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熬過那些覺得生活沒有意義的時刻?

2020-12-05 有且僅有XML

生活中總會有些瞬間讓我覺得人生沒有意義,怎樣熬過那些瞬間?

這種感覺大概是——在晚上聽著小巷裡的狗吠聲,就只是聽著,坐在那裡一動不動地聽著。在天台上整理早已枯死的花木,泥土在鏟子裡滾動著,滾到了另一棵枯死的花木上。與人講話講到激動時忽然住了口,像被一隻無形的手捂住了嘴巴,左右張望,發現大家都各幹各的。看到一處明明是第一次見到,卻莫名產生熟悉感的景地,腦裡的想法很多,然而一個字也吐不出來。躺在沙發上打發無聊時光,隨便翻了翻手中書,忽然聽到了一些聲音,有可能是遠處的汽笛聲,有可能是屋簷下的鳥雀聲,也有可能是牆上的鐘聲,總之就是這樣,毫無緣由地放下手中書,停下手中事,靜靜地呆在那裡,看著那一切,聽著那一切,覺得所有的事物都好沒意思,所有的事物都沒有意義,不知道為什麼。

在閒著的時候能感覺到,在忙著的時候也能感覺到。閒著時,想著忙一點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可忙著時雖然把閒著時的無意義解決了,忙著時的無意義卻又湧了上來。這就是它的奇妙之處。因此我也不會提出那些多讀書多出去走走的建議,因為有意義的背後就是無意義,它是趕不走的。

這樣的時刻佔了我們人生的一大部分,它像一隻上帝之手,根據不同的時間、地點、遇著的人,操控著我們。它突然之間竄了上來,把我們的負面情緒挑撥起來後,它又會頑皮地自動消失。像摸透了我們的弱點,而這個弱點就是我們一直認知裡的:人生是有意義的。假如出現了沒有意義的情況,那一定是哪裡出了錯,於是我們在那個人生洞穴裡,打著照明燈,查看究竟哪裡出了問題,一處一處地看,看能不能補救。

不應該讓別人提醒的,應當自己時刻保持著警醒,告訴自己,不用看了,洞裡錯漏百出,不用多想,別人那裡也錯漏百出,大家都這樣。別想著如何去糾正,擺脫,逃避。最難的方法就是最簡單的方法:熬。

可以選擇不同的方法去熬。你選擇了胡思亂想,把人生中的大事、小事統統從腦海裡過了一遍,然後越想越不明白,這樣的無意義時刻被你越拉越長,你卻還在天真地想,為什麼人生有那麼多無意義的時刻。是了,就是這樣被捉弄的。

還有另外一種方法——放空。可是並不能因為我們放空,事情就能得到解決,萬一在我們放空結束後,事情更加嚴重了呢?但如果是為了解決一時之無意義,那未嘗不可一試。

再有一種方法就是使壞。把這種無意義放大,試圖「傳染」給別人。放心,不要有愧疚,別人也是為了消除無意義才接近你的。你們一起製造聲音,製造感覺,製造那些看得見摸得著的事物。可是另一個難題又來了,在你們親手製造的事物面前,你們再度感覺到無意義的存在。這種無止境,似乎又被它捉弄了。

最後一種決絕偏激的方法,死亡。如果你認為活著是沒有意義的,那死亡對你來說,也不會有意義(從主觀意識來講,即便死後真的有意義,但你已經不知道了,因為在最後一刻,你是帶著無意義離開的)。黑塞說過,意義和本質並不在事物背後的什麼地方,而就在事物內部,在萬事萬物內部。好多人在人生道路上追求不到的東西,總會認為在下一站,下下站,或者終點站就會有。這麼多人被生出來,這麼多人被死去,也不見得他們真的得到了什麼東西。人生本就是一場天大的捉弄,你卻想讓它遍布意義,這不正中了它的圈套嗎?

你中了圈套,他中了圈套,我也中了圈套,大家都中了圈套,我們一生下來,就被下了套。在這個較勁的過程中,你擺它一道,它擺你一道,就連「熬」,也成了一種順利進入下一層無意義的便捷通道。既然無法躲避,那我們就與它共存,在時間長河裡,允許它的存在,寬宥它的存在,給它一席之地,什麼都別想,接著做手裡頭的事,你不理它的時候,它就會自動走開,反正它那麼頑皮。

其實大部分的無意義都來自於我們對兩件事物的抉擇時長——這邊好呢,還是那邊好呢——是優柔寡斷助長了無意義的火焰。有意義和無意義的存在,取決於我們是否立刻做決定。快刀斬亂麻,我們要先下手為強,雖不能將它消除,至少能將它減少。

