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生活在模擬計算之中,那麼我們能模擬出另外的宇宙嗎

2020-09-15 萬象經驗

瑞典哲學家發表了一篇《模擬論證》的論文,深度地質疑了現實的本質,得出的結果是我們生活在計算模擬之中。從這以後,各種科幻作品便喜歡探討人們生活在模擬環境的想法,其中最著名的便是《黑客帝國》。如果事情真的如所料想的那樣,那麼我們有沒有辦法也模擬出一個宇宙呢?



在計算機發展的早期階段,我們只能計算相對簡單的任務,例如給出一個物體的初始速度和位置,在重力作用下它能到達多高。隨著時間的推進,我們的計算模擬能力越來越強,已經能模擬雙體系統的相互影響了。

我們遇到的第一個難關可以說是三體系統了。在該系統中,每個物體的引力相互影響,並且還和它們的初始位置和初始速度有關。三體系統有無數個解,不可能有統一的公式。為此,科學家也感到很頭疼。為了模擬該系統,科學家只能把每個物體的速度增量和位置增量微分化,然後慢慢計算出它們的軌跡。這一模擬的難點在於計算機的處理能力上。為了模擬計算的準確性,每次位置增加的量都是非常微小的,因此整個系統的計算量是非常龐大的。



度過了三體系統的難關,接下來就是多體系統了。眾所周知,流體力學是一門極其複雜的學科,目前它的大部分研究都花在流體的計算模擬中。事實上,我們可以把流體當成許多細小的微粒,然後這些微粒相互作用,這就是多體系統了。一般來說,你微粒取得越小,得出的結果就和現實越接近,但是由此帶來的計算量也是不可忽視的。目前,大型的流體計算任務都是在超級計算機當中運行。

由此可見,複雜的物理過程都可以被計算機所模擬。只有人類的意識還處於探索之中,但是如果意識的產生只是一些物理過程,而沒有超自然的原因,那麼人類模擬出意識的形成將不是問題。目前,模擬人類大腦最成功的算是人工神經網絡了,它的原理是模仿人類神經元的信息傳遞,該技術也被用於目前最先進的人工智慧當中。



以上論述解決了人類模擬宇宙的理論難題,但是現實中,我們還需要大量的技術支持。最直接的技術難題就是計算機的算力,要模擬整個宇宙的細節,包括生命的存在,需要的算力將是巨大的,還沒有人知道最終到底需要多少。目前,人類最強大的超級計算機運算速度可以達到每秒41.55億億次,其峰值速度可以達到每秒100億億次,但這還遠遠不夠。

晶片設計、製造也相當重要。人類已經從深紫外光刻機發展到極紫外光刻機了,已經能大量製造5nm的晶片了,接下來就是產生更微小去發展。另一邊,碳基半導體的進展也是相當樂觀,根據科學家的說法,它的效果比目前使用的矽基半導體還要好。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相信有一天,我們也能在技術上模擬出整個宇宙。到那時,我們可能就很明確:我們確實生活在模擬之中。

