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教授表示:我們很可能生活在計算機模擬的世界中

2020-11-16 晚夜星辰

一位麻省理工學院的教授表示,我們「更有可能」生活在某種模擬的宇宙中,因為我們在不久的將來也能夠創造超越現實的模擬技術。

在接受Vox的採訪時,計算機科學家RizwanVirk認為,如果我們生活在一個信息世界而不是一個物質世界,那麼這個世界可能更有意義。他告訴Vox記者:「在物理學中,有很多謎團是通過模擬假設而不是物質假設來解釋的。所以我認為我們很有可能生活在一個模擬中,儘管我們不能百分之百地確定,但已有大量證據指向這一觀點。」

假設「我們生活在計算機模擬中」的觀點並不新鮮,該觀點多年來一直是科幻和哲學理論的主題。2003年,Nick Bostrom的論文《你生活在計算機模擬中嗎?》激發了大量科學家和公眾的想像力。簡言之,爭論如下:

如果人類生存下來並繼續發展技術,我們將達到一個擁有巨大計算能力的階段。有了這種能力,我們就有可能對我們的祖先進行大量的模擬,這可能只需要使用可用的算力的一小部分就能完成。

考慮到這種情況,Bostom考慮未來有三種可能,其中一種肯定是真實的。

1)人類文明達到能夠運行這種模擬階段的概率無限接近於零,這意味著人類文明在達到這種模擬算力之前,將會被毀滅。這也意味著我們的世界是真實的,多麼令人愉快的想法。

2)後人對運行模擬祖先感興趣的概率無限接近於零。人類社會在能夠運行模擬時發生了重大變化,因此沒有人有資源運行模擬,或者被禁止運行模擬,例如:出於對人類模擬自身的道德考慮。這也意味著我們的世界是真實的。

3)如果其他兩個都不是真的,這意味著我們可能生活在一個被未來先進文明所模擬的世界中,而不是生活在現實的世界中。

這種觀點聽起來很非主流,但仍有一些人支持這個理論。

Elon Musk認為我們有大概率生活在模擬的世界中。他說:「我們處於模擬中最有力的論據是:40年前,我們只有由矩形和圓點組成的桌球遊戲。但40年後的今天,我們有了逼真的3D模擬,數百萬人同時在線的遊戲,而且這種遊戲體驗每年都會變得更好。很快我們將有虛擬實境,增強現實,假設以這樣的速度發展下去,遊戲終將變得與現實不可區分。」

Virk也相信這種觀點,基於他在計算方面的經驗,他認為:在某種程度上,人類終將創造出一種超現實的模擬,它將與你現在所觀察的現實無法區分。在他的書《模擬假設》中,他列出了人類在到達那裡之前必須經歷的10個階段。

他告訴Vox記者:「目前我們正處於第五個階段,即圍繞虛擬實境和增強現實開展研究。第六階段是在不佩戴眼鏡的情況下渲染物體,事實上,3D印表機已經表明大多數物體都可以作為信息進行分解。猜測從現在起的幾十年到100年內,我們或許會達到能夠模擬世界的階段。」

https://www.iflscience.com/technology/were-more-likely-than-not-living-in-a-computer-simulation-mit-professor-suggests/

