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哲學家希拉蕊.普特南(Hilary Putnam)提出了「缸中之腦」的概念,這讓人們開始思考一個有趣的問題:我們的世界是虛擬的嗎?2003年,牛津大學的哲學教授尼克.波斯特羅姆(Nick Bostrom)發表了一篇題為「我們是否生活在計算機模擬中」的論文,詳細地論證了我們生活在非虛擬世界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該論文發表後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同,其中還包括大名鼎鼎的史蒂芬.霍金、比爾.蓋茨和伊隆.馬斯克,時至今日,已有不少的人對世界的真實性持懷疑態度,為了證明世界是虛擬的,還有研究者列出7個「無可辯駁的證據」,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
虛擬宇宙的科技是可以存在的
在幾十年前我們的電腦遊戲程序還非常簡單,而到了現在,我們早已開發出了虛擬實境技術,虛擬世界與真實世界的分界線正在逐漸變得模糊,而隨著人類科技的日益進步,在不久的將來,人類就會開發出令人完全無法分辨出真假的虛擬世界。
來自微觀世界的暗示
在擁有了窺探微觀世界的能力之後,科學家發現微觀粒子總是處於一種模糊的狀態,只有在有觀測者的情況下其狀態才會確定下來。研究者認為,這種現象就是一種有力的證據,因為它與我們的電腦遊戲程序非常相似,為了節約算力,系統會將一些不必要的細節做模糊化處理,直到有人使用為止。
沒有外星人
宇宙那麼大,不管從哪方面來講,我們人類都不應該是唯一的文明,但我們卻根本看不到任何有關外星人的跡象。對此一個合理的解釋就是,我們生活在一個虛擬的世界裡,而運行這個虛擬世界的計算機的算力只能模擬一個智慧文明,那麼為什麼宇宙看上去會那麼大呢?研究者認為,這只是程序給我們製造的假象,因為我們根本無法去探測那些遙遠的宇宙空間,事實上,以我們人類現在的實力,連小小的太陽系都飛不出去。
我們的世界存在著極限
我們的世界是有極限的,比如說速度的極限是光速,長度的極限是普朗克長度,一旦超出了這些極限,所有的物理規則都會失去意義。研究者認為,這些極限其實就是虛擬世界系統的極限,例如光速就是系統的速度極限,而普朗克長度則是系統的精度極限。
人類的危機
我們都知道,現代人類正面臨著各式各樣的危機。研究者認為,這正是程序設計者的初衷,他們設計出這樣一個虛擬世界,就是為了觀察一個智慧文明會如何解決現在以及未來的危機,這可能會為他們在面臨類似問題時提供一些有用的啟示。至於我們所知道的所有在「過去」發生的事,也只不過是系統告訴我們的而已。
我們的世界隱藏著計算機代碼
馬裡蘭大學的物理學家吉姆.蓋茨(Jim Gates)聲稱,他在研究弦理論中的超對稱問題時,發現了某些描述物質基本性質的方程式中包含了嵌入式計算機代碼,根據他的介紹,這些代碼是「1」和「0」的形式出現,它們與現代網絡瀏覽器中的「錯誤糾正代碼」非常相似。
我們人類已經在嘗試模擬宇宙
在本文開頭提到的那篇論文中,尼克.波斯特羅姆有一個重要的觀點,那就是如果某個智慧文明擁有了足夠的科技,那麼他們就有極大的機率去創造虛擬的世界,為了不同的目的,他們會創造大量的虛擬世界供其研究,而虛擬世界裡的智慧文明也會做同樣的事情,因此虛擬世界的數量將會是一個大得無法想像的數字,我們的世界就很可能是其中的一個。
研究者指出,我們人類已經在嘗試模擬宇宙,比如說在2014年,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學中心的科學家就連接了8000臺計算機,以我們的宇宙為「樣本」,創造了一個3.5億光年寬度的模擬宇宙,並對其數位化了130億年的時間。
以上就是研究者為了證明世界是虛擬的而列出的7個「無可辯駁的證據」,筆者之所以要加上引號,是因為這只是「虛擬世界論」支持者的觀點,而究竟我們的世界是不是虛擬的,相信大家都有各自的看法。
好了,今天我們就先講到這裡,歡迎大家關注我們,我們下次再見`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與作者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