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歡一件事,會不會像入魔一樣渴望了解它的全部?
打我開始動手做反氣舉,就情不自禁愛上它的一切,以至於沼澤過濾這個詞出現時,讓我激動得睡不著覺。
沼澤過濾是魚友對它的戲稱。它早就出現於自然界中,是自然法則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把它搬到魚缸裡的時間並不長。至少在我這兩年養魚期間,第一次聽到這個名詞。
我們比較熟悉的過濾大概是底濾、上濾、背濾、側濾這些在市場以及網絡上常見的過濾。它們操作簡單,方便易用,而且很多魚缸直接集成這類過濾。
更深入養魚的朋友可能會對濾筒、反氣舉有一定了解。這兩種過濾算是稍微進階版的過濾方式。濾筒多用於水草缸,反氣舉是過濾的強化與補充。
在玩過這兩種過濾,你還是沒有聽說過沼澤過濾也不奇怪。它的受眾沒有上面幾種過濾大。
沼澤過濾可以分為兩部分,水族箱跟沼澤部分(草)。原理也很簡單。把水族箱裡的水抽到沼澤部分進行淨化,然後回流到魚缸裡完成循環。
從循環方式來看,這跟其他過濾沒什麼區別,精髓依然是通過循環淨化水。但其他過濾要人工放置硝化細菌,過濾存在的唯一意義就是淨化水。而沼澤過濾是通過模擬生態系統,自然培育硝化細菌與反硝化細菌,達到淨水效果。
在製作沼澤過濾過程中,沼澤部分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水流要從下而上。管道從下面走,空間比較大的還要在主管道中分出幾條副管道,以便水可以均勻流出。管道上多開幾個大點的孔,防止排出雜質時被堵。
為了以防萬一,管道的孔不要直上或者直下,可以帶點角度的側偏。一般沼澤過濾做成後基本不用維護,是因為底部做得好,不需要後期總做調整,所以管道的鋪設比較重要。大部分玩家會在管道下鋪一層大點的鵝卵石,目的也是保持管道不被堵塞。
重要的管道鋪設好之後,可以鋪設大概8mm的鵝卵石(網友共同推薦的尺寸),過大沒法起到足夠的過濾作用,太小會形成堵塞。
鵝卵石上方可以種植水草,吸收循環系統裡的剩餘的無用物質。
在循環過程中,過濾是這樣發生的:水泵抽水到沼澤過濾裡,夾雜著食物殘渣跟糞便等。
糞便被強大的水流衝得四散開來,都游離在鵝卵石附近了。鵝卵石上有豐富的細菌,包括硝化細菌跟反硝化細菌。硝化細菌把食物殘渣分解成氨氮跟硝酸鹽。這兩種物質作為植物的肥料,被植物吸收.
於是水經過硝化細菌跟植物的雙重作用下,會相當清澈。這些水最終會從出水口流出,像瀑布一樣流回魚缸。整個過程並不需要專門的硝化濾材,全憑仿生態的循環完成。
能做出這樣的過濾,確實是一件很有好玩的事情,不但有成就感,也會生出對自然的歸屬感。我們出生在自然環境中,但終生都在現代化資訊時代中穿梭,在疲憊的幾十年生活中,赫然發現這些自己在鋼筋混凝土的世界裡,模擬出了自然的生態環境,是不是特別帥?
文章由意牌旗下【意寵】原創,轉載請聯繫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