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是計算機模擬程序?四個證據能證明,你認同嗎?

2020-12-06 怪奇菌

相信大家每天早晨起床的時候,意識都會經歷一個從朦朧到清晰的漸變過程,有些人很享受這種過程,而有些人卻對它十分厭惡,但是不管大家對這種感覺是喜愛還是厭惡,不知道有沒有想過每天看到的一切、經歷的一切甚至感受到的一切其實都是假的,或者說你認為無比真實的世界實際上只是一個虛擬的電腦程式呢?

別以為這個說法非常荒誕,事實上現在有許多科學家真的認為,我們生活的宇宙其實只是計算機模擬出的程序,而人類只是其中一段代碼。

比如來自牛津大學的哲學家尼克·博斯特羅姆(Nick Bostrom),他和他的團隊在經過多年的推演之後,認為我們生活在一個虛擬世界中的概率是100%。

那麼科學家們為什麼會腦洞大開,認為我們所處的世界是計算機模擬出來的呢?其實主要是因為以下四個證據,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一、時間變慢

愛因斯坦在相對論中指出,一個物體運動的速度越快,那麼作用在這個物體上的時間就會越慢,科學家將這種神奇且不可思議的現象稱為「時間膨脹」。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物體的運行速度越快時間越慢呢? 如果在現實中討論這個問題,那麼解釋起來是極為複雜的,因為涉及到各種各樣的變量、不變量,以及觀察者的相對位置等等。

但是如果將這個問題放到計算機中去解釋,那麼原理將極為簡單易懂。因為計算機的計算受到了硬體的限制,所以肯定會有一個上限,當計算機運行的程序超出或者接近這個上限值時,運行的速度自然就會變慢。

就好像一臺計算機只能運行某款遊戲的中畫質,如果強行上調成高畫質,那麼因為超出了計算機的配置,就會導致遊戲的整體幀率下降。現實中也是同理,當某個物體速度過快,就會導致模擬宇宙的這臺計算機運算量增加,從而導致時間變慢。

二、量子性質

對於世界上任何一種物質,相信許多人按照慣性思維會認為它們是一個整體、是密不可分的,但是實際上所有的可見物質都是能夠細分下去的。當然了,能夠細分不代表可以無限細分,它們存在最小的單位:量子。

那麼為什麼物質會存在最小單位,而不是能夠無限細分下去呢?對於這個問題科學還尚無解釋,只是認為無限細分下去沒有任何意義。

而如果宇宙是虛擬的,那麼這個問題就能很好地被解釋,同時,物質存在最小的單位也是虛擬宇宙最好的證明。

因為如果宇宙是一個模擬程序,那麼就意味著它不可能擁有無盡的計算力,為了讓宏觀上顯得更加的細膩、真實,那麼勢必會在某個方面出現節約能量,或者節約內存的行為,微觀世界中那些奇特的性質,比如觀察者效應、光的波粒二象性等等,就是最好的證明。

就像製作一款電腦遊戲,因為考慮到硬體的限制,所以程式設計師們不可能將畫面做的能夠無限細化,只需要讓玩家的視覺需求得到滿足就行,所以不論是什麼類型的遊戲,其實都存在最小的體量單位。

三、觀察者效應

「雙縫幹涉實驗」告訴我們,一個意識體的觀察會對物質世界產生極為重大的影響,比如在沒有觀察者存在的情況下,被測試的電子在通過雙縫呈現的是「波」的性質,而一旦在觀察者存在的情況下,電子的性質就立馬從波轉變成了「粒」。

用個好理解的比喻,你的汽車在你駕駛它或者看到它的時候,它呈現出來的是汽車的樣子,而當你把它放到一個沒人任何人能夠看到它的地方時,它就不再是汽車的樣子。

或許你會覺得這種情況有些魔幻,但是很不幸事實就是這樣的。而為什麼觀察者的存在會影響物質世界,科學家們迄今為止也沒有找到肯定的答案。

但事實上這種情況在計算機中是很好解釋的,如果宇宙本質上就是一個超級計算機,而不論是哪種計算機都會有運算上限,為了保持系統的穩定和流暢性,所以平時所有的粒子都按照「波」的形式運行,只有當有意識的生物和某個物體接觸、或者看到某個物體時,計算機才會對這個物體進行更耗費能量的「粒」的形式去運行。

