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否生活在虛擬世界中?科學研究發現機會大約在50%

2020-10-29 科學新世界

一直以來,人類都會把自己所看到的真實世界主觀認為這就是現實,但是,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科學研究認為。衡量我們是否居住在別人的電腦裡,可能會歸結到先進的人工智慧研究或宇宙學前沿的測量。


尋找人類的思想


2003年,一位研究人員設想了一種技術嫻熟的神級文明,它擁有巨大的計算能力,需要其中的一小部分力量來模擬有意識存在的新現實。

在這種情況下,他的模擬論證表明,在下面的三個假設中,至少有一個命題是正確的:

首先,人類幾乎總是在達到一種程度的文明階段之前就滅絕了。

第二,即使人類進入了這個階段,相信人類也不會對模擬自己的祖先感興趣。

第三,人類所看到的現實是模擬的概率無限接近1%。

其實,在提出這些想法之前,一種矩陣的概念已經盡了自己的力量來推廣模擬現實的可能。



而最近的研究中,一名研究人員進一步證明了我們的現實是一種模擬,他在2016年的一次會議上說:「我們處於基本現實的機率是十億分之一。」

如果人類創造了一個有意識存在的模擬世界,這種模擬世界就會發生巨大的變化,因為這樣將改變我們以前分配給物理假設的機會。

根據某種複雜的計算公式,在我們發明這種技術的那天,它把我們真實的可能性從略好於50到50的概率翻轉到了幾乎可以肯定的情況下,我們是不真實的。


技術眼


在馬裡蘭大學帕克學院,一位物理學家也認為,利用有限的電腦計算資源進行模擬可能會顯示出自己的想法。

不過,另一位研究人員卻提出了相反的想法,經典電腦模擬的虛擬實境很快就會碰壁。

他說:「在接下來的10到20年裡,經典物理系統模擬的局限性就會體現出來。」

所以,他又把目光轉向了量子計算的研究中,量子計算依賴於疊加和其他量子效應,從而使某些通過經典方法不可能解決的計算問題變得容易處理。達烏迪說:「如果量子計算真的成為現實,對我們來說是一個超大規模並且有依據的計算選擇,那麼人類將進入一個與現實生活完全不同的虛擬時代。」

「如果我有一臺可行的量子計算機,我開始考慮如何模擬強相互作用物理和原子核。」



對於他來說,尋找這種計算捷徑所產生的潛在悖論的最有希望的方法是通過量子物理實驗來證明。

量子系統可以存在於一種態的疊加中,這種疊加是用一種叫做波函數的數學抽象來描述的。在標準量子力學中,觀察的作用導致這個波函數隨機地崩潰到許多可能的狀態之一。

當然還有一種更明顯的答案,在現在量子理論還不完善的階段,最簡單的解釋其實更有可能是正確的。


明星,在一個遙遠的星系中的塵埃和氣體星雲


人類所處的世界是精心設計的虛擬世界,假設現實中嵌套的是現實,人類永遠無法判斷自己在模擬世界中是否是模擬實體。

而對於現在的人類來說,即便是虛擬的世界,在唯心主義上他們也會認為這是現實,也許我們生活在最基本的現實中-矩陣,當然隨著量子物理的發展,人類總有洞悉自己存在的那一刻的機會。