相關焦點

  • 你見過模擬電路組成的電腦麼?麻省理工就有
    >現今,數字計算機和數位技術已經遍布我們生產生活的各個角落,可是你是不是想過模擬電路技術也能創造一臺計算機呢?現長期以來,隨著採樣頻率和數模轉換技術的不斷革新,用數字電路來表達和處理真實世界已經是大勢所趨,因為它遠比模擬電路方便和快捷。現如今我們生活中的各種數位電視、數位訊號和數字接口,都是例證。另一方面,現在各行各業也都逐漸形成了一套先進的數字仿真技術,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模擬現實世界,似乎不需要模擬信號系統的存在。可是這裡有一個問題,即我們人體能感知的卻只有模擬世界。
  • 麻省理工教授:別把申請寫成自傳
    原標題:麻省理工教授:別把申請寫成自傳   近日,麻省理工學院(簡稱MIT)建築學教授Joel Lamere帶領兩名助教及11名建築專業研究生來到重慶二外,與該校學子展開了一場關於MIT學習生活的對話。
  • 牛津教授:我們是否生活在計算機模擬中?比爾蓋茨:真相無可辯駁
    於是就有很多科學家提出一個假想,人類生活在一個虛擬的世界裡。換句話講,就像人類打造的仿真人類文明的虛擬世界,我們也存在於其他「人」打造的一個虛擬世界裡。運行這個虛擬世界的計算機的算力只能模擬出一個智慧文明,也就是人類文明,所以這也能解釋為什麼宇宙這麼大,卻這麼空的原因。
  • NCT獲得IEEE計算機協會和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權威認證
    近日,NCT 全國青少年編程能力等級測試與 IEEE 計算機協會(IEEE Computer Society)和美國麻省理工科技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兩家國際權威學術及媒體機構正式達成合作,
  • 人類正生活在計算機的模擬中——科學家告訴我們世界是如何運轉的
    人類生活在計算機模擬中 資料來源:網絡 現代科學家將致力於創建逼真的計算機模擬,使用戶感受到真實的世界 換句話說,人們無法區分現實世界和虛構世界,也無法確定人類的世界是真實的還是虛幻的。這就是為什麼說人類世界所有活動很有可能是高科技計算機模擬中的一種。
  • 美國麻省理工知名華人教授陳剛被捕 外交部回應
    背景介紹:【美國麻省理工知名華人教授陳剛被捕】微信公眾號「科學網」當地時間1月14日,美國司法部官網消息顯示,美國工程院院士、麻省理工學院(MIT)教授陳剛因未能向美國能源部披露其在中國的工作和獲得的獎勵而被起訴和逮捕。56歲的陳剛被控欺詐、未提交外國銀行帳戶報告以及在納稅申報單中虛假陳述。他於當天在地方法官Donald L.
  • 加州理工 VS 麻省理工,誰才是理工屆的扛把子?
    可以看到,無論是本科生還是研究生,還是教授數量,麻省理工都比加州理工要多得多。儘管兩所大學的師生比一樣,但麻省理工學院的學生可以接觸到的教授人數是加州理工的三倍多。 那麼,這裡就涉及到兩個因素:班級規模和校園人口。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不同的學校。由於這兩所學校都是大型私立研究型大學,所以在學費和獎學金方面,國際生基本得不到任何州內福利。
  • 麻省理工華人終身教授最年輕紀錄保持者既非錢學森,也非張鋒
    這可能是一場「烏龍」。據《知識分子》消息,張鋒助理回應稱,經麻省理工(英文簡稱MIT)的工作人員核實,張鋒並非麻省理工最年輕的華人終身教授。香港出生的羅聞全(Andrew W. Lo)在1990年獲得麻省理工終身教職,時年30歲。羅聞全(Andrew W. Lo)。
  • 兩位清華校友上榜麻省理工「世界傑出青年創新家」
    兩位清華校友上榜麻省理工「世界傑出青年創新家」清華新聞網6月20日電 美國東部時間6月19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主辦的《麻省理工技術評論》雜誌(MIT Technology Review)公布了2019年度TR35(35 Innovators Under 35)榜單,即全球35名35歲以下「世界傑出青年創新家」名單。
  • 「考不上印度理工才去麻省理工」,你信了嗎?
    麻省理工學院以頂尖的工程學和計算機科學而著名,擁有麻省理工人工智慧實驗室(MIT CSAIL)、林肯實驗室(MIT Lincoln Lab)和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MIT Media Lab)。News大學排名中,印度理工基本都在世界500名左右徘徊,各個年份上下波動不大。QS 2018年世界大學排名中,將印度理工排在了全球400名左右。而該排名的亞洲400強中,將印度理工安排在了第93名的位置上。緊跟其後的,第94名是中國的985名校吉林大學。泰晤士2018年大學排名中,印度理工也在400名開外。
  • 因深度學習成就,香港大學羅平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亞太區「35...
    作為由《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推出的在全球範圍內最負盛名的榜單, TR35 旨在表彰那些創造出最激動人心發明的年輕創新者,他們都是年齡在 35 歲以下的科學家和企業家,其相關的工作正在影響和改變這個世界。今年的 TR35 亞太地區榜單由全球頂尖大學的傑出教授和公司的發明家、企業家與投資者組成的評審委員會最終選出了 20 位來自澳大利亞、新加坡、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東南亞、韓國和日本地區的年輕創新者,他們的創新技術有望在未來幾十年中改變人們的生活。《麻省理工技術評論》表示,該區域名單能為亞太地區最聰明和最年輕的人們創建聯繫,並擴大其創新成果所產生的影響。