四、光速無法突破

光速是宇宙中除去空間膨脹以外最快的速度,它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大約為300000000m/s,在最開始對它進行研究的時候,科學家們企圖控制各種外在和內在變量讓它突破上限,遺憾的是都失敗了。

為何光速無法突破上限呢?對於這個問題愛因斯坦給出了答案,但是這個答案實際上並沒有從根本上解釋這個問題。而一些科學家在現實中找不到原因之後,卻在虛擬世界中找到了可能的答案。

熟悉計算機的朋友應該都知道,計算機的CPU每秒刷新次數是有上限的,比如5GHz的cpu,它就是每秒計算50億次或者每秒刷新50億次。

而光速之所以不能超越,許多科學家懷疑這可能受到了宇宙這臺超級計算機的刷新頻率,或者說計算頻率限制。簡單的說就是,這臺計算機所支持的最大速度就是光速,所以光速怎麼也無法超越。

總的來說,能夠證明宇宙是計算機模擬出來的例子,遠不止以上所列舉出來的四個,還有許多在現實中看起來非常魔幻的結論,在計算機世界中幾乎都能夠得到完美的解答,或許這也就是許多科學家堅持認為宇宙是虛擬的原因吧。

你對這個問題怎麼看呢?宇宙可能是虛擬的嗎?歡迎在下方說說你的想法,同時也歡迎關注我的百家號!

