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宇宙是「模擬」的嗎?

2021-01-13 中國網財經

  ■將新聞進行到底

  虛擬實境是當前全球科技領域最為火熱的技術之一,包括谷歌、臉書、微軟、索尼等在內的科技巨頭紛紛涉足其中。虛擬實境大火了,但是你有沒有想過,你眼中的「現實」卻可能是虛擬的呢?

  我們被「模擬」的概率有多大?

  電腦是人類最偉大的創造之一,因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人類可以通過「編程」這種手段,通過一段段的程序代碼,建設一個個虛擬的「世界」。

  那麼,整個人類世界,甚至整個宇宙是不是都處於一個龐大的程序中呢?說的簡單一點:作為人類個體的我們,也許僅僅是一個龐大程序中的一個符號。就好比某一天人類的科技發展到了極致,可以創造出虛擬世界,在這個虛擬世界中,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那麼,這些「人」會不會知道自己、自己的世界都是虛擬的呢?

  雖說「我們的宇宙是虛擬的」這個想法有點像是電影《黑客帝國》裡的橋段,但這確實是一個合理的科學猜想。在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舉行的一年一度的艾薩克·阿西莫夫紀念辯論會上,研究人員們討論了這個充滿爭議的話題。

  辯論會的主持人是海登天文館館長奈爾·德葛拉司·泰森,他估計,「我們只不過是在別人硬碟上運行的電腦程式」的概率是50%。「我認為,這種可能性或許相當高。」他指出,雖然黑猩猩和人類98%的DNA序列都是相同的,但是兩者之間的智力差距卻是很大的。在別的什麼地方可能有種智力比我們要高很多的生命形式。「在他們看來,我們可能是口水直流、胡言亂語的白痴。」他說,「如果的確是這樣的話,那麼對我來說,不難想像我們生活中所有的東西都是其他實體為了娛樂而創造出來的。」

  哪些證據能證明虛擬理論?

  支持虛擬理論的一個著名的論證出自2003年,牛津大學的哲學家尼克·博斯特羅姆提出,擁有強大計算力量的先進文明可能會在計算機中模擬他們的祖先。而且他們可能有能力同時運行許多這樣的模擬,這就意味著宇宙中絕大多數的意識實際上是這些模擬程序裡的人造意識,而不是祖先原本的意識。所以,簡單的統計顯示我們極有可能也是這類模擬出來的意識。

  而且我們還有其他的理由認為自己是虛擬的。比如,隨著我們對宇宙了解的深入,我們漸漸發現宇宙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數學定律上的。或許這並不是理所應當的,而僅僅是我們生存的這個宇宙的屬性。「如果我是電腦遊戲裡的一個角色,我最終將會發現遊戲的規則完全是死板的、基於數學的。」麻省理工大學的宇宙學教授麥克斯·泰格馬克說,「這正好反映了編寫這個遊戲的計算機代碼。」

  另外,源於資訊理論的一些概念也不斷出現在物理學中。「在研究中我發現了這個非常奇怪的事。」馬裡蘭大學的理論物理學家詹姆斯·蓋茨說,「出於工作需要,我接觸了錯誤校正碼——使瀏覽器正常運行的代碼。但為什麼在我研究的有關夸克、電子以及超對稱的方程中也出現了錯誤校正碼呢?這使我突然意識到,我不能再說像麥克斯這樣的人是瘋子了。」

  反對派怎麼看虛擬理論?

  並不是所有人都同意這個理由。「如果你發現可以用IT方法解決你的問題,這或許只是一時流行的風尚罷了。」泰森指出,「如果你是錘子,那所有的問題看起來都像釘子。」

  而且,對「在未來,大多數意識都是人工的而非生物的」的統計學論證也不一定正確,哈佛大學的理論物理學家麗莎·藍道爾說:「這個論證並非基於精確定義的概率。其中提到會有很多東西想要模擬我們,對這個我無法苟同。我們通常只對我們自身感興趣,我不明白為什麼這些更高級的物種會想要模擬我們。」藍道爾承認,她不是太理解為什麼有些科學家會對宇宙是虛擬的這個想法產生興趣。「實際上讓我非常感興趣的是為什麼許多人會認為這是個有趣的問題。」她認為這個想法符合現實的可能性「實際上是0」。

