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哲學家發表了一篇《模擬論證》的論文,深度地質疑了現實的本質,得出的結果是我們生活在計算模擬之中。從這以後,各種科幻作品便喜歡探討人們生活在模擬環境的想法,其中最著名的便是《黑客帝國》。如果事情真的如所料想的那樣,那麼我們有沒有辦法也模擬出一個宇宙呢?
在計算機發展的早期階段,我們只能計算相對簡單的任務,例如給出一個物體的初始速度和位置,在重力作用下它能到達多高。隨著時間的推進,我們的計算模擬能力越來越強,已經能模擬雙體系統的相互影響了。
我們遇到的第一個難關可以說是三體系統了。在該系統中,每個物體的引力相互影響,並且還和它們的初始位置和初始速度有關。三體系統有無數個解,不可能有統一的公式。為此,科學家也感到很頭疼。為了模擬該系統,科學家只能把每個物體的速度增量和位置增量微分化,然後慢慢計算出它們的軌跡。這一模擬的難點在於計算機的處理能力上。為了模擬計算的準確性,每次位置增加的量都是非常微小的,因此整個系統的計算量是非常龐大的。
度過了三體系統的難關,接下來就是多體系統了。眾所周知,流體力學是一門極其複雜的學科,目前它的大部分研究都花在流體的計算模擬中。事實上,我們可以把流體當成許多細小的微粒,然後這些微粒相互作用,這就是多體系統了。一般來說,你微粒取得越小,得出的結果就和現實越接近,但是由此帶來的計算量也是不可忽視的。目前,大型的流體計算任務都是在超級計算機當中運行。
由此可見,複雜的物理過程都可以被計算機所模擬。只有人類的意識還處於探索之中,但是如果意識的產生只是一些物理過程,而沒有超自然的原因,那麼人類模擬出意識的形成將不是問題。目前,模擬人類大腦最成功的算是人工神經網絡了,它的原理是模仿人類神經元的信息傳遞,該技術也被用於目前最先進的人工智慧當中。
以上論述解決了人類模擬宇宙的理論難題,但是現實中,我們還需要大量的技術支持。最直接的技術難題就是計算機的算力,要模擬整個宇宙的細節,包括生命的存在,需要的算力將是巨大的,還沒有人知道最終到底需要多少。目前,人類最強大的超級計算機運算速度可以達到每秒41.55億億次,其峰值速度可以達到每秒100億億次,但這還遠遠不夠。
晶片設計、製造也相當重要。人類已經從深紫外光刻機發展到極紫外光刻機了,已經能大量製造5nm的晶片了,接下來就是產生更微小去發展。另一邊,碳基半導體的進展也是相當樂觀,根據科學家的說法,它的效果比目前使用的矽基半導體還要好。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相信有一天,我們也能在技術上模擬出整個宇宙。到那時,我們可能就很明確:我們確實生活在模擬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