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我們生活在「模擬」之中?能證明的技術可能也不遠了

2020-09-07 知道丶朝歌文化

作為科學界最著名的算式之一,德雷克方程(Drake equation,又稱薩根方程)估計了銀河系中可能存在著多少智能文明,計算了我們在這茫茫宇宙中並非孤單存在的可能性。

一種版本的德雷克方程中,N代表銀河系中可能與我們通訊的文明數量;R*代表適合智能生命發展的行星形成的平均速率;fp代表恆星具有行星系的比例;Ne代表銀河系中擁有宜居生態環境的行星平均數量;fl代表宜居行星上有生命出現的比例;fi代表有生命出現的行星上演化出智慧生物的概率;fc代表智慧生物能夠進行通訊的概率;L代表這種文明將可檢測的信號發射到太空的時長。


對於該方程中的某些項(如銀河系中的恆星數量、這些恆星系統的宜居帶中,有行星存在的比例),我們已經有了充分的認識;但對於其他項(如行星發展出智慧生命的概率)卻知之甚少,而有些項(如其他文明在被發現之前就毀滅自己的概率)可能永遠也不會為人所知。


但是,人類有可能在另一種意義上與外星智慧生命聯繫在一起——我們的世界可能只是由這種外星生命所操作的超級計算機中的一場模擬罷了。確實,不少科學家、哲學家都曾說過,發生這種情況的可能性可能接近於1。換句話說,我們很可能就處於模擬之中。這些論斷的準確性存在爭議。我們亟需一種方法來確定自己有多大可能正身處模擬之中。



加拿大蒙特婁大學的Alexandre Bibeau-Delisle和Gilles Brassard推導出了類似德裡克方程的方程,該方程式計算了我們生活在計算機模擬中的可能性。計算結果引起了一些反直覺的思考,這些思考可能會改變我們對於如何確定自己是否處於模擬之中、能否逃脫的看法。


計算能力


Bibeau-Delisle和Brassard首先對可用於創建模擬的計算能力進行估算。他們舉例說,1千克物質被充分用於計算時,每秒可以執行1050次操作。


相比之下,同樣為1千克的人腦每秒能執行1016次操作。他們說:「因此,一臺與人腦質量相等的計算機就可以模擬1025個虛擬大腦的實時演化。」


當今社會中,已經有大量計算機模擬出了整個文明,諸如《文明6》《鋼鐵雄心4》《人類》等遊戲。因此,可以合理地假設,在一個足夠先進的文明中,個體將能夠運行那些模擬了由有意識生物所構成社會的遊戲,就像我們的那些遊戲一樣。


這就產生了一個有趣的問題:芸芸眾生之中,有多少人可能是模擬的產物?為了得出答案,Bibeau-Delisle和Brassard首先著手於真實的人類總數NRe,將其乘以可獲得必要計算能力的概率fCiv,再乘以計算能力專用於模擬意識的比例fDed(因為外星生命也可能將其計算機用於其他目的),再乘以外星生命能夠模擬的大腦數量Rcal。


最終的方程如下,其中fSim表示模擬大腦的比例:



而1025這個龐大的數字使Bibeau-Delisle和Brassard得出一條無法迴避的結論:除非fCiv與 fDed乘積約為0,否則fSim約為1。


因此,有兩種可能的結果。要麼,我們生活在模擬中;要麼,用於模擬大腦的先進計算能力幾乎不存在。


不難想像為什麼第二種結果可能是正確的。Bibeau-Delisle和Brassard 說:「與我們類似(但技術發達得多)的社會確實可能認為,以足夠高的精度模擬生命體,給予他們意識,但卻欺騙他們、讓他們與現實世界隔絕,這樣的做法並不道德。」