  這種觸及存在本質的猜想通常是無法檢驗的,但是有學者認為,他們可以找到我們生活在電腦遊戲裡的實驗證據。一種觀點認為,為了讓模擬更容易運行,程式設計師會選擇「走捷徑」。「假設有一個宇宙模擬程序只能獲得有限的計算機資源,就像我們一樣,那麼物理定律就會被存放在有限存儲空間內的有限點集裡。」麻省理工學院的物理學家Zohreh Davoudi說,「然後我們可以回過頭去看看哪些信號能夠證明我們來自不連續的時空。」這樣的證據可能來自宇宙射線等。如果抵達地球的宇宙射線能量分布異乎尋常,則可以證明宇宙是由離散的點組成的而不是連續的。「這是一種能夠說服我這種物理學家的證據。」蓋茨說。相反,要證明宇宙是真實存在的或許會更加困難。「你找不到能證明我們不在模擬程序裡的證據,因為我們能找到的所有證據都可能是模擬出來的。」紐約大學的哲學教授戴維·查爾莫斯說。

  如果理論成立是誰創造了我們?

  如果我們的確生活在另一個版本的「矩陣」裡,那又怎麼樣呢?「或許我們是虛擬的,或許不是,但是如果我們是,那也不是太糟。」查爾莫斯說。

  「我的建議是出去走走,去做真正有趣的事情。」泰格馬克說,「這樣運行模擬的人就不會把你關掉了。」

  但是有些人卻陷入了沉思,說這種可能性引出了一些重要的、精神層面的問題。「如果虛擬理論是真實的,那麼我們就打開了一扇通往永生、復活以及其他那些宗教領域探討的事物的大門。」蓋茨表示,「理由很簡單:如果我們是計算機裡的程序,那麼只要我有一臺沒有損壞的電腦,我就能重複的運行這個程序。」

  如果某個地方的某個「人」編寫了容納我們的模擬程序,那麼他就是神嗎?「在這個宇宙裡我們也能創造出虛擬的世界,這並沒什麼不可思議的。」查爾莫斯說,「我們的創造者並沒有什麼神奇的,他們只不過是未來宇宙的一些年輕的黑客。」換個角度,我們實際上也是自己計算機造物的神了。「當我們編寫超級馬裡奧的時候沒有認為自己是神,即使我們有能力改變馬裡奧跳躍的高度。」泰森說,「沒理由僅僅是因為他們能控制我們所做的一切,就認為他們是全能的。」同時,這個模擬的宇宙也帶來了一個令人不安的可能性。「如果有一個錯誤導致了整個程序的崩潰,那麼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呢?」泰森說。

  稿件來源:環球科學(《科學美國人》中文版)

  撰文: Clara Moskowitz

  翻譯:劉志敏

  ■相關連結

  怎麼知道我們正生活在虛擬之中?

  2003年,牛津大學教授尼克·博斯特羅姆曾經做出一個大膽的假設稱我們可能生活在計算機虛擬生活中。不過博斯特羅姆在他的文章中並沒有為他的假設提供過多科學解釋——儘管他確實也為證明這句豪言做了一些必要的計算性工作。然而,放出豪言簡單,而要證實它卻不容易。如果宇宙是被虛擬的,那麼我們該如何知道呢?不過現在一些物理學家指出可能真有證據存在,其關鍵在於找到一個作用同黑客帝國裡的紅藥丸一樣的宇宙學的信號。

