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完成首個宇宙結構計算機模型 模擬大爆炸至今

2021-01-15 快科技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報導,法國宇宙理論實驗室研究人員完成了迄今首個宇宙結構計算機模型——「迪烏斯:全宇宙運行」,模擬了全部可觀察到的宇宙從大爆炸到今天的結構演化過程。

法國宇宙理論實驗室宇宙學小組的科學家經7年努力完成了該模型。該項目在法國國家大型計算中心的超級計算機CURIE上運行,追蹤了5500億個粒子的演化情況,模擬了從大爆炸到今天的全部可觀察的宇宙結構。

首次演示只是整個項目的1/3,利用含有宇宙常數的標準模型,描述了跨度900億光年的宇宙中暗物質和星系的分布。另外兩次預計在今年5月底進行,將集中演示宇宙暗能量的進化。這三次模擬將為今後觀察和繪製宇宙圖景提供重要支持,有助於進一步研究暗能量的性質及其在宇宙結構形成中的作用、暗物質和星系在宇宙中的分布等。

在建模過程中,研究人員發現了大量與宇宙物質分布有關的重要性質。他們成功推測出質量是太陽100萬億倍的全部星系團的數量,目前約為1.44億個;還發現了宇宙在20億歲時形成的第一個這類星系團,以及可觀察宇宙中質量最大的星系團,是太陽質量的15×1015倍。利用這些數據,他們還推測出了暗物質密度在空間分布上的變化,這些變化和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變化來源相同,都源自大爆炸。

對整個宇宙進化史的模擬是從今天開始的逆時旅行,一直返回到大爆炸之初,揭示初始等離子聲學振蕩在暗物質分布上留下的印跡(即重子聲學振蕩,是由於聲波在早期宇宙中傳播而在一定尺度上形成的高密度區域或者重子物質的結團),而且模擬是以全部可觀察宇宙的幾百萬分之一的比例進行,在精確度上也是前所未有的。

研究人員指出,「迪烏斯」也代表了超級計算機發展的新階段,首次模擬大大超過以往許多國際合作項目在世界最大計算機上演示的宇宙模擬。CURIE裝備了92000多個CPU,每秒進行2000萬億次運算,是世界最強的五大計算機之一。整個項目將在CURIE的所有CPU上運行超過3000萬機時(相當於3500年)。計算中產生了超過150PB(相當於3000萬張DVD)的數據,由於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一種先進的數據縮減處理方法,有用存儲數據的數量已被減少到了1PB。

儘管宇宙大爆炸只是根據天文觀測研究後得到的一種設想,但這一模型得到了當今科學研究和觀測最廣泛且最精確的支持。宇宙進化史,這部宏天巨著絕對比《上下五千年》要氣勢恢弘得多。人類相對於浩瀚的宇宙,就好比滄海一粟。或許我們永遠無法再現宇宙誕生的驚鴻一刻,但隨著科技的日益精進,我們有望儘可能接近真實地還原其神秘瞬間。這或許能為「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的終極問題找一個更加合理的註腳。(文/科技日報)

 

