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也許活在虛擬世界中,是胡思亂想嗎?讓我們試著進行一下計算

2020-09-16 科學信仰


在科學尚未誕生的歲月裡,人類所面臨的困惑是很少的,因為一切的未知都可以解釋為「神」的創造。

而在科學誕生之後,人類逐步認知了各種現象發生的內在原理,了解了地球的本來面貌,並開始探究地球以外的宇宙空間。人類所知的多了,但困惑也隨之變多了,比如第一個生命是如何產生的?宇宙之外有什麼?宇宙是如何產生的?宇宙誕生之前的世界是怎樣的?諸如此類的問題一直縈繞在人們的心中,人類試圖去破解這些迷思,但這些迷思基本可以稱之為宇宙的終極奧秘,想要獲得準確的答案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一種異想天開又十分有趣的想法被提了出來,那就是我們的世界可能是虛擬的,我們也許都活在一個巨大的模擬遊戲中。這種想法最強大的地方在於,可以將一切未知的迷思一掃而光。


「人類是否生活在一個虛擬遊戲之中」?提到這種想法,就不得不提一個人,那就是馬斯克。

馬斯克的想法一向具有著魔幻色彩,而關於虛擬世界,馬斯克不止一次提及,他不僅認為人類有可能生活在一個模擬遊戲之中,而且還認為這種情況的可能性非常大。作為一名擁有物理學學位的企業家,馬斯克自然不能只憑藉自己一時天馬行空的臆想就做出這樣的假設,他之所以這樣認為是有原因的。

我們知道我們的宇宙已經存在了138億年,而即使從南方古猿時期算起,人類的歷史也不過短短的300萬年而已,而從經典物理學誕生算起,僅僅300多年的時間,人類文明就已經發展到了如此的程度,如果宇宙間存在著一個在宇宙誕生不久便出現的文明,那麼經歷一百多億年的時間會發展到何種程度呢?


如果說再給人類一億年的時間進行發展,人類文明會發展到何種程度,是我們根本無法想像的,這就好像1000年以前是絕對無法想像人類今時今日所擁有的一切的。

宇宙太大了,在半徑為465億光年的可觀測宇宙之中,出現比人類早上一億年、甚至是十億年的文明的機率太大了,而這樣的文明如果一直存在著,必然會達到一個難以想像的高度。對於這樣的文明而言,想要建立虛擬空間絕非難事,十幾億年的時間足夠他們找到一種可靠的模擬方法了,而一個文明一旦擁有了這種能力就必然會這樣去做。「我們生活的世界是不是虛擬的」?這是一個無法找到切實證據的問題,就如同我們無法得知宇宙間是否存在外星文明一樣。雖然無法找到證據,但我們卻可以進行計算。


有一個方程叫做德雷克方程,這個方程是由美國天文學家德雷克所提出的,這個方程是用於計算銀河系之中可能與我們進行通訊的外星文明的數量。

德雷克方程是用銀河系內恆星數量乘以有行星環繞的恆星比例,再乘以類地行星的數量,再乘以有生命的行星比例,再乘以智慧生命出現的概率,再乘以文明能夠發展到進行星際通訊的概率,最後再乘以文明持續的時間佔行星生命周期的比例。當然了,德雷克方程只是一種理論假設,也無法進行準確的計算,因為方程中所用到的數據大多都是沒辦法確定的,但不可否認的是,這是一種很好的思路。既然可以用方程推導外星文明的數量,那麼自然也就可以推導人類生活於虛擬世界的可能性。


要創造一個虛擬世界有多難呢?還真不是太難。

科學家們通過計算得出了這樣的結果,人腦的運算速度大約為每秒10∧16次,而組成人腦的物質總量如果組建為一臺擁有極限運算速度的計算機,它的運算速度可以相當於1.4X10∧25個人腦的運算速度,所以一個高等文明如果掌握了相應的技術,並不需要太多的物質就可以構建一個完美的模擬世界。

按照這種計算結果,如果說我們的世界並不是虛擬的,那麼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根本不存在構建虛擬世界的技術,無論一個文明發展到何種程度都不可能擁有這樣的技術,否則構建虛擬世界的概率就太大了。那麼如果我們真是生活在一個虛擬的遊戲中,我們是否能夠進行證明呢?當然是可以的,從科學的角度來講,一個文明構建虛擬世界必然是要進行觀測,而只要他在進行觀測,那麼只要我們的計算能力達到和他同一水平就可以發現他。

