麂皮織物鋪上,還有數百顆能根據時間和太空站與地球相對位置調整色調的LED燈的家,從明亮黃的色調裡窺見太空的深邃。
據稱,Axiom Station將於2022年開放,可容納7名乘客和1名太空人。
△壕無人性的太空旅館Axiom station
首批前往的遊客還有優惠價,用5500萬美元的價格,即可享受7-10天的旅程,還包含了可能會搭載SpaceX火箭升空的費用。
但不管怎樣,如果要前往太空站,受眾面可能依舊很窄,普通人要上太空依舊遙遙無期。
於是,維珍銀河和XCOR宇航公司就推出了另一種低門檻點的「亞軌道飛行」,把受眾從超級富豪直接降低了兩個level,到中產。
△亞軌道飛行,普通人也能上太空/ youtube
所謂的「亞軌道飛行」可以理解成當日來回,不住宿,全程可能一個多小時左右。
用兩架噴氣式飛機把飛船(太空梭)VSS Unity帶到大氣層邊緣釋放,而太空梭將以液態燃料作拋物線運動,上升到82.68千米後,停留大約15分鐘,然後降落。
△亞軌道飛行看到的景色
目前國際公認的太空分界線「卡門線」約在100千米處的高空,看似不遠,實際平時我們乘坐的飛機不過是10-12千米的高空。
也可以把這種旅行簡單理解成,到大氣層邊緣,偷偷看一眼宇宙,體驗一把失重。
這樣的體驗,維珍銀河的開價是25萬美元,XCOR宇航公司則是9.5萬美元。
一群人,正悄悄盯上了太空遊。
還真別以為,太空之旅只是國外超級富豪的遊戲,在不久的將來,中國人或許會後來居上。
上述的XCOR宇航公司,已經收到了34張來自中國地區的訂單,年齡從25-67歲不等。
連引進該旅遊的探索旅行副總裁杜希勇也直呼沒想到:「本以為中國人保守、不愛冒險,可沒想到預期比想像中熱烈。」
△中國遊客對太空旅行比想像中熱烈/ @Jo Panuwat D·圖蟲創意
據新華網的粗略統計,目前已有超60家民營企業涉足商業航天,可能在不久的將來,中國遊客還會使用中國製造的飛船登上太空,一嘗兒時「嫦娥奔月」的神話。
不過,太空遊雖然浪漫,可也面臨不少爭議。
一是太空遊對遊客產生的身體健康問題,二是太空遊對地球環境可能造成傷害的問題。
先來講健康。
雖然目前有很多研究表明「太空輻射」和「無重力環境」對人體的危害,但前提是長期。
美國聯邦航空局表明(FAA)表明,類似「亞軌道飛行」這種在太空邊緣短暫停留的旅行,受到太空輻射的影響幾乎微乎其微。
但遊客在短時間內會經歷重力、失重的感覺,仍可能會感到頭暈、噁心、背痛等症狀。
△太空人需要經過各種訓練,才能克服太空環境對人體的影響
再來就是太空旅行對地球環境的影響。
如果是軌道飛行,那麼一般會用到火箭作為推力,火箭分為液態和固態,使用固態火箭,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而使用液態火箭則釋放出清潔的水蒸氣。
不過,火箭發動機依舊會在大氣層上層釋放微量氣體,從而造成臭氧的損耗和產生煙塵顆粒。
△固態燃料燃燒時會產生大量二氧化碳
但隨著科學的發展,可以使用不同類型的燃料或不同類型的推進器來改進這一問題。
而現在,想要實現太空旅行的最快方式,是回家睡一覺或者買張彩票。
作者 | 王得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