相關焦點

  • 宇宙究竟是在大爆炸還是大反彈?計算機模擬解開宇宙之謎……
    源於網絡現代宇宙學中的主流觀點認為宇宙的起源,是起源於大約140億年前發生的一次大爆炸,是在過去由一個密度極大且溫度極高的狀態演變而來的,並經過不斷的膨脹達到的狀態,這種觀點被稱為宇宙大爆炸理論或奇點大爆炸理論。
  • 9個月漫長運算 計算機首次模擬銀河系
    9個月漫長運算 計算機首次模擬銀河系 2011年09月01日 04:10作者:cnbeta編輯:李洋文章出處:泡泡網原創     泡泡網機箱頻道9月1日 以下新聞來自科技日報: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8月29日報導,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和瑞士蘇黎世理論物理研究院科學家首次通過計算機模型,模擬了6000多萬個暗物質和氣體粒子間的相互作用,經過超級計算機9個月的漫長運算,仿照銀河系生成了相同形狀的旋臂星繫結構。
  • 宇宙起源於一場大爆炸,那科學家可以模擬出這場大爆炸嗎?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 系列徵文根據大爆炸理論:數十億年前,整個宇宙體積為零,密度為無限大,然後在不到一秒鐘內,它的面積突然擴大了數百倍,於是有了我們現在的宇宙。在初期,宇宙間充滿了能量,其中大部分是以強烈的熱的形式存在的。
  • 現代技術能模擬宇宙大爆炸,製造一個小宇宙?我們完成了三分之一
    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話題,記得曾經有有一篇科幻小說,種花家已經不記得具體作者和名字了,內容大意是在超級計算機中模擬了數不清次數的宇宙大爆炸之後,終於有一次宇宙的發展狀態與我們當前宇宙一模一樣,因此某人在所有事物上洞察到了先機,做到了料事如神........
  • 最近,物理學家重現了宇宙大爆炸的核反應,證實了宇宙大爆炸模型
    最重要的是,這種不確定性使物理學家無法將這幅圖景與大爆炸38萬年後宇宙的樣子進行比較。大爆炸38萬年後,宇宙冷卻到足以讓電子開始繞原子核運動。這個過程釋放出被稱為宇宙微波背景的輻射,提供了當時宇宙的「快照」。宇宙學家希望根據他們的宇宙演化模型,檢查宇宙的密度是否像預期的那樣從一個周期變化到另一個周期。
  • 迄今為止,最精確的宇宙模擬出爐!
    這一虛擬宇宙「芳齡」約138億歲、寬約2.3億光年,包含數萬個正處於演化中的星系,星系的細節程度與單星系模型中的相當。該模型跟蹤了200多億個代表暗物質、氣體、恆星和超大質量黑洞的粒子。  研究合作者、德國慕尼黑馬克斯·普朗克天體物理學研究所博士後迪倫·尼爾森說:「我們在模型中看到了未明確編程到模擬代碼中的現象,這些現象以自然方式出現,來自模型宇宙基本物理成分的複雜相互作用。」
  • 最新研究傾向宇宙是「球」,怎樣用兩千億個方程模擬出宇宙場景?
    近日,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研究員指出,宇宙可能不是像床單一樣平坦,而是像個巨大的氣球一樣彎曲。很多年前,中國曾啟動過一個盤古模擬的計劃,把宇宙所有的星系、所有的天體輸入一臺超級計算機,模擬出的宇宙中的一個場景,那場景是什麼樣子?宇宙到底是怎樣的結構?
  • 「天河二號」模擬出宇宙暗物質和中微子演化進程
    科技日報訊 (記者徐玢)由北京大學科維理天文與天體物理研究所博士後於浩然與北京師範大學天文系教授張同傑等組成的科研團隊,利用我國「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完成了3萬億粒子數的N體數值模擬,揭示了宇宙大爆炸1600萬年之後至今約137億年的暗物質和中微子的演化進程。
  • 迄今最詳細宇宙模型TNG50建成 精細程度與單星系模型相當
    這一虛擬宇宙「芳齡」約138億歲、寬約2.3億光年,包含數萬個正處於演化中的星系,星系的細節程度與單星系模型中的相當。該模型跟蹤了200多億個代表暗物質、氣體、恆星和超大質量黑洞的粒子。>大爆炸後138億年間變成如今這般「樣貌」至關重要。
  • 科學家借軟體模擬最詳細的宇宙進化過程