  • 麻省理工學院:除了王牌計算機科學,這個專業領域也位居世界第二
    擁有超過20位圖靈獎得主的麻省理工,在計算機科學領域中的卓越成就為人熟知,那麼在生物與生物化學領域,憑什麼能夠僅次哈佛,位居世界第二呢?麻省理工下設六大學院:建築及城市規劃學院、工程學院、人文及社會科學學院、理學院、管理學院以及施瓦茨曼計算機學院。
  • ...院論文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The Best of the Physics ar...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網站發布的優必選雪梨大學人工智慧中心論文《Evolutionary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於1899年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創刊
  • 我們生活在「模擬世界」的十大理由
    麻省理工學的計算機科學家、矽谷視頻遊戲設計師給出了「模擬假說」的10個理由:我們的現實是一個模擬的、像素化的3D世界,在這個世界裡,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xp、關卡,以及由一些巨型人工智慧運行的任務。最近,我們可能生活在一個巨大的電子遊戲中,或者有時被稱為「模擬假設」,這一想法得到了很多關注,因為埃隆·馬斯克等知名人士曾公開討論過這一想法。
  • 今年麻省理工、明年史丹福大學,清華姚班「學神」,繼續留在美國
    前段時間,「清華學神」、麻省理工博士生吳佳俊在推特上宣布,將於2020年加入史丹福大學擔任計算機科學助理教授。因此,他的博士生涯即將告一段落,接下來面對的是更富挑戰且有意義的科研工作。驚豔的成就=天才+努力吳佳俊的求學經歷頗具傳奇色彩,他本科就讀於清華,是清華姚班2010級的學生。
  • 美華裔數學教授著英文抗戰小說 麻省理工破例發行
    美華裔數學教授著英文抗戰小說 麻省理工破例發行 2015-11-04 13:51:24   中新網11月4日電 據美國中文網援引美國中文電視報導,一向只出版理工科技類專著的麻省理工學院出版社上月決定將首次破例,出版講述中國抗戰故事的英文小說《南京不哭》「Nanjing Never Cries」。
  • 麻省理工的入學條件有哪些?
    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簡稱麻省理工(MIT),坐落於美國麻薩諸塞州波士頓都市區劍橋市,是世界著名私立研究型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創立於1861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麻省理工學院藉由美國國防科技研究需要而迅速崛起 ;在二戰和冷戰期間,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對計算機、雷達以及慣性導航系統等科技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2017-18年度,麻省理工學院位列QS世界大學排名世界第一 、USNews世界大學排名世界第二 、世界大學學術排名(ARWU)世界第四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世界第五 。
  • 加州理工 VS 麻省理工,到底誰才是美國理工大學屆的扛把子?
    下表簡單概述了Caltech和MIT之間的區別:可以看到,無論是本科生還是研究生,還是教授數量,麻省理工都比加州理工要多得多。儘管兩所大學的師生比一樣,但麻省理工學院的學生可以接觸到的教授人數是加州理工的三倍多。那麼,這裡就涉及到兩個因素:班級規模和校園人口。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不同的學校。
  • 加州理工VS 麻省理工,到底誰才是美國理工大學屆的扛把子?
    加州理工學院位於西海岸加州洛杉磯附近的帕薩迪納市,而麻省理工學院位於東海岸麻薩諸塞州波士頓郊外的劍橋市,兩校相距甚遠。 無論是本科生還是研究生,還是教授數量,麻省理工都比加州理工要多得多。儘管兩所大學的師生比一樣,但麻省理工學院的學生可以接觸到的教授人數是加州理工的三倍多。 那麼,這裡就涉及到兩個因素:班級規模和校園人口。
  • 麻省理工偷了加州理工大炮
    麻省理工偷了加州理工大炮  20年前同一天,這門100多年歷史的加農炮已經丟過一次  本報綜合報導 美國各大名校一直以來明爭暗鬥,除了比拼學術成就、爭搶資源和優秀學生外,搞起惡作劇來也是花樣百出。最近,世界著名學府麻省理工學院(MIT)一批學生,就翻拍了一出經典校園惡作劇,他們從「死對頭」加州理工學院的校園內偷走了一門重2噸、有130年歷史的大炮,然後運到4800公裡外的東岸,堂而皇之地擺在了自家校園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