我們也知道,並不是所有的事物被賦予一些東西,就會變得有意義,所以我們的生活,一半是「廢」的,一半是「成」的。只有處在這樣的狀態,我們才能張弛有度,活得沒那麼累。

倘若你取消了這種無意義,也就等於廢止了另一部分的有意義。別忘了,半滿和半空,其實是一樣的。

相關焦點

  • 【夜讀】人生沒有毫無意義的事情
    我很認真地思考了十幾秒,然後笑著說,沒有吧。我想起了我最喜歡的電影《那些年》裡,沈佳宜對柯景騰說的一句話。她說,「人生本來就有很多事情是徒勞無功的啊。」是啊,人生本來就有很多事情是徒勞無功的,比如彎路,比如綿延的想念,和你。可是,我並不覺得那是我人生裡毫無意義的事情。我覺得吧,我們每個人活到現在,所有經歷的事情、遇到過的人,都不是毫無意義的。
  • 為什麼當代人會頻繁覺得「沒有生活」?-虎嗅網
    2020 年,可以說是最有生活同時也可能是沒有生活實感的一年了,從過年開始每個人都在家裡的一畝三分地裡,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一個人無事可做的閒暇時光,但同時也限制了人們的行動範圍。與「一個人怎樣才算是有生活」相對應的一個問題是,為什麼當代人經常會覺得生活沒有實感。如今一年已經過去了大半,為什麼很多人都會這樣覺得,現如今又到底怎麼才算是「有生活」呢?
  • 熬過最艱難的時刻,迎來最溫暖的瞬間……
    在每一個美好的時刻到來之前,我們經常會經歷些挫折與坎坷,可能會有過自我懷疑、有過迷茫,感到過低落,甚至是難熬......誠然,這個世界不乏艱難。其實,這個世界也特別美好。但總有些溫暖與感動,累積成點點滴滴的瞬間,支撐我們度過無數難熬的時刻。當難熬的時刻遇上溫暖的瞬間會迸發出怎樣激蕩心靈的力量?
  • 那些靈光乍現的瞬間 一些小句
    真正的風景是一顆美麗的心,沒有盡頭。寫作者的妙處就是把世間的不可能變成可能,把沒有聯繫變得有聯繫。把頭腦裡的靈光乍現捕捉,訴編成文字,以期凝成一束光照進讀者的心裡。本質上來講,和售賣者沒有兩異。老年人的糊塗是現實中的夢境,一生當中的記憶被一件突然的事或永恆的衰老撕成無數的碎片,他們努力拼湊的完整卻已經是無能為力了,時間只在清醒者的世界裡才有意義。
  • 人生感悟丨那些無意義的小事,能讓生活鮮活起來
    人生感悟丨那些無意義的小事,能讓生活鮮活起來!不可否認,每個人都想幹有意義的事,有意義多好,起碼能讓自己覺得自己在努力,在拼搏,不是「一棵廢柴」。這一問一答之間,讓我產生一種莫名的惆悵感,是啊,我們多少人只顧著自己關心的那些有意義的事情,卻錯過了多少美好的事物。生活,應該是一個有機的綜合的整體,除了苟且營生,難道不應該有一些閒情逸緻嗎?很多朋友訴苦,說自己很累,怎麼可能不累呢?
  • 看到了量子力學是否覺得人生沒有意義?
    看到了量子力學是否覺得人生沒有意義?我先來引用一下科學院院士朱清時對量子力學所作的一個簡單通俗的比喻。量子力學就像說某個人既在辦公室又不在辦公室,你要去看這個人在不在,你就得去觀察一下。你這一觀察,這個人的存在狀態就坍縮了,他就從原來的既在辦公室又不在辦公室的疊加狀態,一下子變成在辦公室或者不在辦公室的唯一的狀態了。
  • 生活的意義源於哪裡
    生活的意義來源於哪裡,聽起來這是一個無解的問題,或者說這是一個有無數個答案的問題。寫這篇文章,我其實是帶著疑問的,因為我正迷茫。所以,學習就是你生活的價值。(這裡的學習不僅指書本的學習,指所有能提升自己的一切學習活動,興趣活動等)走出校門,走上工作崗位,如果你找到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那要恭喜你,起碼你有熱情,如果你能堅持做下去,那他就是你生活意義的一部分;一段時間後,也許有的人發現自己喜歡的工作不適合自己,或者只是單純的覺得太累,或是人際關係難處,或是不認同公司文化,所以換了工作;還有一些人走上工作崗位的時候並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
  • 人們怎樣才能過沒有手機的生活?
    現今人們的生活離不開手機,智慧型手機可以提供人們更便捷的智能化辦公模式,但同時帶來了視聽盛宴,通過連接網際網路可瀏覽更多內容,基於社交平臺實現更多的娛樂功能…… 漸漸地人們似乎沉迷於手機世界,我們如何才能體驗一種沒有手機的生活呢?
  • 心中要有愛,眼中要有光,這樣的生活才有意義
    大家好,我是遇見新可樂,品生活百態,讓新可樂遇見你,陪你一起度過美好人生。每天的生活時間都是一樣的24個小時,一分不多一分不少。面對一樣的時間和一樣的生活方式,怎麼把這24小時過得充實且讓人滿意,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真的挺難的。可能工作了或者學習了兩個小時之後,休息時間都會用來刷抖音或者打打遊戲。但是一天重複這種循環後,一兩天就會突然覺得自己的生活真的太平凡了,而且還無波瀾。如果對於這種狀態暫時沒辦法改變,那麼不如先和新可樂一起去看看一些平凡的人是怎麼度過自己的24小時的。