另一種可能性是,先進文明永遠不會進入技術足以執行這種計算的階段。也許早在那之前,他們就因戰爭、疾病或氣候變化而毀滅了自己。答案無從得知。


如何逃脫


但是,現在讓我們假設自己身處模擬之中。Bibeau-Delisle和Brassard向我們發問:我們能否以某種方式向幕後操縱者隱藏自己的意圖,與此同時成功逃脫?他們假設模擬技術本質上是量子的。他們說:「如果在經典系統中計算量子現象的難度如我們所想的那樣,那麼包含了我們世界的模擬很可能將依靠量子計算能力來實現。」


這時,我們將更有可能檢測到那群幕後操縱者,因為他們無法在不暴露自身的情況下測量我們世界的量子性質。量子密碼學使用了相同的原理,而Brassard正是這項技術的開拓者之一。


這似乎使我們得以制定不為幕後操縱者所知的加密計劃,例如將我們秘密地轉移到我們自己的模擬中。


但是,幕後操縱者也有對策。他們需要做的就是重新連接模擬,使我們看似能夠隱藏信息,其實他們全都知曉。「如果模擬者對我們想要逃脫的企圖特別生氣,他們也可能將我們送入模擬地獄。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至少會證實自己確實生活在模擬當中,而我們的躁動並非沒有道理。」Bibeau-Delisle和Brassard開玩笑地總結道。