  科幻作家布霖認為計算機模擬都存在一個後門,如果我們是被模擬產生的,那麼每一個原子都會透露出信息。但如何用實證檢驗這一假說呢?據物理學家西拉·比恩和他在德國伯恩大學的團隊所言,不管模擬的宇宙有多強大,它們仍然受限。他們稱,生活在模擬中的人們就像一般的物理約束進程一樣多少會察覺到這些限制與約束。因此他們提出了一種檢驗世界是真實還是模擬的可能方法:用三維網格建模宇宙的一小部分,然後運行程序看會發生什麼。他們發現,計算機模擬產生了微小但可區分的異常——某種不對稱性。也就是說,我們也許能在我們的宇宙中觀察到相同的可區分異常,比如仔細分析宇宙射線,可能會揭示類似的不對稱性——這將表明,我們可能是生活在別人的計算機模擬裡。

  人工智慧的傳奇創始人馬文·明斯基則認為我們可能很難區分模擬宇宙與真實宇宙的區別,除非程式設計師進行了設定,比如我們發現某些物理定律不完全正確,或者一些四捨五入的算法有錯誤。如果是這樣的話,這意味著宇宙可能比科學家所認為的更容易理解,我們甚至可以想辦法改變宇宙的程序。英國皇家天文學家馬丁·裡斯認為天文學家已經進行宇宙模擬實驗,隨著我們的計算機變得更強大,我們會模擬出宇宙的未來。

  關於宇宙的未來,科學家認為如果宇宙是虛擬產生的,我們可以對未來星系碰撞、天體演變進行模擬。但有一個問題存在,即人類的意識是否能夠模擬出現。到目前為止,科學家還無法回答人類意識是否可以模擬,這類問題可能需要超人的智慧來回答,可能永遠超出我們的能力。

(責任編輯:羅伯特)