相關焦點

  • 我們生活在模擬中嗎?機會約為50–50
    但是自從牛津大學的尼克·博斯特羅姆(Nick Bostrom)於2003年撰寫關於模擬論證的 開創性論文以來,哲學家,物理學家,技術人員,以及,是的,喜劇演員一直在努力將我們的現實當作模擬物。有些人試圖確定辨別我們是被模擬的人的方式。其他人試圖計算我們成為虛擬實體的機會。現在,一項新的分析表明,我們生活在基本現實中(即未經模擬的存在)的機率幾乎相等。
  • 科學家深入研究,發現一個驚人的事實,人類可能生活虛擬世界
    但科學家最新的研究表明,人類真正生活在虛擬實境中的可能性高達50%!加州理工學院計算數學專家侯曼·奧瓦迪考慮了這個問題,他認為如果計算機具有無限的計算能力,那麼我們根本就無法發現自身處在虛擬世界中,因為可以計算機來模擬所有東西!但是如果計算資源有限,那麼它就會有一個最小的單元,比如像素塊來填充,或者設置一個無法超遠的上限,或者弄一個範圍的邊界!
  • 我們也許活在虛擬世界中,是胡思亂想嗎?讓我們試著進行一下計算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一種異想天開又十分有趣的想法被提了出來,那就是我們的世界可能是虛擬的,我們也許都活在一個巨大的模擬遊戲中。這種想法最強大的地方在於,可以將一切未知的迷思一掃而光。「我們生活的世界是不是虛擬的」?這是一個無法找到切實證據的問題,就如同我們無法得知宇宙間是否存在外星文明一樣。雖然無法找到證據,但我們卻可以進行計算。
  • 我們也許活在虛擬世界中,是胡思亂想嗎?讓我們試著進行一下計算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一種異想天開又十分有趣的想法被提了出來,那就是我們的世界可能是虛擬的,我們也許都活在一個巨大的模擬遊戲中。這種想法最強大的地方在於,可以將一切未知的迷思一掃而光。「人類是否生活在一個虛擬遊戲之中」?提到這種想法,就不得不提一個人,那就是馬斯克。
  • 我們生活在一個虛擬世界的概率有多大?
    不過在最近一期的播客節目《星談》(Star Talk)中,喜劇演員查克·尼斯(Chuck Nice)做到了。這檔節目的主持人奈爾·德葛拉司·泰森(Neil deGrasse Tyson)在節目中解釋了什麼是模擬假說(Simulation Theory),即我們也許生活在誰的電腦裡,只是虛擬世界中的虛擬生物罷了。
  • 我們生活在虛擬世界?反穿越怎麼樣?
    因為我們生活的這個現實世界,不少科學家認為,實際上只是個計算機創造的一個虛擬世界。所以許多科學家都同意,我們生活的世界就是個計算機模擬的一個虛擬世界。於是問題來了:既然我們生活的是個虛擬世界,那真實的世界是什麼樣?我們能否看到甚至達到那個真實的世界?這問題與小說中的虛擬人物如何穿越到我們這個現實世界,二次元人物如何突破次元壁來到三次元世界的問題,簡直是如出一轍。我們想像一下,如何讓二次元的人物來到我們這三次元?
  • 牛津教授:我們是否生活在計算機模擬中?比爾蓋茨:真相無可辯駁
    但是這麼久的時間過去了,我們畢竟沒有發現外星人的存在,甚至根本就沒有在宇宙當中看到其他生物的存在。換句話講,就像人類打造的仿真人類文明的虛擬世界,我們也存在於其他「人」打造的一個虛擬世界裡。運行這個虛擬世界的計算機的算力只能模擬出一個智慧文明,也就是人類文明,所以這也能解釋為什麼宇宙這麼大,卻這麼空的原因。
  • 我們生活在虛擬世界?科學家的舉例讓人無可反駁
    尼克.波斯特羅姆 2003年,牛津大學的哲學教授尼克.波斯特羅姆(Nick Bostrom)發表了一篇題為「我們是否生活在計算機模擬中」的論文,詳細地論證了我們生活在真實世界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 科學家深入研究後發現,人類生存在虛擬世界的概率高達50%
    人們都認為,我們生存的世界就是真實的,而夢中的世界就是虛擬的。可是隨著人類進入科技時代,在科技的幫助下,我們對這個世界的很多東西都有了科學的認知。尤其是近年來,隨著VR技術的快速發展,讓我們初步感受到了虛擬實境技術。相信不少朋友都看過《黑客帝國》這部電影,這描述的就是現實人類跟虛擬世界中的智能程序的戰鬥。
  • 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我們有50%的機會生活在模擬中,你如何抉擇
    他在論文中指出,三個命題中至少有一個是正確的:文明通常在發展創建現實模擬的能力之前就已經滅絕。先進文明通常對創建現實模擬沒有興趣。幾乎可以肯定,我們生活在計算機仿真中。現在,哥倫比亞大學的天文學家戴維·基平(David Kipping)仔細研究了這些命題,也就是博斯特羅姆的「困境」,並指出《科學美國人》報導說,我們確實有50-50的機會確實生活在模擬之中。戴維·基平將前兩個命題分解為一個,認為它們都會產生相同的結果-我們 不在 模擬之中。