相關焦點

  • 我們的宇宙是「模擬」的嗎?
    他說,「如果的確是這樣的話,那麼對我來說,不難想像我們生活中所有的東西都是其他實體為了娛樂而創造出來的。」  哪些證據能證明虛擬理論?  支持虛擬理論的一個著名的論證出自2003年,牛津大學的哲學家尼克·博斯特羅姆提出,擁有強大計算力量的先進文明可能會在計算機中模擬他們的祖先。
  • 也許,我們生活在「模擬」之中?能證明的技術可能也不遠了
    換句話說,我們很可能就處於模擬之中。這些論斷的準確性存在爭議。我們亟需一種方法來確定自己有多大可能正身處模擬之中。,該方程式計算了我們生活在計算機模擬中的可能性。計算結果引起了一些反直覺的思考,這些思考可能會改變我們對於如何確定自己是否處於模擬之中、能否逃脫的看法。
  • 我們生活在模擬世界中嗎?專家稱概率是50%
    分析工作的下一階段需要考慮「經產現實(parous)」和「未經產現實(nulliparous)」,「經產現實」是指能夠產生其他現實環境,而「未經產現實」是指不能模擬後代現實環境。如果這個物理假設是正確的,那麼我們生活在無重力宇宙中的概率就很容易計算:100%!
  • 我們生活在模擬中嗎?機會約為50–50
    但是該研究還表明,如果人類要發展出模擬有意識生物的能力,那麼成為他人計算機內部的虛擬居民的機會也將以壓倒性的優勢對我們有利。(該結論的警告是,關於"意識"一詞的含義幾乎沒有共識,更不用說如何模擬它了。)在2003年,博斯特倫(Bostrom)設想了一種技術嫻熟的文明,它具有巨大的計算能力,並且需要一部分能力來模擬有意識的存在的新現實。
  • 一個高等文明,模擬了上億個宇宙,我們是否真的生活在其中之一?
    我們生活在計算機模擬中嗎?2003年,哲學家Nick Bostrom提出了「模擬論點」。其思路是這樣的:想像一個擁有巨大計算能力的超先進文明。如果我們假設他們對知識和對世界的了解與我們一樣渴望,那麼他們可能會將其計算能力用於在超級計算機模擬整個宇宙的任務中,以進行研究。實際上,他們可能會模擬許多不同的宇宙,以了解微小改變會帶來什麼變化。
  • 如果宇宙是被模擬出來的,我們怎麼證明?
    這個想法啟發了物理學家,宇宙可能就是一個虛構的場景,宇宙中的許多事件可能只是一些信息處於不斷變化而已。假如宇宙只是被模擬出來的,那麼系統內部的我們被限制在內部,永遠不能根據日常生活的細節推算出模擬宇宙與真實宇宙的區別。但是不妨礙讓我們開開腦洞,逆向檢查一下這個模擬的宇宙,設計上有一些什麼矛盾之處呢。1.
  • 通過數學計算表明,我們生活在模擬世界中的概率是接近1
    「如果模擬具有無限的計算能力,你就不可能看到自己生活在虛擬實境中,因為它可以計算出你想要的任何東西,達到你想要的真實程度,」他說。「如果這個東西能被探測到,你必須從它的計算資源有限的原理出發。再想想電子遊戲,許多遊戲都依賴聰明的編程來最小化構建虛擬世界所需的計算量。
  • 科學家推測分析:我們的宇宙或是模擬中的模擬
    為了對比,我們不妨做個假設。比如,如果用經典超強計算機模擬整個宇宙的誕生和演變過程,需要花費20億年的時間(註:是整個宇宙從誕生到現在的演化時間,而不是模擬出整個宇宙模型)但是,如果換成量子計算機進行仿真模擬,可能只需要幾個小時甚至幾分鐘便可以完成。
  • 我們生活在「模擬世界」的十大理由
    隨著虛擬實境技術變得越來越複雜,我們開始考慮像《頭號玩家》中那樣的虛擬世界。《頭號玩家》很快將成為史蒂芬史匹柏執導的大片。有些人,比如科幻作家菲利普·k·迪克,堅信我們生活在一種模擬之中。其他一些人,比如未來學家雷·庫茲韋爾,已經設想了將我們的意識下載到基於矽的設備上的想法,這意味著我們畢竟只是數字信息。
  • 我們的宇宙有沒有可能是電腦模擬的
    我們人類是無法未經過濾地感受宇宙的本質的,因為我們的感覺器官和大腦僅能處理一小部分世界,所以我們必須使用各種概念和工具,了解現實的本質,周月三舊調用,科技進步不僅拓寬了我們對宇宙的認識,也讓我們意識到令人不安的可能性,模擬整個宇宙在未來將成為可能,但如果這是一種可能我們如何否認這還沒有發生,如果……我們不是創造者,而是被造物,有沒有可能我們不是真實的,同時我們甚至對此毫不知情
  • 馬斯克:我們可能生活在一個巨大的「矩陣模擬」中
    他說,如果是這種情況的話,那麼用來模擬我們現實生活的「基礎現實德雷克方程是科學界最著名的研究成果之一,它通過估計我們銀河系中可能存在的其他智慧文明的數量,計算出我們在宇宙中並不孤單的可能性。 加拿大蒙特婁大學的 Bibeau-Delisle 和 Gilles Brassard等人已經推導出一個類似德雷克方程的公式,用來計算我們生活在模擬世界中的可能性。但是結果卻有點反直覺,可能會改變我們對模擬世界的看法。
  • 我們能使宇宙崩潰嗎?