相關焦點

  • 科學家推測分析:我們的宇宙或是模擬中的模擬
    世代科學家壘建起來的「通天寶塔」,能否通到那遙遠宇宙的天際之處?人類能否窺探到宇宙的終極奧秘?探索科學,探索宇宙,水木長龍與您繼續我們的探索之旅。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者,仿佛受到了共鳴漣漪引起的同頻共振,又好像看到初升太陽時乍蹦出來的瞬間靈感,更仿如靈犀頓現時的幡然醒悟,開始越來越懷疑那根深蒂固的宇宙起源之說:我們的宇宙真的起源於奇點大爆炸嗎?
  • 如果我們生活在模擬計算之中,那麼我們能模擬出另外的宇宙嗎
    瑞典哲學家發表了一篇《模擬論證》的論文,深度地質疑了現實的本質,得出的結果是我們生活在計算模擬之中。從這以後,各種科幻作品便喜歡探討人們生活在模擬環境的想法,其中最著名的便是《黑客帝國》。如果事情真的如所料想的那樣,那麼我們有沒有辦法也模擬出一個宇宙呢?
  • 科學家在實驗室創造人工宇宙,人類宇宙能被完美模擬嗎?
    宇宙的恆星和行星由元素聚集而成,但是人類不知道這些元素如何聚集成塵埃,充滿宇宙的塵埃和氣體雲又如何形成恆星和行星?更不知道宇宙的未來。但是人類對自身,對宇宙的起源卻充滿了無盡的求知慾望,通過各種方法模擬宇宙和星系的起源。
  • 我們的宇宙有沒有可能是電腦模擬的
    我們人類是無法未經過濾地感受宇宙的本質的,因為我們的感覺器官和大腦僅能處理一小部分世界,所以我們必須使用各種概念和工具,了解現實的本質,周月三舊調用,科技進步不僅拓寬了我們對宇宙的認識,也讓我們意識到令人不安的可能性,模擬整個宇宙在未來將成為可能,但如果這是一種可能我們如何否認這還沒有發生,如果……我們不是創造者,而是被造物,有沒有可能我們不是真實的,同時我們甚至對此毫不知情
  • 如果宇宙是被模擬出來的,我們怎麼證明?
    這個想法啟發了物理學家,宇宙可能就是一個虛構的場景,宇宙中的許多事件可能只是一些信息處於不斷變化而已。假如宇宙只是被模擬出來的,那麼系統內部的我們被限制在內部,永遠不能根據日常生活的細節推算出模擬宇宙與真實宇宙的區別。但是不妨礙讓我們開開腦洞,逆向檢查一下這個模擬的宇宙,設計上有一些什麼矛盾之處呢。1.
  • 我們能使宇宙崩潰嗎?
    模擬假說是此類概念中最為複雜的一種,它認為相較於物理現實,人類更可能生活在虛擬實境中。世界純屬虛幻,這樣的命題並不新鮮——從中國到古希臘,幾千年來各種不同的文化中都能看到它的影子,例如笛卡爾就提出了身心二元論,來擁護這樣的理論。2003年左右,哲學家尼克·博斯特倫(Nick Bostrom)撰寫的名為《你活在計算機模擬中嗎?》
  • 一個高等文明,模擬了上億個宇宙,我們是否真的生活在其中之一?
    我們生活在計算機模擬中嗎?2003年,哲學家Nick Bostrom提出了「模擬論點」。其思路是這樣的:想像一個擁有巨大計算能力的超先進文明。如果我們假設他們對知識和對世界的了解與我們一樣渴望,那麼他們可能會將其計算能力用於在超級計算機模擬整個宇宙的任務中,以進行研究。實際上,他們可能會模擬許多不同的宇宙,以了解微小改變會帶來什麼變化。
  • 有人說這個宇宙是被模擬出來的,你信嗎?
    所以,根本沒有那麼神神叨叨地,硬往虛擬程序代碼身上扯,也是醉了,如果這些數值被逐漸發展的物理學再次更新了呢,難不成程序代碼也要更新一次嗎?但是我們是否這樣想過,如果我們真的是生活在高級文明創造的程序裡,我們都是虛擬人物,世界以及我們看到的宇宙也是虛擬的話,那麼創造這個程序的先進文明會不會也會像開頭的那些工程師們一樣,走出屋子向天空看一看呢,他們又是誰創造的?
  • 我們所生存的宇宙是否是一個龐大的模擬系統?
    宇宙有條不紊的運行靠的是我們所熟知的那些個物理常數,比如光速的數值,快一點慢一點都不行,這就讓人聯想到是不是被精確設置過了,就像程式設計師在設計一個程序一樣。在美國的一檔熱門播客節目中,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CEO馬斯克稱我們最有可能生活在虛擬世界中,宇宙已經存在了近140億年,而人類僅存在有限的時間,比人類出現更早的文明有足夠的時間來研發出這樣的系統,現實與遊戲無異。
  • 模擬讓我們窺見恆星形成的宇宙「黑暗時代」
    對於天文學家、天體物理學家和宇宙學家來說,發現在我們的宇宙中形成的第一顆恆星的能力總是遙不可及。一方面,我們現有的望遠鏡和天文臺的局限性,只能看到這麼遠。
  • 我們的宇宙只是高級生命的「模擬遊戲」?雙縫幹涉實驗證明一切
    當我們從沉睡中醒來時,我們會感到意識的模糊,這是為什麼呢?我們曾經認為夢中的世界是虛幻的。這種感覺真的只是因為我們醒來後意識不清嗎?我們周圍的一切都是如此真實,我們能感受到太陽的溫暖和刺骨的寒冷。在我們的認知中,物質的本質是粒子,但粒子具有波的特徵。物質是粒子還是波?如果物質是粒子,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真實的。如果物質是波,世界就是虛擬的,因為雖然波存在,但它也是一種虛擬產品。它不像粒子那樣可見和有形,但是粒子具有波動的特性,這是值得思考的。宇宙是虛擬的可能性有多大?一位歐洲科學家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宇宙真實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 超級模擬:為什麼我們永遠看不到早期的宇宙圖?科學家說出真相!