    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在實驗室完成了宇宙進化的模擬。這個計算機模型展示了神秘無形的暗物質團如何形成第一批星系。這也是科學家們第一次以如此廣泛和如此高的解析度來模擬宇宙。這次模擬將為宇宙組成和如何運轉的新興理論提供一個測試平臺。全世界星系構成研究領域最權威的專家,加州理工學院的Richard Ellis教授稱這次模擬是難以置信的。
  • 科學家花1年模擬宇宙137億年全過程,創造史上最大規模模擬紀錄!
    但是我們知道,想要進行一些對宇宙演化模擬需要非常龐大的規模,如果你只是推演宇宙的短暫時期,那麼你可以在這部分時期進行詳細地推演,這意味著你完全推演到宇宙誕生到現在的全過程。總的來說,計算的局限性意味著模擬要麼是大規模的,要麼是詳細的,以目前的科學技術我們很難做到可以模擬一個大規模的詳細宇宙。然而,一組來自德國和美國的科學家最近完成了迄今為止最詳細的大規模宇宙模擬。
  • 「宇宙大爆炸」模擬實驗:探索鏡像宇宙的奧秘
    :1000個粒子在屏幕上運動,它們處於一個遵循牛頓物理學相關定律的數字世界。模擬宇宙大爆炸呈現出的兩條不同路徑意味著兩個獨立的宇宙已經形成,它們彼此互為鏡像。該實驗本身就是為了更好地理解時間之箭。人們的生活為什麼只向一個方向發展,而不向另一個方向展開?事件發生後,人們才創造出和其有關的珍貴記憶,而並不是先有記憶然後見證事件的發生。
  • 科學家超級計算機模擬超新星爆炸3D模型
    美國密西根州研究人員模擬了超大質量恆星進入超新星階段的3D模型,將有助於科學家理解這些恆星如何演變成為超新星。
  • 宇宙大爆炸模型正確的概率有多大?
    「宇宙不到一小時就造出了原子,幾百萬年就造出了恆星和行星,而造出人類卻用了50億年!」——喬治·伽莫夫大爆炸宇宙模型告訴我們宇宙是有起源的,萬物是經過數億年的演化發展至今的。而這個模型的提出也給出了我們很多關於宇宙起源的預測,並於我們的觀察結果相符!那麼大爆炸模型的正確機率有多大?還是說宇宙一直都存在?我們就先來看看宇宙中有什麼?
  • 法國研究團隊利用超級計算機首次完成整臺航空發動機高保真仿真
    導讀:據hpcwire網站2020年7月14日報導,法國土魯斯的一家私人實驗室CERFACS的一個團隊已經使用了來自歐洲高級計算合作組織(PRACE)的超級計算機資源,首次完成了整個飛機發動機的完整的,高保真度的仿真。
  • 科學家推測分析:我們的宇宙或是模擬中的模擬
    量子計算機的超強運行速度,驚人的儲存能力,都是經典計算機所無法匹及的,可謂是天地差別,完全不在一個檔次上。我們知道,科學家在對宇宙探索研究的過程中,多以超強計算機來運行仿真模擬程序,進而觀察宇宙天體的演變,黑洞形成的原因,超新星爆炸的可能性,以及能量波及範圍和擴散時間,小天體撞擊地球的可能性,甚至模擬仿真我們宇宙誕生的條件,即大爆炸形成的原因。
  • 宇宙大反彈挑戰宇宙大爆炸
    他們復興了周期性宇宙的概念:一個周期性增長和收縮的宇宙。他們希望能夠複製我們看到的平坦而光滑的宇宙,而不會產生大爆炸。為此,斯坦哈特和他的合作者最近與專門研究引力計算模型的研究人員合作。他們分析了崩潰的宇宙將如何改變其自身的結構,並最終發現收縮可以在其自身的博弈中戰勝膨脹。無論宇宙在收縮之前看起來多麼奇異和扭曲,坍塌都會有效地消除各種原始褶皺。
  • 宇宙大反彈學挑戰宇宙大爆炸
    他們復興了周期性宇宙的概念:一個周期性增長和收縮的宇宙。他們希望能夠複製我們看到的平坦而光滑的宇宙,而不會產生大爆炸。為此,斯坦哈特和他的合作者最近與專門研究引力計算模型的研究人員合作。他們分析了崩潰的宇宙將如何改變其自身的結構,並最終發現收縮可以在其自身的博弈中戰勝膨脹。
  • 我們所生存的宇宙是否是一個龐大的模擬系統?
    眾所周知宇宙是一個極為複雜的結構,由小到大,從地球到太陽繫到銀河系再到本星系群、本超星系團……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等等,宇宙就像是一個層次鮮明的編織體,龐大的星系聚集在一起就像是網絮一般。宇宙有條不紊的運行靠的是我們所熟知的那些個物理常數,比如光速的數值,快一點慢一點都不行,這就讓人聯想到是不是被精確設置過了,就像程式設計師在設計一個程序一樣。
  • 在TensorFlow裡模擬宇宙!提升模擬計算速度,成本降低1000倍
    沒錯,文摘菌今天給大家展示的就是,如何使用TensorFlow模擬自己的小宇宙,並說明為什麼它對宇宙學有著激動人心的前景展望,搓搓小手跟進了~圖1:(藍色)通過2dFGRS測量的宇宙結構,(紅色)使用N體模擬生成的千禧年宇宙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