相關焦點

  • 我們也許活在虛擬世界中,是胡思亂想嗎?讓我們試著進行一下計算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一種異想天開又十分有趣的想法被提了出來,那就是我們的世界可能是虛擬的,我們也許都活在一個巨大的模擬遊戲中。這種想法最強大的地方在於,可以將一切未知的迷思一掃而光。「人類是否生活在一個虛擬遊戲之中」?提到這種想法,就不得不提一個人,那就是馬斯克。
  • 我們活在虛擬世界麼?靈魂又是怎麼回事?我們下輩子還能相見嗎?
    我們一直無法證明自己的存在;更無法觸摸自己的靈魂。每個人卻都對死亡懷有深深的敬畏,輪迴轉世的真相是什麼?我們下輩子是否還能相見?問題一:我們是否真實存在?我們是不是生活在虛擬世界?人類有可能活在虛擬的世界中?
  • 我們生活在虛擬世界?反穿越怎麼樣?
    從現實中找原因很複雜,但從計算機技術來看,就很簡單:受計算機硬體限制,計算有個上限,當程序運行接近這個上限時,運行時間自然變慢。量子單位。現實世界中存在著最小單位量子,而理論上物質是可以無限細分的,為什麼會這樣科學家還沒找到答案。但在計算機中很好解釋:計算機沒有無盡的計算力,為了程序的流暢運行,必然要節約能量,某些地方就必然存在最小單位。觀察者效應。
  • 我們是否生活在虛擬世界中?科學研究發現機會大約在50%
    一直以來,人類都會把自己所看到的真實世界主觀認為這就是現實,但是,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科學研究認為。衡量我們是否居住在別人的電腦裡,可能會歸結到先進的人工智慧研究或宇宙學前沿的測量。 如果人類創造了一個有意識存在的模擬世界,這種模擬世界就會發生巨大的變化,因為這樣將改變我們以前分配給物理假設的機會。 根據某種複雜的計算公式,在我們發明這種技術的那天,它把我們真實的可能性從略好於50到50的概率翻轉到了幾乎可以肯定的情況下,我們是不真實的。
  • 我們生活在一個虛擬世界的概率有多大?
    不過在最近一期的播客節目《星談》(Star Talk)中,喜劇演員查克·尼斯(Chuck Nice)做到了。這檔節目的主持人奈爾·德葛拉司·泰森(Neil deGrasse Tyson)在節目中解釋了什麼是模擬假說(Simulation Theory),即我們也許生活在誰的電腦裡,只是虛擬世界中的虛擬生物罷了。
  • 若身體死亡,大腦還可以繼續存活嗎?可以活在虛擬世界中
    脫離了身體而獨自存活的大腦,可以依靠計算機所提供的信號,一直活在虛擬世界之中,而這一切只有處於大腦外部的旁人可以知曉,而對於大腦擁有者而言,計算機所模擬出的虛擬世界就是真實的,這其實就是一個著名的思想實驗:缸中之腦。
  • 如果物質沒有了空間還存在嗎,我們活在虛擬世界的可能性多大
    ,宇宙還有時空存在嗎?時間膨脹效應遵循如下公式:狹義相對論速度時間膨脹計算公式:t『=t/√[1-(v/c)]式中,t『是速度時間膨脹效應值;t是低速系觀測者第一個時鐘時間記錄;v是第二個時鐘相對第一個時鐘的移動速度;c為光速。
  • 如果物質沒有了空間還存在嗎,我們活在虛擬世界的可能性多大
    看起來這似乎是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問題,但有的網友硬要把這種問題攪和在一起,如本文就是基於網友提出的這樣一個問題:我在想,如果宇宙中沒有物質,宇宙還有時空存在嗎?這世界其實是無限接近真實的虛擬?我的回答是:你這個「我想」是「多慮」了。因為這個完全無須「我在想」。早在100多年前,現代物理學的最重要奠基人愛因斯坦就向全世界宣布了,時空物質是三位一體不可分割的。
  • 我們先不談未來,我們要不要試著談情說愛!
    在戀愛中的女人都是比較作的,很喜歡聽好聽的話,一件事情都是希望男朋友能夠做的很好,如果男朋友沒有按照自己的要求來,就會非常有意見。其實,一般來說,男人是比較寵愛女人的,如果男人真的愛一個女人的話,會為她改變很多,也會試著嘗試接受很多的事情,但是女人還是要注意自己的一些問題,不要太過分,不然就算這個男人再愛你,也不會允許你做這幾件事情呢。
  • 對時間,和對別人的胡思亂想是最沒有意義的
    我們總要分出一部分精力先去安撫它,才能去顧及真正重要的事。我們要教導自我在面對自己意料不到的事時,別吵別鬧,別胡思亂想,先安靜下來,才有機會想該想的那些事。(否則你可以試想一下,要怎麼在KTV裡做高數作業的畫面。)02.而人的胡思亂想差不多就分為兩種,一種是對時間的,一種是對外界的。
  • 5個證據說明我們可能生活在虛擬世界中,但卻無法逃脫