    事實證明天文學要比這複雜一點,當我們研究這些遙遠的星系時,我們要處理的主要事情之一就是塵埃,很多灰塵。星系最早形成是在很久以前,也就是宇宙形成的幾億年前。但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第一批星系的直接圖像。它們離我們太遠了,如果沒有大型望遠鏡,它們的光是無法到達我們的。更重要的是,因為它們是如此遙遠,而且自從它們發出光以來宇宙已經膨脹了,它們不再在可見光中發光。
  • 「宇宙大爆炸」模擬實驗:探索鏡像宇宙的奧秘
    這一實驗模擬了宇宙;宏偉複雜的天體被縮小為屏幕上平坦光滑的點。這些點以其最低複雜度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十分擁擠的區域,這與宇宙早期驚人的密集狀態很相似。按照我們一貫的看法,現實世界中可沒有兩條路徑。然而真的如此嗎?
  • 能模擬宇宙演化嗎?科學家給出答案
    既然量子計算機的運算能力如此強,那麼它可以模擬宇宙的演化過程嗎?在探討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需要了解一下科學界曾經出現的一個著名論題——丘奇-圖靈論題。這個論題是以著名的數學家阿隆佐·丘奇和人工智慧鼻祖阿蘭·圖靈的名字共同命名的,其最原始的意思是任何計算和算法都能讓一臺圖靈機運行,即圖靈機能夠運行不同程式語言所形成的程序。
  • 「宇宙機器」模擬超過800萬種宇宙,只為揭示星系的演化!
    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貝魯奇(Behroozi)說:在計算機上,可以創建許多不同的宇宙,並將模擬宇宙與實際宇宙進行比較,這可以推斷出哪些定律成就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真實宇宙。這項研究是第一個創造出自我一致的宇宙研究,這些模擬宇宙都是真實宇宙的精確複製品:計算機模擬每一個都代表了真實宇宙相當大的一部分,包含1200萬個星系,時間跨度從宇宙大爆炸後的4億年到今天。每個模擬宇宙都經過一系列測試,以評估在模擬宇宙中,與真實宇宙相比,類似的星系如何出現。
  • 我們生活在「模擬世界」的十大理由
    難道我們在生活中也有類似的「開放」錯覺嗎?像「第二人生」這樣的開放世界遊戲給人一種自由選擇的錯覺4. 概率波的崩潰,未來的自我,平行宇宙在量子物理學中,最有趣的概念之一是概率矩陣,它解釋了亞原子粒子如何同時表現出波和固體粒子的特性。在電子或光子的水平上,波被解釋為粒子在任何給定時間可能在何處的一組概率。
  • 宇宙是計算機模擬程序?四個證據能證明,你認同嗎?
    別以為這個說法非常荒誕,事實上現在有許多科學家真的認為,我們生活的宇宙其實只是計算機模擬出的程序,而人類只是其中一段代碼。比如來自牛津大學的哲學家尼克·博斯特羅姆(Nick Bostrom),他和他的團隊在經過多年的推演之後,認為我們生活在一個虛擬世界中的概率是100%。
  • 現代技術能模擬宇宙大爆炸,製造一個小宇宙?我們完成了三分之一
    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話題,記得曾經有有一篇科幻小說,種花家已經不記得具體作者和名字了,內容大意是在超級計算機中模擬了數不清次數的宇宙大爆炸之後,終於有一次宇宙的發展狀態與我們當前宇宙一模一樣,因此某人在所有事物上洞察到了先機,做到了料事如神........
  • 浩瀚的宇宙中真的只有我們人類孤獨的存在嗎
    除了地球之外,其他星球上還有生命存在嗎?宇宙中是不是真的存在外星人?太陽系有的科學家認為,既然我們人類居住的丟球只是一個普通的星球,那麼有智慧的生命就應該廣泛存在於宇宙中。而且,人類對火星,金星,木星等星球的探索工作才剛剛開始,現在就斷言宇宙中沒有其他生命存在,似乎還為之過早。
  • 一道世界級難題:如果太陽系是3D模擬出來的,我們當如何辨別?
    是否思考過,宇宙中不止地球存在著我們人類這樣的智慧生命,在廣袤無垠的宇宙中,可能存在著數不盡的其它智慧生命;進一步地,是否思考過,如果宇宙中存在有其它智慧生命,一定有科技水平遠高於我們人類目前科技水平的。隨著人類對宇宙的不斷深入探索,智慧的層層積累,意識的逐漸開化,相信全球20歲以上的人群中,80%以上的人都會相信宇宙中一定存在有外星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