相關焦點

  • 我們的宇宙是「模擬」的嗎?
    哪些證據能證明虛擬理論?  支持虛擬理論的一個著名的論證出自2003年,牛津大學的哲學家尼克·博斯特羅姆提出,擁有強大計算力量的先進文明可能會在計算機中模擬他們的祖先。而且他們可能有能力同時運行許多這樣的模擬,這就意味著宇宙中絕大多數的意識實際上是這些模擬程序裡的人造意識,而不是祖先原本的意識。
  • 為了證明世界是虛擬的,研究者列出7個「無可辯駁的證據」
    1981年,哲學家希拉蕊.普特南(Hilary Putnam)提出了「缸中之腦」的概念,這讓人們開始思考一個有趣的問題:我們的世界是虛擬的嗎?2003年,牛津大學的哲學教授尼克.波斯特羅姆(Nick Bostrom)發表了一篇題為「我們是否生活在計算機模擬中」的論文,詳細地論證了我們生活在非虛擬世界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 研究人員提出5個「無法反駁」的證據,你怎麼看?
    其實科學家早就研究過這個問題,人類對世界的認識離不開的大腦,我們的大腦感知到的世界是真實的嗎?美國科學家普特南於1981年設計了「缸中之腦」實驗,無數科學家開始討論世界的真實性。主流說法認為世界是真實存在的,2003年,牛津大學的教授尼克發表了一篇論文,題目為《我們是否生活在計算機模擬世界中》,他的觀點非常明確,我們的世界不可能是虛擬世界!
  • 有人說這個宇宙是被模擬出來的,你信嗎?
    有人說,你能想到的可能就是事實,他們羅列出了以下證據:20世紀初開創的量子力學蓬勃發展,量子力學告訴我們能量是不連續的,是一份份的,時間有最小的單位,長度有最小的單位,比方說普朗克時間,這就是最小的時間
  • 科學家:至少有5個證據證明
    科學家:至少有5個證據證明我們到底生活在怎樣的一個世界當中?這個問題也是人類的終極問題之一,或許有人會說,我們生活在地球上面,在宇宙當中,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地球和宇宙,真的是真實的嗎?對於宇宙和地球,最為現實的描述,還是宇宙大爆炸的理論,對於人類文明,也是進化論的理論,但是這一切,都是真實的嗎?
  • 宇宙只是一段電腦模擬程序!科學家:還有一種可能更令人恐懼!
    隨著意識逐漸浮出水面,你周遭的事物又恢復原狀,沉重的現實如令人窒息的空氣,重新籠罩一切。如果這時有人告訴你,那一刻的感覺暗示著一個令人恐懼的真相,即整個宇宙只是一段電腦模擬程序,現實世界完全由量子比特構成,你會怎麼想?你也許會大聲反駁,不可能!看看這雙手,紅潤而富有光澤,連上面細微的指紋和血管都一清二楚,怎麼可能是模擬的。
  • 宇宙是被設計好的,和電腦程式100%相似,這些對比看宇宙的運行
    如果說我們的宇宙是被設計好的,那麼很多人都會認同,因為有太多的巧合。一、電腦程式和宇宙的基本展現形式都是像素首先來看展現形式,比如你正在看的手機或者電腦屏幕,就是計算機世界的一種展現形式。你看到的所有複雜畫面,不管是文字、圖片還是視頻,都是由一個個像素點組成的。像素點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解析度。
  • 科學家推測分析:我們的宇宙或是模擬中的模擬
    量子計算機的超強運行速度,驚人的儲存能力,都是經典計算機所無法匹及的,可謂是天地差別,完全不在一個檔次上。我們知道,科學家在對宇宙探索研究的過程中,多以超強計算機來運行仿真模擬程序,進而觀察宇宙天體的演變,黑洞形成的原因,超新星爆炸的可能性,以及能量波及範圍和擴散時間,小天體撞擊地球的可能性,甚至模擬仿真我們宇宙誕生的條件,即大爆炸形成的原因。
  • 專家列出4個證據,根本難以辯駁!
    曾經有一位哲學教授發表一篇論文,這篇論文詳細介紹我們生活在非虛擬世界的可能性太小了,之後不少人都非常認同這一觀點,就連霍金、馬斯克都點頭稱讚。時至今日,每個人對世界都有自己的看法,但它的真實性還有待取證,為了證明世界是虛擬的,有研究人員列出4個難以辯駁的證據,究竟是哪些呢?世界是真實還是虛擬的?專家列出4個證據,根本難以辯駁!
  • 而宇宙只是臺計算機?
    還記得在《生活大爆炸》第三季,那個對謝耳朵(Sheldon Cooper)說「Cooper博士,你是嗑藥了嗎」的諾貝爾獎得主、美國物理學家喬治·斯穆特嗎?自詡為天才理論物理學家的謝耳朵傲嬌地邀請斯穆特參與自己的研究,謝耳朵還將斯穆特的名字列在自己後面,並說可以幫助他再拿一次諾貝爾物理學家,結果被帥老頭斯穆特蔑視了。
  • 計算機能做數學嗎?|展卷
