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鐵木君,ID:tetemu】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曾經我有一段特別喜歡胡思亂想的時間。
發個說說,說好迷茫;發個朋友圈,說找不到未來的方向……
(要不是我畢業後,刪了幾百上千條空間說說和朋友圈,我都不知道那個時候我這麼能胡思亂想)
我知道我不該想,但就是控制不住去想。然後又會被自己幻想的事,影響我現實中在做的事。
類似這種感覺:幻想自己突然有1億,認真思考到底要怎麼花,讓本來頭髮就不多的我,又愁掉了幾根...
不過還好,經過一番捶打,我已經治好這種毛病了。
我知道你們也特別喜歡胡思亂想,所以分享的這篇文章記得好好看完,別再讓自己晚上想東想西睡不著覺了!
01.
一項有趣的研究發現,我們每天有47%的時間花在,想跟我們正在做的事無關的事上。
先說幾個場景,看看會不會讓你中槍:
和前任已經分手三個月,但你半夜躺床上還是忍不住回想過往;老闆路過你工位時意味深長地看了你一眼,你開始疑神疑鬼想,是不是自己摸魚被發現了;約了喜歡的女神一起出去吃個飯,女神有事推辭了,於是你開始幻想自己自作多情……
我們的內心十分容易被驚擾,每當我們遇到和想像不一樣的東西時,它就會開始吵鬧。
我們總要分出一部分精力先去安撫它,才能去顧及真正重要的事。
我們要教導自我在面對自己意料不到的事時,別吵別鬧,別胡思亂想,先安靜下來,才有機會想該想的那些事。
(否則你可以試想一下,要怎麼在KTV裡做高數作業的畫面。)
02.
而人的胡思亂想差不多就分為兩種,一種是對時間的,一種是對外界的。
1)時間—未來與過去
大部分人會過度關注未來與過去,關注「還沒發生」和「已經發生」的事情。
我在期末考前的一個星期都會非常焦慮;而考完後又會花一個星期的時間,來後悔自己為啥沒好好複習。
願意把大部分時間去花在期末考還沒到來前,和期末考已經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後,但在當下就是不會好好複習,叛逆。
仔細回想一下,你是不是也很難專注去體驗當下:
上學的時候想放假,放假了沒兩天又想開學,在家閒得發慌;和朋友出去逛街就玩手機,天都沒聊幾句就回家了;一個人在家又很空虛想出去玩。
我們在時間上的胡思亂想,其實就是把該用來想事情的時間給「提前」和「延後」了,卻恰恰不知道想點當下真正該想的事情。
挺巧的是,我們生活中大部分不快樂,也都來自於過去已經發生的事,和未來尚未發生的事。因為過去你無法改變,未來你無法預言。
那你說你想這些事情,不是給自己找100%的不痛快嗎?
我們為太多未來的可能性,過去的懊悔感,而持續生活在焦慮中。
那麼,如果我們能試試好好活在當下這一刻,不念未來,不記過往,是不是就能減少自己的負面感受和噪音?
這也是我後面刻意去嘗試的一種練習,叫——此時此地。
它是指,在你開始胡思亂想,感到焦慮和不放鬆的時候,找一個安靜的地方坐下來,閉上眼睛,深呼吸,認真去感受「現在的時間,現在的環境」。
有點類似冥想,但這個更簡單也更輕鬆,其實就是讓你將注意力關注在當下,只感受自己。
這樣能夠產生「延展」時間的功效
——我們會感覺時間流淌地更加緩慢,一天變得更長,不再容易因為自己虛度光陰而焦慮。
當人感到自己對時間和人生有掌控感的時候,內心就會平靜下來,也會覺得不再焦慮。
而專注於當下,好好感受自己,都是在幫助我們提升這份掌控感。
2)外界—他人與眼光
除了時間以外,對他人我們也一樣會犯同樣的錯誤。
你是不是覺得,胡思亂想都是自己的事情?是自己愛亂想,是自己搞不定自己的情緒?
但恰恰相反,許多人的胡思亂想,都是為別人在胡思亂想。
別人的一個意味深長的眼神,發出去久久未得到回覆的微信,背後聽見別人陰陽怪氣的一句話......
這些微小的東西就像一個小火苗撲到我們思想的乾草堆上,動不動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我們無法洞悉別人的思想,讀心術也不存在,偏偏又那麼在意別人對自己看法如何,結果就只能靠胡思亂想,去猜測別人的心思了。
但這個猜中的準確率……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過,自己自以為邏輯縝密的推理了一番後,卻秒被打臉的經歷,反正我挺多的。
本質上還是對自己的生活太沒有掌控力,對自己太不自信,不夠了解,才會希望依託別人對自己的態度和眼光來了解自己。
過度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眼光,其實是一種把主動權送給別人的危險行為。
這意味著他可以決定對你的生殺大權。很多舔狗就是這樣被騙進去殺的……
唯一可以做的是什麼呢?
——增加自己的支點。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多面的,有家庭、友情、愛情、興趣、職業、學習、娛樂……
如果你只專注於一樣東西,不發展其他,那這個東西有一點動靜,都可能會讓你的世界天搖地動。
就比如我們特別不理解的那些戀愛腦,為啥沒個男人就要死要活了一樣。
因為她的人生支點,都放在了愛情上。
所以我們要去試著增加人生中的其他支點:
比如談戀愛了,也別忘記多和朋友出去玩;學習累了,就去發展一項興趣愛好;娛樂生活再充實,也別忘了多和家人打打電話。
支點越多越穩定,這樣你就會把胡思亂想的時間,都花在另一個支點上,而不是在這死磕了。
還有三個小建議:
1、別讓自己閒著,也別讓自己太忙
閒著人就會胡思亂想,太忙則會讓人失去思考的能力。
給自己每天都安排一點事,但也要推脫掉那些不值得你做的事。
2、真正關心自己,別人就隨他去
有點粗暴,但很管用。
因為你不關心自己的話,別人更不會來關心你。
3、有距離的覺察,我管這個叫靈魂出竅
你要在自身與情緒之間,拉出一段用來觀察的距離。
可以模擬一下靈魂出竅,把你自己當成一個旁觀者,去觀察那個坐立不安,胡思亂想的自己。
你會覺得特別好玩,也很快就能出戲。
03.
說真的,我挺喜歡胡思亂想。
被困在不那麼有趣甚至是無聊的生活裡,胡思亂想勉強能算是對抗虛空的一種方式。
在我童年的認知裡,胡思亂想是一件能讓我開心的事情。
我思考了許多沒有意義的為什麼,想像了許多天馬行空的生物,很沒道理,但就是開心。
但長大後,我們卻總愛去思考自己無法掌控的事情,無論是過去和未來也好,還是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意見也好,一想到這些會影響自己的人際交往、生活狀態,就會沒來由得煩。
但也沒有改變得了什麼。
所以我才發現對時間,和對別人的胡思亂想是最沒有意義的。
只去想自己能掌控的事情,讓腦子裡胡思亂想的波濤平靜下來,才能真正的得到平靜的自我。
在這個吵鬧的社會中,平靜比什麼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