    人類所有的記憶都來自於感覺器官的輸入,然而感覺器官最終的目的地卻是大腦,如果在你不知情的情況下將你的大腦(保持活性)摘下並連接在一個虛假的軟體模擬接口上,完全模擬你現實世界中所做、所遇的一切,你的大腦接收到的一切信息都由軟體模擬輸入,包括視覺、聽覺、觸覺等,你會察覺到不對嗎?
  • 宗教與「我們生活在虛擬世界中的假設」:上帝是人工智慧嗎?
    事實上,特斯拉創始人、SpaceX創始人埃隆馬斯克在2016年的一份聲明中掀起了波瀾,他解釋了其中的邏輯:40年前,電子遊戲的技術水平是兩條線加一個點,而Pong是第一款廣泛使用的街機遊戲。今天的mmorpg(大型多人在線角色扮演遊戲),如魔獸世界,創造了由數百萬玩家控制的角色居住的共享虛擬世界。
  • 我們為什麼喜歡虛擬世界?丨推介
    兩千多年前的莊周大叔就曾經在一個虛擬空間裡幻想自己是一隻蝴蝶,以至於到了分不清哪個是現實的地步。到了1514年,英國空想社會主義者託馬斯摩爾虛構了一個並不存在的完美世界,烏託邦。摩爾希望能夠通過這個對現實進行樂觀誇張的虛擬世界,表達自己的政治主張和對未來的願望,以期達到對現實世界進行啟發和改造的目的。但是很明顯,啟發是有的,實現就算了吧。
  • 意識為我們虛擬出了虛擬世界,讓我們誤認為是真實的世界。
    我們人類同樣具有大腦這樣的信息處理中心,但不同於動物,我們人類的大腦卻具有了意識。而我們人類具有了意識,就在於我們的意識自成一個純粹的虛擬系統。這個虛擬系統會形成一個虛擬世界,是這個虛擬世界讓我們認識到了真實的世界。同時,這個虛擬世界也使得我們意識到了自己的存在。生命具有自主性在於生命可以對外界變化產生反應。這種反應越是低等的生命越是生硬。但就是高等動物,它的行為反應也不會具有思想性。就像有人說狼是純粹的唯物主義者,它看到羊就會撲過去,而不會有道義上的思想鬥爭。
  • 通過數學計算表明,我們生活在模擬世界中的概率是接近1
    「也許這就是我們不能超過光速的原因,因為如果我們可以的話,我們就能到達另一個星系」節目的搭檔尼斯說。「如果模擬具有無限的計算能力,你就不可能看到自己生活在虛擬實境中,因為它可以計算出你想要的任何東西,達到你想要的真實程度,」他說。「如果這個東西能被探測到,你必須從它的計算資源有限的原理出發。再想想電子遊戲,許多遊戲都依賴聰明的編程來最小化構建虛擬世界所需的計算量。
  • 未來,虛擬實境技術構建我們的虛擬世界。
    不同於動物,人的大腦能夠形成事物概念,能夠在自己的腦海中形成虛擬世界。這使得人能意識到自己的存在,也能在虛擬世界裡編撰「真實世界」的故事。  早在古時,東西方世界就會有各種神話傳說來描繪一個虛假的世界,但當時的人們會信以為真。人總是要有點精神追求,一個虛擬的世界就會出現。
  • 科學家深入研究,發現一個驚人的事實,人類可能生活虛擬世界
    羨慕嗎?科學家怎麼證明我們生活在虛擬世界2003年,來自牛津大學的尼克·博斯特羅姆教授提出了一個超級計算機模擬宇宙的說法,他認為在提出的幾個命題中至少一個為真!1.幾乎所有與我們相似的文明都會在技術成熟之前滅絕。
  • 我們能使宇宙崩潰嗎?
    若像某些人想的那樣,人類活在模擬世界裡,那麼有一個不錯的辦法來確認——雖然存在風險。模擬假說是此類概念中最為複雜的一種,它認為相較於物理現實,人類更可能生活在虛擬實境中。世界純屬虛幻,這樣的命題並不新鮮——從中國到古希臘,幾千年來各種不同的文化中都能看到它的影子,例如笛卡爾就提出了身心二元論,來擁護這樣的理論。2003年左右,哲學家尼克·博斯特倫(Nick Bostrom)撰寫的名為《你活在計算機模擬中嗎?》
  • 如果身體死了,但大腦還活在營養液中,那意識能活在虛擬世界裡嗎
    真實世界感官只要大腦還能正常運轉,只要生物電還能在大腦循環產生,那你就還活在大腦裡。地球在宇宙中是怎樣的存在並且植入晶片將腦電反應和現實的現象進行聯繫,就可以進行對應的編碼和解碼。現在馬斯克已經實現了讓豬能聽人話,能接受人的指揮。研究還在進行,進展也很快。
  • 人類活在虛擬世界?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虛擬世界真實存在
    但我們現在所接觸到的虛擬實境技術被認為是處於初級的技術,如果要讓體驗者感受到完完全全的沉浸式體驗,還需要提高整體的技術水平。那麼伴隨著人工智慧、量子計算機等技術的發展,虛擬實境技術是否能在未來真正走入人們的生活中呢?首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VR發展的各個歷史階段。VR即虛擬實境,它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模擬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