    計算機根據程序指令逐一瀏覽地圖並檢查其是否滿足四色定理。當時的計算機運算速度還不夠高,整個證明過程的耗時超過了1000小時。能相信計算機嗎?計算機只能執行指令,並無自主創造力。但是,想要證實程序中是否存在錯誤是很困難的。我們能在多大程度上相信計算機,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人工智慧領域的學者。當我們進入由算法主導的未來時,確保代碼中沒有未被檢測出的錯誤,將成為一項艱巨的挑戰。
  • 能模擬宇宙演化嗎?科學家給出答案
    這臺量子計算機最大的特點就是能進行指數級運算,運算速度超過超級計算機。對於常人來說,超級計算機的運算速率已經非常快了,絕大多數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問題還用不到超級計算機。而九章量子計算機能夠在一分鐘內達到所有超級計算機1億年運算量的平均水平,這意味著它能夠在更多複雜的情況下解決更難運算的問題。既然量子計算機的運算能力如此強,那麼它可以模擬宇宙的演化過程嗎?
  • 微觀世界的一些難題,讓科學家懷疑,宇宙是被「模擬」出來的程序
    每個人的心中,對於宇宙都有不同的理解,同時在每個人的眼中宇宙都是不一樣的,但是每個人都擁有屬於自己的自我意識,因此很多時候人類都會產生一個錯覺——宇宙是為我而生,這樣的錯覺經常會發生,由此就有人產生了一個疑問,我們的宇宙是真實的嗎?
  • 如果宇宙是被模擬出來的,我們怎麼證明?
    一些腦洞大的科幻電影中,經常會出現因地球毀滅,人類將自己設置在一個計算機人工智慧系統控制的虛擬系統裡的情節。這個想法啟發了物理學家,宇宙可能就是一個虛構的場景,宇宙中的許多事件可能只是一些信息處於不斷變化而已。
  • 我們能使宇宙崩潰嗎?
    模擬假說是此類概念中最為複雜的一種,它認為相較於物理現實,人類更可能生活在虛擬實境中。世界純屬虛幻,這樣的命題並不新鮮——從中國到古希臘,幾千年來各種不同的文化中都能看到它的影子,例如笛卡爾就提出了身心二元論,來擁護這樣的理論。2003年左右,哲學家尼克·博斯特倫(Nick Bostrom)撰寫的名為《你活在計算機模擬中嗎?》
  • 牛津教授:我們是否生活在計算機模擬中?比爾蓋茨:真相無可辯駁
    隨著人類科技的發展和技術上的突破,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已經不滿足僅僅研究地球了,很多科學家將目光投向了廣袤的宇宙,想著人類科技什麼時候能發展到宇宙當中。並且人類科學家們也是一直在向這方面努力著。運行這個虛擬世界的計算機的算力只能模擬出一個智慧文明,也就是人類文明,所以這也能解釋為什麼宇宙這麼大,卻這麼空的原因。
  • 法國完成首個宇宙結構計算機模型 模擬大爆炸至今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報導,法國宇宙理論實驗室研究人員完成了迄今首個宇宙結構計算機模型——「迪烏斯:全宇宙運行」,模擬了全部可觀察到的宇宙從大爆炸到今天的結構演化過程。法國宇宙理論實驗室宇宙學小組的科學家經7年努力完成了該模型。
  • 外星人存在的證據有哪些?能證明他們真的來過地球嗎?
    其實咱並不是太關心外星人的證據有哪些,只有一個靈魂之問:外星人到底存在不?這是所有吃瓜群眾的疑問,但相信沒有科學家能回答你,除了那些號稱要揭秘的各類「專家」!外星人到底存在不?那麼請問宇宙是不是就等這人類誕生,然後向它問一個問題,宇宙出現了那麼久,難道就等這誕生人類嗎?就不能誕生其他的物種嗎?根據宇宙學原理,我們地球的條件並不特殊,應該在宇宙的各個角落都存在,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宇宙的另一個位置,也有一個高等智能生物在發出一個「靈魂之問」!
  • 科學家在實驗室創造人工宇宙,人類宇宙能被完美模擬嗎?
    宇宙的恆星和行星由元素聚集而成,但是人類不知道這些元素如何聚集成塵埃,充滿宇宙的塵埃和氣體雲又如何形成恆星和行星?更不知道宇宙的未來。但是人類對自身,對宇宙的起源卻充滿了無盡的求知慾望,通過各種方法模擬宇宙和星系的起源。
  • 你知道嗎?宇宙或許是虛擬的,我們一直生活虛假的世界裡
    哈嘍,大家好,歡迎來到《達叔說天文》,今天咱們來聊一個很有趣的話題,我們身處的宇宙有可能是虛擬的嗎?不知道你有沒有思考過一個問題,我們身處的宇宙是真實的嗎?有沒有可能我們生活在一個被人為創造的宇宙中?到目前為止,科學家還沒有找到確鑿證據證明我們所在宇宙是假的,但是關於宇宙是虛擬的假說卻有很多疑似證據,下面咱們就來好好分析下。疑似證據一:宇宙星系酷似腦部神經元自從人類擁有探索宇宙深處的技術手段後,人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宇宙深處的星系群結構跟人腦中的神經元結構非常相似。這是碰巧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