    若像某些人想的那樣,人類活在模擬世界裡,那麼有一個不錯的辦法來確認——雖然存在風險。模擬假說是此類概念中最為複雜的一種,它認為相較於物理現實,人類更可能生活在虛擬實境中。世界純屬虛幻,這樣的命題並不新鮮——從中國到古希臘,幾千年來各種不同的文化中都能看到它的影子,例如笛卡爾就提出了身心二元論,來擁護這樣的理論。2003年左右,哲學家尼克·博斯特倫(Nick Bostrom)撰寫的名為《你活在計算機模擬中嗎?》
  • 我們真的生活在模擬世界裡?有可能,但要回答兩個極為重要的問題
    人類每天都會用一定的時間,生活在大腦自我生成的世界裡,夢裡看到的任何東西,在現實世界裡都沒有物質的形式,而只是大腦中的電神經模式。另外,精神病人的世界,是不是介於這種精神世界和物質世界之間呢?如果未來人類製造的人工智慧可以模擬人類的思想和自我意識了,那麼這些居住在程序裡面的「人」,就完全是精神上的了,而沒有任何物質世界的身份。
  • 一道世界級難題:如果太陽系是3D模擬出來的,我們當如何辨別?
    如果外星生命有能力來到我們地球,也就說明了他們的科技水平一定比我們人類目前的科技水平發達很多倍,因為至今為止,我們連太陽系尚且不能飛出去,更不要說在星際間自由旅行了。進一步推理思考,如果宇宙中存在有遠高於地球人類的高智慧外星生命,是否有這個可能:他們完全可以運用自己的高科技,以及與我們完全不同且我們也無法理解的物理知識,在小空間模擬創造出大空間的3D世界?
  • 麻省理工教授表示:我們很可能生活在計算機模擬的世界中
    一位麻省理工學院的教授表示,我們「更有可能」生活在某種模擬的宇宙中,因為我們在不久的將來也能夠創造超越現實的模擬技術。他告訴Vox記者:「在物理學中,有很多謎團是通過模擬假設而不是物質假設來解釋的。所以我認為我們很有可能生活在一個模擬中,儘管我們不能百分之百地確定,但已有大量證據指向這一觀點。」 假設「我們生活在計算機模擬中」的觀點並不新鮮,該觀點多年來一直是科幻和哲學理論的主題。2003年,Nick Bostrom的論文《你生活在計算機模擬中嗎?》激發了大量科學家和公眾的想像力。
  • 能模擬宇宙演化嗎?科學家給出答案
    我國也十分重視量子領域的發展,根據國內媒體報導,前段時間我國科學家潘建偉帶領團隊成功研發出我國最新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這臺量子計算機最大的特點就是能進行指數級運算,運算速度超過超級計算機。對於常人來說,超級計算機的運算速率已經非常快了,絕大多數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問題還用不到超級計算機。
  • 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我們有50%的機會生活在模擬中,你如何抉擇
    他在論文中指出,三個命題中至少有一個是正確的:文明通常在發展創建現實模擬的能力之前就已經滅絕。先進文明通常對創建現實模擬沒有興趣。幾乎可以肯定,我們生活在計算機仿真中。現在,哥倫比亞大學的天文學家戴維·基平(David Kipping)仔細研究了這些命題,也就是博斯特羅姆的「困境」,並指出《科學美國人》報導說,我們確實有50-50的機會確實生活在模擬之中。戴維·基平將前兩個命題分解為一個,認為它們都會產生相同的結果-我們 不在 模擬之中。
  • 人類正生活在計算機的模擬中——科學家告訴我們世界是如何運轉的
    畢竟,如果人類只是計算機遊戲中的角色,那麼,上帝就不是生活在天空中的萬能人物,而是一個智能神經網絡或人工智慧系統。且可以隨時刪除或重新加載人們的活動世界。最重要的是,是誰創造了這種高科技模擬世界呢?他說,人類周圍的世界存在於某些先進文明創造的計算機模擬中,人們本身就是這種模擬現實的特徵。博斯特羅姆指出,如今,歷史學家藉助電腦程式來模擬某些情況的發展,例如,他們根據骨骼的大小來計算恐龍的飛行速度。為此,將在計算機上模擬的恐龍放置在虛擬世界中,它們實際上是「栩栩如生」的。 人類的世界也有可能是創造出來的歷史模擬,可以重現某些事件,而人類可能確實過著這種生活。
  • 牛津教授:我們是否生活在計算機模擬中?比爾蓋茨:真相無可辯駁
    隨著人類科技的發展和技術上的突破,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已經不滿足僅僅研究地球了,很多科學家將目光投向了廣袤的宇宙,想著人類科技什麼時候能發展到宇宙當中。並且人類科學家們也是一直在向這方面努力著。換句話講,就像人類打造的仿真人類文明的虛擬世界,我們也存在於其他「人」打造的一個虛擬世界裡。運行這個虛擬世界的計算機的算力只能模擬出一個智慧文明,也就是人類文明,所以這也能解釋為什麼宇宙這麼大,卻這麼空的原因。
  • 如果我們生活在多元宇宙 這個神秘世界隱藏在哪?
    當前位置: 首頁  >  興趣圈  >  科幻世界  >  科幻資訊  >  科幻奇想 如果我們生活在多元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