  • 讀《平凡的世界》:奮鬥是生活的意義,而苦難是人生的必經
    覺得是我自己的能力不行,或者就是沒有更好的命運。無意之中翻起柜子裡的《平凡的世界》,在讀完了之後,對於我的人生,有了重新的認識。認清自己,是任何一個年齡段都要有的自知之明。知曉自己的能力,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接受眼下的生活,珍惜現有的幸福,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
  • 別哭,熬過了所有的苦,一定會遇見更好的自己
    夏天的棉衣,冬天的風扇,雨停後的傘,心涼後的殷勤,也許最後真的等到了,但一定也失去了它原本的意義。 生活總是讓我們遍體鱗傷,但到後來,那些受傷的地方一定會變成我們最強壯的地方。
  • 多少人,沒熬過那3釐米?
    開始容易堅持卻很難,最難不是開始,而是怎樣熬過那3釐米! 多少人,沒熬過那三釐米! 竹子告訴你,什麼叫價值!
  • 看完這十張圖片,很多人都覺得生活沒多大意義了!
    不管你有多少錢,遇到腫塊,很可能就什麼也沒有了。所以人不要膨脹,我們只是地球上微不足道的一粒塵埃。而地球,來看看吧,希望這些圖片看完,你可以仰望星辰,充滿敬畏。   太陽在箭頭處,這張圖片裡沒有恆星,那些閃閃發亮的,都是遠處一個又一個的星系,每個星系都有數十億到數千億顆恆星
  • 黑夜的意義是
    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裡都是流浪,黑夜是心靈棲息的場所。在黑夜裡,造物主賜予你的權利才會真正實現,你生存的可能性才會得以延展。白天的人們太過喧譁,甚至麻木,重心放在別人身上或者是為生計而操勞奔波,而夜晚則用來安靜地審視自己,審視這一天發生的一切,與自己對話,以清楚地洞察人間世事,以安撫躁動不已的心境。做人似水,夜就是水,你問它答案,它總是沉默不語,為的是讓你去思考,領悟這生命的意義。
  • 想要提升幸福感,就要學會,告別那些毫無意義的事情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生活質量的要求增加,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到自我的幸福感指數。幸福感是指人類基於自身的滿足感與安全感而主觀插上訥航的一系列欣喜與愉悅的情緒。想要提升幸福感,就要學會,告別那些毫無意義的事情。首先,告別瑣碎的囤積症。
  • 語文碎思之2020:螞蟻的生活有何意義?
    但,螞蟻對人類的生活世界是有意義的,它是人類的生活圖景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物的意義在與他物的關係中獲得。我的生活的意義,在我的生活中顯現,而我自己無法看到。我得跳出我的生活,在其之外,才能看到它的意義。怎樣才能跳出自身?這是一種高難度的跳躍技術。
  • 《中華文摘》文章:人生沒有意義
    那天,大學的禮堂擠得滿滿的,當我穿過密密的人群走向講臺的時候,心裡湧起了怪異的感覺,好像是批鬥會場,不知道今天會有怎樣的場面出現。果然,從我一開始講話,就不斷有條子遞上來,不一會兒,就在手邊積成了厚厚的一堆,好像深秋時節被清潔工掃起的落葉。我一邊演講,一邊猜測,不知樹葉中潛伏著怎樣的思想炸彈。講演告一段落,進入回答問題階段,我迫不及待地打開堆積如山的紙條。
  • 比我國東北還要冷的日本,沒有集中供熱,他們怎樣熬過冬天?
    有些人覺得日本一定是如同我國北方一樣,有供暖系統,當你去日本看了之後,你就會發現日本是沒有暖氣供暖的,因為日本是位於地震帶上的國家,地震頻率高,如果像我國北方那樣架設供暖管道,在地震的時候,很容易引發危險,所以日本是杜絕這種取暖方式的。那麼日本怎麼取暖呢?
  • 《沒有的生活》丨我也想要過什麼定義都沒有的生活,隨心所欲最好
    看完臺灣才女作家言叔夏的《沒有的生活》散文集,這種感覺就更加強烈:「世界對活著有無數定義,但我卻想過什麼都沒有的生活。」言叔夏,是80後的臺灣的文學博士,算是這幾年頗有點名氣的臺灣才女作家,曾獲得過花蓮文學獎、臺北文學獎和林榮三文學獎,主要作品有《白馬走過天亮》《沒有的生活》。
  • 《自卑與超越》: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所以,這本書最重要的內容,不僅包括自卑與超越,其實還有本書的第一章-生活的意義。真正的生命意義是什麼?正如作者在書中所說的,每個人對於生命的意義都有著不同的理解,沒有完全正確或完全錯誤的生活意義,只是較好的生活意義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徵,而較差的則缺乏這些特徵。