  • 研究發現:我們有近1/3的時間,都生活在虛擬世界裡
    雖然這些發現可以證明,網際網路在發展中國家的發展尤其迅速。但畢竟是虛擬產物,過多使用也可能會導致上癮行為,而這恐怕比我們以為的還要嚴重。2018年對於中國青少年的調查顯示,有26.5%的青少年有網絡成癮症。這對他們來說,意味著每天有近7個小時花在網上,我們應該重視起來,因為這種網絡成癮只會越來越嚴重。
  • 宗教與「我們生活在虛擬世界中的假設」:上帝是人工智慧嗎?
    即使你沒看過這部電影,你也可能聽說過它最具標誌性的一幕:墨菲斯讓尼奧選擇服用「紅色藥丸」,讓他醒來後看看《黑客帝國》是什麼,或者服用「藍色藥丸」,繼續過他的生活。尼奧吃下紅色藥丸,在現實世界中醒來,發現他所認為的現實實際上是一個複雜的計算機模擬——基本上是一個超逼真的電子遊戲!
  • 一部美國科幻電影《虛擬革命》,2047年的人們將在虛擬世界中生活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介紹一部美國科幻電影《虛擬革命》,2047年,隨著科技革命的到來,遊戲中的虛擬世界已經真實到難以分清現實和虛幻了,有75%的人卻沉迷其中無法自拔,對他們來說待在現在世界中也沒有任何意義,人們將所有的時間都花在網上,以至於生活狀態非常糟糕,要不變的肥胖、要不營養不良皮包骨頭
  • 未來,虛擬實境技術構建我們的虛擬世界。
    不同於動物,人的大腦能夠形成事物概念,能夠在自己的腦海中形成虛擬世界。這使得人能意識到自己的存在,也能在虛擬世界裡編撰「真實世界」的故事。  早在古時,東西方世界就會有各種神話傳說來描繪一個虛假的世界,但當時的人們會信以為真。人總是要有點精神追求,一個虛擬的世界就會出現。
  • 我們生活在模擬世界中嗎?專家稱概率是50%
    我們是否生活在模擬環境中?專家的答案是:我們生活在基本現實和模擬環境的概率各佔50%!  在討論物理定律時,滑稽演員提出獨到見解令天體物理學家震驚的情況並不常見,但是近期播客節目《StarTalk》中,喜劇明星恰克·尼斯做到了。
  • 5個證據說明我們可能生活在虛擬世界中,但卻無法逃脫
    ,我們該如何逃脫出去?,他現實中只剩一半身體卻在虛擬世界中安靜生活,《黑客帝國》中的人類也是如此,深陷虛擬泥潭,只有極其少數的清醒者。得益於日益增長的計算力,我們的科學家們已經能夠對小部分的宇宙進行模擬。在現實中,我們並不能讓兩個星系碰撞、兩顆恆星碰撞,但在計算機中卻能,構建好模型,調製好參數,計算機可以用它的計算力模擬星系碰撞,恆星演化等等,總之,我們已經能夠模擬一部分的宇宙特性。
  • 天文學家提出:我們生活的現實世界,有50%以上機率是模擬的
    尼克・博斯特羅姆(Nick Bostrom)是牛津大學的人類未來研究所創始主任,同時他本身也是一位哲學家,在2003年的時候他提出了一個假說,他認為人類生活的現實世界可能是高級文明編輯出來的計算機模擬世界,就像《黑客帝國》中那樣人類有可能是生活在一個虛擬世界中。
  • 意識為我們虛擬出了虛擬世界,讓我們誤認為是真實的世界。
    我們人類同樣具有大腦這樣的信息處理中心,但不同於動物,我們人類的大腦卻具有了意識。而我們人類具有了意識,就在於我們的意識自成一個純粹的虛擬系統。這個虛擬系統會形成一個虛擬世界,是這個虛擬世界讓我們認識到了真實的世界。同時,這個虛擬世界也使得我們意識到了自己的存在。生命具有自主性在於生命可以對外界變化產生反應。這種反應越是低等的生命越是生硬。但就是高等動物,它的行為反應也不會具有思想性。就像有人說狼是純粹的唯物主義者,它看到羊就會撲過去,而不會有道義上的思想鬥爭。
  • 可以活在虛擬世界中
    以人類現在的科學發展速度來看,50年之後,我們未必能夠給復活的大腦匹配一個身體,但我們卻可以將大腦放置在營養液之中,通過外部供能,而讓大腦脫離身體繼續存活。從生物學的角度上來講,我們所說的「自己」其實就是我們的大腦,我們對於整個世界的感知全部來自於大腦。一個物體是不是紅色的,與其本身是不是紅色關係不大,只要神經向大腦傳遞的信息是紅色,那麼我們就會看到它是紅色的。
  • 網際網路是一個虛擬世界,虛擬世界應該不停探索不一樣的大陸
    網際網路新業態這是一場臨時變革,網際網路是另一個虛擬世界?這樣的一個世界裡充滿了一切可能,一句話只有想不到 沒有做不到,網際網路的世界什麼都可能發生!今時不同往日,網際網路的崛起讓我們的生活方方面面發生了巨大的根本,現在網上上課對於這麼大發展的網際網路世界來說只是九牛一毛。這也是給予在網際網路世界裡更多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