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浩瀚寬廣,無邊無際;宇宙萬物井然有序,有規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千萬年以來,人類一直遵循著這樣的規律,忙碌著,發展著,向前演化著。
那亙古不變的自然規律,早已讓人類習以為常;天體萬物的運行規律,也早已讓人類在自己的認知裡奉為真理。一代代科學家對宇宙萬物探索研究的新發現,一層層地為後人壘建著通天寶塔。世代科學家壘建起來的「通天寶塔」,能否通到那遙遠宇宙的天際之處?人類能否窺探到宇宙的終極奧秘?探索科學,探索宇宙,水木長龍與您繼續我們的探索之旅。
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者,仿佛受到了共鳴漣漪引起的同頻共振,又好像看到初升太陽時乍蹦出來的瞬間靈感,更仿如靈犀頓現時的幡然醒悟,開始越來越懷疑那根深蒂固的宇宙起源之說:我們的宇宙真的起源於奇點大爆炸嗎?
隨著人類科技的不斷發展,曾經人類做夢也想不到的諸多不可能,正逐漸變為「家常便飯」出現在人類的生活中。
我們且不說人類可以藉助天上交通工具像鳥兒一樣在天空翱翔,藉助衛星通信技術實現傳說中的「千裡眼順風耳」的本領,藉助航天科技再現「嫦娥奔月」的傳說(人類實現登月計劃),藉助衛星技術實現傳說中的「魔法水晶球」觀看世界,藉助基因克隆技術實現「女媧造人」(當然,受於道德倫理所限,試驗的皆是動物,但並不代表「女媧造人」不可能),藉助高科技填海技術讓「精衛填海」變成現實,等等等。隨著人類科技的不斷發展,代表人類不可思議的智慧結晶的最新高科技,也正在一個個閃亮登場,比如:基因編碼技術,人工智慧,量子科技等。
尤其量子科技的發展,在微觀尺度上為人類探索宇宙之門、揭開宇宙奧秘開闢了一條全新探索之路,甚至是直達宇宙大門的新捷徑。我們且不說遠的,只說量子計算機的問世,就已經將人類的科技水平,又提升了幾個數量級。量子計算機的超強運行速度,驚人的儲存能力,都是經典計算機所無法匹及的,可謂是天地差別,完全不在一個檔次上。
我們知道,科學家在對宇宙探索研究的過程中,多以超強計算機來運行仿真模擬程序,進而觀察宇宙天體的演變,黑洞形成的原因,超新星爆炸的可能性,以及能量波及範圍和擴散時間,小天體撞擊地球的可能性,甚至模擬仿真我們宇宙誕生的條件,即大爆炸形成的原因。
儘管如此,在量子計算機問世以前,限於經典計算機(即使模擬宇宙天體演變的計算機,被稱之為超強巨型計算機,依然屬於經典計算機的範疇)的運行速度和儲存能力,想要模擬整個宇宙從誕生到演化的整個過程,幾乎不可能。而用量子計算機來做整個宇宙的仿真模擬,卻會變得非常容易,不但速度和時間上能夠縮小N個數量級,數據儲存空間通往會縮小N個數量級。
為了對比,我們不妨做個假設。比如,如果用經典超強計算機模擬整個宇宙的誕生和演變過程,需要花費20億年的時間(註:是整個宇宙從誕生到現在的演化時間,而不是模擬出整個宇宙模型)但是,如果換成量子計算機進行仿真模擬,可能只需要幾個小時甚至幾分鐘便可以完成。如果用經典超強計算機模擬整個宇宙所需要的存儲空間為2^250-1比特的存儲空間,那麼對於量子計算機而言,只需要250個量子比特就已經綽綽有餘了。是不是天差地別般的懸殊呢?
而量子計算機的不可思議的超強運行能力,也讓我們聯想並思考到了一個問題:既然整個宇宙都可以被模擬仿真,那麼我們這個宇宙是否就是被模擬仿真出來的呢?是否有科技水平比我們人類早已發達不知多少倍的某種文明,為了研究自己所在宇宙的演變規律,為了探索生命的起源,進而像我們現在經常用電腦模擬宇宙天體那樣,模擬出來的我們這個宇宙?
如果以上推測有可能,那麼宇宙大爆炸的理論便是自欺欺人。
如果宇宙並不是從大爆炸演化出來的,而是被我們宇宙外的某超級文明模擬仿真出來的,我們可以做進一步思考:模擬我們宇宙的超級文明是否也有可能是被他們宇宙外的更高級的文明模擬出來的呢?同理,繼續向上推測,可能層層不斷,直到最外面的那個真實宇宙。
愛因斯坦相對論指出,「空間和時間」都只不過是相對的存在,並不是絕對的。根據量子理論,我們不難推測,「大小」其實也是相對的存在。如此,模擬程序中宇宙的空間和時間,完全可以根據程序進行設定,且可以達到以假亂真的效果。而對於模擬中的生命,比如我們人類而言,所謂的空間和時間,以及物體大小的區別,只不過是感官對外界接收到的信息回饋給大腦處理後的指令執行。而所有的指令執行,源於大腦中央處理器,而大腦中央處理器不就是模擬中的代碼程序塊嗎?
SpaceX創始人埃隆·馬斯克曾有意無意地說過一句耐人尋思的話:「我們生活在接近於零的空間內」;
谷歌科學家雷·庫茲威爾指出:我們所生存的宇宙,也許只是一個模擬實驗;
牛津大學哲學系教授尼克.波斯託姆,曾對朋友半開玩笑地說過這麼一句話:「誰能保證,我們就不是被創造出來的一種『人工智慧』?」;
麻省理工學院宇宙學家阿蘭.固斯,宇宙暴脹理論提出者,曾言:也許我們的宇宙,只是某超級智慧生物正在進行的一場實驗,而我們就像被培養的微生物群落一樣;
宇宙學家以及諾貝爾獎得主喬治·斯穆特,在談及科技的進步時,指出:在高仿真模擬的宇宙裡,人類的大腦感官是無法區分真實和虛擬的;未來在量子科技的幫助下,人類的意識和記憶完全可以被傳輸到量子計算機中進行存儲保存,到時候,在計算機內創造一個虛擬的世界,來為儲存的意識進行「舒筋活絡」,並非不可能。反之,誰又能保證,我們不是正生存在一臺運行中的超級電腦中?
結尾思考:如果我們這個宇宙是模擬出來的,我們正處於模擬宇宙中的第幾層呢?最外層的真實宇宙會是怎樣的呢?人類會在未來的某一天,探索研究清楚宇宙的真正面貌嗎?如果有真實的宇宙存在,如果我們所在的宇宙是虛擬的,我們能否從虛擬的宇宙到達真實的宇宙中呢?據研究者分析推測,我們現在所經歷的是第五紀元文明,那麼前四次文明的消失,是否與模擬仿真斷電或關機有關呢?或者是由模擬能量匱乏欠缺導致的呢?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感謝對水木的支持。
本篇文章「水木長龍」原創,轉載標明出處,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