如此說來,我們便是終極的實驗室小白鼠:永遠為我們萬能主人的邪惡才能所困,永遠被愚弄。


是時候玩《文明6》的另一個版本了。

相關焦點

  • 如果我們生活在模擬計算之中,那麼我們能模擬出另外的宇宙嗎
    瑞典哲學家發表了一篇《模擬論證》的論文,深度地質疑了現實的本質,得出的結果是我們生活在計算模擬之中。從這以後,各種科幻作品便喜歡探討人們生活在模擬環境的想法,其中最著名的便是《黑客帝國》。如果事情真的如所料想的那樣,那麼我們有沒有辦法也模擬出一個宇宙呢?
  • 我們生活在模擬世界中嗎?專家稱概率是50%
    現場邀請的天體物理學家嘉賓稱,或許我們生活在模擬環境之中,但需要軟體工程師預先編程,並在這個模擬環境中輸入一些限制條件。  像這樣的對話似乎有些輕率,但自從2003年牛津大學科學家尼克·博斯特羅姆撰寫一篇關於模擬論證的重要論文以來,哲學家、物理學家、技術專家,一直在努力論證我們的現實世界是一個「擬像」的觀點。
  • 我們生活在宇宙程序之中
    我們生活在宇宙程序之中!我們生活的地球,相對於浩瀚的宇宙來講,實在是滄海一粟。就如同我們看到地上一隻螞蟻還不起眼。我們生活在宇宙程序之中!儘管憑螞蟻的感知,可能無法知道人的存在,自己逍遙自在的生活,過著螞蟻們自己日出而作,日暮而息的日子。就如同人們無法感知神的存在一樣,依舊生生不息。但是,神卻又在主宰著人的一切。
  • 通過數學計算表明,我們生活在模擬世界中的概率是接近1
    但自從2003年牛津大學的尼克·博斯特羅姆寫了一篇關於模擬論點的重要論文以來,哲學家、物理學家、技術專家,還有喜劇演員,一直在努力論證我們的現實是一個擬像的想法。有些人試圖找出一些方法,讓我們可以辨別自己是否是模擬生物。其他人試圖計算我們成為虛擬實體的機率。現在,一項新的分析顯示,我們生活在基本現實和生活在模擬中的可能性幾乎是均等的。
  • 我們的宇宙是「模擬」的嗎?
    他說,「如果的確是這樣的話,那麼對我來說,不難想像我們生活中所有的東西都是其他實體為了娛樂而創造出來的。」  哪些證據能證明虛擬理論?  支持虛擬理論的一個著名的論證出自2003年,牛津大學的哲學家尼克·博斯特羅姆提出,擁有強大計算力量的先進文明可能會在計算機中模擬他們的祖先。
  • 馬斯克:我們可能生活在一個巨大的「矩陣模擬」中
    他相信,更古老的文明很有可能是我們的造物主,並將現實生活比作是過去數十年間遊戲的進步。馬斯克還說,模擬的論據是非常充分的,同時也提醒了我們不要嘗試加快文明進化的速度,否則會讓界限產生模糊,讓文明走向終結。「這兩件事中的一件將會發生。因為我們存在著,所以我們很可能是處在模擬之中。」
  • 我們生活在模擬中嗎?機會約為50–50
    但是自從牛津大學的尼克·博斯特羅姆(Nick Bostrom)於2003年撰寫關於模擬論證的 開創性論文以來,哲學家,物理學家,技術人員,以及,是的,喜劇演員一直在努力將我們的現實當作模擬物。有些人試圖確定辨別我們是被模擬的人的方式。其他人試圖計算我們成為虛擬實體的機會。現在,一項新的分析表明,我們生活在基本現實中(即未經模擬的存在)的機率幾乎相等。
  • 也許我們只能改變過去,根本不可能改變未來!
    也許我們只能改變過去,根本不可能改變未來!此話怎講?因為未來根本它就不存在,所以就無從談起改變未來,過去是可以通過記錄或是記憶來證明它曾經是存在的。而未來不能通過任何東西來證明它的存在。所以就無從談起「改變未來」!實質上我們能做的事情,只是創造現在和改變過去。
  • 現代技術能模擬宇宙大爆炸,製造一個小宇宙?我們完成了三分之一
    不得不佩服這樣的腦洞,不只是超計算機中模擬,甚至歐洲強子對撞機甚至都在模擬宇宙大爆炸一剎那的狀態,希望能在對撞的過程中觀察到宇宙誕生的過程!似乎我們正在向模擬宇宙大爆炸的目標跨進了一大步,從來都沒有像現在一樣接近過宇宙誕生的源頭,但事實上我們只完成了三分之一的工作,另外還有兩個難以逾越的鴻溝!模擬宇宙的空間從哪裡來?宇宙暴漲不只是給了宇宙物質,還有我們賴以生存的空間,現代宇宙中所謂的空間就是從大爆炸時代暴漲而來!
  • 我們也許活在虛擬世界中,是胡思亂想嗎?讓我們試著進行一下計算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一種異想天開又十分有趣的想法被提了出來,那就是我們的世界可能是虛擬的,我們也許都活在一個巨大的模擬遊戲中。這種想法最強大的地方在於,可以將一切未知的迷思一掃而光。馬斯克的想法一向具有著魔幻色彩,而關於虛擬世界,馬斯克不止一次提及,他不僅認為人類有可能生活在一個模擬遊戲之中,而且還認為這種情況的可能性非常大。作為一名擁有物理學學位的企業家,馬斯克自然不能只憑藉自己一時天馬行空的臆想就做出這樣的假設,他之所以這樣認為是有原因的。
  • 我們也許活在虛擬世界中,是胡思亂想嗎?讓我們試著進行一下計算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一種異想天開又十分有趣的想法被提了出來,那就是我們的世界可能是虛擬的,我們也許都活在一個巨大的模擬遊戲中。這種想法最強大的地方在於,可以將一切未知的迷思一掃而光。「人類是否生活在一個虛擬遊戲之中」?提到這種想法,就不得不提一個人,那就是馬斯克。
  • 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我們有50%的機會生活在模擬中,你如何抉擇
    他在論文中指出,三個命題中至少有一個是正確的:文明通常在發展創建現實模擬的能力之前就已經滅絕。先進文明通常對創建現實模擬沒有興趣。幾乎可以肯定,我們生活在計算機仿真中。現在,哥倫比亞大學的天文學家戴維·基平(David Kipping)仔細研究了這些命題,也就是博斯特羅姆的「困境」,並指出《科學美國人》報導說,我們確實有50-50的機會確實生活在模擬之中。戴維·基平將前兩個命題分解為一個,認為它們都會產生相同的結果-我們 不在 模擬之中。
  • 人類有可能生活在模擬世界中嗎?
    北京時間6月21日消息,埃隆·馬斯克等科技巨頭、學術專家曾對人類生活在機器人控制的模擬現實世界的概念進行了大量研究探索,現在,麻省理工學院研究員裡茲萬·維爾克在新書《模擬假說》中稱,他進一步探討了這一概念,甚至研究了人類可能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利用當前的技術構建自己的現實模擬環境。
  • 一個高等文明,模擬了上億個宇宙,我們是否真的生活在其中之一?
    那麼也許模擬的文明也可能具有運行自己的模擬的能力,以使模擬中包含模擬,並且模擬的數量很快就大大超過了一個實際的現實。如果這是真的,那麼可能存在數十億個模擬宇宙,而只有一個真實宇宙。因此從統計上講,在那種情況下,我們極不可能生活在一個真實的宇宙中!
  • 我們生活在一個虛擬世界的概率有多大?
    不知道這個實驗能否作為「我們生活在模擬現實」中的一個佐證?如果上文提到的那個物理學的假設是真的,那麼我們生活在非經產現實的概率就不難計算了,即可能性為100%。接著基平通過其研究證明即使在模擬假說中,絕大多數的模擬現實都是非經產現實。
  • 麻省理工教授表示:我們很可能生活在計算機模擬的世界中
    一位麻省理工學院的教授表示,我們「更有可能」生活在某種模擬的宇宙中,因為我們在不久的將來也能夠創造超越現實的模擬技術。他告訴Vox記者:「在物理學中,有很多謎團是通過模擬假設而不是物質假設來解釋的。所以我認為我們很有可能生活在一個模擬中,儘管我們不能百分之百地確定,但已有大量證據指向這一觀點。」 假設「我們生活在計算機模擬中」的觀點並不新鮮,該觀點多年來一直是科幻和哲學理論的主題。2003年,Nick Bostrom的論文《你生活在計算機模擬中嗎?》激發了大量科學家和公眾的想像力。
  • 如果宇宙是被模擬出來的,我們怎麼證明?
    這個想法啟發了物理學家,宇宙可能就是一個虛構的場景,宇宙中的許多事件可能只是一些信息處於不斷變化而已。假如宇宙只是被模擬出來的,那麼系統內部的我們被限制在內部,永遠不能根據日常生活的細節推算出模擬宇宙與真實宇宙的區別。但是不妨礙讓我們開開腦洞,逆向檢查一下這個模擬的宇宙,設計上有一些什麼矛盾之處呢。1.
  • 馬斯克頭腦風暴—我們很可能生活在一個巨大的「計算機模擬器」中
    2018年,馬斯克就曾在節目中說,他相信人類可能生活在一個巨大且先進的計算機遊戲中。馬斯克在節目中還比較全面的闡述了他自己的價值觀,同時他堅信「我們活在模擬(simulation)中」。他認為人類文明很可能與遊戲一樣,是許多模擬文明中的一部分。
  • 我們生活在「模擬世界」的十大理由
    隨著虛擬實境技術變得越來越複雜,我們開始考慮像《頭號玩家》中那樣的虛擬世界。《頭號玩家》很快將成為史蒂芬史匹柏執導的大片。有些人,比如科幻作家菲利普·k·迪克,堅信我們生活在一種模擬之中。其他一些人,比如未來學家雷·庫茲韋爾,已經設想了將我們的意識下載到基於矽的設備上的想法,這意味著我們畢竟只是數字信息。
  • 科學家深入研究,發現一個驚人的事實,人類可能生活虛擬世界
    現代顯示與傳感器以及超級計算能力的晶片發展,使得人類開始摸到虛擬實境技術的門檻!但科學家最新的研究表明,人類真正生活在虛擬實境中的可能性高達50%!科學家怎麼證明我們生活在虛擬世界2003年,來自牛津大學的尼克·博斯特羅姆教授提出了一個超級計算機模擬宇宙的說法,他認為在提出的幾個命題中至少一個為真!1.幾乎所有與我們相似的文明都會在技術成熟之前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